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征精神与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课程:形势与政策题目: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姓名:学号:班级:日期2016年6月22日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内涵;当代价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一、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

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报告成果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报告成果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一)长征精神精神导向价值 (二)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三)长征精神的感召励志价值 (四)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



一、无比忠诚,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团结精神 五、心系群众,革命为民的崇高理想
(一)长征精神精神导向价值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追求是长征精神的精神导 向的时代价值的灵魂。长征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 支柱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
*
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一次“长征”,不过限时间、金钱等的限 制,我们只能通过大量阅读与长征有关的书籍来了解长征,如果 有时间,有充足的金钱,我们可以去走一次“长征”;同时也可 以观看与长征有关的纪录片,从纪录片中了解长征,发现长征中 的新颖;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长征中的将领的资料和故居,再根 据多方面的了解从中得出结论,更进一步的去发现长征;对于人 们渐渐的淡忘长征这件事,我觉得应该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多 宣传长征的意见。长征的意义非凡,不能被人们遗忘,在这一方 面我们要多多做些宣传并从中体会长征的艰难和意义。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篇1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这里有坚定的脚步;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这里有艰辛的汗水;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在这里缔造世界的奇迹!他们曾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抗击敌人围追堵截那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日子;他们曾为人民解放、共和国的建立而欲血奋战;他们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共和国的功臣。

而今,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他们身上保持的那种长征精神却永不老。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历经沧桑而斗志不衰,功勋不凡而甘于平凡。

七十载转瞬即逝,荏苒沧桑,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脚步仍在回响;七十载斗转心移,硝烟远去,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壮举仍在传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

毛主席的《长征》为我们讲述了这段光辉的历史。

长征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故事’长征是一部雄壮感人的史诗。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满怀希望的民族,必然有着像长征这般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

我们听着红军故事长大。

曾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曾经一首《长征》使无数人知道,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为新中国的发展出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现今,有不少人重走长征路,但是,坐着汽车,带着完善的装备、足够的食粮,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这就能体验长征、感悟长征、在线长征吗?不,这不能!只有那荒芜无人迹的草地、大雪纷飞,狂风怒吼的雪山,这才是真正的长征!他们有自己的双腿直起了新中国,世界的红飘带,你们守万人敬仰!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为了护送几个伤员走出草地而献出生命;倔强的小红军,虽然饿得早已走不动路,但坚持不吃陈赓同志的食物而从此埋骨草地;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使每位战士都穿上棉衣而成为雪山上一座晶莹永远的丰碑……团结、奋斗、坚持,两万五千里,凭着坚定的信念,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长征,在这长征途中,又岂只是这几个感人的故事?我是个没耐心的人,但每当我想起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走完长征,我就受到莫大的鼓舞。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问题: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答:1、长征精神的内涵:(1)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1)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

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国家强盛,社会稳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在战争与物质匮乏销声匿迹的当代中国,许多中国人已沉醉在享受中无法自拔,面对困难甘心屈从,不思进取。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唤醒中国人民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

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

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长征精神的意义】(一)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科学的理论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因此它是最能统一人们思想灵魂的理论。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

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

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

这个价值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

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

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

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长征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诞生以来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支柱的长征精神:越来越"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总之,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

(二)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

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

"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

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长征精神对人们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它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隆重纪念与追思的重大历史事件。

长征不但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熔铸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努力发掘它的当代价值,夯实我们的精神支柱,着力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精神缺失等社会问题。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是指1934年到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

虽然这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与撤退,但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以弱克强、反败为胜,奠定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基础,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阶段,它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恶劣斗争环境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上有飞机狂轰滥炸,下有敌人围追堵截,“雪皑皑,野茫茫”的行军路线,“高原寒,炊断粮”的薄弱装备,这些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但是,红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翻越18座山脉、趟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长征,称赞“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指在长征中以中国工农红军为基干的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精辟的阐述。

他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摘要: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他们在长征路上铸就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顽强拼搏、英勇团结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长征意义;时代价值前言1933年,蒋介石向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至今已有八十周年,长征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仍然影响深远。

一、长征历程及意义(一)长征的历程红军为什么会进行长征?这主要是由博古负总责的中央领导的“左”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历经一年的消耗,中央红军遭受重创,最后,临时党中央不得不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八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周恩来总结这段历史说:万里长征,就因为在江西打败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后挡不住,不得不退出江西。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

[1]红军以江西瑞金为起点,从王母渡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而后继续西行,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消极避战,使红军处于不利地位。

在红军抢渡湘江时,红军损失惨重,由原来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而后,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决定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

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新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精神的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价值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理念、勤劳勇敢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斗志。

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精神的升华。

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正如张闻天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机电班级:机电12—4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寇恒超学号:12024410415 成绩:浅谈长征精神及当代价值摘要: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它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

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表现为: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分析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其次,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第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第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第五,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

长征精神可以概括以下几点:(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

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2)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军长征,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自身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并不是只顾自身的安危,而是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高举抗日的神圣旗帜,正确处理长征与抗日、国内阶级斗争与抗日民族斗争之间的关系,把红军的战略退却与北上抗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红军的战略转移变成向抗日前沿阵地的胜利进军。

在经过国共的十年内战,又经历了长征中“追剿”与反“追剿”的血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再度倡导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3)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长征是在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把红军屡次推入绝境。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比英勇顽强,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长征把中华民族知难而进、“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奋进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红军将士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铸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红军战士、伟大的人间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击落敌机四架,缴获长短枪3万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火炮20多门、骡马约2 000匹。

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损失了10多万人。

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中华民族的忠骨。

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远为人民所敬仰和缅怀。

(4)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团结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积极因素的有机凝结和最佳整合。

长征实现了全军的空前团结。

长征途中,红军各部队围绕党的作战意图,密切协同,互相配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举行嘉陵江战役,与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互相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

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总是将方便和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长征在全国人民中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看清,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他们争取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

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情谊”,使红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兵力支援和精神动力,从而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

长征的历史表明,紧密团结、互相合作、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党和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钢铁般的团结和统一,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打不破的。

(5)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朴素的壮丽史诗。

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长征途中,红军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扬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官兵平等、军民一致,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长征途中所经历的斗争之艰苦卓绝,为人类战争史之所罕见;长征途中生活之艰辛,更是常人之所难以想象。

长征途中,红军缺少给养和武器弹药,面对敌人的前堵后追和重重险山恶水,边行军,边作战,野菜充饥,篝火御寒。

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一、精神导向价值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追求是长征精神的精神导向的时代价值的灵魂。

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讲理想、讲信念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相结合的胜利,也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蒙哥马利元帅)。

著名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也称赞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

我们后人在缅怀这段历史时常在困惑:是什么让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没有飞机和大炮,没有汽车和坦克,没有足够的枪支和弹药,没有现代化的装备,没有援助,温饱不能、缺医少药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翻越了终年积雪、陡峭险峻的高山,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冲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一道又一道封锁线,使红军长征成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什么力量支持着并让红军指战员们那样坚定不移、义无反顾、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地向前冲呢?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所孕育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他们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放在首位,坚信中国革命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为此他们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红军在长征这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中,正是靠这种崇高的理想支撑着他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

因此,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胜利,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定会激发出不懈的追求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今天,对于新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面临着复杂的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考验,又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在这种种考验面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需要大力弘扬对革命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自觉做到既有远大理想,又能正视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之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