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顶底板

合集下载

顶板分类

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

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

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

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顶板分类——精选推荐

顶板分类——精选推荐

一、五煤层:为复合顶板,极易离层脱落。

1、伪顶:分布于南三以南,南五石门以南无伪顶。

厚度0~1.3米,岩性破碎,夹有多层煤线。

与直接顶之间有煤线。

2、直接顶:为粉砂岩,水平层理,厚度稳定为3.0米。

强度指数为D=50.04,R=24.81 f=1.0,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4.2米,容重为2.45。

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3、老顶:为硅质胶结的细砂岩,厚度4.0米。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25.9米,充填系数N=1.36,周期来压步距L=9.5米。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二、七煤层:1、伪顶:厚度0.5~2.5米,一般在1.0米以下。

岩性为泥岩,局部可增厚达2.5米,并变相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中间夹有一层煤线,顶部有一层煤线与直接顶相隔。

f=4.0 R=28.38 容重为2.62。

2、直接顶:厚度2.4~3.5米,为粉砂岩,水平层理。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2.4米,强度指数为D=59.94,R=28.88 f=8.4,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3、老顶:厚度0.5~6.0米,为中砂岩,硅质胶结。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Lc=10.6米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27.55米,充填系数N=1.28。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三、八煤层:1、直接顶为七煤层底板,分类结果为1类不稳定。

2、老顶为七煤层采动顶板,分类结果为Ⅰ级来压不明显。

四、九煤层:无伪顶1、直接顶:厚度4.0米,为粉砂岩。

R=43.84 f=4.5,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0.9米,强度指数为D=41.8。

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2、老顶:厚度4.5米,为细砂岩,水平层理。

R=90.61 f=9.2,容重为2.58,老顶周期来压步距Lc=11米,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33.8米,充填系数N=2.12。

分类结果为Ⅱ级来压明显。

五、十二煤层:无伪顶1、直接顶:厚度1.0~2.5米,为碳质泥岩,与老顶之间存在明显层间滑动。

强度指数为D=48.6,R=24.12 f=2.5,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13米,分类结果为2类中等稳定。

煤层顶底板的处理方法

煤层顶底板的处理方法

煤层顶底板的处理方法一、煤层顶板概述1.煤层顶板概念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底板。

煤层顶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

由于岩性和厚度等不同,在回采中破裂、冒落的情况也一样。

为此,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及垮落难易程度,可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把底板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⑴顶板①伪顶。

是指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

厚度一般为0.3m~0.5m,常由硬度较低的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组成。

伪顶在回采时随着落煤而同时垮落,伪顶混入煤中,影响煤质。

②直接顶。

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一般由一层或几层厚度不定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一般能够随回柱防顶在采空区及时垮落。

直接顶是采掘工作面支护的对象。

如果支护不好,会造成冒顶事故。

③老顶。

又叫基本顶,一般指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也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石。

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岩层所组成。

老顶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而不随直接顶垮落。

老顶垮落会给采煤工作面带来很大压力,如果工作面支护不好,就会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多数煤层具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但有的煤层只有直接顶而没有伪顶和老顶,也有的煤层没有伪顶、直接顶,煤层上面就是老顶。

⑵底板①直接底。

直接位于煤层之下、厚度较低、厚度约为0.2m~0.4m的岩层。

常由泥岩、页岩、粘土岩等组成。

②老底。

位于直接底或煤层(无直接底时)之下,一般由砂岩或石灰岩等坚固的岩层所组成。

有的煤层下面没有直接底,紧贴着老底。

2.顶板类型顶板分为坚硬难冒顶板、破碎顶板和复合型顶板。

坚硬难冒顶板是指直接顶板岩石比较完整、坚硬(固),回柱后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

一般为砂岩、砾岩和石灰岩。

破碎顶板指的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性差,自稳能力差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维护困难的顶板。

煤层的顶板由厚度为0.5m~2.0m的下部软岩及上部硬岩组成,且它们之间有薄煤层软弱岩层,此时称为复合型顶板。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基本知识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基本知识

(一)顶板事故分类
按冒顶的力源进行分类: (1)压垮型:由垂直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压坏采场支架而导致冒顶。 (2)漏冒型:因已破碎的顶板没有得到有效防护受重力作用冒落而导致
的冒顶。 (3)推垮型:由平行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推倒采场支架而导致的冒顶。 (4)综合型:两种或三种综合出现。
1.压垮型冒顶
(主要发生在老顶来压时)
二、煤层顶底板岩层构成
直接顶的完好程度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及工作面的工 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到支护方式的选择。直接顶的完好程 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岩层的力学性质;二是直接顶岩 层内各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情况。直接顶岩层 内各种层理或裂隙等“弱面”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直接顶 在悬露时的稳定性。常常把这些“弱面”简称“劈”。而 其中有些“劈”的组合形式,对直接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这类游离岩块的劈可能在顶板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生局部 冒顶。
2019/7/26
38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出现游离岩块 ①提高支架或支柱的初撑力,使下位顶板不离层, 并不沿煤壁断裂。 ②不在计划的工作面范围内开巷道。
2019/7/26
39
(2)已出现游离岩块时,在游离岩块范围内不正常回柱, 加强支护,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当游离岩块都进入采 空区时,再用绞车回柱。 (3)当游离岩块可能发生“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时应 使用支架或支柱的初撑力防推。 (4)当工作面使用初撑力极低的摩擦支柱时,只能用 “整体支架”防“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5)采用伪斜工作面布置。
2019/7/26
22
(二)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1.冒顶机理及预防措施
压垮型冒顶的顶板条件:
(1)直接顶薄,厚度小于采高的2~3倍。 (2)直接顶上面老顶分层厚度小于5~6m。

煤层顶板活动规律

煤层顶板活动规律

第三节
一、老顶梁式结构分析:
老顶岩层力学分析

1、冒落区老顶支撑条件:
1)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
0
h
M K p 1
2)不能充填满回采空间 (老顶悬露,成梁式结构) M 0 h K p 1 h M h K P M hK P 1 ( )
2、老顶梁式结构力学分析: (按固定支座) 1)支座反力:(对称)


384E2 J 2
bh13 J1 12
bh 3 J2 12
q h1
从而
E h 2 2 1 不离层最小支撑力 p h 1 E1 h1
显然: 及时增大支撑力可使顶板不离层。
三、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初次垮落——直接顶第一次垮落(初次放顶) (标志:垮落高度>1~1.5m,长度>1/2 面长) 初次垮落距——第一次垮落时,直接顶的跨距。 直接顶垮落距受直接顶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影响, 是描述直接顶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直接顶垮落前,顶板完整性一般较好,支架载荷小, 稳定性差,初次垮落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2)计算第二层对第一层的作用;计算至第三层时第一层载荷…… 3)一直计算到第n+1层时,第一层载荷反而小于第n层时的载荷为止
4)取第n层时的计算载荷为 q ,此值为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最大值。
三、老顶的板式破断:
1、板式结构边界支撑条件: 薄板:长150-200m
宽30m 厚2—4m
边界支撑条件: (a)四边固支——始采工作面; (b)三固一简——一面为已采区(老塘); (c)二固二简——一面为已采区,一面为工作面采空区; (d)一固三简——三面临空,回采半岛区域。

煤矿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

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

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

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煤层顶底板分类

煤层顶底板分类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注意: 注意: 并不是所有煤层的顶底板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并不是所有煤层的顶底板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可能在煤系沉积过程中,受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 可能在煤系沉积过程中,受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 会出现有的煤层的顶底板发育不全, 会出现有的煤层的顶底板发育不全,有的煤层可 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顶底板组成部分的岩层。 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顶底板组成部分的岩层。例 如山西大同等地的侏罗纪煤层的顶板就只出现老 顶。
分 级 Ⅰ 不明显 明 Ⅱ 显 Ⅲa Ⅲb 强 Ⅲ 烈 0.3< 0.3<N≤3~5 L>50 N≤0.3 ≤0.3 L=25~ L=25~50 Ⅳ 极强烈 N≤0.3 ≤0.3 L>50 初次和周期来压
指 标
N>3~5
0.3< 0.3<N≤3~5 L=25~ L=25~50
N:直接顶与采高的比值,表示采空区冒落矸石的自行充填能力; :直接顶与采高的比值,表示采空区冒落矸石的自行充填能力; L: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反映老顶岩石的强度特性,m。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反映老顶岩石的强度特性, 。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底板分类
由煤层向下,煤层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和老底三部分: 由煤层向下,煤层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和老底三部分: 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而软弱的岩层, 伪 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而软弱的岩层,岩性多为 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不大。 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不大。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硬度较低的岩层,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硬度较低的岩层, 一般无明显的层理,直接底的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无明显的层理,直接底的厚度一般不大,常 见的几十厘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见的几十厘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 直接底为粘土岩,遇水后则会发生膨胀,造成巷 直接底为粘土岩,遇水后则会发生膨胀, 道底板隆起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支护, 道底板隆起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支护,重 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位于直接底之下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常为粉砂岩、 老 底:位于直接底之下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常为粉砂岩、 砂岩和石灰岩等。 砂岩和石灰岩等。

煤矿知识

煤矿知识

1、顶、底板的概念: 答:煤层上面的岩层叫做顶板,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做底板。

2、了解顶、底板的分类,并掌握本矿分煤层各工作面的顶、底板的所属类型。

答: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伪顶是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一层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常随采随落,多由炭质页岩或泥质页岩组成,厚度一般在0.3~0.5以下,有些煤层没有伪顶。

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的一层或数层岩层,常有页岩或砂质页岩等组成,厚度为几米至十余米不等,不很坚硬。

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上方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有砂岩、石灰岩或砾岩组成。

有些煤层上方没有伪顶和直接顶而只有老顶。

3、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直接顶,管理顶板主要是管理好直接顶,包括煤壁和老塘。

4、掌握初撑力、工作阻力的概念以及本矿对支柱初撑力指标要求。

答:初撑力是指单体支护顶、底板时的主动支撑力。

工作阻力:当底板来压后,支柱被压,此时支柱所能承受的力。

本矿对初撑力的要求:≥50KN/棵5、了解单体支柱的结构及主要性能。

答: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主要结构:柱缸、活柱、三用阀、顶盖、手把、弹簧; 柱缸:自由伸缩以产生对顶板支护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 活柱:在柱缸内自由运行,升起可产生初撑力; 三用阀:卸载阀、单向阀、安全阀组成; 工作原理:(1)、升柱、(2)、承载、(3)、回柱6、了解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类,能够分析各种顶板事故的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答: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可分为:漏顶、冒顶、垮掌子面三类。

局部冒顶主要分为靠煤帮附近的局部冒顶,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及上、下出口局部冒顶三种。

1)、靠煤帮附近局部冒顶原因: 直接顶裂隙发育形成游离岩块;采煤爆破后支护不及时;炮眼布置不当,装药量过多,放炮崩倒支架;煤层强度较低,老顶来压片帮,扩大无支护空间。

2)、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原因: 顶板存在由断层、裂隙、层理等切割形成的大块游离岩块;金属网假顶网上有大块岩块,回收后失稳旋转;支柱质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顶底板
362、363
煤层顶底板(示意图)

• • • •
• 顶板
老顶
直接顶 伪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砂岩
粉砂岩 泥岩 煤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煤层底板 基本底(粉砂岩或砂岩)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及其影响
• 对巷道、采面的维护和正常生产循环影响很大 如果顶板松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如果顶板过 于坚硬则会造成放顶困难。 灰岩、砂岩为顶板,它们是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 如底板为遇水膨胀的粘土岩,会引起底鼓或软岩 涌入巷道,破坏巷道,影响运输。 因此,在煤田地质勘查和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 强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

• 底板

直接底
泥岩
老底
细砂岩
煤层顶板分类
伪顶
• (1)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在采煤过程中与
煤层同时下落的薄层岩层。 • (2)多为炭质泥岩和泥岩,或页岩 • (3)厚度多在0.5m以下。 •
煤层顶板分类
直接顶
• (1)位于伪顶之上或没有伪顶时直接位于 煤层之上的一层或几层岩石。 • (2)常为数米厚的粉砂岩、泥岩或砂岩、 页岩、石灰岩等。 • (3)较伪顶稳定,在采煤过程中经常是煤 层采过一段时间后自行垮落,有时需要人 工放顶。
煤层顶板分类
基本顶
• (1)基本顶又称为“老顶”。 • (2)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 上、不易垮落的坚硬岩层。 • (3)大面积的缓慢沉降。 • (4)一般由厚度较大的砂岩、石灰岩、砾 岩等坚硬岩层组成。
煤层顶板的三 种类型是否在 所有煤层中都 出现?
煤层底板分类
• 底板:位于煤层下方一定距离的岩层。 • 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 厚度不大、粘土岩)
课堂知识小结
伪顶---页岩、泥岩 • 顶板 直接顶--粉砂岩、石灰岩 • 基本顶-粗砂岩、石灰岩、砾岩 • • • 直接底---粘土岩 • 底板 • 基本底---粉砂岩、砂岩

课堂作业
• 1、煤层顶板分为哪几类? • 2、哪类顶板需进行人工放顶?哪类顶 板会发生大面积的沉降或冒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