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植物的呼吸作用导学案

植物的呼吸作用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呼吸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原料、产物和能量的变化。

2、记住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意义。

3、说明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学习过程: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你能描述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吗?2、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原料、产物和能量怎么变化的?自学一:结合课本第47页“探究竟、实验”,阅读课本48页,完成问题:1、在“证明呼吸作用的实验”中,A(放新鲜树叶)、B(放干树叶)两个广口瓶都用黑纸包裹,目的是。

放入点燃的细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细木条的火焰;B瓶中细木条的火焰。

向两个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石灰水;B瓶中的石灰水。

此实验说明了:。

2、将等量的已萌发的种子和炒熟的种子分别放入A 、B两个同样的保温瓶中,用插入温度计的瓶塞封上瓶口。

4小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温度;B瓶中温度。

此实验说明了:。

自学二:阅读课本48页,完成下列问题:1、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吸入,将分解成。

和,并释放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呼吸作用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能量小组探究:依据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讨论下表中内容:填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自学三:阅读课本49页第2、3段,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只有一部分能量转变成_______散发出来。

植物体的所有都在不停地呼吸,呼吸停止了,生命活动就因缺少能量。

2、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的产物,光合作用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能量,也正是释放出来的,因此,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的。

自学四:阅读课本49页第4、5段,完成下列问题: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及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农业上松土、排涝都是为了让,保证根部的顺利进行。

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在储存种子时,要设法降低它们的呼吸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降低降低和提高含量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导学案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导学案

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散失的下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44.装置图,请据图回答:(1)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的气体增多,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说明此气体是光合作用的。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减弱,原因是。

(3)将玻璃罩内叶片取下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4)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3.右图为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1)如果只考虑呼吸作用,则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分别是:①;②。

③是___,④是___。

物质①、②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2) 如果①代表二氧化碳、④代表有机物,则③代表的是、②代表的是。

(3)当光合作用过程大于呼吸作用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并使植物体表现出的现象。

(4)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所指的物质是___。

(5)以上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有___种,夜晚进行的有___种___。

(五)学习反思通过本节棵的学习获得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自主检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1. 在光下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的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强,吸收了二氧化碳B. 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抑制了呼吸作用D. 光下呼吸作用减弱2. 新疆的瓜果比较甜,原因是( )。

A. 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多B. 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C. 新疆地区的水甜D. 新疆地区的土壤肥沃3.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增加光照时间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A. ①B. ②C. ②D. ①②③4. 下列结构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了解生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以及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二、概念解释1. 生物的呼吸:生物的呼吸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呼吸器官(如肺、皮肤等)吸入氧气,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三、呼吸器官1. 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肺是由气管、支气管、肺泡等组成的。

气体在肺泡中与血液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

2. 鱼类的呼吸器官:鱼类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鳃通过水中的溶解氧供给鱼体进行呼吸。

3. 昆虫的呼吸器官:昆虫的呼吸器官主要是气管系统,气管通过体表气孔与外界相连,实现气体的交换。

四、呼吸过程1. 呼吸的气体交换:氧气在呼吸器官中与血液结合,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再从全身组织运回呼吸器官,与空气交换,排出体外。

2. 呼吸的气体成分:呼吸器官中的气体成分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五、呼吸作用的重要性1. 供给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 排出废物:呼吸作用可以排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密不可分,能够帮助生物体消化吸收养分。

六、课堂练习1. 生物体通过哪些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2. 请简要描述氧气在呼吸器官中与血液结合的过程。

3. 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是什么?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过程,它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排除废物,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更加重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呼吸方式,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呼吸作用 复习导学案

呼吸作用   复习导学案

呼吸作用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2、2、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复习指导】一、有机物对植物体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演示实验:(一)课本P123的演示实验:(1)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本P124的演示实验一:(1)为什么要向内注水?(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设计对照试验,该如何做?(三)课本P124的演示实验二(1)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_______,将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将储存在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四、呼吸作用的场所:在_________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

五、呼吸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呼吸作用的特点:在所有的_______细胞中都每时每刻进行。

七、疑难解释:(1)为什么要经常对农作物松土?(2)阅读课本P126的技能训练,回答:(1)甲乙变量是______(2)为什么两地的甜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能力提升】1. (2009恩施)在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呼吸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生物在呼吸过程中的主要器官和作用;3. 理解呼吸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生物的呼吸观点;2. 生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作用;3. 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三、导学重点:1. 生物的呼吸过程;2.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意义。

四、导学难点:1. 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干系;2. 呼吸器官的协调作用。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生物呼吸的现象,引出生物的呼吸观点,并让学生思考呼吸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2. 进修:介绍生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实践: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呼吸作用与生物体内的干系。

4. 总结:对生物的呼吸观点、呼吸器官和呼吸作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呼吸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生物的呼吸是什么?生物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2. 思考:如果没有呼吸作用,生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生物体如何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3.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物体中的特点和适应性。

七、拓展延伸:1. 参观生物实验室或医院,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的知识;2.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下生物的呼吸现象,探讨生物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并认识到呼吸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及呼吸作用的重要性;2. 精通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3. 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和转化过程;4. 能够诠释呼吸作用在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导学内容:1. 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的定义;2. 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和肺部;3.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和转化;4. 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同砚沉思,如“生物体为什么需要呼吸?呼吸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同砚对呼吸的探究爱好。

2. 进修和探究:通过老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

援助同砚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和转化过程。

3. 试验与观察:引导同砚进行试验,观察小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在试验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过程。

通过试验结果,援助同砚深度理解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4. 分组探讨:组织同砚分组谈论生物的呼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培育同砚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和展示:援助同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示他们的进修效果,并引导同砚沉思呼吸作用在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拓展进修:鼓舞同砚深度进修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在课后自主阅读相关文献或参与相关试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精通。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总结不同生物体的呼吸方式及特点;2. 完成教室上未完成的试验报告,并写下自己的试验心得;3.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生物体内呼吸作用与其他生命活动的干系,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五、反馈与评判:1. 老师可以通过教室表现、作业完成状况等多种方式对同砚进修状况进行评判;2. 鼓舞同砚提出问题和建议,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精通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反应式。

2、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

3、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叶绿体。

3、过程(1)光反应阶段条件:光照、色素、酶。

场所:类囊体薄膜。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ATP 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2)暗反应阶段条件:多种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₂的固定,C₃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二)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类型(1)有氧呼吸条件:有氧。

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O₂+ 6H₂O → 6CO₂+ 12H₂O +能量(2)无氧呼吸条件:无氧。

场所:细胞质基质。

过程:①酒精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②乳酸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1、区别场所: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将化学能释放出来。

2、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节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堂导学案一、激趣导入动画片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熊二一进入光头强的地窖就晕倒了呢?二、目标导向1.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分析描述实验结果。

2.探究呼吸作用的部位,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3.说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解释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考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重、难点)三、预检反馈1、呼吸作用是的共同特征。

2、呼吸作用在中进行的,细胞利用,将有机物分解成,并且将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疏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

四、探究释疑知识点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设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萌发的种子蜡烛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蜡烛【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1、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萌发的种子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1、煮熟的种子能呼吸吗?为什么?2、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设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萌发的种子温度计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温度计小组讨论:能量从哪里来的呢?1、火柴燃烧时,能量从哪里来?2、能量原本就储存在这些有机物中。

火柴被划燃后,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持续燃烧呢?3、结合前面的实验结果。

有机物利用氧气,进行燃烧就能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产生了什么?4、植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又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点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导学案(二)编制:审核:审批:班级:姓名:【复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知识梳理】1.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___________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方式(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的____________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反应式可简写成:____________ ______。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酵解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水的生成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呼吸的原理的应用(1)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___________ _______。

(2)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等来说,要设法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食品防腐方面,调控______________ __ __。

课堂探究案考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例1、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考点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条件产物能量相同点联系实质意义例2、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例3、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B.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C.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例4、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例5、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气浓度的黑暗环境中,分别测得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结果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添加水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曲线。

(2)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3)水稻在秧苗期通气组织还未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若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导致烂秧的主要原因是产物大量积累造成的。

(4)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补充,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考点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细胞呼吸与动物通过口腔和肺呼吸的差别是什么?2.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人也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3、对农业生产来说,在不进行光合作用夜晚,为什么适当降低温度反而有利于提高产量?4、粮食在收仓储存之前为什么要进行晾晒,甚至烘干,减少水分?5、干种子在萌发时,为什么要进行浸泡?6、在储藏植物果实时,为了保持其品质,有时需要将果实用塑料布密封,抽出空气再充入氮气,这样操作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总结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哪些:例6、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 下降B .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 .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 .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例7、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μL ·g-1·h -1)。

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 2)植物器官呼吸速率胡萝卜根25 大麦种子(浸泡15 h )胚715 叶440 胚乳76 苹果果肉30 叶266 果皮95根960~1 480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 .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 .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D .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例8、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 .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C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D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例9、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温度和气体,以提高产量,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①建造温室大棚时使用蓝紫色的塑料薄膜,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②适当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释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差,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②④⑥B. ①②④C.②⑤⑥D .③④⑥课后练习案1.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2.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乳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属于厌氧型生物B.蛔虫生活在人体肠道内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厌氧型生物C.水稻根生活在水中,能进行无氧呼吸,水稻属于厌氧型生物D.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此时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6.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7.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A.等于1,小于1B.等于1,大于 1C.小于1,小于 1 D.等于1,等于 18.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

则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A.消耗的有机物相等B.释放的能量相等C.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D.消耗的氧相等9.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10.如右图所示,为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氢只来自于—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11.菠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既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青春活力,有助于防止大脑的老化,防止老年痴呆症。

菠菜细胞内的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物质氧化的中心,是机体产生ATP的重要场所,85%左右的ATP均产生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