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doc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篇一】国际贸易的论文摘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

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

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

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王雪珂[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T)T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作用机理一、文献回顾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T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UT的效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T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FDI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展早期的研究受传统贸易理论影响,普遍认为FDI与母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放松了H—O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别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的因素,51人这一研究领域,得出了FDI对母国出口具有正面效应的结论.马库森、斯文森、马库森和斯文森认为国际要素流动的增加会促进国际商品贸易增长,从而得出了FDI具有促进母国出口增长的结论。

赫尔普曼、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构建了基于水平差异化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而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产品的成长内生化,证明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FDI和贸易可以是同时扩大的.该模型还表明,随着FDI的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总部服务(如研究与开发等)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国际贸易毕业论文篇1浅谈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特点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开放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打破商业贸易时空界限,促成交易双方在不相谋面的状态下达成合作交易的新型商业运作方式。

因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以其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交易效率高。

随着商业经济全球一体化深度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已成为了全球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手段。

就电子商务运营结果而言,电子商务的存在不仅为商业往来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减少了交易双方的贸易成本,提高了交易双方乃至各国的经济效益,还变革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使得国际贸易得到更多的创新契机。

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1 电子商务能提供较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商务赖以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多样化、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信息传输质量高、整个计算机系统得到优质建设与服务等。

就整体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而言,其充当着连接交易双方的桥梁作用,有利于交易双方打破时空限制,更快达成自身的交易目的。

1.2 电子虚拟市场形成电子商务以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为载体,可直接实现不同地域交易双方的合作,这也促成了电子虚拟市场的形成。

相对于当下普遍流行的实体贸易而言,电子商务促成的电子虚拟市场,无疑为商品、服务销售提供了更畅通的交易渠道。

1.3 全球化市场形成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是实体交易市场,其低速交易决定了企业商品、服务交易难以无限扩大其市场贸易规模。

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商品以数字化信息的形态得以迅速传输给需求者,大大打破了实体交易的时空限制。

加之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促使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的交易主体也能轻易地将交易范围由原来的本国经济市场扩大到全球化大市场中,全球化市场正式形成。

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1 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电子商务贸易突破全球贸易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服务往来。

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文章类型: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李楠,黄卫平。

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研究综述[J]. 现代管理科学,2018(01):6-8.[2]朱辉。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视野下我国特色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 农业经济,2018(01):124-126.[3]齐萌萌,王士海。

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兼论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 世界农业,2018(01):92-99.[4]池秀莲,杨光,马帅,程蒙,阙灵。

我国茯苓国际贸易研究与问题探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01):191-196.[5]周靖,龚凯,罗仕龙,刘瑾瑜,唐朝生。

国际贸易网络上经济危机传播的仿真分析与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35(01):83-87.[6]张倩。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J]. 中国商论,2018(01):66-67.[7]赵致一,王柯程。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18(01):105-107.[8]董志尚。

从世界贸易供需谈中国茶业国际贸易[J]. 福建茶叶,2018,40(03):44-45.[9]郭鹏。

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性自由化策略--基于美国的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74-79.[10]王乔,卢鑫。

“十九大”全球治理观影响下的中国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变革[J]. 理论探讨,2018(01):92-98.[11]王林辉,应洁妤。

国际贸易学术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学术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学术论文范文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全球化趋势下的自由贸易带来了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其次,讨论了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数字贸易的兴起对传统贸易方式的颠覆。

然后,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包括关税壁垒和贸易争端的加剧。

最后,提出了面对这些挑战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合作和技术创新等。

一、引言国际贸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国家经济增长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对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论文旨在分析这些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技术进步和数字贸易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贸易形式,如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

这些新形式的贸易不仅加速了贸易速度,降低了贸易成本,而且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四、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作为一种限制自由贸易的政策手段,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也逐渐增多,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五、应对策略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国际社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其次,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构建区域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更好地应对全球贸易风险。

最后,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国家的技术竞争力,以适应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要求。

六、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但也给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通过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合作和技术创新等应对策略,国际社会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趋势和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在写作国际贸易论文过程中,适当的引用参考文献是可以反映出作者对文献信息获取、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 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3):62-65.2. 张宏,丛静.影响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3. 刘嘉.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3(2):92-97.4. 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47-54.5. 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9):22-26+80.6. 赵志刚.中国制造业对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行业贸易[J].中国软科学,2003(3):45-50+121.7. 王云飞.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7-55.8. 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1(12):36-39.9. 宋全成.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2003(12):10-13.10. 崔日明,陈付愉.中日服务业产业内研宄[J].区域经济,2008,24(8):51-55.11. 李季.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6):54-59.12. 汪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J].世界经济,2003,⑷:21-25.13. 石静,王鹏.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8(4):39-43.14. 张彬,孙孟.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09(05):41-48.15. 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0(2):32-37.16. 贺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实证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3):62-67.17. 廖长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5-47.18. 杜莉.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90-97.19. 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5-9.20.Wells,L.T.Jr.ThirdWorldMultinationals,Cambridge,Massachusetts: MITPress,1983.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1. 卜伟.我国产业外资控制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1:180-181.2. 陈丽丽,林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制度因素重要吗[J].经济经纬,2011(1):20-25.3. 陈文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和模式选择——以福建省为例[J].时代金融,2008(7):170-171.4. 陈岩,张桃.积极推进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中国髙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J].国际贸易,2007(3):14-17.5. 崔家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J].2010(6):12-14.6. 代中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宄——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29-35.7. 邓明.制度距离,“示范效应"与中国OFDI的区位分布[J].国际贸易问题,2012(2):123-135.8. 董莉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动因个新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73-76.9. 冯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17-121.10. 官建成,王晓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2):59-65.11. 郭苏文,黄汉民.制度距离对我国外向FDI的影响一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0(11):21-26.12. 何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J].经济经纬,2007(2):57-59.13. 贺书锋,郭羽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析:政治因素重要吗?[J].上海经济研究,2009(3):3-10.14. 黄静波,张安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类型的实证研究一基于1982—2007年得外向投资流向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7):4-10.15. 李洪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J].商业研究,2004(5):143-145.16. 林季红,胡雯婷.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研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59.17. 凌丹,赵春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职能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济纵横,2002(6):43-36.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1. 丁青艳,王喜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7(20):52-53.2. 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1.3. 李欣,刘湘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之领导种群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企业研究,2010(8):40-41.4. 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2-25.5. 胡斌.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4-15.6. 刘学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11,(30):33-35.7. 陆玲.企业生态学原理初探,中日管理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54-268.8. 梁运文等.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57- 59.9. 刘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培育[J].江苏商论,2010,(9):15- 18.10. 刘雷.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6): 23-24.11. 任今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发展环境[J].闽江9 院学报,2010,31(4):22-24.12. 杨艳萍,李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9):10-11.13. 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检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103-107.14. 吴联生.盈余管理、政治关联与公司税负[J].会计论坛.2010,17(1):3-17.15. 吴灵玲.政治关联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一一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论文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国际贸易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物流、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以航海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而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网络技术和物流系统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为中小企业占据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的趋势也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贸易市场的出现。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使得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等地成为了新兴的贸易市场。

其次是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为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国际贸易在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比如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可能导致信息和技术差距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面临贸易壁垒的困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合作和规范,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助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文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当今世界,贸易自由化成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间的不同经济实力和国别文化差异,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贸易壁垒的种类贸易壁垒包括贸易限制和贸易刺激措施。

前者主要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配额等,后者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和关税偏低等。

二、贸易壁垒的影响贸易壁垒不仅影响到贸易水平和贸易结构,还可能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明显,会导致国家的生产成本升高,同时影响到贸易伙伴的利益。

而贸易刺激措施则可能导致贸易伙伴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全球市场的公平竞争。

国际贸易的参考文献.doc

国际贸易的参考文献.doc

国际贸易的参考文献
[1] 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 年1月.
[2] 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 乔生. 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 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1期,第58页.
[5] 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 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 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
导语: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一:[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 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 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
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 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
[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 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 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 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二:[1]徐盈之,郭进.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 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 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 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 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 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 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三:[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K.Cheng,K.C.Fung,Yun-Wing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
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