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以下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的总结。

一、加法计算方法:1.相邻进位法:对于两位数相加时,如果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大于等于10,就要进位。

这时,只需将两个个位数的十位数相加,然后加上原本的十位数即可。

例子:25+17=(20+10)+5+7=332.韦达定理:对于一连串相邻的整数相加时,可以直接使用韦达定理来计算。

韦达定理说,这一连串的整数相加的结果是首项与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

例子:1+2+3+...+10=11×5=553.数根法:数根是一个数逐位相加直到得到个位数的过程。

对于一串整数相加,我们可以分别求出每个数的数根,然后将这些数根相加,最终得到的数就是整串数的和的数根。

二、减法计算方法:1.差位相减法:对于两个数相减时,通过分别减去两个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来得到差。

例子:864-329=(800-300)+(60-20)+(4-9)=500+40-5=5352.差根法:差根法的思路与数根法类似,只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数根运算。

对于减法题目,我们可以分别求出被减数和减数的数根,然后将这两个数的数根相减,最终得到的数就是差的数根。

例子:452-177=(4-1)+(5-7)+(2-7)=2-5=7三、乘法计算方法:1.末尾相乘法:对于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将两个数末尾的数相乘得到个位数,再将十位数和千位数(如果有)相乘得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和,以此类推。

例子:23×14=2×4+2×10+3×4+3×10=92+60+12=1642.平方尾法:对于一个数的平方,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个位数的平方,并且个位数之前的数与个位数之后的数是对称的。

通过这个规律,可以简化平方的计算。

例子:32²=09+2×3×10+1×3²=900+60+9=961四、除法计算方法:1.估商除法:对于一个除法题目,我们可以先用整数估算出商,然后将估算的商与被除数相乘得到一个近似的积,再用这个积减去被除数,看看差是否小于除数。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一、加法计算方法:1.使用进位法:当两个数字相加时,如果有进位,可以将进位数写在加号上方,再将进位数与原数字相加。

例如,计算23+47,我们可以从个位开始相加,得到10,即进位数。

然后将这个10写在个位的上方,得到7+3+10=20,再将这个20写在十位的上方,得到2+4+2=8、最终答案为80。

2.利用分解法:这个方法适用于两个数相加时至少有一个数接近10的整数倍的情况。

首先将其中一个数拆分成靠近10的数和剩余的差值,然后与另一个数相加。

例如,计算48+7,我们可以将48分解为40+8,然后计算40+7=47,再加上剩下的8,得到47+8=55二、减法计算方法:1.借位法:当两个数字相减时,如果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被减数的对应位,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计算78-36,我们可以从个位开始减,得到8-6=2、然后将个位上的6借位给十位,得到10-3=7、最终答案为422.利用补数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减法中被减数的其中一位比减数的对应位小很多的情况,可以通过对被减数的位数进行“加一减一”操作得到答案。

例如,计算86-39,我们可以将39变为40-1,得到86-40+1=46+1=47三、乘法计算方法:1.利用倍数法:当计算一个数的乘法时,可以利用这个数的特殊性质,找到一个和这个数有关的倍数,然后再进行乘法计算。

例如,计算12×6,我们知道6可以拆成2×3,所以12×6=12×2×3=24×3=722.利用交换律和相等法则:这个方法适用于计算含有大量重复数字的乘法。

首先,将乘法序列进行适当的变换,使相等的数靠在一起。

然后使用简单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相等的数,并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34×5,先将乘法变换为4×5+30×5=20+150=170。

四、除法计算方法:1.利用倍数法:当计算一个数的除法时,可以利用这个数的特殊性质,找到一个和这个数有关的倍数,然后再进行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研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教研简便计算

摘要: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简便计算的意义、现状分析、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简便计算教学思路。

一、引言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简便计算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研究简便计算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简便计算的意义1. 提高计算速度:简便计算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任务,提高计算速度。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简便计算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 增强数学兴趣:简便计算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数学兴趣。

4. 提升应用能力:简便计算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现状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技巧,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学生计算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学生计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对简便计算的评价仅限于速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

四、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例如,在解决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征,找出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合并。

2. 加强计算技巧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简便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加减法,可以运用凑十法、拆分法、合并法等;对于乘除法,可以运用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

3.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方法是指通过一些技巧和规律来简化运算的过程,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简便运算方法:1.快速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可以从十位开始逐位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

例如:36+48=(30+40)+(6+8)=70+14=842.快速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可以通过借位的方式来简化计算。

例如:74-58=(70-50)+(4-8)=20-4=163.快速乘法:对于两个两位数相乘,可以先分解成个位和十位相乘,再相加。

例如:23×45=(20×40)+(20×5)+(3×40)+(3×5)=920+100+120+15=11554.快速除法:对于两个两位数相除,可以先进行估算,再进行调整。

例如:187÷12≈200÷10=205.平方的快速计算:对于一个数的平方,可以利用乘法的快速方法,将平方数拆分成更小的乘法。

例如:22²=(20+2)²=400+80+4=4846.立方的快速计算:对于一个数的立方,可以利用乘法的快速方法,将立方数拆分成更小的乘法。

例如:4³=(40+4)²=1600+320+16=19367.近似计算:当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时,可以对数字进行近似,例如将小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从而简化运算。

8.利用数的性质:例如对于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找到公共分母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分数的乘除运算,可以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从而简化分数运算的过程。

9.利用倍数关系:当计算乘以或除以一些数的倍数时,可以先计算倍数部分,再调整。

例如:60×7=(10×6)×7=60×6=360以上是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简便运算方法,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运算的挑战。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a+b-c=a-c+ba-b+c=a+c-ba-b-c=a-c-b例如:a×b×c=a×c×ba÷b÷c=a÷c÷ba×b÷c=a÷c×ba÷b×c=a×c÷b)例如:(一)加括号法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例:8×(12.5+125)=8×12.5+8×125=100+1000=11002.提取公因式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9×(8+2)=9×10=90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8×(100-1)=8×100-8×1=800-8=792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10000-1)+(1000-1)+(100-1)+(10-1)=(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一、加法技巧1. 把一位数加9当一个一位数加9时,只需要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例如: - 3 + 9 = 12 - 7 + 9 = 162. 把两位数的十位加1,个位变为0当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为0时,只需要把这个数的十位数加1,个位数变为0。

例如: - 20 + 30 = 50 - 60 + 50 = 1103. 把两数的个位数相加、十位数相加当两个数相加时,先把它们的个位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十位数相加,最后把这两个数的结果组合起来。

例如: - 25 + 37 = 62 (5+7=12,2+3+1=6,所以答案为62。

)二、减法技巧1. 用加法代替减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用加法代替减法。

例如:81 - 37 可以转化为 37 + ? = 81,然后我们只需要算出?的值就可以得出答案。

- 81 - 37 = 442. 减法中的借位当两个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就需要向十位借位,然后再进行运算。

例如: - 62 - 45 = 17 (2-5=-3,需要向十位借位,变成12-5=7,所以答案为17。

)三、乘法技巧1. 用乘法表基本的乘法口诀可能大家都学过,但有一部分乘法需要多次运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此时用乘法表能大大减少计算量。

例如: - 7 × 6 = 42(可以在乘法表中查找6和7的交叉点,得到42。

)2. 把一数的因数分解,然后相乘当一个数有多个因数时,可以将这些因数分解开来,再进行计算。

例如: - 18 × 24 = (2 × 3 × 3) × (2 × 2 × 2 × 3) = 432四、除法技巧1. 用倍数和差值约分当两个数相除时,如果这两个数有相同的因数,我们可以使用倍数和差值的方法,把它们约分之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 - 24 ÷ 6 = (4 × 6)÷ 6 = 42.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数位拆分当除数和被除数都是两位数时,可以把这两个数按照数位进行拆分,再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总结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方法是指在计算时采用一些简单且快速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将总结一些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方法。

一、加法运算的简便方法:1.集合法:将两个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进行分列,然后相同位置上的数进行相加。

2.交换单位:当计算时遇到多位数相加时,可以先进行个位数的相加,然后再相加十位数、百位数等。

3.近似法:将数以10的倍数进行近似,例如:47+24≈50+20=70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法:1.集合法:将减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进行分列,然后相同位置上的数进行相减。

2.借位法: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可以向十位或更高的位借位。

例如:25-8可以变为15-8+10=173.自动借位法:当减法的结果小于0时,可以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向十位数借位,并将减数的个位数加上10进行计算。

三、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1.分解法:将乘数分解成一个较大的数和一个较小的数,然后分别与被乘数相乘。

例如:7×8=7×5+7×3=35+21=562.乘数与倍数法:当乘数是5、10、100等的倍数时,可以直接将被乘数的数字后面加上相应的0。

例如:6×70=420。

3.交换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乘数的位置,使计算更方便。

例如:7×6=6×7四、除法运算的简便方法:1.试商法:对于小的除数,可以通过试除法的方式,逐位进行计算,从最高位开始试商,最后将商依次相加得到最终的商。

2.粗略法:对于较大的除数,可以先估算商的范围,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微调,以接近准确的商。

3.除数整除法:当被除数能整除除数时,可以直接得到商为整数的结果。

例如:18÷6=3五、数字进位的简便方法:1.进位法则:当个位数为9时,相应位置的数要进位,个位数变为0,十位数加1、例如:29+8=30+7=372.高位进位:当计算中的高位数相加后需要进位时,可以向更高的位数进行进位。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简便运算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不行或缺的内容,被视为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育数感的主要途径之一。

接下来学习啦我为你整理了学校数学简便运算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数学简便运算技巧(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

要求同学擅长观看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假如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

如:8.3678.36.7等。

(三)运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安排。

如:2.5(100+0.4),还应留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安排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

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留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留意逆进行,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

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协作。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仔细观看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学校数学简便运算方法提取公因式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安排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消失一个整数。

留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0.921.41+0.928.59=0.92(1.41+8.59)借来借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留意观看,发觉规律。

还要留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特别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9999+999+99+9=9999+1+999+1+99+1+9+14拆分法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便利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算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尤其是简便计算套用一下运算定律就解决了,对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通过近几年连续担任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我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现象一:当学生在四年级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能够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
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0.62+
4.5)=9.62-0.62+4.5=13.5;2
5.48-(7.48-4.52)=25.48-7.48-4.52=13.48。

现象二:学生对题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绝大部分都能准确使用,如:13.4×99+13.4=13.4×(99+1),但在文字题中如果出现101个13.4减去1个13.4,生列式为13.4×101-13.4×1,不过计算时却选用常规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很少使用简便计算。

现象三:学生简便计算中常犯以下错误,如○11.25×32×2.5,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2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
÷25×4=100÷100=1;4.9+0.1-4.9+0.1=5-5=0。

仔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时,一味机械地实行程
序化训练,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只要貌似就用学过的方法牵强地套用,二是不会灵活使用。

我们实行简便教学时片面地注重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的渗透。

“练习有余,探索不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弊端,到底该如何有效地实行简便计算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简便
计算水平?我认为应把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作为简便计算教
学的核心。

所谓简便计算意识是指学生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起点产生多种联想来开拓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途径、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为此,我对简便计算做了深入探究,我结合现行教材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简便计算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生活经验是基础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

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运算时应该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自发需求。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到的一个生活场景。

如在使用乘法分配律实行简便计算时,能够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甲列式为:55×63+45×63=6300(元);生乙列式为:(55+45)×63=6300(元),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实行了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能够适用外,更重要的是发现两种东西的
单价正好凑成整数时,把它们共合起来,再乘更简便。

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显然学生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的头脑中才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简便计算并不是仅仅为了执行一种指令,而是出于一种解题策略选择上需求,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自主体验是关键
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化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未必就是喜欢的。

所以,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最简便的解法。

例如;在教学完“除法的简便计算”后,在拓展练习时,要求学生计算1200÷25,绝大部分学生按照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思维,把25分解成5×5的积,即为1200÷(5×5)=1200÷5÷5。

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想一想:这道题能不能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实行简便计算呢?生很快列出(1200×4)÷(25×4)=4800÷100=48。

通过此题的两种简便计算训练,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简便计算成功的乐趣。

当然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简洁美,不过在数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学生接受的前提是建立在自主充分体验的前提下。

三、辩证思考是提升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潜心挖掘教材内涵,改变教学思维定势,接受
辩证教学观,拓宽自身思维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辩证思维需要,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学生思维才“活”,才有创造性。

在实行简便计算时,要仔细观察数的特点,从而选择最佳策略,如:在同学们会做1.8×2.58+1.8×1.42的基础上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变题为1.8×2.58+18×0.142、1.8×29.9+0.18等。

总来说之,简便计算一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的内容,是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为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学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但能提升计算水平、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