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智慧课堂情境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范式

智慧课堂情境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范式

智慧课堂情境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范式朱 莎1 杨 洒2 李嘉源2 秦 威1 郭 庆2 黎 欢2(1.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2.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湖北武汉 430079)[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

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新范式。

该范式包含课程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存储、相关特征的提取、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六个环节,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

文章还提出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数字技术发展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支持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创新情境嵌入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多元主体个性化评价反馈。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评价;智慧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数字技术[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79(2024)01−0083−06一、引言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其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导致学生课程核心素养评价面临诸多问题,如评价理念尚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要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吴砥等,2022),较少考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评价标准脱离素养培育,多将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俞丽萍,2015),没有从学科原理出发制定完善的指标体系,缺乏对指标外部行为表现的清晰、可观察的界定,可操作性低(王薇,2021);评价方法忽视证据开发,大多采用标准化测试等传统评价方法,脱离真实学习活动情境(PISA ,2023),将测试得分作为衡量课程核心素养水平的主要证据,忽视过程性证据的采集(胡玉华,2019);评价结果缺乏有效应用,反馈内容同质化(张进良等,2023),主要向教师或管理者反馈学生的得分或等级,尚未深度分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收稿日期]2023-07-07 [修回日期]2023-08-18 [DOI 编码]10.13966/ki.kfjyyj.2024.01.0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证据推理和认知网络分析的学生信息素养高阶思维能力精准评价研究”(62107019);科技部2021年度“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子课题“学生综合素养多模态数据智能处理技术”(2021YFC3340803)。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作者:曾媛黄志南薛瑾黄旭光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3年第11期摘要:國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意义深远。

应用模式是对应用行为的深度凝练,该研究从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厘清国家平台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平台应用模式具有多主体参与、多环节融入、全方位服务和全过程评价的四个特征,深入剖析了双师课堂和自主学习两种典型应用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聚焦一线教育教学优化应用模式、加强优质数字资源整合满足不同需求、优化国家平台功能结构促进提质增效、加大培训推广力度提供典型示范四方面赋能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模式;教育数字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本文系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202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模式研究”(课题编号:KZD202203)研究成果。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

建设应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的有力抓手[2]。

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国家平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的建设思路,建设了德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10个版块资源,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五育内容[3]。

结合用户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国家平台设计了覆盖教与学全场景应用、支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9大应用场景。

除提供Web平台服务以外,国家平台先后升级和开发了手机版、Pad HD版和桌面端三类客户端,面向所有用户免费提供各项教育教学服务。

数智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以“计算方法”为例

数智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以“计算方法”为例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1-5337.2024.2.120 收稿日期:2023-11-2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2021k c s z s f k c 353);合肥大学本科质量工程(2022h f u j x t d 05,2023h f u j y d 04);合肥大学人才科研基金(20R C 27);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2023104).通信作者:闫晓辉,男,1984-,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智慧教学;E -m a i l :x h ya n @h f u u .e d u .c n .数智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以 计算方法 为例闫晓辉①, 郭双建②, 谢 进①, 赵 娟①, 邵桂伟①, 王丽丽①(①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230601,安徽省合肥市;②贵州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550025,贵州省贵阳市) 摘要:结合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以 计算方法 课程为例探究数智转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智慧教学策略,充分利用 云+端 的智慧教学辅助平台,构建 分阶段㊁全过程㊁立体式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 双线 )智慧教学模式.以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课题为例,分析智慧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双线 智慧教学贯穿于 课前 课中 课后 ,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㊁评价反馈即时化㊁交流互动立体化㊁资源推送智能化.关键词:智慧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过程评价;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G 642.0;O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24)02-0120-050 引 言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和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1].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时代人才,高等教育质量能够彰显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以数智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机遇,也是大学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精准教学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智慧教育环境下海量多模态学习数据的生成也使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范式转变成为可能[2].因此,随着人工智能㊁新媒体㊁大数据等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势必要打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壁垒,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 双线 教学新形态[3].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分离的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随着 数字化+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势必要改革,迫切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加以改变.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数字化+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㊁高效的课堂[5],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 云+端 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㊁评价反馈即时化㊁交流互动立体化㊁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创新发展.1 课程建设基础计算方法 课程主要学习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建立与理论分析,掌握在理论上可靠㊁在计算机上行之有效的常用算法.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继理论分析㊁科学实验之后,在计算机上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科学与工程问题的科学计算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又一种手段;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渗透到航空航天㊁智能制造㊁生命科学㊁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将来深入研究数值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1.1 课程资源根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毕业要求观测 第50卷 第2期2024年4月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Q u f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50 N o .2A p r .2024点确定课程目标,整合课程教学模块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讲义㊁分章节电子课件(P P T).依托超星学习通㊁雨课堂等智慧教学辅助平台,建设题库㊁作业库㊁试卷库等,实现课程资源共享㊁不同学年课程复制共建.1.2智慧教学辅助平台智慧教学辅助平台主要包含数字教学管理平台㊁教学互动平台㊁分布式在线考试平台等功能系统,运用人工智能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 云+端 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与创新.搜集或自制课程相关音视频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小知识,促进自主学习环节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拓展.1.3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数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借助知识点㊁数学史㊁算法的改进思想等[6],让学生享受理解和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乐趣,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将德育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学㊁自省㊁自控的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方法 课程部分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列举见表1.表1 计算方法 课程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列举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思政教育误差的定性分析蝴蝶效应,积少成疾;明辨㊁笃实的品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坚持不懈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矛盾论避免误差的危害主次分明,分清轻重缓急;懂得取舍插值法/ L a g r a n g e插值局部反映整体,见微知著,以偏概全;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简单美㊁对称美㊁唯一美函数逼近重大科技创新的根基是基础学科理论知识, 小方法 有大作为:我国 嫦娥四号 探测器成功实施人类航天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探测;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已经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复合求积公式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不断提升;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一个误差趋于0的动态意境数值微分 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㊁给对方相对独立的空间数学史/伟人典故/不畏艰辛㊁积极进取㊁终身学习㊁科技强国;秦九韶的智慧,华罗庚的高尚爱国情怀,欧拉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㊁使命担当和精益求精的科学工匠精神:(1)爱国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3)科学工匠精神;(4)中国传统文化;(5)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6)使命感㊁责任感;(7)创新精神;(8)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2 A I+ 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借助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探索以智慧课堂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找差异㊁聚亮点,不断更新教辅材料,充分运用各平台优势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2.1 双线 智慧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际问题驱动课程内容教学,最终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㊁以能力输出为导向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㊁以多元评价为手段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㊁教学手段㊁教学模式㊁教学评价进行全过程创新设计, A I+ 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架构图如下页图1所示.下面以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知识点为例,分析 双线 智慧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2.1.1课前预习从传统预习方式转变为问题驱动及测评分析,从 先学后教 转变为 以学定教 ,从对课堂的控制转向基于数据的动态分析和教学机制,从而实现智慧课堂教学.(1)公众号推文.最小二乘法的发现历史及基本原理( 找星星 活动).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所推送关于算法历史的文章,了解本节内容相关的算法历史起源,为本节课程将要学习的最小二乘法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121第2期闫晓辉,等:数智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图1 A I+ 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架构图(2)微视频和教学课件.观看本节课程相关M O O C微视频,并预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课程教学P P T,提前了解P P T中所设计案例内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自主思考㊁协作讨论本节所要学的知识要点,发现问题㊁提出问题,在本节预习讨论话题中发表个人看法.通过自主预习本节知识点内容和案例应用,有助于在线下课堂教学时学生更快㊁更准的进入教学情景,能够加深对知识和应用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 凡事预则立 的行为习惯.2.1.2课中学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特点,采用 双线 教学模式,以实际问题驱动课程内容教学,服务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图2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教学设计结构图(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从实际问题出发进入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会利用本节课所学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案例(洪水期水库蓄洪):某水库上游河段降暴雨,根据测算在t i时刻上游流入水库的流量Q(t i)数据如表1所示,计算在14h和20h上游流入水库的流量.表1流入水库的流量t i/h61218Q/亿m3324576选取 洪水期水库蓄水 问题作为课题导入案例,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其中的算法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㊁好奇心和求知欲.案例将社会热点问题与课堂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源于生活㊁服务于生活.同时,案例介绍的2020年王家坝开闸蓄洪故事,为学生再现了王家坝精神 舍小家为大家㊁舍局部顾全局 的科学治水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2)温故知新,主动探索.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是函数逼近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已学过的插值法也是函数逼近一种工具,学生已经掌握了插值法的基本思想和几种常用的插值多项式,但插值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图3所示).在掌握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尝试改进创新,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的知识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和 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行为习惯.图3知识点回顾(3) 双线 融合,新知讲解.通过使用自动评估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㊁学习需求㊁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领域.基于221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学生的评估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在线协作辅助平台,学生可以分享想法㊁解决问题和互相学习,教师通过智能技术来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指导和支持(如上页图4所示).图4 基于智慧辅助平台的课堂教学环节在本节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㊁课堂提问和新知探究互动环节㊁随堂练习㊁主题讨论等,例如,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目标是使得总体误差尽可能小,这也就将问题转化为求拟合函数的最小值点,即多元函数极值问题.通过设计在线选人提问环节,让学生回顾已学先修课程知识点,体现课程体系中知识的融汇贯通(如图5所示).图5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课堂教学环节(4)辩证思维,拓展应用.插值法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关系.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曲线拟合可以应用到那些领域如:天气预报,股价预测,生产总值,双十一 某电商平台销售额的预测等(如图6所示).图6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拓展应用(5)学用相长,自主探究.利用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解决 机床零件加工 问题.通过学习通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按照3人一组的方式展开讨论,协作完成并提交学习报告(如图7所示).图7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拓展应用2.1.3 课后复习(1)微课视频.复习插值法和曲线拟合等知识点.插值法和曲线拟合作为数值计算中的重要工具,两者具有统一的思想:函数逼近.通过复习插值法相关的知识点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函数逼近思想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理解.(2)课后练习.通过学习通发布本节课题相关的在线练习题,巩固概念的理解,熟悉算法的使用,考察学生对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根据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3)通过微信公众号在课堂之外向学生推送课程小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多学多问勤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智慧教学辅助平台能够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做到 处处可学㊁时时可学㊁人人可学 .2.2 过程监督与评价模式探索智慧课堂是以 数字化+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㊁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㊁评价反馈即时化㊁交流互动立体化㊁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1)新教学形态下的过程监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自主学习和在线教学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两个必要环节,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相比,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容易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差,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根据 奖惩 激励机制的主要思想,创新过程监督机制,丰富过程监督手段,保障新形态教学质量.321第2期 闫晓辉,等:数智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2)基于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抓关键㊁提要点,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知识,建立教学诊断评价模型.通过课前预习测评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便于精准教学;通过课中随堂测验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和资源推送,实施针对性辅导,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3总结本文以 计算方法 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分阶段㊁全方位㊁立体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如何进行科学有效评价㊁如何进行课程自主学习全过程跟踪等,需要积极思考㊁不断创新,更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章立萍,史梦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学的理念㊁实质和发展图景[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9):21-23.[2]彭晓玲,吴忭. 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何以可能?:基于培养教师数据智慧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8):45-56.[3]朱德全,罗开文. 双线融合教学 :高等教育未来教学的新形态[J].现代教育管理,2022(2):1-8. [4]唐琳,任艳焱,计丽娟,等.论后疫情时代新形态混合教学模式在P y t h o 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4):88-91. [5]杨昆,李永东.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0):3. [6]闵杰,李璐,欧剑.‘数值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20,36(6):40-45.E x p l o r a t i o n o n s m a r t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n t h e d i g i t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e r aT a k i n g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m e t h o d a s a n e x a m p l e Y A N X i a o h u i①,G U O S h u a n g j i a n②,X I E J i n①,Z HA O J u a n①,S HA O G u i w e i①,WA N G L i l i①(①S c h o o l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n d B i g D a t a,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230601,H e f e i,A n h u i;②S c h o o l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s,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550025,G u i y a n g,G u i z h o u,P R C)A b s t r a c t:B y t a k i n g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m e t h o d c o u r s e a s a n e x a m p l e,e f f e c t i v e c l a s s r o o m s m a r t t e a c h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d i g i t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r e e x p l o r e d b y i n t e g r a t i n g m o d e r n i n f o r m a-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d u c a t i o n.B y f u l l y u t i l i z i n g t h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a c h i n g s u p p o r t p l a t f o r m o f c l o u d+e n d , a n o n l i n e a n d o f f l i n e h y b r i d(o n l i n e a n d o f f l i n e,O A O)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M e a n-w h i l e,u s i n g t h e t o p i c o f c u r v e f i t t i n g u s i n g t h e l e a s t s q u a r e s m e t h o d a s a n i n s t a n c e,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n t e l l i-g e n t t e a c h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s a n a l y z e d.T h e O A O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s i n t e g r a t e d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p r e-c l a s s,i n-c l a s s,a n d p o s t-c l a s s s t a g e s,r e a l i z i n g d a t a-b a s e d t e a c h i n g 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r e a l-t i m e e v a l u a t i o n f e e d b a c k,i n t e r a c t i v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r e s o u r c e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s m a r t t e a c h i n g;o n l i n e a n d o f f l i n e h y b r i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p r o c e s s e v a l u a t i o n;c o m p u t a t i o n-a l m e t h o d421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作者:朱亚芳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4年第06期*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2-13作者简介:朱亚芳,宜兴市荆溪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摘要:宜兴市荆溪小学积极推进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厘清从基础研究走向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以“融合育人”为出发点,找准着力点,明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育人理念下学科教学的特质,夯实学科育人的校本化实施路径,进行“五育并举”视角下学科教学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学科特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6-0043-03传统教学由于受学科主义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出现学科功能弱化的倾向。

如教师备课中制定目标过于空洞,为了“五育并举”而将各科内容拼接在一起,凑成大拼盘,把“五育并举”的学科教学变成杂糅式的教学活动,课堂成了大杂烩。

宜兴市荆溪小学(以下简称“荆溪小学”)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的推进过程中,以“融合育人”为出发点,立足本校特色,找准着力点,不断进行“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教学特质“五育融合”是以尊重学科独特价值为前提的,各学科各有特点,各有育人价值。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应重视学科基本思想、知识、技能的教学,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的特质,同时加强各学科的融通,让学生乐学、好学、享学。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教学呈现三种特质:(一)普遍联系古人有诗,“野色更无山隔断,山光直与水相通”。

不隔,就是鉴赏山水的境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追求各学科教学对知识结构化的理解,甚至超越学科知识,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让教学关联、融合、通透的目的。

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王鹏飞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05期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特别是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重要文件政策中,教育信息化逐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智慧教育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智慧教育在引领教育创新变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智慧教育已然被视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我国智慧教育的现状如何、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如何以深入研究有效支撑我国智慧教育的改革发展,仍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为此,本文选取与智慧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且集中发表关键文献的核心期刊,即《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距离教育》等七种CSSCI期刊,运用Citespace工具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近十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智慧教室”“精准教育”“深度学习”等是该领域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

同时,关键词和聚类时间线图呈现出“教育信息化2.0”“智慧教室”“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5个关键词聚类,进一步反映出2015年来智慧教育研究的前沿性(如下页图1所示)。

二、相关研究的主题分析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指标数据的分析,结合二次文献检索,近十年来智慧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的主题,即“秉持何种教育理念”“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环境如何营造”。

(一)从“秉持何种教育理念”层面探讨智慧教育如何引领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是一个未定性程度较大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张田庆由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组织申报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u—105。

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需要,把本课题研究名称改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敬请批准。

根据省教育学会和湘西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行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新的活力。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影响。

我校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展现思维与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较少,参与面狭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理论分析

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理论分析

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理论分析作者:张煜来源:《大众科学》2022年第11期摘要:“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理论精要全面、见解新颖独特。

它从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现行教学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基本规律进行了入手,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内动力,要强化以个性化为主的教学核心,从而构建起学生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从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的条件、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等,对“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理论进行了分析。

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而使用的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它是教学理论的实践,具有多元性和操作性,不过对教学模式运用是有要求的,因为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不但要考虑到当前的教学条件,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课改已进入了深蓝,小学数学教育又该怎样走。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改革,就少不了研究,尤其要以教育学科研究的方式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

“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研究”应允而生。

(一)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国家顶层的设计和基层探索的需要国家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在之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有两个。

第一个设计是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的核心就是:首先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次基础教育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基本上每个老师都会讲,可是要落地那就难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老师走进教室首先说的话是:“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上一堂课”,接着他问的是“同学们,刚才我说的话你们听清楚了吗?听到了吗?我的声音是大了还是小了?”然后在黑板上写几个字,之后又马上问同学说“各位同学,我在黑板上写的字你们看清楚了吗?我写的字是大了还是小了?写的位置怎么样?”从这位老师课前的交流,暗藏着的是这位教师时时刻刻把学生们放在心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

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 开辟教师队伍信息化“快车道”

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 开辟教师队伍信息化“快车道”

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开辟教师队伍信息化“快车道”作者:周学东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11期【摘要】“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以“名校牵头、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特色鲜明”为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四跨四环”的全域混合教研模型为指导,开展“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的探讨,对柯桥“天天智慧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效进行分析,以期对区域混合教研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区域混合教研;“四跨四环”模型;教师队伍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09-04为促进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持续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能办好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到2035年,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工作任务,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师训、教研、电教、科研四部门有机整合的优势,以教育部2018年首批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实施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搭建柯桥全区域混合教研的技术平台,形成“六促”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柯桥区“天天智慧课堂”的设计有其独特性,它服务于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以“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为目标,着力于促进新媒体、新技术、新空间的“课堂用、经常用和普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
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强烈。

以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开展智慧教育下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构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能够为智慧教育形态下促进课堂教学新范式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提升数学课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智慧教学应用的有效性,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对智慧教育的认识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

开展智慧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梳理智慧教育形态下研究课堂教学的新范式,构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能够为智慧教育形态下促进课堂教学新范式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能够提升数学课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智慧教学应用的有效性,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二、当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有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关键在落实,难点在应用。

据笔者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了解,信息技术在教
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较浅层次,离深度融合还有相当距离。

例如,有的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基本满足,但教学方法依然传统,教学思想较保守,突出表现为老师灌输、展示多,而学生、师生之前的交互、探究活动较少,没有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软件资源尤其是具备交互功能的资源较缺乏、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并未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为充分体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益。

还有就是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使用方法较单一,对信息化建设认识较片面,重硬件,轻软件。

对当前智慧校园提倡的一些很好的智能化软件没有很好的普及和深入?W习使用,信息化设备虽然投入大,但软件使用效用较低,对课堂教学提高作用不大,等等。

三、智慧教育下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
1.运用教育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也在逐步变革。

未来教育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进程和固定的课程结构,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管理与评价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造,
从而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

例如:数学课堂上学生在使用平板电脑参与互动研究、完成习题;教师运用微课讲解数学重难点、情景化教学;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对学生每节课、每单元甚至学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整理等。

从目前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建设智慧课室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提基础。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智慧课室可以使数学课上呈现的资料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另外,“微课”这一形式在助力课堂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括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

通过平板电脑进课堂、移动终端进课堂,微课可以呈现课上给所有学生使用的知识点再现、重难点突破,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给学困生辅导使用的基础巩固,给成绩突出的学生使用的拓展练习。

使老师腾出精力,把最优势的部分、切实能提高课堂实效的方式或手段用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微课也可以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发挥重要的作用。

2.对课堂教学新范式的研究
而我校作为市、区首批智慧校园实验校,近年来,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现有硬件设备,侧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课堂应用、教学模式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涌现出了一批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

由于目前我校还在逐步建设智慧校园,还没有建成智慧课室,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上,尤其是与智慧校园建设相关的教育技术的学习。

四、思考及努力方向
在我们研究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例如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智慧教育的硬件设备缺乏,课堂上真正的交互功能还未实现;101ppt的学科工具还在逐步开发当中,还没有覆盖全册数学书;教学资源的维护更新还不够及时,这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新技术的应用和设计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等。

责任编辑徐国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