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现在高考一般以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体现在:一、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二、其它形式的议论文(包含话题作文)一般体现在:“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的论证结构。
第一步: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
高考语文作文之议论文结构 讲座

2018高考语文作文之议论文结构模板【考纲表述】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议论文常见结构3模式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须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
这“序”就是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现在高考一般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议论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结构方式。
(一)并列式这种写作模式一般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
中间部分一般分二至三段,每一段设置一个分论点,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要形成并列关系,不能有交叉。
在结尾部分,再归纳论点,升华主题。
运用“并列分论点式”结构模式展开论证,要注意:(1)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和角度;(2)要把握好并列层次之间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合理的顺序;(3)形式要一目了然,每段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并且中心句的句式应保持一致。
(二)层进式层进式结构是指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确立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再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运用这种论证结构时,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顺序不可调换。
这种论证结构,可以充分反映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顺序,表达鲜明的逻辑关系,从而增加文章思想的深度。
这是写作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模式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议论文的五种结构模式

1.结构模式议论文一般两种思路,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是“是什么1.1 层进式结构特点:结构上,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1号文,以演绎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散文)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是什么”)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
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
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第二段举例,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
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葆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
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横向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横向结构模式议论文都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议论文的结构都是纵向的。
这里所说的横向结构,是就本论而言。
本论部分的展开,可以是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也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多方位地展开,将议题说深说透。
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的某一点作多方位的思考,形成平行关系的几个分论点,以其分论点的正确来支撑中心论点,这样的议论文便是横向结构的议论文。
横向结构的议论文,就其实质来说,是对论点某一方面展开的多方位思考,或回答“是什么”,或回答“关涉谁”,或回答“为什么”,或回答“会怎样”,或回答“怎么办”。
【技法例析】一、内涵排列式其模式为:论点——内涵1——内涵2——内涵3——结语。
中心论点提出之后,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横向思维,对其内涵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形成两至三个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示例:这山望着那山高。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讲究中庸、平和的民族,“知足常乐”是许多人的人生信条,而“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罪名。
然而,我以为“知足常乐”未必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应当有一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个人的超越;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民族的发展;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有时代的进步。
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人应当有一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之后,紧接着以排比句式,从“永不满足”“精益求精”和“进取开拓”三个方面来揭示“这山望着那山高”精神的实质,彰显其丰富的内涵,文章结构合理,内容丰厚。
二、对象排列式其模式为:论点——对象1——对象2——对象3——结语。
即思考论点的关涉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典型的人物或事件,形成分论点,来阐述或论证中心论点。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段论”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在写作中阐释为:提出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观点。
分析问题:分析中心观点的正确性。
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之后得出结论。
这种“三段论”作文结构在中学写作中一般处理成如下结构谋篇。
即:如2016年全国卷Ⅱ的中心话题是“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由此,可以将本文的总体结构列出:当然,应试的800字的作文中,不必将上面的4个内容都完整地分析到位,只要分析一两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至于选择哪一两个问题,可以根据相应的作文试题或个人喜好,灵活变通即可。
一、并列式(分论点式)结构基本模式: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提出分论点一(解说分论点一)——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提出分论点二(解说分论点二)——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怎么办。
说明:第二部分的分论点一般情况下设置二至三个,最多四个,可以是并列式的,可以是正反对比式的。
分论点的句子一般放置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一段。
这样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注意:并列式是面的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如《谈骨气》的结构提纲:1.提出论点(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2.从不同角度论述(本论):(1)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3.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结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照应开头)【例1】请用并列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标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中心论点:在阅读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梳理论证思路

②西方人有一句意义深远的妙语:“当人生给你酸涩 的柠檬时,你就把它榨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水。”中国 也有一句相似的歇后语:“含着黄连吹口哨——苦中 作乐。”幽默能战胜苦难,化解恨意,排除幽怨。拥 有幽默感的人,能随时抓住生活中富有趣味的一面, 而不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③历经磨难的冯友兰先生,也认为幽默是人生中不可 缺少的调味剂。他曾长久地遭到同时代学者的质疑, 也曾面对狂热学生的批判,但一切的苦难他都挺过来 了,在这当中幽默功不可没。正如他自己所说:凡事 成功都不容易,不成功,只好“一笑了之”。如此, 就是幽默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不成功就要烦恼发 问,会凭空增添许多痛苦,甚至会精神崩溃。
【读完就练】 幽默,酸涩生活的调味剂 王艳 ①人生在世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一生, 这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尼采却说:“人生 就是一场苦难。”谁都无法心想事成、无忧无 虑地过一辈子,因为人生路上,总会有些不如 意,总会有些无奈。而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 情绪,消除沮丧和痛苦,让我们脱离尴尬或痛 苦的窘境,让我们的心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适 当的放松和休息。
参考答案: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 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 努力;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 何做到专心。(意思对即可。共4分)
示例二:(2011· 河北省第16题)请简要分析选 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中某个语 段的论证思路的能力。作为议论文中的段落, 一般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思路进行的,所以只有看看它是如何提 出问题的,如何论证的,再看看如何总结的就 可以了。
参考答案: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 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 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精道理论据,再 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三段论

议论文的三段论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摘自:/news/43937.htm“三段论”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依次组成。
一般说来,“引论”即开头部分,它要提出问题(论题或者中心论点)“是什么”;“本论”即本体部分,它要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即结尾部分,它要解决问题“怎么办”。
原文:议论文之2—巧设分论点【教学目标】1.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和确立技巧【教学重点】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
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高考时最高只能评三类作文,即不超过50分(总分70分)。
怎样才能写一篇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高质量的议论文呢?我们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明确角度拟写分论点的角度1——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2——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议论文结构

清晰全面
中心论点:让我们“水”一点,像水一样随方就圆。然后采用并
列式“怎么样”的方法,将中心论点分列出3个分论点:让自己 要厚积薄发;让自己“水”一点,我们还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水”一点,要懂得涉猎广泛;让自己“水”一点,要懂得低调,
[佳作示例]
请让自己“水”一点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北卷)
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并列分解的角度有:
是什么:(关键词分解:内涵和外延) 为什么:(追问原因) 怎么样:(追问办法)
横向展开 清晰全面 (横向并列式:是什么)
并列分解“是什么”(关键词分解:内涵和外延)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自省的勇敢;
什么是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 从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 展开,互不交叉。 横向展开议论主要表现为并列式结 构,即在论证思路中,对中心论点进行 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 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横向展开 清晰全面 (横向并列式)
模板阐释 该模板要求文章总体上运用 “总(中心论点)——分(分论 点)——总(结论)”的结构模式,
横向展开 清晰全面 (横向并列式)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 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1.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
重复,不交叉;2.各分论点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横向展开 清晰全面 (横向并列式)
并列式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 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 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 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例文可以参见8号文。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多种,一般我们要求掌握一二种适合自己写法的议论文模式,下面列举几种常用易写的几种模式,供同学们选择:
1、层进式结构(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参考1-2号文)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内容上,以深入深刻见长。
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1号文,以演绎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第二段举例,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现在高考一般以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体现在:
一、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二、其它形式的议论文(包含话题作文)一般体现在:
“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的论证结构。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2、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参考3-5号文)
3、对照式结构(正反对比、转折补充)(参考6-7号文)
4、中规中矩总分式(参考《高考作文晋级指导》P153《诗意地生活》)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文体特征分明,情感真挚感人,篇章结构严谨
第一大类:层进式结构(内容深刻美)
特点:结构上,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以上三段段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06山东高考作文,关于远看近看星星不同的材料话题)
每个人心的层进式议论文)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1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