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1. 基本原则:遵循人性化、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居住区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2. 规划范围:明确规划设计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空间布局,确保交通便利、绿化率高、景观美观。

4. 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补性。

5. 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7. 安全防护: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详细要求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

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交通标志等要符合相关规范。

2.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包括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地面积要符合相关要求,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

3. 建筑规划:规划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等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 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设施的数量、面积、功能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

5.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防护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一节居住区旳概念、组织构成居住区是都市旳有机构成部分,被都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旳具有一定规模旳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平常物质和精神生活旳需求。

一、居住区旳基本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自然: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

2、精神要素人旳因素:人口构造、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

二、居住区旳规模分级构成1、居住区旳规模涉及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重要根据进行分级。

2、影响居住区规模旳因素3、(1)公共设施旳经济性和合理旳服务半径所谓合理旳服务半径,是指居民达到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旳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

(2)都市道路交通方面旳影响都市干道旳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都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旳影响街道办事处管辖旳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

(4)住宅旳层数住宅旳层数对居住区旳人口和用地规模均有很大旳影响。

三、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1、居住区用地:(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旳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旳某些空地,其中涉及通向居住建筑入口旳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旳用地及其周边旳专用地,涉及专用地中旳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畴内旳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旳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旳日照规定、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旳居民共享旳绿地,涉及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旳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旳多种用地,涉及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旳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存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旳基本原则与任务规定一、基本原则、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旳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旳观念。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布局,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步骤。

二、目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生活设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和社交需求。

同时,要确保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

三、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创造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绿化、景观和生态系统,促进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

3. 社区原则:建立社区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休闲等配套设施,促进居民的社交互动。

4. 可持续原则: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降低居住区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内容1. 土地选择:根据居住区规划的需求和周边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地用于居住区建设。

2.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绿地、道路交通等空间布局,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布和互补。

3. 住宅设计:设计多样化的住宅户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注重住宅的采光、通风、隔音等设计要求。

4. 基础设施:规划合理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5.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学校、医院、购物中心、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6. 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

7. 绿化景观:注重绿化设计,提供公园、花园、景观湖等绿化空间,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8.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9. 安全防护:设计合理的安全措施,包括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等,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规划区域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对应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到12000人,其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必须配建的设施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站(含社区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残疾人康复室)、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店等)、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等。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一般与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相对应。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养老服务都已经作为基层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标准将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设施称为社区服务设施。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宜独立占地,但可结合五分钟生活圈的居住区公园进行建设,并应满足本标准提出的居住区公园体育活动场地占地比例要求。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社区服务设施或项目,例如服务小学生的养育托管、服务老年人或双职工家庭的社区食堂等设施,本标准修订将社区食堂纳入配套设施的按需配建的项目,养育托管服务建议纳入社区文化活动站统筹组织安排,各城市可结合居民需求、城市服务能力,确定配建方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个宜居的社区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具有良好社交环境、优质公共设施和便利交通的居住区。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居民生活的各种需求,并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三、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创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2. 环保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绿化景观和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4. 便利原则: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四、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 建造设计规划:根据居住区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建造物,包括住宅楼、商业建造、公共设施等,注重建造的外观美观和内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 绿化景观规划: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提供居住区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环境,包括公园、绿地、花坛等,增加居住区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4. 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居民的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5. 公共设施规划: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超市、娱乐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居住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居住区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造设计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规划等。

3. 设计方案评审: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包括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

3. 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创造社区互动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置,如公园、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空间布局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交通便利,减少交通拥堵。

5. 安全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四、规划内容1. 住宅区划分: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住宅,如高层公寓区、别墅区、商住混合区等。

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健身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绿地规划:保留足够的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网,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规划实施1. 确定规划方案: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合适的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规划1.1 绿化设计:合理布局绿地、树木和花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1.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水系,建设人工湖、溪流等水体,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生活环境。

1.3 垃圾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居住区的清洁整洁。

二、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规划合理的道路网,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车辆通行道,提高交通效率。

2.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3 停车场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减少交通拥堵。

三、配套设施3.1 学校医院:规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

3.2 商业设施:规划商场、超市等购物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3 娱乐设施:规划公园、健身房等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安全规划4.1 消防设施:规划消防站、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安防设施: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

4.3 紧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中心、医疗急救点等设施,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社区管理5.1 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维护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5.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3 环境维护:加强环境维护工作,保持居住区的整洁和安静。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流程。

二、目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社交需求,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三、设计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舒适度,保证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如合理的绿化、公共设施和交通布局。

2. 生态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系统。

3. 社区原则:鼓励社区共享和互助,设置公共空间和设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供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设计内容1. 用地规划: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确定合适的用地面积和布局。

考虑到居住区的发展潜力和未来扩展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 建筑设计:根据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住宅建筑的布局、外观和内部空间。

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3. 绿化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

考虑到植被的种植、绿化的布局和景观的设计,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4. 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道路布局,确保居民出行的便利和安全。

考虑到道路宽度、交通信号和停车设施,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和优质的交通服务。

5. 公共设施规划:设置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便利。

五、设计流程1. 调研和分析:对居住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需求和问题。

2. 规划设计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用地规划、建筑设计、绿化规划、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规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

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

规划用地约15公顷。

本项目的目标就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

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

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

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

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

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

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瞧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与出行要求。

;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

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

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与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就是小区
视线的焦点与居民公共活动聚集的交汇点,也就是小区居高俯瞰与远眺的观景点。

在此建设公建与建筑小品,使之成为整个居住小区的视觉中心。

小区中心绿化广场大致呈扁椭圆形,在这里广场、亲水平台、水上步道、草坡、小品、绿树相得益彰、变化丰富,成为展现小区形象的最重要的场所。

小区中东部十字交叉主绿脉就是整个居住小区的主要景观轴,就是地块的公共空间的核心。

在十字型主绿脉与各条次级绿脉的交汇点形成小区的次景观节点。

这些次景观节点有的以广场为主体构成,展现开敞的空间意向;有的以绿地与小品围合而成,通过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的组合成为展示小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6、绿地系统
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的二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

小区中心绿地座落在小区的中心枢纽位置,绿地内布置小区中心广场,,并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充,使周边绿地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底层,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的娱乐、休息与交往场所,充分体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再结合组团景观节点使人们一出门就有好的美景可以享受。

步行绿化空间:适宜小区内所有居民及游客使用。

它既就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就是小区构图的中心。

另外,小区内绿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没有单纯地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当然,也适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

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搭配低矮的灌木与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

7、住宅选型
本小区共有7种不同的户型,四室二厅1种、三室二厅2种、二室二厅3种、一室一厅1种。

高层配有三室二厅与二室二厅,南梯配有三室二厅与二室二厅,北梯配有四室二厅、二室二厅与一室一厅。

8、住宅租区规划布置
居住小区内的建筑布局主要采用围合式布局:结合规划结构,采取围绕中心的围合式或半围合式组团,形成区内多层次的空间,建筑多采取南北朝向,考虑了气候特点与使用上的要求。

在用地的主中心,设置了休闲广场形成居住小区的主中心,对区内空间起到了限定与划分的作用。

八、经济技术指标
1、用地平衡表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
居住户数户2890
居住人数人9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