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利弊
论网络传播的利弊

论网络传播的利弊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几年间,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逐渐地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信息传播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同时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聊天交友工具、网购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最爱,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教育、网上会议等等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
网络传播的优势(1)网络传播的时效性,让我们以最快的方式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
网络传播最明显的优势当然就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了时空限制。
现在一般的最新新闻都会最先在网络上出现,在网络上发布一条新闻,也能迅速的被受众接收到,甚至国外的信息我们也能很快的知道。
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事件情况传播出去,甚至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直播。
同时网络信息运用了许多的多媒体技术,让网络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法,使网络新闻具有了新的活力。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受众,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让受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信息。
所以说网络传播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时事要闻。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
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
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
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
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
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
“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
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
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
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
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
微博传播的利弊

微博传播的利弊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传播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成为了很多人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首选平台。
然而,微博传播也存在一些利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一、利1. 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优势。
用户可以实时发布信息,关注者可以随时接收到最新的消息。
这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及灾难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迅速传递信息,让大家及时了解和采取行动。
2. 信息获取便利:微博平台上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等各类意见领袖,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这些人获取到精准的信息。
而且,微博上还有专门的话题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迅速找到相关的内容,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3. 传播范围广:微博的用户数量庞大,信息传播范围广泛。
一条热门微博可以通过转发迅速扩散,使更多人接触到信息。
这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曝光以及公益活动的宣传有着积极的影响。
4. 互动交流强:微博是一个互动性强的平台,用户可以评论、转发和@其他用户。
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形成多种视角的讨论,促进信息更立体、全面地传播。
二、弊1. 虚假信息泛滥:由于微博上的信息发布速度快,部分人为了追求热点和吸引点击量,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容易引起恐慌和社会不稳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 滋生谣言和传闻:微博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导致谣言和传闻在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
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未经证实的信息常常被不明真相的用户转发,导致谣言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困扰。
3. 隐私泄露风险:微博作为一种公开的社交平台,用户很难完全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流动。
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可能通过用户的微博信息获取用户的隐私,威胁到用户的安全。
4. 热点事件引发舆论风波:在微博上,一些热点事件容易引发激烈的舆论争议。
用户相互之间的观点往往分化对立,甚至可能产生恶言相向、人身攻击等不良行为,对社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递和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新闻、广告、电影、音乐还是社交网络,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人和社会。
无可否认,大众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既存在着利益,也存在着弊端。
首先,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媒体的力量,个人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认知水平。
众所周知,广播和电视节目、报纸和杂志以及互联网新闻等等,都是可以让我们在娱乐中了解新闻和知识的渠道。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收听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最新进展;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查询各种问题的答案和反复学习,这些都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和思维。
其次,大众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利益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
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
此外,传媒的存在也会促进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人们加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媒体的增长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播的垃圾信息和假新闻泛滥,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虚假信息和谣言经常被广泛传播,导致公众的错误认知和偏见的加剧,这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其次,大众传播还会对人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
此外,内容过度暴力、低俗媚俗和色情绘画等对年轻人的成长、家庭关系、社会和谐和道德体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总之,大众传播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无数的福利和进步,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和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对策。
对传媒的监管和规制越来越重要,也需要媒体自身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增强社会正面影响力,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不同传媒在美国大选中的传播利弊

文化/素养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中终贯穿于新闻教育之中。
在基础阶段,要加强基础课的学习和训练,加强采访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在打好深厚采访和写作功底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的新闻策划能力,深度报道以及对重大社会新闻选择、判断、分析和应对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和道德、法律、规范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纪律观念;学生要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做到博采众长,成为杂家。
与此同时,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新闻教育中实施大新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些地方院校缺乏有影响力的重要媒体,新闻社会资源缺乏,在这种条件下更应实施这个战略思想。
教师应该及时搜集当前国内外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的报道,密切关注媒介领域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扩大学生视野。
还应在总结当前媒介发展得失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法律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 陈 琳不同传媒在美国大选中的传播利弊综观美国的总统大选史,历年来各位竞选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争取最广大范围的同盟者和支持者。
总统竞选就像是一次超大规模的社交活动,或是一次超大规模的信息交互运动。
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再到近些年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介,媒介技术的进步与竞选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不同的媒体限于自身的物理特性总是有自身的缺点与长处,体现在政治选举中,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劣。
本文将媒体分为传统大众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讨论两者在政治选举中各自体现出来的传播利弊。
传统媒体在政治选举中的利与弊(一)传统媒介在政治选举中的积极作用先来分析一下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克林顿竞选时代所发挥的作用。
1.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报纸、杂志发行范围基本固定,读者群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到达率。
克林顿当年在民主党竞选中脱颖而出,与《时代》、《纽约客》、《新共和》等媒体对他进行大幅报道从而引起了公众兴趣和关注不无关系。
简述中国四大名著改编影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的利弊

简述中国四大名著改编影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的利弊
By顾煌荣答:
利:1.扩大影响面,提高观众对四大名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2.激发观众了解名著,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方法,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4.避免传统文化的失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
5.采用现代传媒,便于为观众所接受理解,也便于为外国观众所理解,方便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6.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来文化,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弊:1.影视剧为商业化运作,易改变传统文化的内涵来迎合现代观众口味,使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变味;
2.群起效仿,流于媚俗,久而久之使观众产生厌恶情绪,抛弃传统文化;
3.使观众静心仔细阅读名著的可能性减小,因为观众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名著,不会再深入思考探讨,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范范了解。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影视剧所传达给观众的只有一种解读,同时观众容易接受并默认这种观点,这就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片面解读,不利于其传承。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改编影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有弊。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每件事物都不可能做到完美,重要的是适应现代潮流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利弊

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利弊社交媒体的兴起与普及使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交流互动,获取各种信息。
然而,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利弊,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利处1. 实时性和迅速性: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快速传递信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幅提升。
用户可以即时获取新闻动态、社会事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2. 互动性和参与性:社交媒体允许用户进行互动和参与,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增强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3. 多元化的内容形式:社交媒体不仅仅提供文字信息,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形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增强了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吸引力。
二、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弊端1. 虚假信息的传播: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些信息往往被迅速传播,给用户带来误导和不良影响。
虚假信息的传播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 隐私泄露和个人安全问题:社交媒体平台往往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可能被滥用和泄露,给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安全带来威胁。
3. 上瘾和时间浪费:社交媒体的使用很容易让人上瘾,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浏览社交媒体内容,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4. 信息过载和真实性问题:社交媒体上信息的数量庞大,用户很难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信息过载也容易导致用户无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如何合理利用社交媒体信息传播1. 增强信息辨别能力:用户应该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可以通过查证来源、横向对比和权威评估等方式,提高判断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2. 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用户应该合理安排自己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沉迷和时间浪费。
3. 关注多样化的内容:用户应该关注多样化的内容,积极获取专业性、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
4. 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设置隐私权限,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浅谈英语对外传播的利弊

浅谈英语对外传播的利弊中文摘要时下英语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由民族语言地区通用语最终成长为全球通用程度最高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英语。
但同时英语的全球化发展具有双面性,作为一门通用语它无疑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但是其传播是在不平等的背景下实现的,全球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又因此受到威胁。
这就使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通过英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自己本文化的特点与独立。
本文从英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的现状进行了一番阐述,同时对英语文化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其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还应该对这期间所给我们带来的冲击,诸如使其他语言受到威胁,冲击了世界语言的多样性的不利影响,采取因势利导的措施。
关键词:传播;英语文化;语言濒危;利与弊A bstra ctNow adays, Eng lishis be ing a high lyde velop ing g lobal lang uageas it is s pread ing r apidl y thr oughthe w orldand i swid ely u sed b y peo ple.The s pread of E nglis h has twosides. Onthe o ne ha nd, i t pro motes themunic ation betw een d iffer ent c ultur es; o n the othe r han d, th e spr ead o f Eng lishcultu re is notunder equa l con ditio n and thevarie ty of cult ure a nd th eglo bal l angua ges a re un der t hreat. Thu s, th e spr ead o f Eng lishplace s peo ple i n a d ilemm a: no t onl y tomunic ate w ith t he wo rld i n Eng lish, butalsoto re taintheir nati onalident ity a nd th e cha racte rs of nati onalcultu re. T his p aperanaly zes t he ad vanta ges a nddi sadva ntage s for thesprea d ofthe E nglis h cul ture. From theanaly sis,it is nece ssaryto m entio n tha t weshoul d dev elopits a dvant agesand o vereits d isadv antag es.Ke yword s: sp read; Engl ish;cultu re; e ndang eredl angua ge; a dvant agesand d isadv antag es一、引言伴随着计算机走进寻常百姓家,英特网的出现和普及,国际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和世界移民的不断增多,现在地球村的居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来满足全球化语境下快速,准确,直接交流的客观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的利弊
众所周知,生活中的信息多数来源于社会各界的传播系统。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
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
因此,传播有它自身的理论价值,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
按这种分析,中国人到底失去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
看看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改变了多少,钢笔代替了毛笔、西装代替了中山装、卷烟代替了烟斗……
一个常规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变革的产物,是新旧文化在激进与固守中相妥协,是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吸收互取。
百年前,中国出现“东学西渐”的中西文化交融是和平的方式,慢慢演变成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文化上的“殖民化”,纯粹暴力的。
这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明显的“折痕”。
“折痕”虽然显眼,那伤疤却碍眼了。
传播学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补救近20年来,传播学以高强势走入千家万户,从电视传播学、杂志、户外墙体、到网络真是无孔不入,想逃避都没可能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文化传统、消费习惯。
传播学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中国几千年保守固执的观念,将中国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的道德底线冲破了,是进入文明的又一重大一步。
传播学是高度自由化的商业衍生的领域。
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图像分别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
它们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语言与图像的诸要素都反映了该社会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又是语言与图像创作的基础,语言与图像的创作都随着文化模式的改变而改
变。
作为传播学创作的重要表达手段――语言与图像,如何在促进销售、指导消费的同时,注意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优化人的精神状态,弘扬真善美,创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无疑是传播学创作者所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播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促进商品销售的同时或宣扬爱国情操,或弘扬民族文化,无论是在社会风气上还是在普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财富。
传播学全方位的触及面,巨大的受众量,一定会在未来体现出它的真正魅力来。
因此,传播学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此外,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边缘科学,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
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
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因此,传播就不可避免的带给了人们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广告,以及网络广告。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广告为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看好,但是网络广告真的有大家所说的那么有潜力吗?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广告信息的传播存在很多的漏洞,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自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网络定义为即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空间得到了独天得厚的发展,到今天为止,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下,媒体已从单纯的充当国家政府耳目喉舌的角色转化为今天的盈利性单位,争取尽可能多的广告主成了大多数媒体的历程,与此广告也成了媒体运营的主要经济来源。
网络广告的本质就是向互联网用户传递营销信息的一种手段,是对用户注意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网络广告依附于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载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引诱用户点击,将广告主的信息传递到目标消费群中,进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与之相反,正是因为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网络广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媒体与网络广告之间的因缘绝无仅有,在我们大谈网络媒体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以及网络广告的发展态势时,我希望大
家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网络传播尤其是网络广告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传统媒体将广告强行硬推给广告受众,使得受众没有选择的机会。
受众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做虽然不是完美之举,但至少让受众在、接触到了广告信息。
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网络广告,由于它自身的交互性和高度选择性,广告信息的主动权完全被受众所操控。
与此网络广告被注意到和点击的概率越来越少,没有基本的注意率和点击量作保障,何谈广告的效果?
总的来说,由于网络广告依赖的媒体——网络,自身特殊性的局限使得网络广告信息传递的流程不能自如展开。
留给网民的高度互动和可选择的权利,使得他们把网络广告完全排除在自己的视线外,广告信息在传递的中途被遭拦截,无法与自己的受众接触,信息传播交流没有完成而被迫终止,最终使网络广告的生存空间被一次次的挤压。
目前网络广告,特别是我国的网络广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待继续改进。
较之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信息发布的门槛低,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
使得目前网络媒体上违法广告泛滥、不合理竞争栖息网络空间、广告形式单一缺乏创意、表现力不够、恶俗广告猖獗等。
由于这些广告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普遍较低,网络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查处网络广告违法行为,对网络广告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改进网络广告的理念,网络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更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传递行为。
因此在确立传播内容时,一定要符合社会文化道德水准。
严厉排斥和打击恶俗广告,为网民的生存营造一个幽雅和谐的网络空间和社会氛围。
近几年,我国的广播广告有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些地方电台从经营的理念到具体的操作都还比较稚嫩,因此广告增幅一直不大。
也正因为如此,广播广告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注重吸取其他电台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确立市场定位,精心包装打造电台品牌形象,狠抓节目质量,提高创意策划水平,便能闯出一条成功的广告经营之路。
那么,传播学又将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直到今天,传播学都还归属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可见其与新闻学的密切关系。
然而,随着传播学不断发展壮大,其独立性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想必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它的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