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2019.4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概念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穿衣服、运动、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多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到热,但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工具,它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4、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5、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要明显。
6、热胀冷缩现象的解释:(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的运动有关:温度升高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加快、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温度降低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减慢、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7、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锑tī、铋bì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的(锑可以用在印刷上,铋可以用在做保险丝上)。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11、热的传递方式除了热传导,还有热对流和热辐射。
固体一般用传导方式传递热量;气体和液体一般都用对流方式传递热量;太阳是用辐射把热量传递给我们。
1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成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13、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二、分析1、将一个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冷水袋会先下沉,然后慢慢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做运动〕、〔烤火〕等方法来增加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少热量流失,起〔保温〕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会〔浮〕;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开始会〔沉〕,一段时间后会〔浮〕,因为〔相同重量的水,热水比冷水的体积大〕。
在加满冷水的试管上面裹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鼓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3.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塞上插有空心玻璃管的橡皮塞,加热烧瓶,水变热时玻璃管里的水位会〔升高〕;再冷却烧瓶,水变冷时水位会〔降低〕,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以下〕时正好相反,是〔冷胀热缩〕。
其它的大局部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烧瓶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烧瓶放水热水里时,气球会〔鼓起来〕,再把烧瓶放入冷水里时,气球会〔瘪下去〕,这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变〔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锑〕、〔铋〕等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冷胀热缩〕。
6.用酒精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的一端或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觉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向〔周围〕传递,热总是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的物体传热性能〔强〕,被我们称为〔热的良导体〕,它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木头〕、〔泡沫塑料〕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可以用它们作为〔保温〕材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复习

桥梁和桥墩路面 连接处的间隙
小资料一
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 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 锑和铋。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 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所说的铅其实 是铅和锑的合金,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 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 晰,而且经久耐用。
四、实验验证的结果:
重量变化了么?
热水
冷水
结论: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你能解释冷水袋放到热水里 会下沉,热水袋放到冷水里会上浮 的原因了吗? 因为未加热前两个袋里的水的重 量和体积是一样的,加热后的袋里 的水重量不变,但是体积变大了。 根据前面学到的沉浮原理,相同重 量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 小的容易沉。所以冷水袋放到热水 里下沉,热水袋放到冷水里上浮。
我们与众不同!
锑 、铋 、镓---- 热缩冷胀
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 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 的铅字就掺有锑。所说的铅其 实是铅和锑的合金,当熔化了 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 ,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 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五下第二单元第 6 课
从热源开始,逐步从
4 3 2 1
返回
“空气微粒” 安静地挨个站在 中间时, 拉手的同学需要围成 这样大的圈就够了。
“ 空气微粒” 们手舞足蹈或作 剧烈运动时, 活动需要的空间 就大了,拉手的同学需要围成 这样的大圈才够。
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 用酒精灯。(分工:谁使用酒精 灯,谁做实验,谁做记录,谁汇 报。) 2、加热后的铁球很烫,严禁用手 触摸,以免烫伤皮肤。 3、保持桌面清洁并及时填写好实 验记录单。
热总是从较热的传向 较冷的,叫热传递。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新版)

五下第二单元《热》知识点1.热起来了(1)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晒太阳、运动、开暖空调】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2)多穿衣服,盖厚厚的棉被身体感觉会热起来。
但是【衣服、棉被等本身是不能产生热量的,它们只能减缓身体的热量向外界流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3)在室外感觉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会产生热量。
】(4)保温有两种意思:【保热和保冷】。
用棉被把冰棍盖起来,也能起到保温作用。
原理是【棉被能减缓外界的热量向冰棍传递的速度】。
2.给冷水加热(1)将热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冷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浮在冷水上,过一会儿塑料袋会下沉。
】(2)将冷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热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下沉,一段时间后塑料袋会上浮。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因此,【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热水体积大】。
(4)【体积相同,冷水重;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
(5)实验题:试管装满冷水,用气球皮扎紧,在天平上称重;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在天平上称重,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两次重量不变】。
(6)实验题: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扎紧,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体积【变大】;再马上放入冷水杯里,气球皮又会凹进去,体积【变小】。
3.液体的热胀冷缩(1)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2)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生活中的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酱油、牛奶、食用油、酸醋、水银等。
水银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自然界也存在着一些反常现象,水在4℃以上时,都是【热胀冷缩】的。
但在4℃以下,却出现了【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温度越低,体积反而会【增大】。
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达到【最大】,大约是4℃时水的体积的【1.1】倍。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热》.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一、热起来了班级姓名学号1、我们用双手捂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手会慢慢地(热)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变得越来越(冷)。
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3、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晒太阳、泡温泉、烤火、开电暖气等是(外界物质给予的热量);吃食物是(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的热量”跑步等运动是(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
4、加穿衣服、盖被子会使人感觉到暖和,但并不是衣服、被子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被子(不能)产生热量,其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挡冷空气进入)。
二、给冷水加热1、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将一杯冷水变成热水。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而重量(不变);水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而重量(不变)。
2、把密封的冷水袋放入热水里会(下沉),是因为(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把密封的热水袋放入冷水里会(上浮),是因为(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4、将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住口,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了;将装满热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住口,插在冷水杯里,气球皮会(瘪下去),这是因为水受冷体积(缩小)了。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C)以上是热胀冷缩的,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的,冬天里自来水管或水表冻裂,就是(管子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屮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二单元热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第二单元热一、基础知识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
2、冷水袋放入热水中,冷水袋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体积会变大,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这样沉入水底的冷水塑料袋就慢慢浮起来了。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枳缩小,我们把水的这种体积变化叫水的热胀冷缩。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叫模拟实验。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总在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放热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髙减小,物体就收缩了。
7、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固体、气体、液体都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金属锑和铋(bi)是热缩冷胀,水在4°C以下也是热缩冷胀。
10、热从一个物体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轴射三种形式来实现。
11、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一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通过中介物(如水和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叫热对流,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热辐射。
热传导和热对流通过物质微粒的接触转移热量。
13、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如:金属。
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也不同,銅、铁、铝三种金属,铜导热性能最好,铝较快,铁最慢。
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木头、空气、水等。
14、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1.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热水比同体积冷水轻;重量相同时,热水的体积比冷水大。
3.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液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却是热缩冷胀的。
(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
)4.水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
当温度降到0℃,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大约是4℃时水的1.1倍。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速度。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吃食物、烤火、运动、晒太阳等。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①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②对流(通过中介物液体气体的流动传热);③热辐射(不需要中介物,如太阳辐射传热)。
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5.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课本P35理解)●●●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起到保温的作用,它只能减缓身体热量散发的速度,同时阻挡冷空气进入〖棉被同理〗。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重量不变,即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轻。
3.停电时,为了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商店工作人员把厚厚的棉被覆盖在冰柜上,是因为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它防止冰柜中的冷气散发出去,同时也阻止外面的热气进入冰柜中。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5.制作保温杯时,有盖的比没盖的保温效果好;有外包物的比没有外包物的保温效果好。
6.能用热学方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铁路上的钢轨并不是密接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一块的;瓶装饮料一般不能装得很满;冬天手扶在木头上没有扶在铁块上觉得冷;夏天架设电线,不能绷得太紧……7.实验设计: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包括液体、气体、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冷水重。
(结论: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2)同样重的 50℃的热水和 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的体积大B. 冷水的体积大C. 两者体积一样大答案:A解析: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
(3)一袋封闭的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A. 重量B. 体积C. 温度答案:A(4)将冷水袋放入热水盆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A.冷水袋温度升高B.冷水袋重量增加C.冷水袋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冷水袋温度变高,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5)将热水袋放入冷水盆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A.热水袋一开始会上浮B.热水袋重量减轻C.热水袋体积变大答案:A解析:热水袋放入冷水盆里,一开始上浮,后来热水袋里的水温变低,体积缩小,会下沉。
整个过程中,热水袋的重量不变。
(6)向杯子里倒入热开水,等水冷却后,液面会()。
A. 上升一点B. 下降一点C. 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水冷却后,体积缩小,液面会下降。
2.简答题。
右图的试管里密闭地装着冷水,放在天平上,天平是平衡的。
给这支试管加热后,再放到天平上。
(1)天平还会平衡吗?为什么?(2)试管内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会平衡。
因为加热后,重量不变。
(2)会。
水受热后体积变大。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复习知识: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复习题:1.填空题。
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变大(膨胀)、变小(缩小)、热胀冷缩、热胀冷缩。
2.选择题。
(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酱油、菜油、酒精、水银等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根据实验中获得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B.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C.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答案:C(2)下列现象属于液体受热膨胀的是()。
A.冬天的水管被冻裂了B.烧水时,热水从壶嘴里溢出来C.温度计放入冰箱,液柱下降答案:B(3)从商店买来的饮料和酒都不会装满,小明觉得很奇怪。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A.液体会热胀冷缩B.瓶子会热胀冷缩C.厂家为了偷工减料答案:A3.简答题。
夏天,汽车油箱里最好不要加满油。
你能简单说一说理由吗?答案:因为夏天气温高,汽油容易受热膨胀,从油箱中溢出。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复习知识: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
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
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复习题:1.填空题。
(1)空气受热时体积变大,冷时体积变小,由此可以得出,空气具有()的性质。
(2)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物体就膨胀了。
当物体遇冷后,微粒的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物体就收缩了。
(3)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浸在()中会慢慢鼓起来,这是因为()。
答案:(1)热胀冷缩。
(2)微粒、运动。
增大。
减慢、缩小。
(3)热水、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压扁的乒乓球鼓起。
2.选择题。
(1)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比较()。
A.没什么区别B.体积变化更明显C.体积变化更不明显答案:B(2)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A.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B.热气球升空C.空气被压缩答案:B解析:雪碧里溶解了二氧化碳,打开雪碧瓶盖,由于瓶内气压改变,二氧化碳在雪碧中溶解度降低,从里面出来了,因此瓶口有气体冒出。
空气被压缩是因为空气微粒之间有空隙。
热气球上升,是因为热空气体积大,重量轻。
(空气受热膨胀)(3)夏天的室内,空调周围的空气遇冷后下降,下面的热空气上升被冷却,冷热空气不断对流,就使整个屋子凉爽起来了。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一般将空调安装在房间的()。
A. 上部B. 下部C. 中部答案:A3.课外实验。
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
奇妙的“喷泉”取一个带孔的橡皮塞袁中间插上一根带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个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塞紧这个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的下端浸入烧瓶内的水中,把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喷泉”就产生了。
请你用已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烧瓶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细玻璃管的尖嘴端就会喷出水柱?要使这个“喷泉”喷出的水柱更高些,你有什么办法?热水答案:水槽中的热水使烧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烧瓶中的水,使水从玻璃管中喷出。
水槽中的热水更热一些、烧瓶中的水更少一些(空气更多,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液体更明显)、玻璃管更细一些、烧瓶更大一些等。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复习知识: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复习题:1.填空题。
(1)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了冬天,电线由于(),容易被拉断。
答案:冷缩。
(2)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等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如此,如()、()等金属就会热缩冷胀。
答案:铜、铁;锑、铋。
2.判断题。
(1)由于钢比较坚硬,所以钢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答案:×。
解析:金属的热胀冷缩不是看它坚不坚硬,而是看它的内部微粒在受热受冷时的运动状况。
根据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刚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大多数金属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
()答案:√。
解析:大多数金属是热胀冷缩的,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3)刚加热过的金属,不可直接用手触摸,以免烫伤手。
()答案:√。
(4)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答案:×。
解析:钢条加热时,由于热胀,会变长变粗。
3.选择题。
(1)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水、空气、铜和钢等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根据实验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A.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B.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C.所有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答案:A。
(2)在常温下,右图所示的模具 X 刚好能插入 Y 内(X 和 Y 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下列哪些方法可以使X 更容易插入Y 内?()①把Y 浸在冰水中②把X 浸在冰水中 ③用火把Y 加热 A.①和② B. ① 和③ C. ②和③答案:C 。
解析:要把X 更容易地插入Y 中,方法一是把X 体积缩小(把X 浸入冰水中,冷缩),方法二把Y 插入的地方变大(用火把Y 加热,热胀)。
第6课 热是怎样传递的 复习知识:1.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2.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复习题: 1.填空题。
下图是一条“M ”形的铁条.在 H 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 、B 、C 、D 、E 、F 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A 、B 、C 、D 、E 、F 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答案:DCEBFA 。
解析:在铁条H 处加热,热总是从铁条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离热源(H )越远,热传递ECFD BHA ECF D BHA的时间越长。
从图中我们可以判断出离H处由近及远为D、C、E、B、F、A。
2.选择题。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
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B.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C.没有固定的规律答案:B。
这种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
(2)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中。
A.气体B.固体C.液体答案:B。
(3)下列情况下,最不容易使冰块融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