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记叙文教案篇一【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

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叙事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叙事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二、教学内容1. 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叙事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3. 叙事记叙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4. 叙事记叙文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的运用5. 叙事记叙文中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叙事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让学生掌握基本框架。

3. 针对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和练习。

4.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叙事记叙文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的运用。

5.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抒发情感,让叙事记叙文更具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叙事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描写、对话和叙述。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评改,取长补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叙事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叙事记叙文。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叙事记叙文具有感染力。

4. 学生能够在互相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实践1.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难忘的一天”为主题,写一篇叙事记叙文。

2.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

3. 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确定文章结构。

4.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描写、对话和叙述技巧。

5. 完成作文后,进行分组讨论,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七、课堂讲评1. 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

2. 针对每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

4. 总结本次写作的要点,提醒学生在下次写作中注意。

[总结范文]记叙文教案10篇

[总结范文]记叙文教案10篇

[总结范文]记叙文教案10篇记叙文教案记叙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取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资料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重点难点: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3.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

教学设想:作文先明体。

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能够透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选材、抒情、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潜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透过范文示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的写法。

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透过比较了解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记叙文:写作目的以事感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问题点(知识点)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述行动描述、对话描述、心理描述以及细节描述例证法、引证法、比较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层进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列图表记事: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写景:抓住特征寓情于景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资料和表达的需崐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

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否有区崐别?比如说,就应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崐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

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区崐别的,不能混淆在一齐,不然就会出现“以叙代议”、“以议代叙”、“以说代议崐”,犯“不符文体”的毛病。

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概括准确、平实、明晰、周密资料主旨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实质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等,是的基本表达方式。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融入记叙文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学生分享一篇经典的记叙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记叙文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的特点,如:真实、生动、有趣等。

2.知识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介绍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安排,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

3.写作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提炼主题。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4.佳作欣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分析优秀记叙文的特点,如:选材新颖、语言生动、结构清晰等。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6.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记叙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写作实践成果。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2.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是否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课后作业的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融入记叙文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展示一篇经典记叙文,如《背影》。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记叙文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起来。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6篇)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6篇)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6篇)【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学生的A卷基础习题;2.阅读讲解:阅读之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考点解读主要题型有两类,一是小处设题,从句段切入考查修辞、语言效果和表现手法;二是从大处设题,从谋篇布局角度考查表达技巧。

题干的表述一般为:(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3)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

知识回顾1.什么是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比喻: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修辞手法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映象。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为补充。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象征(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情节更生动感人。

衬托手法:正衬/反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其中一种情感。

表达技巧直接抒情表现手法间接抒情动静结合渲染用典虚实结合描写记叙表达方式议论说明【例题剖析】亲亲麦子(节选)张佐香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

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

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

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

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

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

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相关推荐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篇1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及其意义;第二部分,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解析。

本课程重点在于,重点介绍小学记叙文写作构思教学设计的方法。

课程分两个问题对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进行了介绍:1、作文构思教学设计在作文教学设计中的位置。

2、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要点。

要点中又分为“入门设计”、“升级设计”两部分,对构思“入点句”、“配合句”、“归纳句”的设计,对“基础题型”、“变易题型”的构思设计方法,均提出了强劲支持的教学建议。

1、学习目标⑴了解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基本类型。

⑵掌握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方法。

⑶掌握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方法。

2、具体要求⑴阅读本网络培训课程的文字稿,用以了解本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全貌。

⑵观看本网络培训课程视频讲座,从理论层面,寻找本网络培训课程的重点、难点。

⑶观看本网络培训课程互动讨论视频、课例,从实践层面,寻找本网络培训课程的重点、难点。

⑷浏览、查阅本网络培训课程参考资料与文献目录,加深对本网络培训课程内容理解。

⑸进入作业及互动讨论反思,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

3、特别建议⑴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前,学员应该留下自己的一个足迹。

可以先尝试完成一个小学作文构思的教学设计。

这样做的好处是,未来知道自己进步到底多大。

⑵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中,善于动脑、动笔、动嘴。

动脑指要善于动脑筋,要精于思考。

动笔指笔记、札记之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

动嘴指与同学交流,要把想到的说出来,要把不明白的问出来。

⑶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后,学员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收获用于自己的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及其研究之中。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 能够独立撰写一篇连贯、生动的记叙文。

二、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结构和组成要素;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选取合适的故事素材;2. 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或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记叙文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如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一段故事或事件的过程,通过时间、地点、情节等因素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形象等。

3.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组成要素(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组成要素,如引子、事件的发生、冲突的产生、高潮的展开、结尾的总结等。

4. 讲解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如选取合适的故事素材、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运用描写手法等。

5. 示范写作(10分钟)教师现场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示范,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故事,通过展示自己的写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6. 学生练习(2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话题和提示,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描述一个让你感动的人物”等。

7. 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记叙文作品分享给同学,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提升写作水平。

8.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点评的过程,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继续写作,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并进行互读和评价。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以下是一份针对中小学生的记叙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学会运用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使记叙文更生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范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4.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顺序。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

5.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方法使记叙文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合理安排记叙顺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范文分析法、写作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6. 导入(5 分钟)◦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能不能用几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记叙文的概念:“同学们刚才分享的事情都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下来。

记叙文就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记叙文。

”7. 讲解记叙文的六要素(10 分钟)◦展示一篇简短的记叙文范文,如《第一次做饭》。

◦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六要素:时间(什么时候做饭)、地点(在哪里做饭)、人物(谁做饭)、事件的起因(为什么要做饭)、经过(做饭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饭做得怎么样)。

◦强调六要素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8. 介绍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0 分钟)◦讲解顺叙、倒叙、插叙的概念和特点。

◦分别展示采用不同记叙顺序的范文,如《我的童年》(顺叙)、《一件难忘的事》(倒叙)、《他变了》(插叙)。

◦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记叙顺序的运用效果,让学生体会不同记叙顺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专题一【训练目的】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1、以写人为主2、以记事为主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三、基本要求(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

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

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

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

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

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

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

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

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选择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

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

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

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内容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

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

第四,材料要新颖。

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内容,要有独特地方。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

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

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

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

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

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现在是记流水帐。

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

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

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

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

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

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

应该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

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变成“天鹅“,成为开格文,这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这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

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专题二【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特别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写,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写。

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

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

”(《关于艺术的技巧》)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

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

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3.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即使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

有一个同学做过这样的观察:马路边,一个个体自行车修理摊刚开张,主人是个瘸子。

一位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有这个本事,难得!唉,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待业青年见了,说法不一样:“天不灭曹,该他有碗饭吃!我们四肢俱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

”三种说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赞赏,待业青年有点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怜;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风格。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还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应求简洁,切忌拖泥带水。

4.心理描写。

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

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

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

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标出,一般要加引号。

如果转化为写、说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号了。

通过梦境描写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