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共43页文档
现代设计方法

主讲教师:张洪丽
有关本课程的说明
1. 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必修课、考查课。
2. 教材 所选教材为钟志华编写的《现代设计方法》。
3. 课时分配 该课程总课时36,学分2,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总复习2
学时,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4. 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 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具,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的一切适用技术的总和。是 人和计算机结合、各尽所长的新型设计方法。
具有提高设计质量、节省设计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等特点。
CAD集成化是当前CAD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形式之 一是将CAD和CAM集成为一个CAD/CAM系统。
35
共79页
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2、 工业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利用艺术手段按照美学法则对工
39
共79页
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6、 虚拟设计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多
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人 工虚拟环境,使置身于该环境的人通过各种多媒体传感交互 设备与这一虚构的环境进行实时交互作用,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
虚拟设计的基本构思是用计算机来虚拟完成整个产品开 发过程。在计算机上建立产品模型,并进行各种分析,改进 产品设计方案,用数字化形式代替传统实物原型试验,在数 字状态下进行产品静态和动态分析,再进行集成改进。
43
共79页
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10、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其基本 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 产品设计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 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科技与创新试题【精选文档】

《科技与创新》题库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A )。
A、郭沫若B、钱学森C、李四光D、范文澜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A )。
A、向科学进军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向科学迈进6、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 D )。
A、1967年 B 、1968年 C 、1969年D、1970年7、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目家有(B )个左右.A、10B、20C、30D、40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个战略重点.A、5 B 、6 C、7 D、89、今后15年中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课题有(B )个方面.A 、8B 、10 C、15 D、1810、浙江从1978—--2005年全省GDP的年平均增速,达到了(D )。
A 、10%B 、11。
3% C、13% D、13。
1%11、当今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多在( A )。
A、30% B 、40% C 、50% D、60%12、第一次使用“现代教育”概念是( )A、奈斯比特B、杜威C、彼得。
德鲁克D、阿尔温.托夫勒13、大脑受到某种刺激后,自然联想到同这一刺激相似的概念、经验、动作或事物是()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14、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A、灵感B、直觉C、联想D、顿悟15、《人体结构》一书的作者是( )A、盖仑B、维萨留斯C、费曼D、肖夫斯唐姆16、提出创新思维“三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沃勒斯B、沃拉斯C、赫尔姆霍慈D、肖夫斯唐姆17、有资料统计,过去20年( )的绝对研发支出水平一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
?A、英国B、美国C。
、法国D、德国18、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人员每年平均的科研经费约为().A、15万美圆B、16万美圆C、17万美圆D、18万美圆1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 )A、1-2% B 、2-3% C、3-4% D、4--5%20、提出“个人与团队的结合,才是完满的”的是()A、荣格B、王选C、盖茨D、斯金纳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21、科技发展导致以下()发生变革。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共43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新公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的理论基础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END
本文档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的考试参考题新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20题)1.第二次技术革命以( B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A.水力B.电力C.兽力D.热力2.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C )。
4.浙江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约为( D )。
% B. % C. % D. %5.在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下,( A )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A.企业B. 科研机构C. 教育机构D. 中介服务机构6.目前全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约为( C )。
% B. % C. 50% D. 60%7.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 B )。
A.法国B. 美国C. 英国D. 德国8.综摄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C )提出的。
A.奥斯本B.马斯洛C. 戈登D.吉尔福特9.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研究内容的形象化构思叫( A )。
A.想象B. 综合C.联想D.归纳10.美、日等国科技规划的共同点,以( A )为中心,突出创新与合作。
A.专业化B. 产业化C.标准化D.现代化11.国家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发展中国家一般小于(1%)。
A. .1%B. 2%C. 3%D. 4%12.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D )。
A. .35%B. 36%C. 38%D. 39%15.科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 )。
A.科学创新精神B. 文化创新精神C.社会创新精神D.经济创新精神16.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 D )。
A.军事B.文化C.经济D.科技创新17.在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中,科学的进步和( B )的发展总是相伴而生。
A、经济B、民主C、宗教D、军事18.提出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D)。
A、R.范艾肯 B.熊.彼特 C.彼得.德鲁克 D.阿尔温.托夫勒19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 C )。
20.相对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更高的( )的性质,尤其是在技术知识形成的初期。
A.公用产品B.私人产品C.公益产品D.社会产品21.据统计,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为( C )。
管理理论新进展演示文稿

这一管理思想是在行为学派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面对日本和欧盟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美国学者研究
了美国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认为造成美国的许多企业一度 缺乏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不是技术或投资,也不是规章制 度或通货膨胀,关键问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19页,共31页。
第6页,共31页。
第六章 管理理论新进展——6.1危机管理
(3)采取灵活多样的避险经营策略 ①多角化经营策略
②联合经营策略 ③市场多域化策略 ④多渠道经营策略
⑤研制产品开发市场策略
第7页,共31页。
第六章 管理理论新进展——6.1危机管理
2. 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1)企业危机处理的一般规则 ①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以企业长远发展为危机管
(2)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 和储存。
(3)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4)知识管理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
的途径。显性知识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则难 以掌握,它储存在个人的大脑里,是个人的经验。
第17页,共31页。
第六章 管理理论新进展——6.3知识管理
第六章 管理理论新进展
——6.4面向未来的管理思想
与理论的新发展
威廉·大内在充分研究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差别的基 础上提出了“Z理论”,这是对麦格雷戈的“X-Y理论”和 洛尔施等人“超Y理论”的发展。大内认为,日本的经营 管理方式一般比美国的效率高,其原因就是日本企业的员 工通常都很关心企业。他崇尚日本企业中人与人之间那种 相互信任的关系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以及雇主与雇员、雇 员与雇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还有企业与雇员之间那种 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以及企业为雇员全面发展所设计的学 习与晋升机制。他把企业管理方式与企业组织风格、人的 管理、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将社会人的内涵拓展成文化人, 由此构成Z理论的基础。
创新:理论、实践与案例(共60张PPT)

料;天然药物到合成药物(阿斯匹林) 合成氨 (化肥、炸药)煤变油(合成汽油)高分子合 成材料(cáiliào) 生物工程产品 产业组织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企业集 团、兼并潮
第十八页,共六十页。
基本 经验 (jīběn)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学习微软模式。
第八页,共六十页。
创新理论及其历史(lìshǐ)演进
创新研究起源于熊彼特的研究。 二战后,创新研究的四个阶段:
线性模型 1:科学推动 线性模型 2 :需求拉引 环节互动模型 以厂商(chǎngshāng)为中心的模型 创新系统模型:国家、区域
第九页,共六十页。
企业家
是指创新的人,他(她)必须
1
要有眼光,能看到潜在利润(lìrùn)
2 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
3 要有组织能力,能动员社会资金
第十三页,共六十页。
熊彼特创新 理论的要点 (chuàngxīn)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经济发 展的真正主题 创新、模仿、扩散 创 新浪潮,经济繁荣(例:VCD) 投资过 度,经济衰退;再创新(CVD SVCD DVD)表现为经济周期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
NIS研究(yánjiū)的特点及意义: Nelson
Nelson偏重于历史研究和案例研究,对美 国、日本、英国(yīnɡ ɡuó)、丹麦、瑞士、加 拿大、韩国、台湾、巴西等国家或地区 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研 究表明,国家创新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 样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言。
产业化、商品化阶段.规模化生产前需市场调查,选 购或制造设备,选厂房,训练(xùnliàn)工人,开拓市场, 一般形成新生产线甚至新企业。此阶段一般成功率 5070%.
熊彼特创新理论ppt课件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 1937年,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
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 的经济周期理论。
13
20世纪初期,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 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熊彼特综合了前人 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了“多 层次”经济周期理论。
26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2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28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3
一、生平介绍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1883——1906) • 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
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 • 1901-1906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
学。
4
2.社会和学术界的徘徊期 (1906——1926) • 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E.von柏姆-巴
维克的门生,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 歇尔。 • 1908年出版经济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 家中卓有才华的名声。 • 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 教授职位。
14
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这是一种经济“长周期” ,由俄国经济学家尼
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首先提出。每一 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在这里,熊彼特 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 而且用“创 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 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 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内容多、理论性强,而在一些 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中又综错复杂,加之条件变 化影响,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很难理解 并正确认识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的,因此要敢于 花时间和精力学好《高等有机化学》,让自己的 化学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通过对一般典型有机结构的性质及典型反应
历程的研究,使有机合成化学家有可能运 用这些理性认识来推测未知有机物极其在 反应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设计具有 特殊性能的新化合物,考虑合成中的最好 原料和最理想的合成路线等。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学习方法介绍
•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基础课之一,因此,对 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非常注重他们有机化学基 础知识的认识水平,促使形成有机化学学科的思 维方式。
3.《物理有机化学》(上、下) 高振衡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4. 《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十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 • 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 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 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43页。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1.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 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