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大特征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争相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新一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素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素1. 政策支持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2. 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包括研究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3. 创新资金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大量的创新资金来支持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创新资金可以来自于政府拨款、企业投资、风险投资、科技基金等多个渠道,确保科技创新中心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4. 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实践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5. 企业孵化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孵化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和壮大。
企业孵化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能够促进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五个要素构成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涵,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创新资金、产学研合作、企业孵化是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 产业深度融合未来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更加深度融合各种产业,通过跨界合作、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手段,推动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特征及启示

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特征及启示本文转自:发展改革信息(ID:sh_fgw),文章来源:全球科技经济瞭望,作者:红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杜)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当前全面推动以北京和上海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硅谷为分析对象,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定量地揭示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口与教育、经济与创新、社会与环境方面的突出特征,继而从战略制定的角度指出其对中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意义。
1 硅谷的人口与教育文化特征多元的人口与种族分布、优质的基础和高等教育、普遍的高学历和双语优势,为硅谷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创新思想交流、创新火花迸发和创新成果落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1 很高的人口流动性在1996—2015年期间,硅谷每年移入的外国移民人数在绝大多数年份为1万~2万人,同时在多数年份自硅谷向美国国内其他地区移出人口约1万人左右、少数年份超过4万人,也就是说,硅谷常年移入移出人口数之和占硅谷人口总数的1%左右。
长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硅谷的外国移民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之一,以2013年为例,硅谷当年外国出生人口占全部人口的36.8%,而同期加州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只有26.9%和13.1%,远低于硅谷的水平。
1.2 多元化的种族分布外来人口的大量移入已经显著改变了硅谷的种族分布。
在1995年,硅谷的白人人口占总人口的54%,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1999年白人人口与非白人人口已经平分秋色,而到2013年,白人则只占36%,亚裔、西裔分别占31%和26.5%,自此,在硅谷以三大种族为主、种族分布多元化的格局完全确立。
1.3 优质的基础教育质量重视基础教育是硅谷能够持续获得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优质的基础教育质量也成为吸引和留住外来移民的一个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
2013年硅谷的高中生毕业率为84%,高于加州的80%,其中达到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要求的毕业生比例达52%,高于加州的39%;在数学和科学成绩高于加州标准测试八级的学生比例上,硅谷一直高于加州平均值:2013年硅谷和加州在数学上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5%和50%;2014年在科学上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5%和65%。
从硅谷到深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比较

从硅谷到深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比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在不断涌现。
硅谷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科技行业的重要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硅谷和深圳进行比较,探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和影响。
一、科技氛围与生态硅谷以其特有的科技氛围而闻名于世。
这里聚集了众多的科技公司、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以及高校研究所,形成了一个高度密集的科技生态系统。
这种科技氛围使得硅谷成为了创新和创业的热土,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与此相比,深圳的科技生态正在迅速发展。
深圳拥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和创业企业,如华为、腾讯、大疆等,这些公司在自身创新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科技氛围。
深圳的科技产业链条完整,包含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生态。
二、科技人才与创新能力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科技人才。
这里聚集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在全球享有盛誉。
硅谷的科技公司也积极投入到科研和创新中,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深圳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此外,深圳的科技公司也致力于创新和科技研发,形成了人才与企业的互动良性循环。
三、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硅谷得益于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投资,科技创新得到了有力推动。
硅谷地区设立了众多的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场所和孵化服务。
此外,资金的大量投入也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助。
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区城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深圳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激励,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扶持等。
此外,深圳还设立了多个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提供了便利的办公场所和创业服务。
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硅谷凭借其创新成果和科技产业发展获得了广泛认可。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Glob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是由技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内涵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成果、创新创业环境、政策支持等。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其方向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内涵要素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探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趋势。
一、内涵要素1. 技术人才技术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素。
任何一个科技中心都必须严把人才选拔关,吸引并留住人才。
同时,科技中心也要不断对人才投资,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以推动中心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
2. 技术成果技术创新能力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科技中心必须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发展,并能够转化成实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形成市场的竞争优势。
此外,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系统和完善的系统支持。
3. 创新创业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意味着各方面要素的协调配合,包括财政、资本、产业、政策等,并能够有益于科技创新和创业步伐的发展。
同时,科技中心也需要不断创造机会,打破创新创业的难关。
4.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顺利发展的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给予科技创新中心强有力的支持,引导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对创新创业环境和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考虑和保障。
二、发展方向1. 多元化发展科技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关注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要关注于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创新。
对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来说,要关注全球范围的跨学科研究,通过合作与研究创新等形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科技中心牵涉到的领域、行业和国家越来越多,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成为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关注全球化的技术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开放性发展开放性发展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对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大特征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大特征
1.开放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
它鼓励各国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者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合作交流,使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互补和协同发展。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还积极引进全球优秀创新资源,并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跨国企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在该中心内进行科技创新。
2.产学研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产业、学术和研究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它与高校、研究所和工业园区等组织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高科技含量: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性为导向,培育和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产品。
它集聚了全球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研发能力,以产业升级、技术领先和创新驱动为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深度影响和变革。
4.创新生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重创新生态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构建创新链条和价值链,打破创新壁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和交互。
它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和共享,支持创新团队和个人的创新活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5.产业集聚效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密集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吸引优秀的企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形成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
它还能吸引国内外的投资,扩大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总结起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开放性、产学研紧密结合、高科技含量、创新生态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和对外开放等六大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个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为各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科技创新中心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新高地

科技创新中心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新高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创新中心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科技创新中心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和特点科技创新中心是指一定地域内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或者地区。
它集聚了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优质资源集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吸引高水平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实现了优质资源的集聚。
这些资源的集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了科技创新的热土。
2. 跨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中心内的机构和团队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机地实现了跨学科交叉融合。
这种融合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传递和技术转化,推动创新的发展。
3.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科技创新中心内氛围浓厚,创新和创业意识较强。
人们在科技创新中心内凝聚在一起,共同探索科学技术的前沿,积极投身于创新和创业的实践。
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中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等,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中心所孕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项目,既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又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时间开支。
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中心是探索未知、解决难题的重要场所。
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可以为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本 文 在 全 球 视 角 下 结 合 科 技 发 展 史 .对 世 界 著 名 的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所 具 备 的 内 涵 特 征 进 行 归 纳 :X - , j " 比 目
“欧 洲 创 新 型 联 盟 ”( EU ’ s I n n o v a t i o n 前 我 国 科 技 创 新 试 点 地 区 的 现 状 .从 中 找 出 现 实 存
技 创新 集 聚 地有 : 纽 约罗斯 福 岛 的“ 东 部 硅谷 ” 、 伦 敦 以南 的“ M4走 廊 ” 、 东京 东北 山麓 的 “ 筑 波科 技 城 ” 以 代 .科 技 创 新 的 引 领 力 和 控 制 力 成 为 了 全 球 城 市 的
科 技 创 新 发 展 战 略 的 实 施 离 不 开 长 期 深 入 的 理
球 影 响 力 的 科 技 创 新 中心 的 实现 路 径
【 关 键 词 】全 球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 内涵 特 征 ; 实现 路 径
【 中图 分 类 号 】 F20 4
【 文献 标 志 码 I A
【 文 章 编 号 】 1 00 3-01 66( 201 5) 0 9一O0 O2 —05
Un i o n) 计 划 . 2 01 1年 2 月 美 国 总 统 奥 巴 - % 发 布 “ 美
期 全 球 城 市 建 设 的 战 略 要 地 与 新 前 沿 。 以上 海 为 试 点 . 建 设 具 有 全 球 影 响 力 的 科 技 创 新 中心 . 是 2 01 4
风 险 问 题 的 反 思 。 以 美 国 和 欧 盟 为 代 表 的 发 达 国 家 年 中 央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要 举 措 。鉴 于 此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要素与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在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汇聚了大量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素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素。
这些人才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他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他们可以是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专家等,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将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是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些资源包括了各类科研设施、技术装备、科技项目资金等,这些资源的充足与先进,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3.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力支持。
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有一系列科技政策的支持,这些政策既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也包括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引导和规范。
科技政策的优化和完善将大大提高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效率和创新活力。
4.产学研结合。
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将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项目和技术转化的支持,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的过程。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方向1.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中心应该着力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未来的主要动力。
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能动性。
2.加强创新资源建设。
科技创新中心应该不断加强创新资源的建设,包括建设更加完善的科研设施和技术装备,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提高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深化科技政策。
科技创新中心应该积极跟进最新的科技政策,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推动更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出台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大特征
2019-07-10 12:34
智库聚集三千位“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知名专家,聚焦科技产业化政策、技术、市场及资本等方面,聚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业保驾护航!
提要:创新生态系统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由各个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链和生态圈。
在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世界级创新企业与创新企业集群会不断涌现,进而强化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以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枢纽节点功能和占据领导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
本文基于硅谷、波士顿、纽约、特拉维夫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经验,分析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大特征。
一、科研院所云集
科研院所云集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
硅谷、波士顿等地的创新实践经验显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例如,硅谷周边聚集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级的高校,以及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等全球知名的研究机构,为硅谷产业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领先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产值占硅谷产值的50%-60%。
又如,波士顿地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其中全美高校排名前50的有7所,是名副其实的美国高等教育核心区。
据调查,麻省理工学院在本地的关联企业超过1000家,全球销售额为530亿美元,直接创造当地就业12.5万个,还间接带动就业12.5万个。
正是在这些强大科研机构的支撑下,波士顿自20世纪90年代起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
二、人才高度集聚
人才高度聚集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都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
例如,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是一个依靠人才推动创新的典型城市。
这座面积只有51.8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3万的城市,聚集了以色列近四分之一的高科技企业,还有近800家“种子期”公司。
特拉维夫每平方公里就有19
家创业公司,每431人中就有1人在创业,是全球人均创业者最多的城市;三分之一人口是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
根据创业基因公司(Startup Genome)发布的《2019全球创业生态报告》,特拉维夫排名全球第6位。
再如,波士顿同样
是一座因人才而兴的城市。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波士顿经历三次大的发展危机,但都因其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城市化危为机。
波士顿发达的高等教育为
该地区建立了丰厚的人力资本,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公司集聚于波士顿也对人才形成了巨大的吸引。
据统计,2010-2014年波士顿就职于高新科技领域的雇员每年以4.6%-6%的增速逐年增加。
2016年,通用电气(GE)决定把公司总部迁至波士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波士顿能够比较容易地吸引多元化科技人才。
三、风险投资充裕
风险投资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资金提供者和资源连接者的角色。
硅谷、波士顿、特拉维夫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风险投资机构都非常发达。
风险投资机构根植于硅谷和波士顿。
据《2018硅谷指数》(Silicon Valley Index)和《全美风险投资协会2018年报》(NVCA)发布的数据,2017年硅谷、旧金山风险投资额分别达140亿美元和109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全美38.9%,整个加州占全美51.03%。
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是美国另一个风险投资集聚地。
近10年马萨诸塞州占全美的风险投资资金的比重大致维持在9%-12%之间。
事实上,全球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机构——美国研究开发公司(ARD)就诞生于波士顿(1946年),该公司曾成功孵化DEC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目前,波士顿集聚了北桥(North Bridge)、北极星(Polaris Partners)等一批优秀风险投资机构。
特拉维夫也是世界上风险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大多数进入以色列的国际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总部设在特拉维夫。
1993年,以色列政府推出风险基金“Yozma”计划,该计划提供保险给投资者,当创新目标失败时,由保险去承受80%的风险损失,极大地促进了以色列的风险投资。
可以说,风险投资的兴起改变了硅谷、波士顿和特拉维夫的创新路径,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
四、创新中介发达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普遍都有非常完善的创新中介服务网络,其中最突出的领域包括律师事务和技术转移等。
硅谷、波士顿都受益于美国顶级律师事务所提供的专业服务。
例如,硅谷拥有威尔逊(WSGR)、科律(Cooley)、欧华(DLA)等一批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
这些律师事务所甚至愿意为初创公司提供新公司注册、起草投资条件书等无偿的服务。
律师事务所通过这种方式廉价地获取客户,因为这些初创公司可能变成明天的谷歌或脸书。
又如,波士顿地区共计拥有30 多家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极大促进了本地区大学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转让给当地企业。
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许可办公室是全美开展大学专利使用转让最活跃的机构之一,与产业界、风险投资市场和企业家保持着长期且密切的合作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多年经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许可办公室专利转让催生了数百家高新技术公司,涵盖生物、信息、纳米等产业领域。
再如,以色列的大学从1959年就开始成立自己的技术转移公司。
特拉维夫大学于1973年设立了拉莫特技术转移公司,专门负责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
拉莫特技术转移公司与企业和投资者的合作方式包括:技术许可、研究合同、创办新兴企业、研究联合体等,通过这些方式拉莫特技术转移公司成功地与以色列的大多数企业、甚至国际方面的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五、企业家精神活跃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普遍都是企业家精神极为活跃的社会。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而创新的推手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但熊彼特所定义的是英雄式企业家精神,强调破坏性及革命性的大变革,这种企业家精神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常见。
硅谷是英雄式企业家精神极其活跃的地区,这与硅谷的嬉皮士文化及移民文化息息相关。
“硅谷人”勇于冒险、热爱挑战,创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是生活方式,宽容失败甚至是背叛的文化特质使得人们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很高,硅谷文化中把失败作为宝贵的财富,激发了人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创新热情,因此也成为科技创业公司的栖息地,企业家精神所特有的英雄主义情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硅谷科技创业公司发展的主体是大批复合型的企业家群体(科技企业家为主)和创业团队。
同时,硅谷很多企业家都有连续创业经历,这就提高了创业公司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例如,著名的企业家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先后创办了网景(Netscape)等7家公司。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先后创办了贝宝(PayPal)、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特斯拉等数家公司。
很大程度上,英雄式企业家精神推动了硅谷的持续创新和繁荣。
与英雄式企业家精神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适应性企业家精神。
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Israel M.Kirzner)认为模仿创新、或者只是小幅改良创新,能灵敏觉察出市场上微薄的获利机会,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这种企业家精神可称为适应性企业家精神。
在实践中,适应性企业家精神在东亚地区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六、创新企业集群发展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标志性特征是拥有一批世界级企业和强大的创新企业集群。
从欧盟发布的《2017全球研发支出2500强企业榜单》可以看到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全球分布情况。
例如,伦敦拥有以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巴克莱银行、联合利华、劳埃德银行、励讯集团等为代表的57家世界级企业。
而美国旧金山-硅谷地区更是拥有英特尔、苹果、甲骨文、思科、脸书、博通等多达165家世界级企业。
纽约拥有辉瑞制药、IBM、百时美施贵宝、百事公司、再生元制药、康宁公司、高露洁-棕榄、万事达为代表的58家世界级企业。
波士顿拥有通用电气、生化基因、福泰制药、雷神、德事隆集团、亚德诺、泰瑞达、阿卡迈技术、孩之宝为代表的87家世界级企业。
东京拥有本田、索尼、日立、佳能、东芝、三菱电机、富士通、住友化学、三菱化工、日本电气、三菱重工等多达超过200家世界级企业。
当然,世界级企业绝不是孤零零的少数几棵大树,而是需要在特定的创新生态系统中运行。
一般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由各个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链和生态圈。
在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世界级创新企业与创新企业集群会不断涌现,进而强化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廖明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燕妮/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