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3677a-2006装备检验验收程序
国军标相关标准

国军标标准条款号
国军标标准号
国军标标准名称
1
前言
GJB 0.1-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1部分: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
2
前言
GJB 0.2-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2部分:军用规范编写规定
3
前言
GJB 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3部分:出版印刷规定
4
4.1
GJB 3677A-2006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8.2.4)
15
4.2.2
GJB/Z 379A-1992
质量管理手册编制指南
16
4.2.3
GJB/Z 113-1998
标准化评审
17
4.2.3
GJB 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
18
4.2.3
GJB 5159-2004
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件要求
19
4.2.4
GJB 906-1990
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20
6.2.1
GJB 9712A-2008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21
6.4
GJB 150.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22
6.5
GJB 1686A-2005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
23
7.1
GJB 1406A-2005
71
7.3.8
GJB 908A-2008
首件鉴定
72
7.3.8
GJB 1091-1991
军用软件需求分析
58
7.1f)&7.3.1o)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装备检验验收程序是指对所购买、采购或租赁的各类装备进行检验、验收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
这个程序主要用于确保所购买的装备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确保装备的安全性和性能达标。
良好的装备检验验收程序也能有效防止物资浪费,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一、制定检验验收计划在进行装备检验验收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检验验收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检验验收的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检验验收的项目和标准、参与人员名单、检验验收的流程和步骤等。
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计划,才能确保整个检验验收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检查装备的外观在实际进行装备检验验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装备的外观进行检查。
检查装备的外观是否完整,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磨损迹象,是否有油漆脱落或氧化等情况。
只有确保装备外观完好无损,才能进行后续的功能性检验。
三、功能性检验功能性检验是装备检验验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装备的功能进行测试。
根据装备的不同种类和用途,功能性检验的项目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机械设备,需要测试其启动和运行是否正常;对于电子设备,需要测试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作等。
四、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装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的过程。
这些性能指标通常是由生产厂家提供的,包括各项技术指标、工作性能和使用环境等。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判断装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五、安全性检验安全性检验是为了确保装备在正常使用和操作过程中能够保障用户的安全。
安全性检验的项目包括装备的结构是否安全稳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等。
只有确保装备的安全性,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六、文件记录和验收在完成所有的检验验收项目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且制作验收报告。
这份报告包括装备的基本信息、检验验收项目的情况和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需要相关部门或负责人签字确认,作为最终的验收结果。
第二篇示例:装备检验验收程序是指对所购买或租赁的设备进行检验、测试和确认,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保障工程施工和生产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工作流程

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工作流程一、到货与接收1.仪器设备验收前准备仪器设备到货后,实验室应安排或培训专职技术人员,熟悉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
对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应派专人按照所购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做好试机条件的准备工作。
在搬运至实验室指定位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防止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2.内外包装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变形、碰撞创伤、雨水浸湿等损失情况,包装箱上标志、名称、型号是否与采购的品牌相同。
3.开箱检查3.1查看设备的标识:(1)制造厂商;(2)产品名称;(3)产品型号或标记;(4)主要技术参数;(5)额定电压(V)、额外频率(HZ)、输入电流(A);(6)商品出厂日期与编号;(7)商标标注。
3.2检查包装箱内应随带的资料是否齐全:(1)产品合格证;(2)产品使用说明书;(3)装箱单;(4)保修卡;(5)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3.3检查仪器设备和附件外表有无破损,必须做好现场工作,发现问题时应拍照保留证据。
二、验收与初检1.数量验收(1)以供货合同与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的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渐清查核对。
(凡有安装合格的仪器,要在供货方安装人员在场时才能开箱验收)(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仪器说明书、操作规程、检修手册、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
(3)做好数量验收记录,写明到货日期、验收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
2.质量验收(1)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安装、调试和试机。
(2)对照仪器说明书,认真进行各项技术参数测试,检查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3)质量验收时要认真做好记录。
若仪器出现质量问题,应将详细情况书面通知供货单位。
视情况决定是否退货、更换或要求厂商派员检修。
三、仪器设备安装调试1.到货一期设备安装由实验室相关人员协助供应商完成。
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配件是否齐全。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国军标相关标准(含链接)

GJB/Z 145-2006
维修性建模指南
42
7.1g)&7.3.1h)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43
7.1g)&7.3.1h)
GJB/Z 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
44
7.1g)&7.3.1h)
GJB 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
GJB 1091-1991
军用软件需求分析
58
7.1f)&7.3.1o)
GJB 2786A-2009
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59
7.1f)&7.3.1o)
GJB 438B-2009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60
7.1f)&7.3.1o)
GJB 439-1988
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61
7.1f)&7.3.1o)
4.1
GJB 3677A-2006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8.2.4)
15
4.2.2
GJB/Z 379A-1992
质量管理手册编制指南
16
4.2.3
GJB/Z 113-1998
标准化评审
17
4.2.3
GJB 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
18
4.2.3
GJB 5159-2004
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件要求
45
7.1g)&7.3.1h)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46
7.1g)&7.3.1h)
GJB/Z 57-1994
医疗装备验收管理制度

医疗装备验收管理制度1. 概述医疗装备验收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对所采购的医疗装备进行科学、规范的验收,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
2. 验收范围医疗装备验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医用材料等。
3. 验收程序3.1 验收前准备在进行医疗装备验收前,医疗机构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负责人指定验收部门和验收人员;- 验收部门准备验收所需的相关文件、设备和工具。
3.2 验收操作医疗装备验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验收人员核对验收文件和所采购的医疗装备是否一致;2. 验收人员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对医疗装备进行外观检查;3. 验收人员对医疗装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功能完好;4. 验收人员对医疗装备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5. 验收人员填写验收记录,并报告给负责人。
3.3 验收结果根据医疗装备的验收情况,可分为以下结果:- 合格:医疗装备完全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不合格:医疗装备存在质量或安全问题,需要退换或修理;- 有缺陷:医疗装备存在一定缺陷,但不影响正常使用,可接受。
4. 验收记录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验收记录与报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验收记录表:记录医疗装备的基本信息、验收结果等;- 验收报告:详细描述医疗装备的验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处理建议。
5. 质量监督与整改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监督与整改制度,定期对已验收的医疗装备进行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6. 相关责任人及其职责医疗机构应指定相关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人:对医疗装备验收工作负总责,组织实施和监督验收工作;- 验收部门负责人:指定验收人员,提供所需设备和工具,并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验收人员: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医疗装备的验收操作,并准确填写相关记录。
7. 审批与生效本文档经负责人审批后,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医疗机构医疗装备验收的管理准则。
GJB标准目录【最新版】

GJB标准目录标准编号标准名替代标准1GJB0.1-2001Z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1部分: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2GJB0.2-2001Z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2部分:军用规范编写规定3GJB0.3-2001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3部分:出版印刷规定43GJB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代替GJB1405-92,GJBz203575GJB3885A-2006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代替GJB3885-99)6GJB3887A-2006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B3887-99)7GJB4072A-2006军用软件质量监督要求(代替GJB4072-2000)8GJB5707-2006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代替GJB/Z116-98、GJB/Z3-889GJB5708-2006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代替GJBZ20275-95)10GJB5709-2006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BZ20489-9811GJB5710-2006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BZ20276-9512GJB5711-2006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BZ20359-9713GJB5712-2006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14GJB5714-2006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BZ20491-9815GJB3920A-2006装备转厂复产检定质量监督要求GJB3920-9916GJB3677A-2006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BZ20358-97,GJB3677-99,GJB3917-17GJB/Z113-98标准化评审18GJB832A-2005Z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B832-199019GJB/Z16-9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定导则20GJB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B1686-9321 GJB3870-99武器装备使用过程质量信息反馈管理22GJB1406A-2005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B1406-9223 GJB546A-96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B546-8824GJB/Z106A-2005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06-9825 GJB/Z114A-2005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14-9826 GJB/Z220-2005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277.1i )GJB5852-2006K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287.2.2GJB2102-94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29GJB451A-2005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B451-9030GJB450A-2004Z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50-198831 GJB813-90可靠性模型建立和可靠性预计32GJB899A-2009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899-9033GJB1407-92可靠性增长试验34GJB/Z77-95可靠性增长管理手册35GJB3837-99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36GJB/Z102-97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37GJB1775-93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38 GJB368B-2009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B368A-9439 GJB900-1990K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40GJB/Z145-2006维修建模指南41GJB/Z91-97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42GJB/Z72-95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43GJB4050-2000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44 GJB2072-94维修性试验与评定45GJB/Z57-94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46GJB/Z23-91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47 GJB3872-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48GJB6388-2008Z 装备综合保障计划编制要求49GJB/Z147-2006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50GJB1371-92装备保障性分析51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52GJB2993-97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53GJB2547-95武器测试性大纲54GJB1909A-2009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GJB1909.1~10-98557.3.1i )GJB190-1986K 特性分析56GJB1091-91军用软件需求分析57GJB438B-2009Z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GJB438A-9758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GJB437,2786,2255-9459GJB439-88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60GJB5234-2004Z 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GJB1268-199161GJB1267-91军用软件维护GJB5000-200362GJB1268A-2004军用软件验收要求GJB1310-199163GJB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1362-92647.3.4GJB1310A-2004设计评审65GJB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66GJB2240-94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术语GJB1710-199367GJB1269A-2000工艺评审GJB908-9068GJB1710A-2004试验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GJB907-9069GJB908A-2008K 首件鉴定GJB2366-9570GJB907A-2006K 产品质量评审GJB1452-199271GJB2366A-2007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7.17.1g )7.2.1h )7.1f )9.3.1o )7.3.67.3.87.1e )4.2.3序号涉及到国军标管理标准涉及到国军标管理标准涉及到国军标管理标准涉及到国军标管理标准GJB9001B-2009标准条款前言4.172GJB1452A-2004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73GJB1309-91军工产品在试验设计量保证与监督要求74GJB1404-92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75GJB939-90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767.4.3GJB5715-2006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程序777.5.1GJB3363-98生产性分析78GJB726A-2004K 生产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B726-8979GJB1330-91军工产品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80GJB1443-92产品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的质量管理要求81GJB1181-91军用装备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通用大纲82GJB2353-95设备和零件的包装程序83GJB145A-93防护包装规范(含修改单)847.5.6GJB909A-2005K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B909-9085GJB2715A-2009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B2715-9686GJB2712A-2009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87GJB5109-2004Z 装备计量保障通用要求检测和校准887.1i),7.1GJB3206-98技术状态管理89GJB/Z379A-92质量管理手册编制指南90GJB/Z1687A-2006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B1687-9391GJB179A-1996K 技术检验程序及表92GJB1442A-2006检验工作要求GJB1442-9293GJB466-88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规范948.3GJB571A-2005K 不合格品管理GJB571-8895GJB5423-2005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B/Z4-8896GJB/Z127A-2006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B127-9997GJB841-90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98GJB/Z768A-98K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768.1~.3-8999GJB/Z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GJB1391-928.48.5.27.3.97.68.2.28.2.47.5.57.4.17.5.3。
船舶装备检验规程

船舶装备检验规程船舶装备是保障船舶运行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船舶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工作。
本文将对船舶装备检验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探讨。
一、检验机构的责任与权利船舶装备检验工作由专业的检验机构承担。
检验机构应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技术能力,负责执行船舶装备检验的任务,并依法监督和管理相关工作。
检验机构有权对船舶装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要求相关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设备。
二、船舶装备检验的流程1.前期准备阶段船舶装备检验应在船舶建造、改装或维护前进行。
检验机构应与船舶管理单位及船厂协调相关工作,确定检验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同时,还需要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的顺利进行。
2.检验任务的确定根据船舶装备的种类和用途,检验机构应确定相应的检验任务。
检验任务应包括船舶装备的性能、材料、制造工艺、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检验内容。
3.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船舶装备的特点和要求,检验机构应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可视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功能测试、质量测量等。
4.检验记录的整理检验机构应及时整理并记录检验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和结果。
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地描述检验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
检验记录是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妥善保管和管理。
5.结果评定和报告编写根据检验结果,检验机构应对船舶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应详细说明各项检验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在评定结果的基础上,检验机构还应撰写检验报告,向船舶管理单位和船厂提供检验结论和建议。
三、船舶装备检验的关键环节1.材料和制造工艺检验船舶装备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其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检验机构应对船舶装备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功能和性能测试船舶装备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运行安全和工作效率。
检验机构应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验证船舶装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备检验验收的依据、范围、要求、条件、步骤和停止与恢复检验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军事代表对装备的检验验收。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
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未注日期或版次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1405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GJB3899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GJB5711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中央军委2002年10月30日
3术语和定义
GJB140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分组检验groupinspection
按照产品规范中检验项目的性质特征,分成不同组别进行检验的过程。
4检验验收的依据和范围
4.1检验验收的依据
装备检验验收的依据一般包括:
a)已生效的合同或协议;
b)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
c)双方约定采用的标准。
4.2检验验收的范围
装备检验验收的范围一般包括:
a)交付使用的成套装备;
b)单独采购的装备主要备件;
c)为装备配套的主要成品件;
d)委托代验的装备;
e)返承制单位维修的装备;
f)其他规定需要检验验收的产品。
5检验验收的基本要求
5.1根据第4.1条和有关规定,编制装备检验验收细则,并按要求进行检验。
5.2应对装备进行独立检验;不宜独立检验的项目,可以按有关要求会同承制单位进行联合检验,但要独立作出检验结论。
5.3大型复杂装备应按GJB3899做好检验验收工作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按配套关系逐级进行检验验收。
5.4按GJB5711对检验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5.5及时做好检验验收过程中的记录并归档保存。
6检验验收的条件
6.1承制单位质量保证
6.1.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6.1.2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适时向军事代表提供所需的质量证据。
6.2产品技术状态
6.2.1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现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