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合集下载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动脉瘤
• 定义 • 病因: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后 天性动脉病变或损伤。 • 病理改变: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 瘤。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
• • • • 搏动性肿块。 压迫症状。 远端肢体缺血。 瘤体破裂出血。
辅助检查
• CT • MRI • 超声
腹主动脉瘤
• • •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分类:肾下动脉瘤;肾上动脉瘤。 临床表现 检查和诊断
检查和诊断
• 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曾有低热、乏力、关 节酸痛病史,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即可 作出临床诊断: 一侧或双侧上肢缺血性改变。 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性体征和脑缺血性改 变。 下肢缺血性改变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持续性高血压,并在上腹部和背部可闻及血 管杂音。
辅助检查
• 活动期,生化和免疫检查常可检测出异 常。 • 超声 • CTA • MRA • DSA • 病变累及相关脏器时,应作有关的特殊 检查。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糖尿病足
一般治疗
• 运动疗法 • 药物治疗 •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 • • • • 动脉重建术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大网膜移植术 分期静脉动脉化术 创面处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因及病理
• 内膜损伤(血流冲击)学说 •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病变特点
• 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 静脉瓣膜内修复术
• 静脉瓣膜外修复术 •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 肌袢代瓣膜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术
病因和病理
• 静脉壁损伤
• 血流缓慢 • 血液的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分型(一)
• 中央型
• 周围型 • 混合型

腹股沟淋巴瘘

腹股沟淋巴瘘

目的:观察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对术后腋窝及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疗效。

方法:对32例腋窝及腹股沟部切口淋巴瘘患者,应用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进行瘘口(假腔)周围分次分点注射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淋巴液均在注射2次后明显减少,注射部位出现硬实感,注射5次后临床治愈。

治愈时间最短10 d,最长16d,平均12.3 d。

无发热、碘过敏及并发伤口感染病例。

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淋巴水肿,3周后消失。

随访28例,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个月,注射部位硬实感消失,无局部疼痛及淋巴水肿病例。

结论: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治疗术后伤口淋巴瘘疗效显著,安全,方法简单,价格便宜,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淋巴瘘;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并发症;瘘口腋窝及腹股沟区手术后出现淋巴瘘临床常见,淋巴瘘有引起继发伤口感染和移植物感染的可能,并有导致截肢及危及生命[1]。

发生此并发症的确切原因目前仍未明了,久治不愈成为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总结了应用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瘘口(假腔)周围分次分点注射治疗腋窝及腹股沟部术后并发切口淋巴瘘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52岁;切口淋巴瘘发生于腹股沟部26例,腋窝部6例;血管手术22例,其余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活检、腋臭切除术等。

临床表现是术后伤口间断或持续地流出清亮或淡黄液体。

淋巴引流量最少50~300 mL/d,平均120 mL/d。

1.2 治疗方法碘过敏试验阴性者,用注射器吸取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上海旭东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在瘘口(假腔)周围放射状多点注射,每点注射1~2 mL,针距1~2 cm,每次总量不超过20 mL,每天或隔天注射1次,避免注入血管或皮内。

创面无需局部加压包扎制动,淋巴液较多者可于假腔内放置引流。

1.3 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淋巴液均在注射2次后明显减少,注射部位出现硬实感,注射5次后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标准:淋巴液引流少于5 mL/d,伤口于停止注射2周内愈合)。

血塞通胶囊局部应用治疗术后腹股沟淋巴瘘5例效果观察

血塞通胶囊局部应用治疗术后腹股沟淋巴瘘5例效果观察

覆盖。根据具体情况每 日或隔日换药 1 次,创面无需局部
加压包 扎 ,淋 巴液较多 者可于瘘腔 内放 置引流条 。有 发热 及局部炎症 明显者 ,可 适当给予抗生 素 ,大多数患者 可在 门诊 治疗 。 1 3 临 床治 愈标准 淋 巴液 引流 少于 5 / . ml d, 伤 口于停 止 治疗 2周 内愈 合 。 随访 3~6个 月 。 2结果 本组 5例 在治疗 5次后伤 口淋 巴液明显减少 ,治疗部 位 出现硬 实感 ,治疗 1 5次后 均临床 治愈 。所 有病例 在治 疗过 程 中均无 发热及伤 口感 染 。随访结 果示患者 治疗部位 硬 实感 消失 ,无局 部疼 痛及 淋 巴水肿 发 生 ,恢 复 满意 。 3讨论 研究证实 ,腹股沟部 位淋 巴瘘 的瘘 管一般仅 位于深筋 膜 的浅层 ,深部淋 巴管很 少累及…。 腹股 沟淋 巴清扫手术 后 出现淋 巴瘘在临 床上较 常见 。有研 究报道 【,术 后发生 2 l 淋 巴瘘可能与 以下因素有 关 :①手术部位广泛的解剖分离 ; ②淋 巴结肿 大和淋 巴管 径增粗 ;③淋 巴回流增 加和淋 巴管 扩 张 ; ④淋 巴管受 损及 组织 中假 腔 出现 ;⑤感 染 ;⑥ 手
Pl s Re nsr at co t H a Sur nd g, 1 9 9 7, 31 1 7. : 3
( 收稿: 08 0- 5修回: 08 1— 9 20- 7 1 20- 2 1) ( 发稿煽辑: 杨海陆)
参 考 文 献
【1陆信 武 ,蒋 米 尔 .血 管手 术 后 腹 股沟 部 淋 巴瘘 的原 因和 防 l 治【 】 外科理论与 实践 ,2 0 J. 0 2,7 3.2 -2 0. () 1 8 2 【】陈 中皓 , 龚亦 群 , 吕杰 捷 .纤 维 蛋 白封 闭 剂 预 防血 管外 科 2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淋巴水肿临床路径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淋巴水肿临床路径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淋巴水肿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淋巴水肿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腹股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

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

3.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4.丝虫感染者周围血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

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5.必要时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2.加压包扎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4.预防感染二、慢性淋巴水肿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烘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烘绷疗法2.手术治疗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

②淋巴回流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淋巴水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手术指征。

1.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

2.过度肿胀伴疼痛。

3.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

4.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5.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国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八)术前准备2~3天一、必须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系列、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4. 淋巴管造影5. 同位素淋巴管造影二、术前准备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

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o为宜。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与双功彩超评价下肢动脉闭塞症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与双功彩超评价下肢动脉闭塞症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与双功彩超评价下肢动脉闭塞症朱雯霞;陆信武;徐科蓉;蒋米尔【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1(021)002【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 (PVL) and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Methods Twenty nine patients with arterial occlusion were assessed by 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and DSA,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PVL in evalua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was 73.9% compared with that of DSA.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and DSA for evalua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PVL is often used as the preliminary test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can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目的评价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征。

突破治疗禁区,探索“激光原位开窗”临床应用研究

突破治疗禁区,探索“激光原位开窗”临床应用研究

突破治疗禁区,探索“激光原位开窗”临床应用研究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均是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其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患者生命。

近30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兴起,微创介入手术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大手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来拆除这个随时会破裂的“炸弹”。

这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陆信武教授领衔的该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國际领先的激光原位开窗技术(Laser-assisted in-situ fenestration),对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TEV AR治疗,在封闭夹层破口的同时快速重建受夹层累及的弓部分支动脉,不仅免去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等缺点,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主动脉夹层全腔内治疗的进程。

2017年6月9日至10日,“第三届齐鲁血管外科论坛暨第二届内脏血管疾病诊治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

陆信武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激光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的专题学术报告。

他通过详实的手术案例,将该院开展这一研究的情况和临床要点做了详尽的诠释,令诸多与会同道受益匪浅。

这次会议闭幕后,本刊记者就“激光原位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深入采访了陆信武教授。

常见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应以微创腔内治疗为主采访一开始,陆信武教授首先解释说:“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三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

这三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人体血流的通过。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因此,罹患此病的患者十分痛苦。

”陆信武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如果出现内膜层撕裂,再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的话,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根据以往的文献报告,患者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至70%之间。

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及周围大血管创伤 (NXPowerLite)

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及周围大血管创伤 (NXPowerLite)

治疗方法
①静脉瓣膜修复术(venous valve reconstruction) ②股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③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④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 术(腘窝肌襻成形术) ⑤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第三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定义: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 定义: 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阻塞管腔,
诊 断
Diagnosis
•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屈氏试验) (Trendelenburg 屈氏试验)
诊 断
• 深静脉通畅试验 扑氏试验) (Perthes 扑氏试验)
Diagnosis
诊 断
Diagnosis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试验
诊 断
Diagnosis
• 血管超声多普勒 血管超声多普勒(vascular ultrasound Doppler) 确定返流的部位和程度、有无瓣膜关闭不全。 确定返流的部位和程度、有无瓣膜关闭不全。 无创性检查。 无创性检查。

一、非手术治疗
疗 Treatment
适应症:(1)病变局限 (2)妊娠患者 (3)严重心肾疾患 • 方法: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adhesive • bandage) • 作用:改善症状 • 注意:绷带压力大小方向、松紧度
浅静脉药物溶栓
动脉导管溶栓
深静脉导管溶栓
3. 抗凝、袪聚疗法(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防止血栓再生
肝素、华法林、右旋糖酐、阿斯
匹林、潘生丁、丹参
4.血栓切吸术 4.血栓切吸术
5.Forgaty导管取栓术(Forgaty 术后抗凝,祛聚2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学生导师推荐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学生导师推荐名单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1969年11月 1967年9月 1962年11月 1961年12月 1965年11月 1961年4月 1970年6月 1965年9月 1956年11月 1958年8月 1961年11月 1961年11月 1959年5月 1956年12月 1955年6月 1964年9月 1955年7月 1965年1月 1966年1月 1960年5月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瑞金
陆林 毛恩强 缪飞 宁 光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1965年12月 1966年9月 1962年8月 1963年6月 1957年4月 1966年10月 1964年1月 1963年3月 1970年9月 1965年11月 1961年10月 1951年3月 1963年12月 1955年2月 1966年10月 1960年1月 1955年5月 1954年9月 1963年1月 1963年6月 1973年8月 1957年8月 1954年12月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九院 九院 九院 九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六院
林晓曦 陆信武 陆颖理 王忠 张如鸿 张余光 章一新 赵杰 朱振安 白跃宏 杜冬萍 傅 胡 强 兵
胃肠肿瘤微创手术 炎症性肠病 青光眼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 胃肠疾病 胰腺,胃肠动力超声内镜 消化肿瘤发生与诊治 胃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妇科肿瘤、围产医学 脂肪干细胞在整形美容方面的应用、成骨研 究 老年高血压病防治 消化内镜诊治 冠心病介入、动脉粥样硬化诊治 肿瘤核医学 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治 男科疾病发病机理与手术治疗 妊娠合并症 脊柱外科 慢性肝病免疫学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 炎症性肠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肝胆胰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疼痛学 肝脏外科临床技能训练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下肢缺血性改变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持续性高血压,并在上腹部和背部可闻及血
管杂音。
辅助检查
• 活动期,生化和免疫检查常可检测出异 常。
• 超声 • CTA • MRA • DSA • 病变累及相关脏器时,应作有关的特殊
检查。
治疗
• 疾病的早期或活动期,应用激素或免疫 抑制剂,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梗塞 • 交叉转流术 • 血管腔内再管化术 • 纠正深静脉倒流的手术 • 处理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手术
动脉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特点: 炎症性 节段性 周期性 中小动静脉受累 好发于下肢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病因
• 外在因素:吸烟、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 感染。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 动静脉瘘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病因和病理生理
• 瓣膜结构薄弱 • 持久重力作用及瓣膜相对关闭不全 • 瓣膜发育异常 • 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 静脉瓣膜内修复术 • 静脉瓣膜外修复术 •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 肌袢代瓣膜术
• 内在因素: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 病变始于动脉,可累及静脉。 •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 活动期为血管壁炎症。 • 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 • 侧支形成,但有时不能代偿。 • 动脉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临床分期
• 局部缺血期 • 营养障碍期 • 坏死期
诊断要点
• 青壮年男性 • 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 • 游走性浅静脉炎 • 吸烟史 • 末端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 一般无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因及病理
• 内膜损伤(血流冲击)学说 •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病变特点
• 全身性病变 • 大中动脉受累及 • 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 •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
肥胖等病史
病变类型
• 主-髂动脉型 • 股-国动脉型 • 多节段型
临床分型
• 轻微症状主诉期 • 间歇性跛行期 • 静息痛期 • 坏疽期
病理生理
• 静脉高压是下肢静脉疾病症状发生和发展的 病理生理基础.
• 静脉淤滞性溃疡 • 足靴区是下肢静脉疾病症状发生的最常见部

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症状
• 静脉曲张 • 肿胀 • 皮肤营养性改变 • 溃疡
常见检查方法(一)
•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 深静脉通畅试验 •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常见检查方法(二)
头臂型
• 脑部缺血。 • 眼部缺血。 • 椎底动脉缺血。 • 上肢缺血。
胸、腹主动脉型
• 以躯干上半身和下半身血压分离为主要 特点。
• 肾动脉型。 • 肺动脉型。 • 混合型。
检查和诊断
• 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曾有低热、乏力、关 节酸痛病史,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即可 作出临床诊断:
一侧或双侧上肢缺血性改变。 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性体征和脑缺血性改
• 超声检查多普勒血流仪和光电容积描记 • 双功彩超 • GTA • MRA
常见检查方法(三)
• 下肢顺行静脉造影 • 下肢逆行静脉造影(五分法) • 下肢腘静脉穿刺造影 • 静脉压力测定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 主要为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腔内治疗 手术治疗
单纯性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术
病因和病理
• 静脉壁损伤 • 血流缓慢 • 血液的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分型(一)
• 中央型 • 周围型 • 混合型
深静脉血栓分型(二)
• 闭塞型 • 部分再通型 • 再通型 • 再发型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 一般处理 • 溶栓治疗 • 抗凝治疗 • 祛聚治疗
手术治疗
• 导管取栓治疗(48小时内) • 导管溶栓治疗

一般检查
• 行走距离 • 皮肤温度测定 • 肢体抬高试验 • 解张试验
特殊检查
• 无创伤检查:超声、节段性测压、MRA 和CTA
• 有创检查: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糖尿病足
一般治疗
• 运动疗法 • 药物治疗 •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 动脉重建术 •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 大网膜移植术 • 分期静脉动脉化术 • 创面处理
• CT • MRI • 超声
辅助检查
腹主动脉瘤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 分类:肾下动脉瘤;肾上动脉瘤。 • 临床表现 • 检查和诊断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 腹主动脉瘤不可能治愈,最严重的后果 是破裂出血导致死亡。
• 手术方式:开放性手术经腹手术腹 膜外手术。血管腔内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下肢静脉疾病
• 下肢静脉疾病分类 • 下肢静脉解剖 • 静脉壁结构和瓣膜 • 血流动力学 • 病理生理
静脉疾病分类
• 倒流性疾病
• 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静脉解剖
• 浅静脉 • 深静脉 • 小腿肌肉静脉 • 交通静脉
静脉壁结构和瓣膜
• 静脉壁的结构学说
• 静脉瓣膜学说
• 药物治疗(扩张血管和防止继发血栓形 成)。
• 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应选在大动脉炎活 动期已被控制,器官功能尚未丧失之前。
雷诺综合征
• 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时→小动脉痉挛→ 病变部位出现苍白及发冷→青紫及疼痛 →潮红→再复原。
• 病因:传统上分为雷诺现象和雷诺病。 目前通称为雷诺综合征但又分为痉挛型 和闭塞型。具体的病因尚不清楚。
谢谢!
• 无脉症,又称TaKayasu病
• 好发于青年,尤以女性多见。
• 病因:自身免疫反应、雌激素和遗传因 素。
• 病理:动脉壁全层炎性反应,呈节段性 改变。
临床表现
• 疾病的早期或活动期:常有低热、乏力、 肌肉或关节疼痛、病变血管痛及结节红 斑等。
• 稳定期:病变动脉形成狭窄或阻塞时可 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
• 病史 • 无创检查 • 有创检查
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 • 血管腔内治疗 • 手术治疗
动脉瘤
• 定义 • 病因: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后
天性动脉病变或损伤。 • 病理改变: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
瘤。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
• 搏动性肿块。 • 压迫症状。 • 远端肢体缺血。 • 瘤体破裂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