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及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

文/贺育平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恒定电流一章的难点,更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一个热点,本实验的误差分析在考试当中经常考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就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提到的方法用三种不同的分析误差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对比。
实验电路: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课本上的方法),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只要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总电流,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流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的实际输出电流(真实值)现就误差分析如下:方法1:理论计算法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真实值分别为E真和r真,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分别为E测和r测。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为RA和RV。
滑动变阻器从右向左移动,得到的两组示数分别为(U1,I1)和(U2,I2)。
如果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由全电路欧姆定律有:由于RV>r,所以两者的相对误差都很小。
一般就是采用这种测量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方法2.图象法由于图象直观、简洁,会经常在物理学中用到,特别是在定性分析中有其优越性,下面就本实验图象分析如下:首先对于U-I图象,要知道横坐标的截距表示短路电流,纵坐标的截距表示断路电压,也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斜率表示电源的内阻。
方法3.等效法我们知道实际电压表可以等效为理想电压表和RV的并联,实际电流表可以等效为理想电流表和RA的串联。
图1电路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电流表的读数小于实际的总电流,所以实验电路可以等效为如下电路。
等效电路虚线部分可等效为一个电源,电压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电流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总电流,故该电路测的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根据等效电源知识有:因为RV>r真,故该电路误差极小。
在按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并提高了理论分析的水平。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U2,I1<I2。
1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I图线,由于I<I0,而且U越大,I和I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r<r0。
【分析方法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1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r0和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实验方法拓展】教科书上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调节R,测出两组U、R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是电压表示数,R是电阻箱示数。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误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我们研究电路性能的关键。
细节之处常常藏着真相,咱们就得好好深入探讨。
首先,实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固定的,像个死磕的老头子,难以摆脱。
比如,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精度会直接影响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电压表的零点偏移,咱们测出的电动势就会有偏差。
这时候,心里总是有点犯嘀咕,不知道数据到底靠不靠谱。
随机误差则像是空气中的灰尘,偶尔出现,难以预测。
比如,在连接电路时,接触不良就可能导致电流的不稳定,结果也就跟着“打了折扣”。
所以,搞实验的时候,细心是必须的,万一一个小失误,前功尽弃。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电动势的测量。
电动势代表的是电源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电路的使用。
测量时,使用不同的负载电阻,记得要保持电路的稳定。
注意啊,电源的内阻在这时也不能忽视,它会影响电流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我们测得的电动势。
如果内阻太高,电源就像是个被束缚的巨人,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位置,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比如,当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会被内阻所影响,测得的电流总是小于实际值。
这就得注意了,保持仪器的准确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变化、湿度变化都会影响电路的性能。
试想一下,外面刮风下雨,实验室的环境变得不稳定,那结果肯定也会“水土不服”。
所以,保持一个恒定的实验环境至关重要。
哪怕是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再来,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同样重要。
数据不光是数字,更是我们理解电源特性的钥匙。
采用最小二乘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得到电动势和内阻的值。
把数据仔细整理,错落有致,才能在分析时一目了然。
最后,实验总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哪些环节容易出错,哪些因素影响最大。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本文介绍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几种方法,并对它们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第一种方法是电流表外接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通过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来计算电动势和内阻。
但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并不等于流过电源的电流,所以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会偏小。
第二种方法是图像法,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通过绘制U-I图线,可以看出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偏小。
第三种方法是等效法,将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并计算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同样可以得出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偏小的结论。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选择内阻适当大一些的电压表,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采用电压表和电阻箱的组合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在电路中,电动势的测量值并不是电源的路端电压,而只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得到的两端电压。
因此,最终测得的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而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虽然第二种实验方法可以得到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但由于电源本身内阻较小,这种方法得到的内阻的测量值可能会有误。
因此,在实验中还是采用第一种实验方法较为可靠。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U2,I1<I2。
1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I图线,由于I<I0,而且U越大,I和I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r<r0。
【分析方法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1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r0和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实验方法拓展】教科书上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调节R,测出两组U、R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是电压表示数,R是电阻箱示数。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路的系统误差分析

V〇1.50 No.lJan.2021习题研究“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路的系统误差分析杨秀娟(山东省梁山县现代高级中学山东济宁272600)文章编号:l〇〇2-218X(2021)01-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2. 470 文献标识码:B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既是中学物理基础实验,又是近年高考考查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热点内容。
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笔者 针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两个设计电路的系统误差分别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效电源法进行 分析,供同行参考。
一、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常用的两个电路分别是电流表外接法(如 图1所示)和电流表内接法(如图2所示)。
41务"S)图图2若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看作理想电表。
通过图1、图2两个电路分别测量得到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E*(和结果相同,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m=U2 +I2r解得E m T^i7~—U2—L7ir*_h-h由于实际电表都有内阻,当选用图1所示电路时,系统误差来自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当选用图2所 示电路时,系统误差来自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故测量 得到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都存在系统误差。
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1.用公式法分析误差假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和R A,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分别为和^,如果利用图1所示电路进行测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真=L/2+a2+g )r*因为电源内阻一般远远小于电压表内阻,由上式近似解得(i+^)^E*a+Kv.C/2-U,x\ v iv y由此可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和「《(比真实值小,因为4《R V,实验系统误差较小。
如果利用图2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真£K=L/2+J2(n(+i?A)解得_u2-u,n _…r真一一尺A—n H~K A<r m由此可知: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没有系统误差;电源内阻的真实值等于其测量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差,因为电源内阻很小,应用图2所示方法测量实验的系统误差较大。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系统误差分析论文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是电学的重要实验之一。
实验电路可采用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如图1、2,这两种电路连接从误差角度分析各有优缺点,通常实验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是为了使电源内阻测量误差更小,如果实验要求电源电动势测量准确,那就要采用电流表的内接,下面用等效处理法、图像修正法、理论计算法分别分析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
1理论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两次测量方程为 e测=u1+i1r测,e测=u2+i2r测,解得e测=,r测=若采用图1电路测量时,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真=u1+(i1+)r真, e真 =u2+(i2+)r真,e真、r真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解得e真=,r真=,比较e测、e真,r测、r真得e测<e真, r测<r真,用图1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e测偏小,r测偏小若采用图2电路时,考滤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真=u1+i1r真+i1ra ,e真=u2+i2r真+i2ra,解得e真=, r真= ,比较e测、e真、r测、r真可知;e测=e真,r测>r真,即用图2电路测量电动势和内阻时,电动势无系统误差,r测偏大。
2 图象修正法2.1用图1电路测量,用测量值作u-i图象,如图3所示,从图象上可以求出e测、r测,纵轴截距即为e测,r测=,外压为0时,对应的电流为短路电流,或r测=(k为斜率)。
图1中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外压的真实值,而电流表的示数不是电源的真实电流。
(i电源=i测+i伏),在u-i图象中取测量电压u测1,测量电流i测1,即图4中a点,如图4,相对应的实际外压u1=u测1,实际电流i1>i测1,在a点右边,即图4中a′点,△i1=i1-i测1=iv ,△i1为电源的实际电流与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取测量电压u测2,(u测2<u测1),测量电流i测2,即图中b点,相对应的实际外压u2=u测2,实际电流i2>i测2,在b点右边即图4中b′点,△i2=i2-i测2= iv,△i2为电源的实际电流与电流表示数的差值。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的方法及误差分析解析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属于高中物理的“恒定电流"教学内容,它也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设计,增进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电流表外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电流表的外接法如下图所示,在这个实验电路中,学生只须测出两组U和I的值,即可以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1.公式计算法分析误差如上图,假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分别为E测和r测,真实值分别为E和r o假设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的原理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E)三=∪1+I1,r测=U2+I2r测。
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考虑在内,那么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原理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E=Ul+(Il+∪l∕Rv)r,E=U2+(I2+∪2∕Rv)r,将上面四个公式联合计算,可以得出:E测=(Rv/Rv+r)E,r测=(Rv/Rv+r)r o根据这个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2.等效电源法测量误差将电压表和电源视同为一个新电源,等效电源的内阻r效是r和Rv的并联电阻,那么,其测量值r 测=r效=(Rv/Rv+r)r<r o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效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其测量值E测=E效=(Rv/Rv+r)E<E,由此可知,真实值大于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
3.图像法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测量的原理公式为:E测=U+k测,如果将其考虑在内,那么,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依据,可知其公式为:E=U+(I÷Iv)r,参照下图:在上图中,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的真实电压,而在I真=I测+Iv的实验中,对电压表的电流IV加以忽略而造成误差,当电压的求值越大时,其误差越大。
当U=O时,其误差为零,因而,可以由上图看出E测<E,r测<r。
二、电流表内接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1.公式计算法如上图,假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分别可以用E测和r测加以表达,而真实值分别用E 和r表达,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的公式为:E测=Ul+Ilr测=U2+I2r测;如果不将电表内阻排除在外,则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其公式为:z E测E=U1+I1(r+RA),E=U2+I2(r+RA),通过对上述四个公式联立计算,可以得出:E测=E,r测=RA+r>r0由此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处理数据方法: (1)计算法(2)图象法
1、特点: A点电压值为电动 势的值, 直线AB的斜率的绝 对值为内阻值. 2、注意:纵坐标的起点值
0 B I u
A
误差分析有三种方法:计算法、图象 法、等效法。
三、误差分析(一):
(1)计算法:(相对电源A外接)
设E和r为测量值,E1和r1为真实值 由 E=Uı+Iır和 E=U2+I2r A IV
从电源看:如电流表内接
等效法:
把电流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 图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 r为r0和RA的串联总电阻,也就是测 量值,即 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流表和电源串联后的路端电压, 也就是测量值,即
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电流表 的内阻需很小,使得 这个要求在实验室测 定干电池的内阻时是很难满足的。
从电源看:如电流表内接
如不考虑电表影响:
, ,
得: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的示数U 不是电源的路端电压U0,有U<U0,设电流 表的内阻为RA,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 ,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
解得:
可见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而 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从电源看:如电流表内接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一、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Ir E=U1+I1r E=U2+I2r
求出E、r
还可以: U=IR I=U/R
电压表、电流表测U、I
电流表、两个定值电阻 电压表、两个定值电阻
二、实验方案和电路图 1、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流表、定值电阻测电池的E、r 电阻箱
3、用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池的E、r 电阻箱
二、实验方法
1、水果电池
优点: 缺点:
内阻较大
内阻易变化
2、测出多组作图求解
一、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由E =Uı+Iır和 E = U2+I2r 计算求得E和r 2、 注意事项: (1)仪器的选择: 电流表选择0—0.6A, 电压表选择0—3V,滑动变阻器采用限 流接法,且阻值选择较小的为好。
因为电源是两节干电池,E=3V,选用量程 为15V的电压表,表盘利用率不大,表的指针 不可能指到量程的1/2,测量时,系统误差较大. 故应选用量程为3V的电压表进行测量. 若用两个方程求解,所取数据只有两组 带来较大的偶然误差,故应用图线取值较为 准确. 提出:若用一节干电池,可否测电池的电动 势?哪个效果好?
mA mA
+ -
+ - 。。
。。
R1
R2 S
R1
R2
S
小结
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常用三种方 法: E=U+Ir E=I(R+r) E=U(1+r/R)
2、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法和图象法 3、误差分析方法:计算法和图象法、等 效法
误差分析:
E测 = E真
r测 > r真
二、实验方案和电路图 1、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池的E、r
A
V
2、用电流表、定值电阻测电池的E、r 电阻箱
3、用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池的E、r 电阻箱
二、实验方法
1、水果电池
优点: 缺点:
内阻较大
内阻易变化
2、测出多组作图求解
例题一
要求测量由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 阻r(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1(量程3v、电阻 1kΩ ),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2kΩ ),电阻箱 (0~999Ω ),电键,导线若干。某同学用量程为15V的电 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例题二
现有器材:量程为10.0mA、内阻约30Ω~40Ω的电流 表一个,定值电阻R1=150Ω,定值电阻R2=100Ω,单刀单掷开 关S,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 (电动势约1.5V) (1)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 (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待测电动势的表达 式为E= ,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 意义是:
图像法:
测出几组U、I值,然后在U-I坐标系中描点并连线如图中1线所 示。直线1与U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直线1斜率的绝 对值表示内电阻的测量值。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于某一组 具体的(U1 , ),电流表测得电流 I1 就是通过电源的电流,而电 源的路端电压比电压表测得的 U1 略大,满足关系U1 U1 I1RA,可见 I1越大,越大;越小,越小,特别的当时,。对每一个点进行修正 ,每一个点的电流值不变,电压值适当调整变大,而且当电流值 越大,对应的调整量也越大。 。
可以把电源和电压表看成 一个整体,这样测得的就是 这个整体的端电压和通过这 个整体的电流,计算出的就 是这个整体的电动势和这个 整体的内电阻。根据戴维宁 定理,这个整体的电动势相 当于开路时电压表所分得的 电压,整体的电阻相当于电 源和电压表并联的阻值。即:
RV RV r r RV r RV r
(1)合上电键S,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1=10Ω ,读得电压 表的读数为U1; (2)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2=20Ω ,读得电压表读数为U2, 由U1=E-U1r/R1,U2=E-U2r/R1,解得E、r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 应做哪些改进?
R V E r
。 S
例题一解析:
解得E=(I2U1-I1U2)/(I2-I1)
r=(U1-U2)/(I1-I2) 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于图(1)有: E1 =U1+(I1+U1/RV)r1 E1 =U2+(I2+U2/RV)r1
V
。
解得: E1 =(I2U1-I1U2)/{(I2-I1)-(U1-U2)/RV)} r1 =(U1-U2)/{(I2-I1)-(U1-U2)/RV}
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 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 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实验电路图
R
A
R
I I
真
IV
V V
E、r
。
(1)
E、r
。
(2)
A
注意事项: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 E 会明显下降 ,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3A, 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A。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 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 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 出E、r值再平均。 在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 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 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 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比较得:
E< E1
r < r1
误差分析(二):
(2)图象法:
先画测量线,再画真实线
I真 = I +IV I真 = I +U/RV 当U = 0 时,I真= I 当U越大时,IV越大。 从图可知:E 测< E真 r测 < r真
A IV
V 。 真实线
U
测量线
U1 U2 I
0
I测 I
真
误差分析(三):等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