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床单位消毒机、婴儿箱臭氧消毒机企业技术标准2020版

5. 2. 1 产品的抗扰度按 GB/T 18268.1-2010 中第 6 章规定的方法试验。 5. 2. 2 产品的发射限值按 GB/T 18268. 1—2010 第 7 章规定的方法试验。 5.3 安全检验 按 GB 28232-2011 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5.4 有害物质检验 按 GB/T 26125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床单位消毒机、婴儿箱臭氧消毒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床单位消毒机、婴儿箱臭氧消毒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洁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床单位消毒机、婴儿箱臭氧消毒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26572-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26125-2011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 GB/T 5296. 2-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 2 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T 2828. 1-201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T4857.5-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4857.18-1992 包装 运输包装件 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定量数据 GB 28232-2011 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 2002 版
3.2 结构要求 3.2.1 产品应经过鉴定,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2 产品各零部件应装配牢固、连接可靠,不易变形和破损,紧固件不应缺失或松动。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汇净源09 标准及规范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汇净源标准及规范(别名: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床单元臭氧消毒机、床单元臭氧消毒器、床单位消毒机、床单位消毒器、床边消毒机)一、产品执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01: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02:卫法监发〔2001〕109号《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03:卫监督发〔2005〕426号《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04: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05:GB/T 14710-2009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06:GB/T 2829-2002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07: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二、产品执行标准及规范的来源01:产品消毒因子的强度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2:有人环境中臭氧浓度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3:消毒因子作用完后的残留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4:消毒因子杀菌机理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5:消毒因子的杀菌类别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6:消毒产品的检验和评价应符合2008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07:产品上应有永久贴牢,且清楚易认的标记,执行规范:卫监督发〔2005〕426号《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08:外包装箱上应有标志,执行规范:卫监督发〔2005〕426号《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09:产品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使用技术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保修卡,执行规范:卫监督发〔2005〕426号《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10:使用技术说明书应符合卫监督发〔2005〕426号《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11:产品应符合GB/T14710环境试验条件中气候环境Ⅱ组和机械环境条件Ⅱ组的规定。
12:用作标记的符号应符合GB9706.1中的要求。
13:潮湿预处理后的连续漏电流应符合GB9706.1中的要求。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使用指南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使用指南床单位臭氧消毒机,超好用的哟,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使用指南。
一、了解床单位臭氧消毒机。
这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啊,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健康卫士,专门守护咱们的床单位的卫生。
它可以把那些藏在床单、被套、枕套里的小细菌、小病毒啥的都给消灭掉。
它的样子嘛,通常是一个小箱子一样的东西,但是可别小瞧它,本事大着呢。
二、使用前的准备。
1. 场地准备。
要找个合适的地方来放这个消毒机哦。
最好是比较空旷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杂物,这样它才能很好地工作。
而且要注意通风良好,虽然臭氧消毒效果好,但是臭氧有点小脾气,如果通风不好,浓度高了可不好闻,对身体也不太好呢。
2. 床单位准备。
把要消毒的床单、被套、枕套啥的都整理好。
不要把一些小物件,像梳子、钥匙之类的东西混在里面,不然这些东西可能会影响消毒效果。
而且啊,床单位要是湿漉漉的可不行,要确保是干燥的,就像我们人要清爽干净一样,床单位也要这样才能接受消毒。
三、开始使用啦。
1. 连接电源。
2. 放置消毒袋。
把整理好的床单位放进专门的消毒袋里,这个消毒袋就像是床单位的小保护罩一样。
然后把消毒袋的口子密封好,可不能让臭氧偷偷跑出来哦。
再把密封好的消毒袋连接到消毒机上,就像给它们牵了一根小绳子一样,让它们可以互相配合工作。
3. 设定消毒时间。
这个消毒机一般都有不同的时间可以设置。
通常呢,根据床单位的情况,大概设置个30分钟到60分钟就差不多啦。
如果床单位看起来比较脏,或者很久没有消毒了,那就可以设置长一点的时间。
不过也不要设置太长啦,就像我们吃饭一样,适量就好。
四、消毒中的注意事项。
在消毒过程中呢,不要去乱动消毒机和消毒袋哦。
臭氧在里面正努力工作呢,要是被打扰了,可能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消毒任务啦。
而且这时候最好离消毒机远一点,虽然臭氧消毒是安全的,但是也不要靠得太近,就像我们和小火苗要保持一定距离一样,安全第一嘛。
五、消毒后的操作。
1. 关闭电源。
等消毒时间到了,先把消毒机的电源关掉。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1)

2020年修订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操作规程:
1、将消毒机推至需要消毒的床单位,取出消毒床罩。
2、将消毒床罩平铺于床铺上,有进气口一面向上。
3、将消毒床罩的边缘压在床垫上,四周应压紧。
4、将气管于消毒床罩的进气口相连接。
5、按“床单位模式”键,选择床单位消毒模式。
6、按“手动消毒”或“自动运行”键,消毒机开始消毒。
7、消毒时间结束后,消毒机停止工作,并返回待机状态,拨出气管,盖上堵头,消毒物品30分钟后可取出。
消毒与保养:
1、半年左右检查一次各电气部分是否受潮,绝缘是否良好(特别是高压电器部分)。
2、消毒输气管、消毒袋须随时检测,如有破损请及时更换。
3、机器表面日常清洁:使用蘸有中性清洁剂的湿布清洁机器外壳、面板,消毒输气管可用酒精擦洗。
不允许将液体倾倒在机器上清洗,不允许使用有腐蚀液体或溶剂清洗本设备。
4、长期停放时间内的维护、保养,请拔下机器电源线,按上述第3条方法清洁设备。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阳新县人民医院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阳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二零一七年四月修订第三版目录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二、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无菌巾半铺半盖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二)无菌巾一手一钳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三)取无菌溶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四)戴无菌手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5)三、铺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铺备用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二)铺麻醉床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三)卧床病人整理床铺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四、安全与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二)患者出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4)(三)患者制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5)(四)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7)(五)搬运法—协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8)(六)搬运法—床椅转移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1)(七)患者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五、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24)(二)体温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6)(三)脉搏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8)(四)呼吸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9)(五)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0)(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2)(七)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3)六、患者清洁与舒适操作评分标准(一)面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5)(二)床上擦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6)(三)头发清洁与床上洗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8)(四)床上梳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39)(五)足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40)(六)会阴消毒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1)(七)会阴擦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3)(八)更衣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45)(九)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46)(十一)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0)(十二)换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2)(十三)造口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4)七、给药治疗与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6)(二)直肠栓剂插入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58)(三)阴道栓剂插入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59)(四)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0)(五)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2)(六)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4)(七)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6)(八)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68)(九)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0)(十)配置液体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72)(十一)更换液体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74)(十二)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6)(十三)输液泵/微量输注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79)八、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静脉血标本(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3)(二)动脉采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5)(三)血培养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87)(四)手指血糖测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89)(五)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1)(六)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2)(七)尿常规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93)九、营养与排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4)(二)协助患者进食/水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96)(三)肠内营养(滴注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7)(四)肠外营养输注(经中心静脉)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99)(五)肛管排气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101)(六)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2)(七)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4)(八)小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6)(九)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8)十、气道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叩击震颤排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10)(二)有效咳嗽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11)(三)经鼻/口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吸氧患者) (112)(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使用呼吸机患者) (114)(五)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6)(十)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5)十一、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7)(二)更换切口引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9)(三)脑室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1)(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3)(五)“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5)(六)间断性膀胱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7)(七)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9)十二、急救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1)(二)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43)(三)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4)(四)除颤(非同步方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5)(五)口咽通气道放置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47)(六)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8)十三、心电图机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50)十四、冷热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物理降温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1)(二)冰枕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53)(三)冰袋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4)(四)热水袋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56)(五)烤灯(红外线灯)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57)十五、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59)十六、肿瘤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PICC置管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0)(二)PICC维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3)(三)PICC拔管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65)十七、肾病内分泌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胰岛素笔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66)十八、感染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肝病治疗仪使用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67)(二)穿脱隔离衣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168)十九、儿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小儿股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9)(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1)(三)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3)(四)小儿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75)(五)小儿穴位贴操作评分标准 (177)二十、新生儿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早产儿暖箱的应用操作评分标准 (183)(二)光照疗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4)(三)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5)(四)新生儿臀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86)(五)新生儿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187)(六)新生儿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89)(七)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90)(八)放辐射抢救台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191)(九)新生儿沐浴操作评分标准(新生儿科) (193)(十)新生儿配奶的操作评分标准 (194)(十一)新生儿口饲喂养操作评分标准 (195)(十二)新生儿口腔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196)(十三)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197)(十四)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198)(十五)监护仪(脉氧式)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200)二十一、骨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骨牵引针眼消毒操作评分标准 (201)(二)更换人工皮负压吸引瓶操作评分标准 (202)二十二、妇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切口理疗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4)(二)备皮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6)(三)阴道擦洗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7)二十三、产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正常分娩接产操作评分标准 (209)(二)会阴切开缝合操作评分标准 (211)(三)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212)(四)新生儿沐浴操作评分标准 (213)(五)新生儿预防接种操作评分标准 (214)(六)新生儿疾病筛查操作评分标准 (215)(七)乳房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16)(八)听诊胎心音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17)(九)电子胎心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218)二十四、眼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滴眼药水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19)(二)涂眼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21)(三)泪道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22)(七)结膜囊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24)(八)剪睫毛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26)(二)穿无菌手术衣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8)(三)准备无菌器械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29)(四)传递无菌物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0)(五)传递一次性无菌物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2)(六)术中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3)(七)腔镜器械清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5)(八)手术安全核查操作评分标准 (236)(九)药品查对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7)(十)静脉留置针术中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38)(十一)术中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0)(十二)手术中更换液体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2)(十三)仰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3)(十四)侧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4)(十五)俯卧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5)(十六)截石位安置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46)(十七)安装负压吸引器操作评分标准 (247)(十八)高频电刀操作评分标准 (248)(十九)无影灯操作评分标准 (250)(二十)手术床操作评分标准 (252)(二十一)超声刀操作评分标准 (254)(二十二)手术转运床操作评分标准 (256)(二十三)电动止血仪操作评分标准 (258)(二十四)手术显微镜操作评分标准 (260)(二十五)手术室常规标本管理操作评分标准 (262)(二十六)手术间控制面板操作评分标准 (264)(二十七)铺手术备用床操作评分标准 (265)(二十八)准备备用手术间操作评分标准 (266)二十六、ICU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冰毯(降温毯)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268)(二)CRRT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70)(三)约束带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72)(四)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配合操作评分标准 (273)(五)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评分标准 (274)(六)体位引流术的操作评分标准 (275)(七)气囊压力监测操作评分标准 (276)(八)中心静脉压监测操作评分标准 (277)(九)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279)二十七、急诊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一)止血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80)(二)搬运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281)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无菌巾半铺半盖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无菌巾一手一钳铺盘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取无菌溶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戴无菌手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卧床病人整理床铺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患者出院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患者制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搬运法—床椅转移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患者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评分标准体温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脉搏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呼吸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面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床上擦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头发清洁与床上洗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床上梳头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足部清洁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会阴消毒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会阴擦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床单位消毒器操作规范scmc

床单位消毒器操作规范
一、操作步骤
1.将待消毒的被褥、床垫等完全塞入并平铺予密封式消毒袋内,封口用压
条密封。
2.将床单位臭氧消毒器上的臭氧出气嘴、真空抽气嘴分别与消毒袋气嘴座
紧密连接。
3.合上电源开关,开启床单位臭氧消毒器。
4.待设备自检后,设备处于待工作状态。
5.正确设置好工作参数及消毒周期。
6.启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
周期完成后,机器自动停止,消毒
结束。
二、注意事项
1.不可在有火灾危险的地方使用。
2.不能在有易燃麻醉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或氧化亚氮的混合气有在的情况下
使用。
3.禁止用接触性药水和其他腐蚀性液体擦拭机器。
4.设备不能被浸在液体中。
5.待消毒的床单位应完全塞入消毒袋里密封,否则会导致消毒不彻底。
三、日常维护
1.若工作中有药液或者血液流到机器上,要及时擦拭干净。
2.每年做一次臭氧量测试及设备保养(厂商工程师负责)。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10
7)打开消毒器背面上方的电源开关。此时,控制面板数码管发
亮,机器进入待机状态。
10
8)根据需要选择好“单床或双床”(单床消毒12分钟,双床消
毒24分钟)按开机键进入消毒操作。
10
9)消毒完毕,机器面板显示“消毒完毕”后按“关机键”关机。
5
10)将机器拖回至固定位置放置,将消毒床罩或消毒袋按院感要
6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5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5
3)将消毒床罩(消毒袋)取出打开,平铺在待消毒的床上。
5
4)将待消毒床单、被褥、枕芯等物件装入消毒床罩中,并将入
口拉链拉好。
10
5)将消毒器推至床边适合位置,把消毒器的气管从机器上摘下,
并把消毒床罩气嘴打开,然后将气管头插入打开气嘴中。
10
6)将附件袋中电源线取出插在机座上,将另一头插入附近的电
⑵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2分。
⑶床罩入品拉链未拉扣2分。
⑷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求处理。
10
11)洗手,登记。
5
12)操作速度:完成时间15分钟以内。
2
综合评价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5
注意事项
1、 一次性床罩不可重复使用。
2、 双床同时消毒时注意床罩未用气孔处于密闭状态。
3、 消毒结束后应敞开பைடு நூலகம்待异味散去方可使用。
评分标准
⑴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分值
扣分
操作目的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摘要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是目前医疗单位常用的一种消毒设备,臭氧消毒具有高效、方便等优点,但若操作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床单位臭氧消毒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以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1. 操作安全规范1.1 使用前在使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前应注意以下事项:1.勿使用受损的设备;2.确认消毒机的电压是否符合市电电压;3.确认设备内的臭氧发生器是否已经添加新的臭氧产生介质。
1.2 操作过程在操作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时,请务必遵循以下操作规范:1.确认消毒机净化装置的面积和周围空间的大小,以避免因臭氧超量外漏而对人造成危害;2.关闭所有门窗,确保操作空间内不存在人员。
如果必须在操作过程中有人停留,请使用防护设备;3.操作时应逐层对空间进行消毒,隔层操作、幕墙等特殊位置需要采用特殊消毒方法;4.操作人员应戴好口罩,佩戴防护镜(或面罩)、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消毒药剂、臭氧气体等。
1.3 操作后在完成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后,请注意以下事项:1.关闭电源;2.打开所有门窗,使空间通风方便臭氧气体排出;3.进入空间前,请使用臭氧检测仪检测臭氧浓度。
如果臭氧气体浓度超标,应采用通风等措施降低浓度;4.将各个物品(如纱布、药盒等)拿出,并暴露在空气中,以减少残留在物品上的臭氧气体。
2. 保养规程保养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不仅可以延长设备寿命,还有助于保持其正常消毒效果,以下是保养规程:1.定期清洗净化装置电极,保持其表面清洁;2.定期更换臭氧发生器内的臭氧产生介质,以保证臭氧消毒效果;3.定期对消毒机进行清洁,避免机器内部污染积累;4.定期检查设备电源和保险丝等部件是否正常;5.若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用,等待维修人员检查。
结论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事项与保养规程是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保持消毒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操作时务必遵循操作事项,同时在完成操作后进行适当保养,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日后意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床罩入品拉链未拉扣2分。
⑷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6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5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5
3)将消毒床罩(消毒袋)取出打开,平铺在待消毒的床上。
5
4)将待消毒床单、被褥、枕芯等物件装入消毒床罩中,并将入
口拉链拉好。
10
5)将消毒器推至床边适合位置,把消毒器的气管从机器上摘下,
并把消毒床罩气嘴打开,然后将气管头插入打开气嘴中。
10
6)将附件袋中电源线取出插在机座上,将另一头插入附近的电
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分值
扣分
操作目的
1、 消毒床单位。
2、 床单位终末处理。
3、 预防院内污染。
评估要点
1、 床单位使用情况。
2、 患者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类型。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
操作用物:床单位、床罩、消毒机、电源。
源插座上。
10
7)打开消毒器背面上方的电源开关。此时,控制面板数码管发
亮,机器进入待机状态。
10
8)根据需要选择好“单床或双床”(单床消毒12分钟,双床消
毒24分钟)按开机键进入消毒操作。
10
9)消毒完毕,机器面板显示“消毒完毕”后按“关机键”关机。
5
10)将机器拖回至固定位置放置,将消毒床罩或消毒袋按院感要
求处理。
10
11)洗手,登记。
5
12)操作速度:完成时间15分钟以内。
2
综合评价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5Fra bibliotek注意事项
1、 一次性床罩不可重复使用。
2、 双床同时消毒时注意床罩未用气孔处于密闭状态。
3、 消毒结束后应敞开,待异味散去方可使用。
评分标准
⑴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