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_路基设计表
道路勘察设计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5、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三种。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5、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B 最大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以下介绍在EICAD横断面设计模块中用到的八种数据文件的格式,其他数据文件格式请参见平面、纵断面模块的帮助内容。
横断面设计模块特有的八种文件包括:以下介绍在EICAD横断面设计模块中用到的八种数据文件的格式,其他数据文件格式请参见平面、纵断面模块的帮助内容。
横断面设计模块特有的八种文件包括:1、填挖边坡文件 (*.bp):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边坡模板文件名。
2、挡墙设计文件 (*.dq):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挡墙模板文件名。
3、边沟设计文件 (*.bg):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边沟的起、终点高程。
4、清除表土厚度文件 (*.btg):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清除表土的厚度。
5、土石比例文件 (*.tsb):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填土比例和填石比例,以及六类土挖方比例系数。
6、端部设计文件 (*.tra): 描述立交端部两相邻分岔的起、终点桩号,以及分岔起、终点到路基边缘的位置与距离。
7、老路补强文件 (*.ll): 描述上、中、下补强层厚度,以及指定桩号范围内,老路路面左、右边缘位于新路中心线的偏距。
8、边坡宽度文件 (*.kd):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起终点边坡宽度。
9、横地面线文件(*.hdx): 描述各设计断面原始地面线数据。
10、路基挖台阶文件(*.WTJ)格式:描述路基挖台阶的桩号范围和台阶尺寸参数。
此外,在EICAD横断面设计命令执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内部交换用的数据文件,这些文件会自动保存以道路名命名。
保存的数据内容有:路基设计、土方数量等多种数据文件:(?.Ljb、?.Are、?.Zdx、?.Bpx、?.lps、?.dqa、?.3dd、?.bta、?.bpl、?.fha、?.lla、?.dqw、?.bph),以上各种文件均为生成各种设计图表使用。
其中:*.Ljb―路基表数据文件,以生成路基设计表;*.Are―断面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土方表;*.Zdx―占地宽数据文件,以生成占地表、图;*.Bpx―边坡线数据文件,以生成总体图边线;*.lps―边沟排水数据文件,以生成排水表;*.dqa―挡墙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挡墙工程量表;*.3dd―三维数据文件,以进行道路三维建模;*.bta―清表土数据文件,以生成清表土方表;*.bpl―防护边坡长数据文件,以生成防护工程量表;*.fha―护坡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护坡工程量表;*.lla―老路补强数据文件,以计算老路补强工程量;*.dqw―挡墙挖基数据文件,以生成挡墙挖基工程量表;*.bph―坡角高程数据文件,以参照进行边沟设计;填挖边坡文件(*.BP)格式文件后缀: BP文件作用: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边坡模板文件名。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在地震地区,当岩石路堑边坡设计超过10m时,按照规 范,边坡坡度应按下表采用。
表3-16 震区岩石挖方边坡坡度
岩石 种类
风化 岩石
一般 岩石
坚硬 岩石
地震基本烈度(级)
8
9
1∶0.6~ 1∶0.75~
1∶1.5
1∶1.5
1∶0.1~ 1∶0.2~
1∶0.5
1∶0.6
1∶0.1~ 1∶0.1~
度等。
确定路基几何尺寸——路基设计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一、路基宽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两侧 路肩、中间带、路缘石等宽度之和。
一般公路
(二级及二级 以下公路)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一般公路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城市
沿河路基爆破后的废石方, 往往难以远运,条件许可时 可以部分占用河道,但要注 意河道压缩后,不致雍水危 及上游路基及附近农田等。
第三节 路基附属设施
弃土堆一般可堆成梯形横断面; 边坡不应陡于1∶0.5, 顶部向路基外倾斜 横坡应不小于2%, 高度不宜超过3.0m
第三节 路基附属设施
结构面大于3组,在断层附 近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裂 隙以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
物,厚度较大
碎裂状结 构、散休
结构
完整性系数 K
>0.75 0.35~0.75
<0.35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表3-13 边坡岩石类型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表3-14 岩体风化程度
第二节 路基的几何尺寸
表 3-15 岩质路堑边坡坡率
教你如何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填写方法1、桩号:由《路基设计表》抄入(填入第1栏)2、横断面面积:即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挖方:填入第2栏填方:土方填入第3栏;石方填入第4栏)3、平均面积:相邻桩号间挖填方面积的平均值(挖方:填入第5栏填方:土方填入第6栏;石方填入第7栏)4、距离:相邻桩号间里程之差(填入第9栏)5、挖方分类及数量:(1)总数量(第9栏)=平均面积(第5栏)×距离(第8栏)(2)土、石方数量:根据地质调查情况,按各类土、石所占总量比例计算(分别填入第10~21栏)6、填方数量:填土数量(第22栏)=填土平均面积(第6栏)×距离(第8栏)填石数量(第23栏)=填石平均面积(第7栏)×距离(第8栏)7、利用方数量及运距:(1)本桩利用:本路段挖方直接用于本路段填方土方(第24栏)=(第11栏)+(第13栏)+(第15栏)或=(第22栏)(取两式中较小值)石方(第25栏)=(第17栏)+(第19栏)+(第21栏)或=(第23栏)(取两式中较小值)注:本桩利用中可以石作填土,石方数就填入本桩利用的“土”一栏(第24栏),并加以括号区别。
(2)填缺:本桩利用完后,所欠缺的填方土填缺(第26栏)=土填方(第22栏)-本桩利用土方(第24栏)石填缺(第27栏)=石填方(第23栏)-本桩利用石方(第25栏)(3)挖余:本桩利用完后,所剩余的挖方土挖余(第28栏)=土挖方总量[(第11栏)+(第13栏)+(第15栏)]-土填方量(第22栏)石挖余(第29栏)=石挖方总量[(第17栏)+(第19栏)+(第21栏)]-石填方量(第23栏)(4)远运利用纵向调配示意: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少占用农田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
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
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 路堑(m)200km/h 单线8.2 8.2双线13.0 13.0(13.0)160km/h 单线7.8 7.7双线12.2 11.9≤140km/h 单线7.8 7.7双线12.0 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1 、一般填方路基设计(1)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见表3-1:(2)当路基放坡受限时,可将边坡适当收陡,通过设置路肩墙挡土墙等支挡结构收缩边坡。
(3)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
本项目原地面清除表土厚度按0.3m计,考虑在清理场地后,进行填前夯实。
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
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
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或土质挖方路段,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路床范围,应按下路床的要求(压实度≥96%)处治。
当路基外侧为鱼塘及其它浸水路段时,排水沟外的填土边坡坡率为 1:1.5。
2 、一般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设计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以路基稳定为前提,合理控制挖方深度。
土质挖方深度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土质情况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兼顾土石方平衡、工程造价等进行设计。
石质挖方则综合考虑岩石的岩性、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本着边坡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和防护工程紧密结合。
本项目小冈出入口K8+725附近存在挖方,最大挖方高度为30m。
(2 )一般路堑边坡坡率本次设计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对一般路堑边坡采取适当加固或少加固的原则确定边坡坡率,具体如下:3 、过水塘、鱼塘路基设计在池塘(鱼塘)或常年积水地段施工时,一般先做排水处理,排干塘水,然后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才能填筑路基。
但对个别面积大的池塘,可考虑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并晒干后再填筑路基。
围堰可用草袋或其它可行方法修筑。
在一般情况下,围堰顶宽1.0~2.0m,高度以超过常水位50cm 为宜。
4 、桥梁台背路基处理台背或墙后填料宜采用中粗砂,宜采用水密法压实,不允许采用大型机械振动压实,且应满足最小强度要求及 96%的压实度要求。
路基设计规范

第三节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1)选择路基断面型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附属设施设计。
2、路基宽度设计(1)路基宽度的概念: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2)路基宽度的确定原则:须考虑占用土地及生态平衡问题,应尽可能少占农田、考虑填挖平衡以减少取土开挖、防止水土流失以维护生态平衡。
图3-6 公路路基宽度图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b)二、三、四级公路(3)路基宽度的确定(1)行车道: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2)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
(3)中间带: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50m~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中间带的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护栏、防眩网、交叉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4)变速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5)爬坡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
(4)技术标准表3-1 整体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 )一般值42.34.528.41.33.526.32.0024.50000000最小值4.-25.38.5-23.5-21.50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008060车道数64644路基宽度(m)一般值33.526.0032.0024.523.00最小值-23.50-21.520.00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6043020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10.008.57.506.50(双车道)4.50(单车道)最小值1.8.50---表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车道数86486464路基宽度(m)一般值22.17.13.721.716.713.16.12.250055500最小值--13.25--12.5-11.25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008060车道数64644路基宽度(m)一般值16.7513.0016.0012.2511.25最小值-12.50-11.2510.253、路基高度设计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中心线)标高之差;由于原地面不平整,因此还有边坡高度。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条文解读

Ha、总则 2、术语、符号 3、一般路基 4、路基排水 5、路基防护与支挡 6、路基拓宽改建 7、特殊路基
提纲
3
1、总则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目的 适用范围 路基设计准备工作 路基设计原理 路基设计原则 “四新”技术应用 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
44
3.3.11 填方路基 ——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护脚路基。 ——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 加固。
45
3.4 挖方路基
3.4.1 土质路堑
1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 水措施、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 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20m 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 规定。 2 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 时,其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第3.7 节确定。
16
3.1.5 路基填料设计与土石方调配 ——满足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的要求; ——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处理等方案进行 技术经济比较,充分利用挖方材料,以节约土地。
17
3.1.6 路基设计 ——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 ——对于软弱地基、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连接处、路基填挖交界 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路基不均匀 变形,满足路面的要求。
的防冻验算。必要时,应对路基结构设置防冻垫层或保温层。
31
3.3 填方路基
3.3.1 路堤高度 1)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水位; 2)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3)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 4)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含路面厚度路基高度不宜小于道路冻结 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 共 4 页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m) 右 W1 1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W1 1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0.23 0.554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784 0.464 0.144
12 0.8 0.653 0.333 0.013
15
20
-0.071 -0.046 -0.005
24
0.007 0.00
编制:Null
复核:Null
总页次:
路 基 设 计 表
Null
平曲线 桩号 左 1 2 右 3 凹 4 凸 5 坡度及竖曲线 地面 高程 (m) 6 设计高程 PH (m) 7 填 8 填挖高度 (m) 挖 9 W3 10 W2 11 左
加宽值
第3页 共 4 页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m) 右 W1 1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W1 1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加宽值
各点与设计高(PH)之高差( 各点与设计高(PH)之高差(m) 左 W2 16 W3 17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3 18 A2 19
加宽值
各点与设计高(PH)之高差( 各点与设计高(PH)之高差(m) 左 W2 16 W3 17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A3 1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2 19
加宽点
边沟及排水沟 右 左 B2 25 B3 2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右 备注
加宽点
边沟及排水沟 右 左 B2 25 B3 26 0.428 0.349 0.178 0.00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1 右 备注
中线 A1 21 AB 22 0.083 0.083 0.083 0.083 0.083 0.083 0.083 0.147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199 0.127 0.083 B1 23
加宽点
底宽沟底高程 沟底高程坡度 底宽沟底高程 坡度 底宽沟底高程坡度 底宽沟底高程 27 28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1:1 0.6 0.6 0.6 0.6 0.6 0.6 1:1 29 30 31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总页次: 32 33
0.083 0.083 0.134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路 基 设 计 表
Null
平曲线 桩号 左 1 +455.416(YH) +460 +470 +480 +480.416(HZ) +490 +500 +510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590 +600 +610 +620 +630 +640 +650 +660 +667.166(ZD) E=22.1 16 2 右 3 凹 4 凸 5 坡度及竖曲线 地面 高程 (m) 6 87.221 87.26 87.469 87.593 87.599 87.692 87.847 87.956 87.926 87.911 87.958 87.97 87.966 88.058 88.101 88.217 88.414 88.334 88.364 88.478 88.72 88.272 88.728 88.129 设计高程 PH (m) 7 86.951 86.977 87.033 87.088 87.09 87.144 87.199 87.255 87.311 87.366 87.422 87.477 87.533 87.589 87.644 87.6 87.755 87.811 87.867 87.922 87.978 88.034 88.089 88.129 填 8 填挖高度 (m) 挖 9 0.27 0.283 0.436 0.505 0.509 0.548 0.648 0.671 0.615 0.545 0.536 0.493 0.433 0.469 0.457 0.617 0.659 0.523 0.497 0.556 0.742 0.238 0.639 0.00 W3 10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W2 11 左
加宽点
边沟及排水沟 右 左 B2 25 B3 26 右
沟底高程
中线 A1 21 AB 22 B1 23
备注
加宽点
底宽沟底高程 沟底高程坡度 坡度 底宽沟底高程坡度 底宽 27 28 29 30 31
12
15
20
24
32
33
编制:
复核:
总页次:
路 基 设 计 表
Null
平曲线 桩号 左 1 +240 +250 +260 +270 +280 +282.675(ZH) +290 +300 +307.675(HY) +310 +320 +330 +338.586(QZ) +340 +350 +360 +369.498(YH) +370 +380 +390 +394.498(HZ,ZH) +400 +410 +419.498(HY) +420 +430 +437.457(QZ) +440 +450 JD3 103° 47′ 35" R=33.6 28 Ls1=25 Ls2=25 T1=56. 307 T2=56. 307 L=85.9 18 编制:Null JD2 76°31 ′56 " R=65 Ls1=25 I=-3.963% Ls2=25 L=111.823 T1=64. 072 T2=64. 072 L=111. 823 E=18.2 97 2 右 3 凹 4 凸 5 坡度及竖曲线 地面 高程 (m) 6 87.414 87.38 87.313 87.21 87.141 86.972 87.024 87.054 86.999 86.967 86.862 86.254 86.204 86.247 86.329 86.363 86.332 86.332 86.204 86.849 86.26 86.267 85.905 i=0.556% L=85.918 86.921 86.948 86.96 87.168 87.208 87.34 设计高程 PH (m) 7 89.82 89.424 89.028 88.632 88.253 88.129 87.839 87.474 87.232 87.165 86.911 86.713 86.588 86.57 86.484 86.452 86.474 86.477 86.532 86.588 86.613 86.643 86.699 86.752 86.754 86.81 86.582 86.866 86.921 0.353 0.376 0.794 0.169 0.164 0.15 0.316 0.342 0.419 填 8 2.406 2.044 1.715 1.422 1.094 1.157 0.815 0.42 0.233 0.198 0.049 0.459 0.384 0.323 0.155 0.089 0.142 0.145 0.328 0.261 填挖高度 (m) 挖 9 W3 10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176 0.496 0.8 0.8 0.8 0.8 0.8 0.8 W2 11 左
路 基 设 计 表
Null
平曲线 桩号 左 1 2 右 3 凹 4 凸 5 坡度及竖曲线 地面 高程 (m) 6 设计高程 PH (m) 7 填 8 填挖高度 (m) 挖 9 W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