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修改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修改

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崇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八月一十二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设计要求 (3)四、施工方法 (3)五、主要人员、设备配备 (11)六、工程实施计划 (12)七、质量保证措施 (12)八、质量检验、工期保证措施 (14)九、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6)十、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8)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1、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第Ⅲ标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国家交通部及有关部委的标准和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相关试验规程等现行的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标准。

3、崇启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4、本公司以往同类钉形水泥搅拌桩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以下简称崇启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城际通道。

本工程属崇启通道上海段,全线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境。

钉形与水泥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技术,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原状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控制值和水稳定性的混合柱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在软粘土地基施工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它主要特点是:工期比较合理,施工时低压操作,安全可靠,少污染,无振动,无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无不良影响。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1、施工准备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开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需要。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确定桩位。

(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钻进及提升速度、工作压力、最佳灰浆稠度等技术参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

1.2 工艺性试桩为严格控制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更为科学地指导施工,在正式开工前,必须进行试桩,其目的:(1)确定水泥浆液比重和输浆量,选择合适的输浆泵;(2)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难易程度,确定钻头进入土层的电流变化;(3)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是否符合;(4)合理选择喷浆口的位置及大小;(5)掌握搅拌机提升、下沉、复搅的速度,确定水泥浆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参数;(6)验证成桩的均匀度及桩径大小。

2、施工工艺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试桩结果,本项目钉形水泥土双向深层搅拌桩下部采用二搅一喷施工工艺、上部扩大头部分采用四搅三喷工艺。

参数选择设计要求水灰比0.45-0.55,我部选择水灰比0.5进行试桩,水泥掺量20%,土体天然密度1.554×10kg/m每米双向搅拌桩土体用量为:G0=ρV=1.554×π×0.35×1000=598.05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泥用量为:Gg= G0×20%=598.05×20%=119.61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用量为:Gw= Gg×0.5=119.61×0.5=59.81kg;2.1 工艺流程(1)双向深层搅拌桩机就位:放线、定位,安装打桩机,并移至指定桩位对中;(2)扩大头部位切土下沉:开启搅拌机,并使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设计直径,双向深层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启动水泥灰浆泵向软土层喷水泥浆液,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内外钻杆同时双向切割搅拌土体,直到上部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一搅一喷);(3)搅拌桩下部缩径切土下沉: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使叶片收缩到桩体下部设计直径,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和切割搅拌土体,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并在桩底处持续喷射浆液搅拌不少于10秒(下部一搅一喷);(4)双向深层搅拌桩提升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设备,使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底面(下部两搅);(5)扩径部位提升搅拌:改变钻杆的旋转方向,使搅拌机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直径,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上部两搅两喷);(6)上部扩大头再次下沉搅拌: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三搅三喷);(7)上部提升再次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机,搅拌机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或桩顶以上50cm),完成搅拌作业(上部四搅三喷);(8)桩顶处理:桩顶人工修整,完成、移机。

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word版本

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word版本

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改造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希H : 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 年5 月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概述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振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水泥搅拌桩存在均匀性差、浆液上冒、受力不合理,人为因素等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吸收了常规水泥搅拌桩的优点,充分利用复合地基应力传递规律,在攻克了常规搅拌桩的严重缺陷后,发明的一种新型与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即钉形水泥土搅拌桩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两者有机结合成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简称钉形桩)。

1.2 设计要点⑴桩径d:扩大头桩径100 cm,下部桩径60 cm,扩大头长4m.⑵桩距S:本次设计桩距为1.8m。

⑶桩长: 钉形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及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 桩端要求穿透淤泥层, 要求落在持力性能较好的土层, 且进入持力层大于等于o.5 ~im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参照地质报告和逐段试桩结果校对图纸桩长。

⑷材料要求:采用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8%,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⑸配合比:浆体包括三种材料:水、水泥、工业废石膏,其比例 关系为:(0.4 〜0.5 ) : 1.0 : 0.2。

⑹成桩工艺:施工采用两搅一喷工艺。

⑺褥垫层厚度 0.3 米,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20 mm )。

⑻桩体施工完成一个月后并经过验收合格后, 方可填筑路堤或施 工加其它荷载,桩身2d 龄期的击数N10达到15击或7d 龄期的击数 N10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一倍以上。

1.2 工程地质情况本段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 岩性及力学性质划分为 5 大层 8个亚层:素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湖积淤质粘土层、第四系 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粉质粘土、 含砾粉质 粘土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粘土, 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风化石灰施工工期目标为确保本工程能顺利按时竣工, 本工程力争在 41 日历天内完成施 计划从 5月15日开工,至 6月 25日完工。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1

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下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库外碎石道床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桩长延长米67万。

2、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正三角形布置,桩径1000/500mm(即扩大头直径1000mm,下部桩径500mm),桩间距1.8m,扩大头高度5.0m,桩长22~25m。

3、水泥采用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初定的掺灰量不小于被加固土体质量的15%,水泥浆水灰比为~。

桩顶设置0.6m碎石垫层夹双向50KN/m土工格栅。

图1-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图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构造图二、施工准备1、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挖除地表表层种植土,旱地及荒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层,并用购好土回填至原地面;地表低洼积水地段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层污泥后填土找平;清除建筑垃圾、建筑残留物及地表硬化层等。

施工场地耐力应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2、对场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查。

不等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3、施工前应完成现场地邻建建筑、道路、地表及地下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具备施工用水,施工道路畅通。

4、室内配比试验:采集典型软弱层土样,进行室内配比实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年龄期、不同水泥参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要求28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5、成桩工艺试验,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桩试验(不少于3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6、主要施工设备、设施配置措施和施工劳动力组织(1)、机械选型:本标段搅拌桩桩长为22~25m,选用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拟配备3台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2)设备控制措施(a)进场即由我公司设备部统筹配置性能优良机械按工期筹划所需准时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secret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secret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中北延长线三标合同段K2+792.677—K3+360、K3+860—3+900段、水域面积40416㎡、水深0.5m—1.1m、淤泥厚度2.5m—22.5m、采用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法对软弱地基进行深层处理,设计桩顶标高为19m—20m之间、设计标底标高在-3m—15m之间。

桩长为5m—22.5m 之间、其中桩身直径φ500、扩大头直径φ1000、长3m。

桩距1.8m,梅花形布置。

地基处理面积42803㎡、共打桩15156根、钉形搅拌桩体积72487m³。

二、编制依据(一)、《工程施工合同》。

(二)、《钉形搅拌桩施工图》(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076—95)。

(四)、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我项目部现有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三、设备选型及施工前期准备(一)、主要施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本工程选用SJB型深层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

1、桩机型号:SJB深层搅拌机2、搅拌头转速:60r/min3、最大施工深度:18m4、额定扭矩:8500N·m(二)、施工前期准备1、清除地面各种障碍物、平整场地,在鱼塘、藕塘处回填50cm 粘土压实,为桩机准备好工作平台。

3、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布局合理。

(三)、测放桩位1、施工前,首先根据轴线交叉点坐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主要轴线,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

3、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桩顶标高。

对桩位进行编号,以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

4、设备进场后,按设计要求,在不同地点根据不同桩长进行工艺性试验桩的施工,确定下沉及提升速度、浆泵工作压力、每米水泥浆用量情况等工艺参数,了解地质情况,待参数确定后再进行工程桩施工。

TS14标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TS14标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原则................................................ - 1 -1.3编制范围................................................ - 2 -2.工程概况...................................................... - 2 -2.1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 - 2 -2.1.1水文地质.......................................... - 2 -2.1.2 气象.............................................. - 2 -2.2周边环境................................................ - 3 -2.3设计情况................................................ - 4 -3.工期安排...................................................... - 5 -4.施工组织及机械人员............................................ - 5 -5.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 6 -6.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要求...................................... - 7 -6.1施工准备................................................ - 7 -6.2施工工艺流程图.......................................... - 8 -6.3施工步骤................................................ - 8 -7.施工要求...................................................... - 9 -7.1过程质量检测........................................... - 10 -8.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 - 11 -8.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11 -9.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3 -9.1安全施工措施........................................... - 13 -9.2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 13 -10.文明施工措施................................................ - 14 -11.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 14 -12.环境保护措施................................................ - 15 -12.1水污染的防治.......................................... - 16 -12.2大气污染的防治........................................ - 16 -12.3噪声污染的防治........................................ - 17 -12.4施工现场清洁.......................................... - 17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TS14标段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本方案按照以下文件和标准进行编制:(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5)《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T024-2007);(6)《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理论与应用》;(7)《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TS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8)《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9)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工程第二施工标段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浙江实强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站西路二期工程Ⅱ标项目部2013年4月20日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3)一、施工综述二、主要材料供应三、主要施工方案第三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一、质量目标和创优计划第四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9)一、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二、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三、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四、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五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二、文明施工主要技术措施三、环境保护保持措施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林桥头村,路段总体呈南北走向,北起瓯海大道,南至站南路,红线宽50m,起点桩号K2+837.86,终点桩号K4+880,全长约2042.14m。

本工程同时是104国道温州过境段改建工程(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一段,G104温州改建工程含本工程预留高架。

本项目道路等级按城市主干道Ⅰ级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

2、施工标段本标段为第二施工标段,桩号K3+700~K4+880,路线全长1.180km。

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桥涵、给排水、电力管道、交通标线、照明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施工。

本标段当桥头路段淤泥层厚度小于20m时,桥头30m范围内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呈正三角形分布,靠近桥台20m路段中心间距180cm,后10m路段中心间距200cm。

搅拌桩上部桥扩大头直径D=1m,水泥用量为260Kg/m;下部桩径d=0.5m,水泥用量为65Kg/m。

搅拌桩采用普硅42.5#水泥,水灰比为1:0.45~1:0.55。

具体处理范围及相关参数见下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参数表另本工程墙身高度大于3m的挡墙,挡墙基础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

80 80 120 80 80 80 98
887 825 1352 842 839 410 1482
16729 15303 30344 15614 17519 7606 30998
二、编制依据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施工图设计图纸。 2、国家及上海的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定额等文件和有关规定。 3、 1S09001 : 2000 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的有关细则。 4、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JG/T024-2007
JGJ33-2001 和 J119-2001 执行。施工
JGJ-59-99 执行。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机架的垂直度、机架底盘的水平度、水泥浆比重、搅拌机提升和下 沉速度以及钻机下沉最后 30s 的电流和钻进速度等。
单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位偏差、桩径、单桩水泥用量以及单桩施工时间进行检查。 其中桩位偏差不大于 50mm ,桩径和单桩水泥用量不小于设计值, 艺试桩确定的时间值。 2.9 桩身质量检测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成桩 7 天后采用浅部开挖观察桩体成型情况和搅拌均匀程度,并 1‰,且不少于 3 根。 单桩施工时间不小于由工
距取 2.5m 正方形布置,处理段长度取见下表(涵背路段与箱涵底同时进行处理),两侧 过渡段长度各取 20m 。桩顶 30cm范围设置碎石垫层及一层钢塑格栅, 最后采用长江口细砂 填筑至路床底标高,采用石灰土包边。
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 掺入量 100kg/m,扩大头设计水泥掺入量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1 、编制依据........................................... 3...1.2 、编制范围........................................... 3...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和工程量 ........................... 3.. 2.1 、工程概况........................................... 3...2.2 、工程地质条件.......................................3...2.3 、主要工程量......................................... 6...3、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 6... 3.1 主要材料的供应....................................... 6...3.2 、施工技术交底....................................... 7...3.3 、设备选型........................................... 7...3.4 、施工准备.......................................... 7...3.5 、施工工艺流程图..................................... 9...3.6 、成桩要求及施工资料的整理........................... 1..0 3.7 施工控制要点......................................... 1..0.3.8 、设计参数要求....................................... 1..0.4、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 1..2 4.1 、工程质量目标....................................... 1..2.4.2 质量保证措施......................................... 1..2.5、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 1..3 5.1 、施工进度计划要求................................... 1.3.5.2 、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 1..4 5.3 、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 1..45.4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4.6、施工保证措施 ......................................... 1..5.6.1 、安全生产施工管理目标............................... 1..5 6.2 、安全生产指导思想................................... 1.5.6.3 、安全生产总体计划................................... 1.5.6.4 、安全及消防管理体系................................. 1..67、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1.8.7.1 、文明施工目标....................................... 1..8.7.2 、文明施工措施....................................... 1..9.8、环境保护保持措施 ..................................... 2.1.8.1 、施工环保目标....................................... 2..1.8.2 、施工保护措施....................................... 2..1.1、编制范围及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甬金高速溪口东至甬台温高速姜山连接线一期工程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T024-2013 )。

(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 、编制范围K9+454-K10+500 段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全部布置在主线范围内,除去K10+327.5 中桥两侧的预应力管桩(141 米)及桥梁宽度(39.04 米)外,其余部分863.10 米全部为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和工程量2.1 、工程概况主线起点为甬金高速溪口东出口,沿已建成的四明路(上畸线)向东与规划汇诚北路相接,沿规划汇诚北路向北终点桩号为K12+250 位置(其中9.438km利用已建成四明路)。

1标段正线全长2.812km。

施工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桥梁、涵洞、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及附属工程。

路基土石方75438n3断面方,桥梁5座,管涵3道,预应力管桩33652m水泥管桩111057m机耕接坡路7处(K10+811、K11+061、K11+271 K11+463 K11+834 K11+870 K11+97Q。

平面交叉5 处(K9+438 K10+107 K10+254 K10+441 K12+207)。

2.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土体的成因时代岩性特征分化程度埋藏分布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探结构的各岩土体划分为1 0个工程地质层组,26个工程地质亚组。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⑴①层(al-IQ43)①0 人工填土:由块石、碎石、砂砾、粉质黏土、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等混杂而成,结构松散。

分布于沿线既有线路、机耕路及村庄。

①1 粘层(硬壳层):灰黄色—灰褐色,饱和,软塑为主,表层0.3-0.5m ,一般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局部以粉质黏土为主。

区内广泛分布,河塘段缺失。

②层(al-mQ42)② 1 粉质黏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

②2 淤泥质黏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

②3 淤泥:灰色,软塑,饱和,含有机质,局部为淤泥质黏土。

区内分布广泛。

②4 黏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含少量有机质。

(3)③层(mQ42-1 al-mQ42-1)③1 层淤泥质黏土:灰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含腐殖质,偶见贝壳碎屑。

③ 2 层泥质黏土:灰色,饱和,流塑,无层理或鳞片状,含腐殖质,局部含薄层粉砂,偶见贝壳碎屑,厚度变化大,测区内分布广泛。

③3层黏土:灰色,饱和,流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较好,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鳞片状,含腐殖质,测区内分布广泛。

(4)④层(al-LQ32-1 )④1 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褐黄色,偶呈黄绿色,饱和,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光泽反应差,无摇振反应,具中低压缩性,厚度变化较大。

(5)、⑤层(al-plQ32-1)⑤ 3 层圆砾:灰褐色-杂色,湿,中密-密实,卵石含量30-40%,粒径2-5cm,个别粒径达8-10cm。

层中夹有透镜体⑤3 1层软-流塑粉质黏土。

⑤31层粉质黏土:灰色,软-流塑,主要分布层⑤3层圆砾中。

⑤32 层粉质黏土:蓝灰色,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光泽差,无摇振反应,含铁锰质结合。

(6)层(al-plQ3)⑥ 1 层粉质黏土:黄褐色- 灰绿色,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属中- 低压缩性土。

⑥ 3 层圆砾:杂色,中密- 密实,饱和,卵石含量20-30%,粒径2-5cm,个别粒径达8-10cm。

圆砾石约占30-40%,黏土与砂砾充填,局部卵石,圆砾含量较少,为砾砂层。

⑥32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可塑,饱和主要以夹层、透镜体存在于⑥3 层中。

(7)⑦层(al-plQ2)⑦1 层粉质黏土:黄褐色-灰绿色,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属中-低压缩性土。

⑦2层杂色,中密-密实,饱和,卵石含量20-30%,粒径2-5cm,大者8-10cm。

圆砾石约占30-40%,黏土与砂砾充填,局部卵石,圆砾含量较少,为砾砂层。

⑦3 层粉质黏土:灰绿色-灰白色,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切面光泽差,无摇振反应,属中- 低压缩性土。

(8)⑧层(dl-plQ2)⑧1 层粉质黏土: 黄褐色,可塑,饱和, 角砾颗粒,约20-30%。

局部含量较大,为含粘性土角砾,残积土。

(9)⑨层⑨1 层嵊县群道士桥组(N2sh), 主要为玄武岩,灰黑色,块状构造,不均匀风化明显,钻孔ZK27、ZK28、ZK29、ZK30、ZK30-1 有所揭示。

⑨2 层强风化玄武岩:灰黑-黄褐色,岩体较破碎,节理面为铁锰质渲染,何家村东侧和西侧风化不均,西侧强风化较厚。

⑨3 层中风化玄武岩:灰黑色,岩体较破碎,节理发育,节理面为铁锰质渲染,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脆。

(10)⑩层下白垩统方岩组( K1f) 粉砂岩、砾岩,局部夹泥岩、泥质粉砂岩,均匀性较差。

⑩ 1 层全风化粉砂岩、砾岩:紫灰色,原岩基本风化呈土及颗粒状,埋藏于底层下部。

⑩2 层强风化粉砂岩、砾岩:暗紫色- 紫灰色,砂质、砾质结构、岩石破碎,锤击易碎,遇水软化,属极软岩,埋藏于底层下部。

⑩2 层强风化粉砂岩、砾岩:暗紫色- 紫灰色,砂质、砾质结构、芯祥呈柱状,颗粒具韵律性,粉砂岩属较软岩- 较硬岩。

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梅雨期及9、1 0月台风期。

初夏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控制盛行东南风,秋季受蒙古高原气候影响,天气干燥,冬季受西比利亚冷空气影响,出现清冷天气,盛行西北风。

区内年平均气温15-17 C, —月份平均气温5C左右,8月份平均气温28-30 C,极端最高气温39-40 C,极端最低气温-12 C,全年平均气温16.2 C,多年平均降雨量1558.4mm无霜期230-240天,春冬季常有雾。

2.3 、主要工程量K9+438-K10+500 段路基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处理的施工范围为K9+454-K10+241.7、K10+424.6-K10+500 两段,长度863.10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