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修改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修改

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崇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八月一十二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设计要求 (3)四、施工方法 (3)五、主要人员、设备配备 (11)六、工程实施计划 (12)七、质量保证措施 (12)八、质量检验、工期保证措施 (14)九、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6)十、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8)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编制原则、依据及范围1、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第Ⅲ标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国家交通部及有关部委的标准和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相关试验规程等现行的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标准。

3、崇启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Ⅲ标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4、本公司以往同类钉形水泥搅拌桩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以下简称崇启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城际通道。

本工程属崇启通道上海段,全线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境。

钉形与水泥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技术,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原状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控制值和水稳定性的混合柱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在软粘土地基施工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它主要特点是:工期比较合理,施工时低压操作,安全可靠,少污染,无振动,无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无不良影响。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1、施工准备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开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需要。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确定桩位。

(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钻进及提升速度、工作压力、最佳灰浆稠度等技术参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

1.2 工艺性试桩为严格控制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更为科学地指导施工,在正式开工前,必须进行试桩,其目的:(1)确定水泥浆液比重和输浆量,选择合适的输浆泵;(2)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难易程度,确定钻头进入土层的电流变化;(3)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是否符合;(4)合理选择喷浆口的位置及大小;(5)掌握搅拌机提升、下沉、复搅的速度,确定水泥浆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参数;(6)验证成桩的均匀度及桩径大小。

2、施工工艺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试桩结果,本项目钉形水泥土双向深层搅拌桩下部采用二搅一喷施工工艺、上部扩大头部分采用四搅三喷工艺。

参数选择设计要求水灰比0.45-0.55,我部选择水灰比0.5进行试桩,水泥掺量20%,土体天然密度1.554×10kg/m每米双向搅拌桩土体用量为:G0=ρV=1.554×π×0.35×1000=598.05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泥用量为:Gg= G0×20%=598.05×20%=119.61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用量为:Gw= Gg×0.5=119.61×0.5=59.81kg;2.1 工艺流程(1)双向深层搅拌桩机就位:放线、定位,安装打桩机,并移至指定桩位对中;(2)扩大头部位切土下沉:开启搅拌机,并使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设计直径,双向深层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启动水泥灰浆泵向软土层喷水泥浆液,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内外钻杆同时双向切割搅拌土体,直到上部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一搅一喷);(3)搅拌桩下部缩径切土下沉: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使叶片收缩到桩体下部设计直径,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和切割搅拌土体,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并在桩底处持续喷射浆液搅拌不少于10秒(下部一搅一喷);(4)双向深层搅拌桩提升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设备,使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底面(下部两搅);(5)扩径部位提升搅拌:改变钻杆的旋转方向,使搅拌机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直径,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上部两搅两喷);(6)上部扩大头再次下沉搅拌: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三搅三喷);(7)上部提升再次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机,搅拌机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或桩顶以上50cm),完成搅拌作业(上部四搅三喷);(8)桩顶处理:桩顶人工修整,完成、移机。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1

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下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库外碎石道床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桩长延长米67万。

2、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正三角形布置,桩径1000/500mm(即扩大头直径1000mm,下部桩径500mm),桩间距1.8m,扩大头高度5.0m,桩长22~25m。

3、水泥采用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初定的掺灰量不小于被加固土体质量的15%,水泥浆水灰比为~。

桩顶设置0.6m碎石垫层夹双向50KN/m土工格栅。

图1-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图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构造图二、施工准备1、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挖除地表表层种植土,旱地及荒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层,并用购好土回填至原地面;地表低洼积水地段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层污泥后填土找平;清除建筑垃圾、建筑残留物及地表硬化层等。

施工场地耐力应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2、对场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查。

不等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3、施工前应完成现场地邻建建筑、道路、地表及地下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具备施工用水,施工道路畅通。

4、室内配比试验:采集典型软弱层土样,进行室内配比实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年龄期、不同水泥参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要求28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5、成桩工艺试验,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桩试验(不少于3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6、主要施工设备、设施配置措施和施工劳动力组织(1)、机械选型:本标段搅拌桩桩长为22~25m,选用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拟配备3台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2)设备控制措施(a)进场即由我公司设备部统筹配置性能优良机械按工期筹划所需准时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secret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secret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中北延长线三标合同段K2+792.677—K3+360、K3+860—3+900段、水域面积40416㎡、水深0.5m—1.1m、淤泥厚度2.5m—22.5m、采用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法对软弱地基进行深层处理,设计桩顶标高为19m—20m之间、设计标底标高在-3m—15m之间。

桩长为5m—22.5m 之间、其中桩身直径φ500、扩大头直径φ1000、长3m。

桩距1.8m,梅花形布置。

地基处理面积42803㎡、共打桩15156根、钉形搅拌桩体积72487m³。

二、编制依据(一)、《工程施工合同》。

(二)、《钉形搅拌桩施工图》(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076—95)。

(四)、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我项目部现有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三、设备选型及施工前期准备(一)、主要施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本工程选用SJB型深层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

1、桩机型号:SJB深层搅拌机2、搅拌头转速:60r/min3、最大施工深度:18m4、额定扭矩:8500N·m(二)、施工前期准备1、清除地面各种障碍物、平整场地,在鱼塘、藕塘处回填50cm 粘土压实,为桩机准备好工作平台。

3、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布局合理。

(三)、测放桩位1、施工前,首先根据轴线交叉点坐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主要轴线,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

3、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桩顶标高。

对桩位进行编号,以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

4、设备进场后,按设计要求,在不同地点根据不同桩长进行工艺性试验桩的施工,确定下沉及提升速度、浆泵工作压力、每米水泥浆用量情况等工艺参数,了解地质情况,待参数确定后再进行工程桩施工。

TS14标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TS14标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原则................................................ - 1 -1.3编制范围................................................ - 2 -2.工程概况...................................................... - 2 -2.1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 - 2 -2.1.1水文地质.......................................... - 2 -2.1.2 气象.............................................. - 2 -2.2周边环境................................................ - 3 -2.3设计情况................................................ - 4 -3.工期安排...................................................... - 5 -4.施工组织及机械人员............................................ - 5 -5.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 6 -6.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要求...................................... - 7 -6.1施工准备................................................ - 7 -6.2施工工艺流程图.......................................... - 8 -6.3施工步骤................................................ - 8 -7.施工要求...................................................... - 9 -7.1过程质量检测........................................... - 10 -8.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 - 11 -8.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11 -9.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3 -9.1安全施工措施........................................... - 13 -9.2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 13 -10.文明施工措施................................................ - 14 -11.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 14 -12.环境保护措施................................................ - 15 -12.1水污染的防治.......................................... - 16 -12.2大气污染的防治........................................ - 16 -12.3噪声污染的防治........................................ - 17 -12.4施工现场清洁.......................................... - 17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TS14标段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本方案按照以下文件和标准进行编制:(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5)《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T024-2007);(6)《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理论与应用》;(7)《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TS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8)《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9)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

80 80 120 80 80 80 98
887 825 1352 842 839 410 1482
16729 15303 30344 15614 17519 7606 30998
二、编制依据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施工图设计图纸。 2、国家及上海的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定额等文件和有关规定。 3、 1S09001 : 2000 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的有关细则。 4、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JG/T024-2007
JGJ33-2001 和 J119-2001 执行。施工
JGJ-59-99 执行。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机架的垂直度、机架底盘的水平度、水泥浆比重、搅拌机提升和下 沉速度以及钻机下沉最后 30s 的电流和钻进速度等。
单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位偏差、桩径、单桩水泥用量以及单桩施工时间进行检查。 其中桩位偏差不大于 50mm ,桩径和单桩水泥用量不小于设计值, 艺试桩确定的时间值。 2.9 桩身质量检测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成桩 7 天后采用浅部开挖观察桩体成型情况和搅拌均匀程度,并 1‰,且不少于 3 根。 单桩施工时间不小于由工
距取 2.5m 正方形布置,处理段长度取见下表(涵背路段与箱涵底同时进行处理),两侧 过渡段长度各取 20m 。桩顶 30cm范围设置碎石垫层及一层钢塑格栅, 最后采用长江口细砂 填筑至路床底标高,采用石灰土包边。
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 掺入量 100kg/m,扩大头设计水泥掺入量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工法(2)

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工法(2)

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工法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软弱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工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1.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是以水泥浆为胶凝材料,通过旋转搅拌钻杆、注浆钻杆和钉桩桨叶的作用,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

2. 该工法采用双向施工,即由上到下与由下到上一次性实现施工,有效减少了施工工期。

3.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土方运输和处置问题,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

4. 施工工艺简单,加固效果好,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抗剪切性和变形能力。

三、适应范围软弱地基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抗剪切性和变形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方。

2. 对地基加固要求较高且施工期限紧迫的项目。

3. 河道、桥梁、道路等需要加固地基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旋转搅拌钻杆与注浆钻杆的配合作用,将软弱地层与水泥浆彻底混合,并通过钉桩桨叶的搅拌作用,形成钉形状的搅拌桩体。

这种搅拌桩体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剪切性,有效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紧密,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加固的效果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1. 基坑准备: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和水,确保基坑干燥清洁。

2.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桩位,通过旋转搅拌钻杆和注浆钻杆的配合作用,钻孔、搅拌,同时注入水泥浆。

3. 结构设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临时结构,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桩顶处理:在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桩顶进行修整和处理,以确保连接梁和基础的质量。

最新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最新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改造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5月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概述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振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水泥搅拌桩存在均匀性差、浆液上冒、受力不合理,人为因素等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吸收了常规水泥搅拌桩的优点,充分利用复合地基应力传递规律,在攻克了常规搅拌桩的严重缺陷后,发明的一种新型与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即钉形水泥土搅拌桩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两者有机结合成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简称钉形桩)。

1.2设计要点⑴桩径d:扩大头桩径100㎝,下部桩径60㎝,扩大头长4m.⑵桩距S:本次设计桩距为1.8m。

⑶桩长:钉形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及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桩端要求穿透淤泥层,要求落在持力性能较好的土层,且进入持力层大于等于0.5~1m;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参照地质报告和逐段试桩结果校对图纸桩长。

⑷材料要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8%,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

⑸配合比:浆体包括三种材料:水、水泥、工业废石膏,其比例关系为:(0.4~0.5):1.0:0.2。

⑹成桩工艺:施工采用两搅一喷工艺。

⑺褥垫层厚度0.3米,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0㎜)。

⑻桩体施工完成一个月后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路堤或施工加其它荷载,桩身2d龄期的击数N10达到15击或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一倍以上。

1.2 工程地质情况本段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岩性及力学性质划分为5大层8个亚层:素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湖积淤质粘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粘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风化石灰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工程第二施工标段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浙江实强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站西路二期工程H标项目部2013年 4月 20日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3)一、施工综述二、主要材料供应* 、- ' ] I I「_\*Z—- —|—* 〉-丿户,三、主要施工方案第三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一、质量目标和创优计划第四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9)一、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二、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三、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四、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五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二、文明施工主要技术措施三、环境保护保持措施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一瓯海大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林桥头村,路段总体呈南北走向,北起瓯海大道,南至站南路,红线宽50m起点桩号K2+837.86,终点桩号K4+880,全长约2042.14m。

本工程同时是104国道温州过境段改建工程(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一段,G104温州改建工程含本工程预留高架。

本项目道路等级按城市主干道I级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

2、施工标段本标段为第二施工标段,桩号K3+700~K4+880路线全长1.180km。

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桥涵、给排水、电力管道、交通标线、照明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施工。

本标段当桥头路段淤泥层厚度小于20m时,桥头30m范围内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呈正三角形分布,靠近桥台20m路段中心间距180cm后10m路段中心间距200cm搅拌桩上部桥扩大头直径D=1m水泥用量为260Kg/m下部桩径d=0.5m,水泥用量为65Kg/m=搅拌桩采用普硅42.5#水泥,水灰比为1:0.45~1:0.55。

具体处理范围及相关参数见下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参数表另本工程墙身高度大于3m的挡墙,挡墙基础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编制依据1、施工设计图纸2、已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计划及相关调整补充计划。

3、1S09001:2000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的有关细则。

4、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T024-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79-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综述本工程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上部扩大头直径D=1.0m水泥用量为260Kg/m;下部桩径d=0.5m时,水泥用量为65 Kg/m。

桥台部位布桩时,注意留出桥台灌注桩的位置,可适当调整与灌注桩有冲突的桩位,与灌注桩的净距应大于1m为确保搅拌桩基础的整体性及上部荷载的均匀传递,在桩顶面设置30c m砂砾垫层,并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

钉形与双向水泥搅拌桩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5。

扩大头部分采用4搅2喷工艺施工,下部桩体采用2搅1 喷工艺施工。

桩深25m以内,喷浆压力不小于0.5MP&桩体设计强度(90天无侧限)为1.20MPa,双向土工格栅,要求延伸率w 10%抗拉强度》80KN/m二、主要材料供应水:在施工场地附近的阳桐河内用水泵抽取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水进行施工,或采用自来水,但保证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PH值不得小于4。

水泥:在本地建材市场采购。

- * 、- ' ] I I「- —|—* 〉-丿户,三、主要施工方案2.1 技术交底施工开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工序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等交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强化工序管理,做到人人明确、个个把关、分工合作,确保优质、快速、安全和文明施工。

2.2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用DM-3机械型号桩机设备。

施工机械选定后核实场地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桩机施工要求,如不满足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剖而图立面图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设备主要有:a底盘、b支架、c箱体、d同心双轴钻杆、e 自动伸缩钻头等组成。

2.3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应具备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道路畅通。

(2)施工场地平整,地耐力应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3)应完成场地邻近建筑、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

(4)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在没有施工资料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先进行试桩,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同一工程地质条件下试桩数应不少于3根。

试验桩的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试验桩应与工程桩一致。

(5)工艺性试桩应获得的参数:①掌握满足设计单桩喷浆量(由水泥掺入量、水灰比计算)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杆下沉和提升速度、喷浆压力、断浆量、搅拌机转速、进入持力层电流和钻进速度等(供参考的双搅桩机械参数:下沉速度0.5〜0.8m/min ;提升速度0.7〜1.0m/min ;内钻杆转速> 50r/min ;外钻杆转速》70r/min ;下沉时喷浆压力0.25〜0.40MPO)。

② 掌握下沉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搅拌头形式、电机功率与搅拌叶片的宽度和倾角 等(供参考的双搅桩机叶片宽度 80〜100mm 叶片厚度25〜40mm 叶片倾角10〜20度)③ 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配合比、水灰比是否便于施工,是否需要添加外加剂等; ④ 检验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⑤ 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⑥ 根据试桩参数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⑦ 搅拌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 匹配,符合下式关系,确保加固范围内任何一点的土体均能经过 20次以上搅拌。

⑧施工时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水平和导向架垂直,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桩径、扩大头深度和处理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钉形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a ) 搅拌机就位:搅拌机到指定桩位并对中;b ) 喷浆下沉: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开启送浆泵向土体喷 水泥浆,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外钻杆逆时针旋转,内钻杆顺时针旋转)切割、搅拌 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扩大头设计深度;c ) 施工下部桩体: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将搅拌叶片收缩到下部桩体直径; 喷浆切土下沉: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设计 深度,在桩端应就地持续喷浆搅拌10秒以上;d ) 提升搅拌:搅拌机提升、关闭送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 至扩大头底面标高;e ) 伸展叶片: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将搅拌叶片伸展至扩大头径;提升搅拌:提升钻杆,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到地表或设计桩顶标高以上 50cm;f) 切土下沉: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开启送浆泵,向土体喷水泥浆,两组 叶片同时正、反2.4施工工艺流程图aa向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扩大头设计深度;g) 提升搅拌:关闭送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到地表或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完成单桩施工。

2.5 成桩要求施工前必须保证机架垂直,偏差不大于1%,保证机架底盘水平。

桩位偏差不大于50mn,桩径和扩大头高度不小于设计值。

桩长由设计和施工工艺参数控制,施工至设计桩底附近应注意最后30s 电流和进尺参数,其值由工艺性试桩确定。

成桩过程中应控制水泥浆的比重,并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2.6 施工资料的整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每根桩做好施工记录。

及时办理汇总、验收、签证等手续。

2.7 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执行。

施工机械安全生产应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和J119-2001执行。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执行。

2.8 成桩质量检查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应贯穿施工全过程。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纪录和计量纪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

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内外钻杆转速、搅拌机提升和下沉速度、停浆处理方法和单桩施工时间等。

施工准备阶段,应对原材料质量、计量设备、搅拌叶片的伸展直径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查。

施工前应检查桩位放样偏差,其容许偏差应控制在±50mm。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机架的垂直度、机架底盘的水平度、水泥浆比重、搅拌机提升和下沉速度以及钻机下沉最后30s 的电流和钻进速度等。

单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位偏差、桩径、单桩水泥用量以及单桩施工时间进行检查。

其中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和单桩水泥用量不小于设计值,单桩施工时间不小于由工艺试桩确定的时间值。

2.9桩身质量检测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成桩7天后采用浅部开挖观察桩体成型情况和搅拌均匀程度,并可检验桩身直径,作好记录,检查频率为1%。

,且不少于3根。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取芯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

为保证试块尺寸,钻孔直径不小于108mm检验桩数应随机抽取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3根。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扩大头部分宜在小直径桩外取芯,通过芯样对桩长、扩大头长度、强度、均匀性等综合评价。

2.10承载力检测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荷载试验条件,并宜在成桩28天后进行。

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1% ~2%°,且每个单项工程不少于3点。

2.11质量检测标准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标准参见第二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目标和创优计划1.1工程质量目标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公司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加强质量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1.2工程质量创优计划及控制(1)建立创优质工程工作小组1、项目部成立创优工程工作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组员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员组成,全面督促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对施工队伍、工程施工材料、机械的选用、调配。

施工前编制各单项方案和质量程序控制,施工过程中,落实跟踪措施,检查方案的落实及质量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落实最优、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

2、创优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项目部开展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施工现场从各施工区到班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

根据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工程特点,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工作程序,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标准的目的,为创优目标工程提供先决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