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徐安龙

第一章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医药产业的集团化趋势

就全球的意义来讲,所有涉及化学制药、传统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生物医药工程、医疗仪器等产业都属于生物医药产业。

近年来,竞争、动荡,兼并和重组成为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这种兼并来形成跨国制药集团,实现较大程度的垄断经营。据统计,1989年仅美国就发生了130家企业的合并。1995年瑞典的PHARMACIA 制药公司与美国UPJ0HN公司以对等条件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的年销售额约为70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九大制药公司。而最为世人关注的合并事件是英国的GLAX0公司对Wellcome公司的收购。合并后新公司的年销售达到151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头制药公司。

全球制药集团公司在运作和经营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二是跨国经营。大制药公司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价格优势和药物资源丰富以及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研究开发优势,扩大合作范围,使自己的产品更稳固地占领市场。再加上,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以压缩巨大的医疗保险费用。在这种国际的大环境下,跨国制药集团为了更加具有全球的竞争性而进行了大联合,其大联合的主要原因有如下

几点:市场的兼并,技术的占有,人员的优化,成本的降低。

新的合并形式的出现,新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将使医药的全球化经营更加明显,大的制药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大。世界前25名的制药公司在1994年占有世界处方药份额的43%,1995年排名前25宗制药公司销售额为1444.1 亿美元,已占全球2660亿美元处方药市场的63.91% ,而全球未来的十几年中将迅速形成50家巨型制药集团,未来世界医药市场的80~90%份额的处方药市场就将由这50家跨国制药集团所控制。新药上市后的全球性经营活动,促使欧美各国政府制订统一的药品标准,迄今为止,已召开了三次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其目的是协调世界各国的新药开发步伐,用共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T0)正在着手制订全球统一的GLP、GCP、GMP、GSP指南,以便为新药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奠实更坚定的基础。

二、国外生物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产业化

利用DNA重组的方法来将已知基因连接在一个特定的载体上,并通过该载体将这个基因导入靶细胞(可能是细菌、细胞株或人体组织的特定细胞)内,从而使之得以表达。表达所产生的基因产品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或细胞扩增的方法来生产该基因所决定的蛋白,如促血红素。若基因表达直接发生在人体特定的靶组织细胞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那就是基因治疗。生物工程新产品就是通过基因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杂交瘤技术等),生产出具有治疗或临床检验作用的产品。基因工程产品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中的最主要部分,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

1970年以前为传统的发酵技术,主要应用于发酵工业,大多局限于微生物的酶学,这个时期可追朔至数千年前。

70年代发现了基因重组(r-DNA)和杂交瘤(Hybridoma),主要院校及研究所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趣大增,为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80年代初,国际上许多企业家开始投资生物工程技术,工业界开始以谨慎的态度向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进军。

80年代后期,许多开发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设想未能实现,只有少数的成功者。例如,美国Amgen公司,其促血红素成为第一个最成功的药品。成功例子不多的原因是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要消耗大量投资。

90年代开始有更多的生物工程产品投放市场,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更着眼于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与传统工业生产结合,如何改变老的生产工艺等问题。欧、美、日等国出现了不少专业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公司。

生物工程技术的许多新方法和新产品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为解决人类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尤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疑难疾病、人口剧增和食品短缺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资金,加速发展生物工程。1990年日本投入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费用达2900亿日元(约30亿美元)。1993年美国投入生物工程的开发费用达40亿美元,以生物工程产品为对象的公司、企业不断涌现,生物工程产品也不断推向市场。仅以美国为例,粗略估计目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的有1300多家公司,生物工程产品的年

销售总额高达100多亿美元。

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在医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1983年美国的Lilly公司首次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胰岛素投放市场,接着,美、日、英、瑞士等国先后批准了10余种基因工程药品上市。例如,EPO、G-CSF、tPA等,在治疗肿瘤等一系列疾病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生物工程技术在诊断疾病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近20种DNA探针投放市场。据1990统计,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的产值已达20亿美元。近几年来,以PCR为基础的诊断试剂也相继投放市场。例如,美国加州的凯荣(Chiron)公司和罗氏生物系统公司(RocheBiOsystem,即以前的Cetus公司)为基因诊断传染病、遗传病提供了新的有利武器。这些新的诊断试剂有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的,也有基因分型的,如HLA的分型试剂盒。

生物工程技术产业日益被传统的大制药集团所重视,许多集团纷纷购买拥有独特专利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下面的表格列举了近几年来成交额最大的一些收购)。

WB收购人WB收购对象WB成交金额(Mil)

WB年份

DW罗氏DW基因技术

DW(Roche)DW(Gene Technology)

DW葛兰素DW埃菲麦克斯

DW(Glaxo)DW(Affymax)

DW日本中外制药DW基因探针

DW(Chuga)DW(Gen-Probe)

最近几年来,诺瓦迪斯(Novartis)收购了基因治疗公司(GeneTherapeutics Inc);罗氏(Roche)收购了宝利曼(Boehringer-Mannheim)。这些例子从下面几个方面肯定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它未来能为医药行业带来的巨大潜力:

1.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制药行业的支柱;

2.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主要技术,如基因诊断与治疗;

3.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医药集团在资金和市场上的帮助,而大医药集团要拥有竞争的优势,必须十分关注生物技术中具有创造性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诞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控制和拥有它,从而使自己有与其他大制药集团抗衡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生物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今,全世界属于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范畴的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约500家在欧洲,美国有1300家左右。大约1/3的生物工程企业都集中在制药领域,对制药领域来说,基因工程早就发展为一种关键的工艺技术,据有关部门估计,今年(1996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和诊断用品的销售额达120~15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将增到500~600亿美元。目前已有大约30种由生物工程工业实验室生产的药品上市。另外,近20种药品已被批准投产,约有500种药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三、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合作日趋紧密

生物医药产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结合的力度极强。因此,医药产业“开发期长、高投入、

高风险和高效益”的特征尤为显著。据美国制药商协会的资料显示,一种新药从临床前试验到FDA批准,平均需要10~12年。从研究开发费用看,医药产业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一些发达国家投放新药研制的费用仅次于国防科研费用,如美国1993年达106.5亿美元,占全部科研费用的14.6%。名列前10名最大公司一年投入R&D的费用平均占销售总额的15%~20%。过去成功开发一种新药只需数千万美元,而现在增加到2.5亿至3.5亿美元。近年来,由于欧美国家纷纷改革医疗保险制度,严格限制药品价格和生产经销商的利润,限制某些药品使用,鼓励使用廉价的通用名药(Generic Drugs)等等,促使企业不能通过自由定价来弥补日益增加的研究开发费用和效益减少。一个既能保持足够研究费用的投入又能降低公司开销的方法,就是通过合作来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效益。而医药产业由于开发的成功率低,使投资风险增加。上市的新产品中,5个中仅有一个可能盈利。据统计,医药产品从早期的开发到销售,欧洲的成功率为4317:1,美国为6155:1。近几年由于新药临床试验时间和新药评审时间延长,又使新药开发的风险增加。只有通过研究与开发的紧密合作,新药研制开发的成功率才能提高,新药开发的风险才能降低。总之,研究与开发紧密合作的原因和重要性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科技发展的需要,时间竞争的需要,降低研究的成本,自身能力的限制。

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新药研究开发降低成本的需求,新药开发时间的竞争和制药公司自身能力的限制,医药产业出现了研究与开发以及产品化紧密联合的体系,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联合:

(1)制药集团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如Sandoz公司与Scripps研究所。

(2)制药集团与大学的联合,如强生(J&J)与Michigan大学。

(3)制药集团自身的纵向联合,如Lilly公司内不同部门在新型胰岛素研究与开发的合作。

(4)制药集团兴办或合办自己的研究机构,例如日本的irin创办LaJolla lnstitute for A1lergy and lmimunology,罗氏(Roche )公司在加州湾区新建Institue for Molecular Biology,史克公司(SB)参与建立TIGR。诺瓦迪斯(Novartis )最近决定在加州圣地亚哥一个新的功能基因组建研究所。

HS44F第二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在新中国近5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产业。目前我国内地有医药工业企业3257家,其中化学药厂2200多家,中药厂700多家,而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只占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很少一部分。但是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新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个以生物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新型制药工艺与方法,新剂型的研制等)为主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新型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的传统制药工业提供许多必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促使我国的传统制药工业进行第二次创业。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当时的战略设想,我国的大型医药企业都是分布在内陆和战略安全的地方,例如我国以前医药企业的“四大金刚”就是分步在东北、华北等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像我国的其他产业一样在沿海和南方地区蓬勃发展。一些大的制药集团也相继在这些地方应运而生,如深圳的南方药厂和珠海的丽珠。另外,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公司(J&J,Squibbs, Upjhon,Merc,SB等等)近年来纷纷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或一些中心城市建立合资与独资的制药企业。这样,新的制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西安杨森),老的制药大企业停止不前,从而使我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新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公司)研究开发的布局、结构、规模而言,我国新型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分布在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其周边地方,如北京、上海。另一个布局特点就是,许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较为集中,并且其产业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如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如果从更广泛的区域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也像我国总的制药行业一样,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这些地区以其良好的地理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许多早期发展的生物医药企业。

就研究人员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并且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全国有高等医药院校3所。

另外,还在10多所高等学校中设有医药专业,有专业医药科研单位40多个,科研人员1万多人。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系或学院里,或者在医学院的基础院系里,还有许多科研人员从事生物医学早期和中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我国政府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很早(80年代初)就为发展以生物技术

为主体的医药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将其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我国的“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都将生物医药产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国家通过各种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基金等等)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另外还通过各种全国性的攻关计划,(如“八六三”、“火炬计划”等)更加突出地支持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医药项目。其中,有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研制与开发。国家为了有计划地集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在一些具有很高研究与开发水平的单位建立起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新药筛选中心、GLP 安全评价中心、GCP临床研究中心等。在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广东中山健康产业基地。

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果与解放初的“缺医少药”相比,那成绩更加惊人。但是,如果将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相比,那差距就非常之大。目前我国内地尽管有各种生物医药企业近4000家,但是没有一家在技术与产值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如果将我国全国制药行业的产值与世界一些著名跨国制药集团相比较,其结果如下:(单位:亿美元)

WB1992WB1993WB1994

WB1995

中国DW67DW74.68DW92.35DW103.61

Glaxo-WellcomeDW72DW79.86DW84.84DW127.7

MercDW72DW82.15DW87.75DW97.5

我们整个国家制药行业的产值还不及Glaxo一家公司。我国整个国家制药行业的产值现在以

及将来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如下(单位:亿美元):

WB世界WB中国WB所占比例

1994DW2040DW92.35DW4.52%

2000DW3300DW188DW5.70%

2010DW6000DW470.5DW7.84%

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急需发展。

就生物技术工业而言,全世界属于生物技术工业范畴的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约500家在欧洲,美国有1300家左右,从业人员约11万人。美国成为这个部门无可争辩的中心。大约1/3的生物工程企业都集中在制药领域。据恩斯特-杨经济检测和咨询集团公司估计,美国的生物工程工业1994年的研究开发投资大约77亿美元,而销售额为93亿美元。在1995年利润增幅最大的世界前10名制药公司中,美国占了7个,英国有2家,瑞典有1家。加利福尼亚的绍森欧克斯市(Thousand Oas)的阿姆金(Amgen)是其中利润增长最快的一家公司。在美国,各生物技术公司实行综合一体化的做法,发挥各公司的优势,分工合作,主要是承包研究合同,制订生产合同,因为生物医药生产比化学合成更需要技术。

在日本,各制药公司的决算均取得了好成绩,这主要是因为对研究开

发的不懈努力。据统计,1991年度日本医药工业研究费占销售额的8.66%,大大超过了各产业的平均值--2.8%。在70年代前,日本主要是从外国引进技术,开发自己的新药;70年代,能独立开发新药的公司约有20家,其他均为仿制生产的制药企业;80年代后期,仿制药市场急剧萎缩;1992年批准的数目减少到500个品种;进入90年代后,日本兴起了独自开发新药的热潮,大制药企业在海外开展新药的研究开发,以仿制为主的制药企业转向为以开发新药为主。在新药品研究开发内容方面,日本制药业也出现了变化,过去的新药开发几乎都是对欧美制药企业创制的新药进行结构修饰,现在也开发了如H2-受体拮抗的抗溃疡“高舒达”(Gaster,通用名法莫替丁),这是一种在欧美受到高度评价的改良新药。还有irin公司的EPO、G-CSF,以及中外制药(Chugai)的G-CSF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我国市场上,都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在全球战略进程中,日本制药企业也与欧美制药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有的制药企业甚至在美国建立自己的研究所。例如,irin公司在圣地亚哥建立了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andImmunology,中外制药(Chugai)收购了圣地亚哥的Gen-Probe公司,以将其办成自己的新药研究开发基地。由于重视新药的研究开发,目前在世界销量排名前25的药物中,日本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与美国、英国等国的公司竞争。

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速度与我国其他行业相比也是很高的。我国的制药行业的产值在“八五”期间几乎是每四年翻一番,每年平均保持15. 8%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的生物医药产

业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1)我国现行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仍然受着计划经济的束缚。许多政策条例很不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也不利于调动从业人员的创造性,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财力对生物医药产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新药的创新能力。

(3)没有健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金融系统来帮助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技术成分高、风险大的项目。没有一个投资机制来帮助不同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机制(Venture Capital,VC)。因为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可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企业进行投资。只能通过引进VC才能弥补国家财力的不足,并通过VC调动民间或国外的资金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4)我国对于高新产业的优惠政策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律。例如,“三免二减”政策,就基本上不能带来任何的优惠,因为生物医药产业不像电子、材料、计算机等高新产业,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很长的研究开发期,至少3~5年其产品才能获批准上市,这样“三免二减”就根本不能在生物医药行业中体现出来。

(5)对知识产权、专利制度的认识十分薄弱,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创新药物的研制。这可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我们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常常想通过不正当途径来取得制药的新技术(这主要发生在企业);二是我国的研究人员缺乏对自己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常常只想发表一篇好文章,或报一个科研成果,而经常忽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申报

专利,以致将自己的发明创造拱手让给别人。

(6)国家建立的各种与生物医药相关的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绝大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

这里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机制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常常仍带有以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没有按生物医药产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规律去办。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常常是“长官、家长式”的管理,而不是科学的管理。

(7)严重缺乏综合协调作战能力。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单位、不同机构间几乎很少有协同攻关的计划、策略和胸怀。这极不符合现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发展规律。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许多重复投资的严重浪费。

(8)生物医药企业的出现或项目的选择,常常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如一家搞G-CSF,其他几十家也同时跟进。这样,不仅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资,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这对于我们这个财力、人力不足的国家来说更显得浪费严重(当然这与我国审批药物的政策有关)。

(9)我国新药创新能力薄弱,这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基础研究差,研究经费投入少,人才队伍薄弱。

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关系到国民根本利益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以及许多地方政府一直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中的重点建设

行业来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各级政府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我国的“七五”、“八五”、“九五”

计划中都将生物医药产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国家通过各种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等)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另外,还通过各种全国性的攻关计划,如“八六三”、“火炬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等,更加突出地支持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医药项目。其中有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研制与开发。国家为了有计划地集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在一些具有很高研究与开发水平的单位建立起国家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新药筛选中心、GLP安全评价中心、GCP 临床研究中心等。在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广东中山健康产业基地。

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一些科技和经济发达的省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在去年就决定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上海已在松江、漕河泾、浦东建立三个生物技术区,在松江成立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大江公司,还将建立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的核酸药物研究与生产基地。上海浦东生物医药开发基地是上海市政府与国家科委合办的一个基地。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政府早在10多年前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由省政府拨专款,选派了30多名留学生赴美欧日学习高新产业技术,其中12名在生物技术制药的有关领域进行深造,由此可见,当时广东省政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魄力和决心。广东省政府还与国家合办了几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中山健康产业基地、佛山医疗器械基地等等。这两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香港特区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香港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主要发展的方向。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第三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

尽管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但是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再加上新药的研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淘汰多、投资高,所以非常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发展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既能保持国际成功经验的又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风险投资机制。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而培育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医药集团公司。

一、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机制

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医药产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若要以技术创新来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发展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目前,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制药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α和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乙肝疫苗、促细胞生长素、环孢菌素等已步入工业化阶段。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均已完成研制,细胞生长肽即将进入三期临床,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下游技术最近亦取得了较大突破。在上海、深圳、长春、厦门、杭州等地,一批生物技术骨干企业迅速发展,预计到本世纪末,总产值可达40亿元。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虽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具备一定实力,但与美、欧、日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领域。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其发展。

生物技术始终是一个很年轻的工业。在我国,至今只有少数新建企业成功地成为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其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处在艰难发展之中。使药品上市的巨大障碍是我国一些不合理的药政规定和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由于很多公司连年亏损,所以将资金用于新药研究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研究成果到发展产品,再进行临床试验最后推向市场的过程,都不可能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帮助。由于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因而急需引进风险基金的机制,以此帮助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产业化。这种做法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须采取的措施。

二、(利用风险投资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开发R&D合作的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对精密仪器和先进设备依赖很大的产业。要在这个领域研制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不仅要有一流的人才,而且还要有一流的设备。在我国,绝大多数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和课题研究组不具备这两个一流,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建立广泛的合作,以加速生物医药创新研究的进程。要达到这个目的,正好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开发(R&D)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包括:国内不同层次的合作,国内与香港的合作,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其中以后两个合作最具有推动效益,因为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里的一流人才大多集中在海外,特别是一大批在国外的留学生。但是,由于缺少一个风险投资机制来吸引这一大批人才来规范这种合作,那就很难推动其产业化。

另一种值得推动的合作就是内地与香港的合作。香港近年来投了一大

笔钱在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生物技术研究院,用以购置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但是香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尽管近年来香港在其几所大学里,特别是香港科技大学,引进了一定数目的在生物医药领域里的一流人才,但是这样数量的科研人员,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教学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来将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如果内地与香港合作起来,最有效地将两地的相关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用起来,这样我们的R&D就会迅速地走向产业化。这样的互补效应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远远大于2。但是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依靠风险投资。

三、利用风险投资来促使R&D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扩大,因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发展高新产业的政策和计划。因为人们都已认识到,未来经济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概括地说,主要是通过其进步来推动现有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发明来创造新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这些专利产品和技术随即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生物医药产业是个高新技术产业,它对专利的依赖性就更强。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仿制药和中药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是处在国际的先进地位。我们所缺的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有国际专利保护的制药技术和药产品。这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大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现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一旦加入,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将受到国际专利保护的限制,不能进行非专利过期药的生产,从而将对我国整个制

药行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生物医药的R&D上携手开展以上三种合作,那我们不仅能加速R&D的产业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高价值的国际专利。在国际生物医药行业里,一个与制药有关的技术和产品通常来说,最少值300万美元。近年来许多例证表明,一些重要专利的价值将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例如,美国安进(Amgen)公司花了2000万美元买下一个与人体肥胖相关基因的专利;格兰素-威康(Glaxo-Wellcome)用5亿美元收购Affymax公司,也就是看中其拥有新药快速筛选中的一个专利技术。所有这些例证表明,要在国际的生物医药行业里具有竞争力,必须创造高价值的国际专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向世界推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品。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者,在选择生物医药的项目时,一定要以创造具有高价值的国际专利为目的,不要鼠目寸光,只找简单重复的、短平快的项目。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投资于创造国际专利的项目并不是长期无效益的,尽管研究开发一个新药平均要花12年,但是新药专利的研制也许只要1~3年。一旦有了高价值的专利,所有投资的回报可以通过出售该项专利来获得(或将公司上市来获得),不一定要等到新药获批准上市。在我国,投资者很难认识到这种潜力。我国的科研基金常常支持两种项目:非常基础的和短平快的项目。前者难以产生有经济价值的成果;后者绝大多数是跟踪,不能创造专利保护。对于我国的医药企业,就更不可能做到创造专利的开发项目。然而,在美国风险投资就是常常通过将拥有高价值专利的公司上市来获得短期的投资回报。因此,我们必须依靠风险投资来克服我国投资技术创新的不足,利用风险投资来促使R&D创造高价值的

国际专利。

四、利用风险投资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一个专门技术的突破(例如克隆出一个对某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基因),而且取决于多个高新技术的合作与协同作战,来形成一个竞争规模。国际上许多成功的生物医药技术公司都是经历了这么一个合作和发展的阶段,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例如,美国的Genetech和Am1gen这两个成功的公司不仅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分子生物学家来从事新药开发的上游工作,而且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拔尖人才,在下游工作的纯化、毒理和临床试验的设计、产品的申报、产品的销售等每个环节都有一流的人才操作,所有这些人才合作起来,才能研制开发出具有高价值的国际专利,才能使产品获准上市,才能将产品有效地推向市场,从而获取巨大的利润,企业也正是这样通过一两个成功的产品来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企业集团。要做到这样大规模的协同合作,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一个早期研究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这么大的投资,在我国既不可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又不可能得到科研基金的支持,更不用说制药企业。要解决这样一个瓶颈,我们必须依靠风险投资来促使生物医药早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

就拿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来说,两地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通过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两地的互补性。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内地有很多上游研究的一流人才,香港可为这些人才提供上游

研制的一流设备;

(2)内地有很好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基地,从事新药的毒理和药理、药代、药效试验,可以弥补香港在这方面的不足:

(3)香港提供熟悉国际操作的人才,内地提供药品报批的专家,由此来共同申报美国、欧洲、日本的新药证书;

(4)产品批准后,香港可大大发挥其国际贸易中心的作用,将新药产品成功地推向世界各地,从而获取巨额的利润,这样,新公司就会很快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5)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香港可以从融资和股票上市等方面来帮助新型生物医药公司的成长,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壮大。

以上几方面的合作,如果能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就能更快地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为风险投资的支持是真正按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的,其支持的惟一目的就是使所支持项目成功,从而获取投资的回报。如果是通过政府的拨款,或基金,或科技贷款等,这样的支持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违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的干预,如行政干预和政治干预等,这样就很难推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的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团公司了。

第四章以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HS)

一、国际和国内的发展需要生物医药研究开发的创新

开发和研制新的治疗用药是世界各国都在执行的一项医药政策。

因为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产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ND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 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在生物制药市场,中国 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2007-2009三年间,中国生物制药年均增长27%。这表明每隔两年零8个月,市场规模就扩大1倍。2009年中国超越 制药强国德国,成为世界四大制药市场。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绝对数增长城市化老龄化,以及医改等政策支持,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实现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生物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753亿元,近五年年复合 增长率高达30%,具备典型的高成长性行业的特征,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发展趋势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8]。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加速行业重组兼并,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数年行业面临一个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利润率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急剧扩张的局面。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模板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 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

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汇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其 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即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英国、德国等生物医药强国,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要至少先进两代以上。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 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 分布在西海岸。 2、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强国,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 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在园区发展方面,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目前,英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等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3、印度 印度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将生物医药与信息学不断融合,是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之一。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目前,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班加罗尔、 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区。 4、日本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 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神户地区产业园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目前,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京、北海道、关 西等地区。 5、竞争力分析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力及投资环境指标(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Investment,BCI)的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是由PhRMA委托咨询公司Pugatch Consilium进行的。他们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方面不同的政策是影响生物制药竞争能力和投资环 境(BCI)的主要因素,那些出台支出鼓励创新的国家走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前列。 这项研究报告是从5个方面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BCI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5个方面包括:科技实力及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临床研究情况和框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及资金供应。他们 的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各个国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高层,这些人显然对生物制药的行情了解比较深入。问卷涉 及到上述5个方面共计25个问题(考虑到经济历史的原因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问题略有不同),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四个等级可供选择,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答卷来对各国的BCI进行评分。 图表主要经济体生物制药行业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排名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健康概念日趋升温,加之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当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又称为生物材料,其传统领域主要包括支持运动功能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假肢等),血液循环功能人工器官(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整形美容功能人工器官、感觉功能人工器官(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等,新型领域主要包括分子诊断、3D打印等。 生物医用材料的特征主要包括:安全性、耐老化、亲和性,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型、价格适当。同时,便于消毒灭菌、无毒无热源,不致癌不致畸也是必须考虑的。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其要求各有侧重。其产业特征包括: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知识与技术密集。 二、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分析

2016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为709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491.7亿美元,2016~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骨科植入材料和心血管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占比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其中骨科植入材料占据了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场占有率为37.5%。心血管材料占据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36.1%。其他的主要细分领域还包括牙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生物再生材料和医用耗材。 (二)竞争态势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持续增长,美国、欧盟、日本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2015年,在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1%、31%和14%。美国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聚于技术资源丰富的硅谷、128 号公路科技园、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以及临床资源丰富的明尼阿波利斯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德国聚集于巴州艾尔格兰、图林根州等地区;日本聚集于筑波、神奈川、九州科技园等。 图1:主要国家生物医用材料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比例分析

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 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企业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又是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该文结合笔者多年乡镇经济管理的工作实践及所在辖区乡镇企业发展的 实际情况,通过入驻企业等多种形式,调查乡镇企业分布、产业结构及发展过程等情况,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乡镇企业科学发展提出相关 建议。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带动了区域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涌现一 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地方特色产业效应逐渐显现。然而,随着外部经济环 境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内在制约因素,也出现了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竞争力不足、 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地方政府经济管理也随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 政府应积极引导,把加快乡镇企业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 辖区内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辖区内共有 12 个乡镇(街道),其中沿海乡镇(街道)7 个,山区乡镇 5 个,区域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750 家,从业人员5.2 万余,创造增加值122.7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8.3%。特色产业明显,“一镇一产业”、“一村一产品”的特色 专业镇、村有 20 多个,如蔬菜种植镇、枇杷镇、海蛏养殖镇、电子加工镇、家具生产村、鞋面加工村、渔网村、米粉村、粮行米市村以及豆腐村等。特别是手织鱼网,占 据全省同类鱼网销售市场的优势;特色枇杷吸引省内外客户前来洽谈交易;粮行米市 一直是闽中规模较大的民营粮食加工中心;特色海蛏干畅销省内外。可见,乡镇企业 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业类别多、产品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潜力较大。 2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区域内乡镇企业多数是“宗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主要由有血缘关 系的亲戚组成,管理过程中兼顾亲情关系,公私不分;企业负责人既抓生产、销售, 又管招聘人才、财务,未能充分利用外来人才、信息等优势,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管理机构;企业管理不注重“以人为本”的宗旨,奖惩制度不完善、“五险一金”保障不健全,企业员工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调研中有多数企业经营管理

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思考 课程的考试 93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王君研究员指出,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 王君研究员指出,近20年来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700种,其中()进入临床试验。 A.700余种 B.1000余种 C.1200余种 D.1700余种 3.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等,以及利用生物的机能进行制造,替代化学制造,指的是() A.生物环保 B.生物服务 C.生物制造 D.生物能源 4. 2003年9月,欧盟委员会在《欧洲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指出,()是下一个技术革命,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支柱。 A.生物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网络技术 D.生命科学技术 5. 根据王君研究员所讲,世界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巴西 D.澳大利亚 6. OECD报告《至2030年生物经济》中提出,()可被视为一个生物技术对经济产出有重大贡献的范畴。 A.生物经济 B.网络经济 C.物理经济 D.化学经济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王君研究员所讲,我国生物产业的范畴包括() A.生物医药、生物农业 B.生物能源、生物制造 C.生物环保 D.生物服务 2. 根据王君研究员所讲,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世界性的生物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标志包括() A.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最为赚钱的行业。 B.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

热点和重点。 C.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 程方面快速发展。 D.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广泛交叉与融 合,新技术、新科学、新方法不断涌现,带动新科技革 命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突破关头。 3. 根据王君研究员所讲,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以下哪些方面? A.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相对稳定 B.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产业扩张趋势明显 C.创新活动十分活跃,研发强度增长较快 D.生物产业出口比重较小,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盈 利能力有待增强,生物医药利润增长较快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王君研究员指出,当前,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头,生物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 正确 错误 2. 王君研究员指出,用于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基因工程极端微生物的应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将更有效的解决工业排放、白色污染等环保难题,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 正确 错误 3. 王君研究员指出,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新世纪国际经济技术制高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 错误

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高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3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生物制药发展状况 生物医药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内外制药企业纷纷进军生物制药行业。目前,美国有13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占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二,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年研究经费50亿美元以上,正式投入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功多个,已成功地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物方面成绩裴然,在某些生物技术领域甚至超过美国。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目前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日本麒麟公司在此方面处在世界前列。新加坡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投入大量资金。默克、盘山都、葛兰素-威康等一批实力雄厚的超大型跨国公司也开始加盟生物药品的开发。199 9年化学制药公司通过并购形式将资本输入生物技术领域后,使生物技术领域的购并金额达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目前,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有乙肝疫苗、干扰素、IL2、GCSF、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胰岛素等16种。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IL3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治疗已取得初步疗效。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药物正在进行研发。国产α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γ干扰素已具备向国外技术转让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增长率不低于25%,年总产值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反义药物、凝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治疗药物生长因子、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重组可溶性受体、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疫苗等。 2 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 在欧美市场上,针对现有的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制备抗原的新手段、新技术、转基因

乡镇企业情况及发展规划

乡镇企业情况及发展规划 一、乡镇工业企业情况 (一)、乡镇工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截止到2007年底,全镇企业数达到353家,拥有资产总额11.3亿元,从业人员12303人;完成增加值5.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4.61亿元、利润1.14亿元,利税1.51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乡镇企业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橡胶、童车、汽车配件、工艺品、缫丝、地毯、家具等都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较高的名牌产品。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10家,创省、市级以上名牌产品4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二)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外经外贸稳步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乡镇企业与外商、港澳合资企业达10家,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三)、社会贡献明显增大 乡镇工业企业提供给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实现财政收入比重占95%,同时,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支持农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县委县府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推进乡镇企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乡镇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合理,为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世纪被称作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制药工业之中,其中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就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产业被投资者普遍视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和投资前景。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地位 1.广东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2000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利税,分别排居全国的第二、第一和第一位(见图一和表一)。 表一:广东医药工业生产情况 占全国的比 广东医药工业 总额 全国的排名 例 工业总产值270亿元% 2 销售额250亿元% 1 利税30亿元% 1

2.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广东省三大新选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之一(表二)。200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虽然占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但利税占%,利润占%,是一个高增值的产业更是一个潜力极大的产业。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扩大和发展,可望成为21世纪广东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表二:广东省九大产业 (二)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 1. 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 广东医药主要由化学药品(以药物制剂为主)、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四大领域构成(图二),均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主要产品及技术属于80年代的占%,属于90年代的占%(图三);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8个、部优质产品奖76个、省优质产品奖398个,优质产品率30%以上,可见技术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行列。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到了国外有的我们也有,目前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制中的约有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不仅在基础设备,特别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缩小,涌现出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最近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 管理,已经有正式生产文号的企业,正在按国际接轨要求准备GMP认证,目前已有四家通过了GMP现场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而且有利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全国约有80多家基因工程产品开发研究单位。通过从上游、中试、正试生产过程的大量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的骨干,为我国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G-CSF (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单克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世纪被称作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制药工业之中,其中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就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产业被投资者普遍视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和投资前景。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地位1.广东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2000 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 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70 亿元。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利税,分别排居全国的第二、第一和第一位(见图一和表一)。 表一:广东医药工业生产情况 2.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广东省三大新选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广东省工 业九大产业之一(表二)。2000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虽然占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 1.5%,但利税占 2.5%,利润占4.5%,是一个高增值的产业更是一个潜力极大的产业。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扩大和发展,可望成为21 世纪广东经济新的支柱产 业。 表二:广东省九大产业 (二)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 1. 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 广东医药主要由化学药品(以药物制剂为主)、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 药四大领域构成(图二),均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主要产品及技术属于80 年代的占61.8%,属于90年代的占25.3%(图三); 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8 个、部优质产品奖76个、省优质产品奖398个,优质产品率30%以上,可见技术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行列。 图二医药产业构成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与趋势 1 前言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产值继续增长 2013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全球

生物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 一、发展现状 1、产业环境 中国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较好基础。近年来,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研发队伍。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当前中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已经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企业,呈现集聚化发展趋势。 中国具备生物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中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 种药用动植物资源、32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资源、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面临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当前,世界生物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中国可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广泛参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中国生物产业发展。 2、产业规模与增长 中国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局部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当前,中国已建立国家层面的生物产业基地38个(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

分别审批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总投资超过4000 亿元。依托产业基地,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呈现集群态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已达到3156亿元。 生物产业涉及众多领域,牵涉到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在部分领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杂交水稻的研究和产业化。但在大部分领域,中国都和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在企业规模上,中国还缺乏能够和国际生物产业竞争的企业。近几年,随着中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中国涉及生物技术的企业超过3000家,但约2/3的企业是近五年内新近成立,而且在现有企业中大部分规模较小,生物技术及研发平均人数不到35人。 近年来中国现代生物产业能够实现较快发展,主要是受到生物医药行业的大力拉动,在2006-2010年生物医药行业实现了年均14%的高速增长,带动生物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而在2008-2009年期间,生物医药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也拉低了中国生物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此外,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对于中国生物产业的带动也十分显著,尤其是伴随着转基因作物在中国获批,生物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在近两年成为生物产业组成中发展最快的行业。 3、产业结构 根据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生物制造和环保产业为重点,发展壮大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在生物产业中的比重最大,达到42.5%。2006-2010年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790亿元迅速增长到134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以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棉花、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国生物农业规模大约在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 景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 。 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佚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过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生物工程还可具体分为:给药方法(DrugDelivery)、基因治疗(GeneTherapy)、基因学(Genetics)、基因工程(FunctionalGenetics)、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检测技术(Diagnostics)、试剂(Reagents)、单克隆体/多克隆体(Monoclonal/PoliclonalAntibody)、光激活制癌(Light-activated,cancer-therpy)、癌苗(CancerVaccine)、发酵(Fermention)等。 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役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二)生物医药行业特征 ●高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其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生物医药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使原先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21世纪生物药物的研制将进入成熟的ENABLINGTECHNOLOGIES阶段,使医药学实践产生巨大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课件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综述了我国与国际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生物产业上的优势和差距,并提出了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引言】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产业的雏形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形成,各国都逐渐将发展生物产业放到重要地位。发展中国家更应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传统工业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大差距,而今天生物技术的发展却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发展稳步增长。目前,我国已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已获得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新表达系统,生物工程药物进入了创制阶段,建立了一系列关键平台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规模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生物信息的研究条件。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改善环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00多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目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已有2万人,每年还有约4600

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加入这一行列。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和有一定竞争力的研究队伍。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已经与9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与150多个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与亚太地区各国在涉及农业,医药、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重点合作。二、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集中化程度低,没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产业。2000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相对于美国2000年的200多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差距很大。全球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出现一批影响未来的重大技术: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生物信息学、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生物芯片/蛋白芯片/组织芯片、基 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反义核酸技术、单抗技术等对现代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生物技术产业格局从治病为主向治病、保健、提高生活质量的健康产业过渡。③跨国公司平均R&D 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已超过10%,创新型重磅产品不断涌现,美国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2000年销售收人为24亿美元,净利达6亿多美元。④兼并重组愈演愈烈,大企业愈来愈大,协作型竞争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产业的主流;1998年以来,世界生物制药业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市场排名前五强中四席是重组的结果,二十强的市场集中度高达67.8%。⑤小型企业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在生物制药行业尤其明显。如Amgen公司、Genentech公司、Celera公司、I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