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通假字是“孰视之”中的“孰”,通“熟”,意思是仔细。

这句话的意思是邹忌仔细地看他。

在这里,“孰”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深,与“熟”相通。

这篇文章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的故事。

其中的通假字“孰”在理解文本和解析文意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梳理:1.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 纳:接受。

3.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4. 修:长,这里指身高。

5. 八尺:战国时期一尺约为 23.1 厘米,八尺约合 1.84 米。

6. 有:通“又”。

7. 及:比得上。

8. 旦日:第二天。

9. 明日:第二天。

10. 孰:通“熟”,仔细。

11. 美:认为……美。

12. 私:偏爱。

13.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4. 于:比。

15. 地:土地,疆域。

16. 方:方圆。

17. 宫妇:宫里的妃子。

18. 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19. 莫:没有谁。

20.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21. 王之蔽:大王受蒙蔽。

22. 甚:厉害。

23. 面刺:当面指责。

24. 谤讥:在背后议论。

25. 市朝:公共场合。

26. 闻:使……听到。

27. 间:间或、偶尔。

28. 进:进谏。

29. 期年:满一年。

30.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以上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邹忌讽齐王纳谏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邹忌讽齐王纳谏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词语解释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文中指身高)②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③窥镜(照镜子)④旦日(第二天)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⑥明日徐公来(第二天)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⑧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里的嫔妃;侍从)⑨王之蔽甚矣(受蒙蔽,文中指因受蒙蔽而不明)⑩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然)期年之后(满一年)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一词多义①孰孰视之(通“熟”,仔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②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名词,私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动词,偏爱))③朝皆朝于齐(动词,朝见)(朝服衣冠,窥镜(名词,早晨))④于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⑤上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受上赏(形容词,指品级高的))⑥之立性)(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⑦下受下赏(下等)(乃下令(颁布,下达))⑧间又何间焉(参与)(时时而间进(间或))⑨诚帝感其诚(诚心、诚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⑩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古今异义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今义:讥讽(古义:委婉劝说)②邹忌修八尺有余修今义:修理(古义:长,文中指身高)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今义:左面和右面(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私今义:自私(古义:偏爱)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今义:(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古义:指责)⑤今齐地方千里地方今义:某一区域(古义:土地方圆)⑥明日徐公来明日今义:今天的下一天(古义:第二天)词类活用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②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⑤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重难点讲解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重难点讲解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重难点讲解(一)份《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重难点讲解 11、别致精巧的层次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

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

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记的。

在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

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

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客三答:由衷热情拘谨勉强阿谀奉承三比:我→国王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妙处: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2、巧妙的讽喻手法:比喻说理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国君能不能纳谏,能不能广开言路以免受蒙敝,修明__,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可能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

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

这个生活小事同__之间,在“受蒙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体裁:文言文题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者:名字:刘向年代:两汉描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5.面刺寡人之过着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二)一词多义1.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仔细)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漂亮)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门庭若市(像,如同)5.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也,表示判断)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①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②能谤讥于市朝。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③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3.省略句①朝服衣冠。

(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邹忌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五)成语积累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表余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明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1.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皆朝于齐(动词,朝见)2.孰:吾与徐公孰美(代词,谁,哪一个)孰视之(副词,仔细,这个意义后写作“熟”)3.美: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漂亮,好看)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比得上)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5.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呈上)6.: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朝于齐(介词,到,向)7.间:时时而间进(副词,偶尔)又何间焉(动词,参与)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由刘向所创作的,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汉朝:刘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谤讥一作:谤议)《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译文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的意思是_接受,接纳__。

2.《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_西汉__代的___刘向__编订。

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二、内容概括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纳谏的结果——齐国大治。

三、字音字形昳.( yì)丽朝.( zhāo)服衣冠.(guān ) 窥.( kuī)镜谤.( bàng)讥期.( jī)年皆朝.( cháo)于齐时时而间.( jiàn)进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 而形貌昳丽(形貌:相貌昳丽:光彩美丽)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

孰:谁)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5.孰视之(孰:通“熟”,仔细)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以美于徐公(以:认为于:比)蔽甚矣(蔽:受蒙蔽)9.莫不私王(莫:没有谁)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失)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12.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

间:偶尔)13.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二)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2. 窥镜古义:察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位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5.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8.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9.虽欲言,无可进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五)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皆朝于齐(朝拜)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通“熟”,仔细)3.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5.美不如徐公美(美丽)妾之美我者(认为……美)6.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六)虚词归纳之: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俆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臣之妻私臣(助词,的)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邹忌讽齐王纳
谏》
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六)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
••••••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