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

总之,老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深 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 会的。认知年老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的过程,而老年 心理健康则是指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本次 演示将探讨认知年老化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如何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心 理健康的措施。
1、增加社交活动:老年人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和社区成员 交流,以减轻孤独感和抑郁症状。
2、培养兴趣爱好:老年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如园艺、绘 画、音乐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情绪状态。
3、学习和思考: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保持头脑灵活,同 时也可以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够帮助他们在面对挫 折和困难时更加从容应对,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三、积极社会关系
积极的社会关系也是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与他人互动的过 程中,能够获得支持、关爱和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良好的社 会关系还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 挑战。
三、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 研究、相关性研究、干预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等。相关性研究主要探讨老年心理 健康与生理健康、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关系。干预性研究主要探讨各种 干预措施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实验性研究主要探讨老年心理健康的内 在机制和发展趋势。
认知年老化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这 种下降可能表现在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虽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也可能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认知能力下降可 能导致老年人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照顾,进而影响其自尊心和情 绪状态。
老年心理健康的综述

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据1982年联合国第37届会议规定人到60岁便是进入了老年;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就称为“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1999年世界60亿人口日的有关报道,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0%,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随着生物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健康已受到学术界的注视,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显重要。
1 老年心理健康1.1心理健康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上: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盛,西方不少心理卫生工作者开始尝试用人本主义观点重新审视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被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生活满意两种概念的综合,认为有关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争论就是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把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幸福的指标,而生活满意度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成分,是幸福感的一种补充,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心理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些学者指出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
还有的学者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正常,包括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正常。
其涵义为:(1)个体心理活动内部一致,知情意3心理过程协调。
老年人心理健康浅述论文

老年人心理健康浅述论文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的关注相对而言比较少。
在如今人口老龄化趋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堪忧的情况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颇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老年人心理健康浅述论文篇一《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的关注相对而言比较少。
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并运用个案访谈对以不同居住方式划分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并结合需求层次理论、撤离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其关键因素为老年人对生活、人生的态度,即心态。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当今社会医疗、经济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质生活提高,身体健康问题基本可以解决,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
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龄化趋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堪忧的情况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颇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关研究1.相关概念(1)老年人所谓老年人,是指其年龄起点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
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
此外,学术界一般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
由此可见,在中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是较为合适的。
因此,本文依据我国界定老年人的标准及相关社会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倾向于将老年人界定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划分国外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亦是如此,学者们众说纷纭。
国内外老年心理健康研究进展word资料5页

国内外老年心理健康研究进展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种类繁多,至今尚无统一定义。
老年心理健康因其老年的特点,故有其特定的含义。
有国外学者曾制定老年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专家组根据以往研究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归纳出老年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应涉及5个主要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有一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该理论构想通过因素分析效度检验,已得到证实。
国外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1.心理健康现状国外的老年心理健康事业起步较早,已形成系统的规模。
国外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日常生活、家庭护理、临床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涉及。
有学者研究睡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抱怨睡眠质量越多,潜在的心理健康危机就越大;有学者研究健康的阅读写作能力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阅读写作能力越差,健康状态越糟糕。
同时,针对老年人中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也多有研究。
有学者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发现病症越复杂的患者郁闷情绪越强,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的测试中得分越低。
2.影响因素众多研究都发现家庭完整是对老年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支持和基础,丧偶则是其最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负性体验;研究揭示,家庭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VanHeck从生态学角度对所有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整合,按照生态学观点,有4个小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影响:(1)社会文化环境。
(2)人际环境。
(3)个人环境。
(4)当时情境:就是事件发生时的即刻情境。
这4个环境从不同层次对老年人老化过程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影响。
3.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目前,对于心理健康的评估大多采用自述式问卷进行心理测量。
国外学者所使用的老年心理健康评估量表较多,大致分为三类:(1)智力量表,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痴呆筛查量表等;(2)单一心理问题反应评估工具,包括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自尊评价量表(SEL)等;(3)基本状况调查工具,包括康耐尔医学量表、SCL-90量表、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测查、国家健康成果量表(HONOS)等。
社会工作专业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决定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以了解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将设计一份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将在社区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地方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样本数量进行抽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将确保问卷的匿名性和保密性,并尽量缩小误差。
调查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以了解他们的背景情况。
2.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等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3. 生活状况:调查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情况,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4. 社会支持: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交活动参与度等情况,以了解他们的社会支持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有效问卷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将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频数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等,了解调查对象在各项指标上的整体情况。
然后,我们将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一步解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特点。
研究结果及讨论: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我们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果呈现和讨论。
首先,我们将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其次,我们将通过学术会议和专业期刊等渠道,与相关研究者和从业人员交流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2)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2)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范文篇三:《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荆门市城区内随机抽取老年人样本,此次调查共计240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根据基本情况调查的项目具体包括:(1)居住地:城市150人,农村71人;性别:女性115人,男性106人。
(2)婚姻:有配偶148人,丧偶73人。
(3)是否与子女同住:有111人,无110人。
(4)年龄:64以下57人,65岁~69岁之间73人,70岁~79岁之间68人,80岁以上23人。
(5)学历:无47人,小学83人,初中53人,高中18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11人。
其中在婚姻状况这一项目上,还有未婚与离异两项,因为调查中这两项人数所占比例太少,就只保留了有配偶与丧偶两项。
(二)研究方法1.调查工具:问卷内容包括2部分。
(1)采用一套基本资料问卷,包括10道小题,涉及年龄、婚姻、学历、职业、业余爱好等内容。
(2)SCL-90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测试者可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1]。
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个体。
测验目的: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测试结果评定: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此外还有附加项目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
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
2.调查方法对荆楚理工学院参加公选课《老年心理学》各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于2013年3~5月在荆门市城区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调查与指导,问卷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现场询问答卷并予以记录。
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摘要:文章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结果显示居住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氛围、养老社会福利条件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居住环境,较高的经济水平,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都是能够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
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最人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则能弥补物质上的不足,使老年人在居住环境一般,经济收入中等,心理健康资源和信息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引言近年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第三届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作了如下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美国心理健康学家莱斯指出心理或精神健康的内涵是:符合自我人生发展的目的,自立自强,认知现实,具有适应变化的意志以及理解、帮助他人的能力;工作具有持久性和效率性;有抗挫折抗压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能找到愉快,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心理学观点的不断引入,我国学术界对于心理健康含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徐光兴在《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理健康具有八个基本特征,即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⑤人格统一和调和;⑥对环境能的适应,具有现实志向;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⑧具有应变、应激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2.研究方法目前,国外学者应用于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评估工具多为自陈式问卷形式。
大致分为三类:①智力量表,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痴呆建议筛查量表等。
②单一心理问题反应评估工具,包括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评价量表(SEL)等。
老年心理健康的综述

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据1982年联合国第37届会议规定人到60岁便是进入了老年;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就称为“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1999年世界60亿人口日的有关报道,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0%,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随着生物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健康已受到学术界的注视,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显重要。
1 老年心理健康1.1心理健康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上: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盛,西方不少心理卫生工作者开始尝试用人本主义观点重新审视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被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生活满意两种概念的综合,认为有关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争论就是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把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幸福的指标,而生活满意度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成分,是幸福感的一种补充,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心理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些学者指出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
还有的学者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正常,包括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正常。
其涵义为:(1)个体心理活动内部一致,知情意3心理过程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6-03-08T15:37:34.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刘蓓
[导读]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文章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结果显示居住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氛围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22116
摘要:文章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结果显示居住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氛围、养老社会福利条件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居住环境,较高的经济水平,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都是能够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
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最人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则能弥补物质上的不足,使老年人在居住环境一般,经济收入中等,心理健康资源和信息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引言
近年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第三届世界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作了如下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美国心理健康学家莱斯指出心理或精神健康的内涵是:符合自我人生发展的目的,自立自强,认知现实,具有适应变化的意志以及理解、帮助他人的能力;工作具有持久性和效率性;有抗挫折抗压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能找到愉快,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心理学观点的不断引入,我国学术界对于心理健康含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徐光兴在《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理健康具有八个基本特征,即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⑤人格统一和调和;⑥对环境能的适应,具有现实志向;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⑧具有应变、应激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2.研究方法
目前,国外学者应用于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评估工具多为自陈式问卷形式。
大致分为三类:①智力量表,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痴呆建议筛查量表等。
②单一心理问题反应评估工具,包括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评价量表(SEL)等。
③基本状况调查工具,包括康耐尔医学量表、SCL-90量表、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测查、国家健康成果量表(HONOS)等。
我国学者已采用各种量表和工具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
有的学者采用国;外量表的翻译或修订版本作为研究工具,如SCL-90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等;有的学者则自编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如卢杭生等编制的“老年应对问卷”、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等。
上述量表虽己较普遍应用于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评估,但还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身心状况评估的实际需要。
如SCL-90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源自精神疾病的症状鉴别,且几乎均无老年人群的常模;又如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等只能反映老年人的单一心理状态,不能较全面地反应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3.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3.1客观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之一。
社会支持有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两类。
熊建萍考察了河南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内在联系,认为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内在相关。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家庭养老的老年人比社会养老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生活幸福感,并且在认知和智力、人格、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好于后者。
由于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若离开家庭进入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会被他人视为不幸,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及自我负累感,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
目前对于我国老年人研究的客观因素较多集中离退休和空巢老年人方面。
离退休老年人
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被称为“离退休综合症”。
.老年人可出现寂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抑郁情绪,Aldwin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有调查显示: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机率,女性高于男性,此与女性的生理因素相关;低学历者高于高学历者。
我国老年人退休较早,面对环境和角色的突然改变,更易发生/离退休综合症。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
空巢老年人是我国特殊的老年群体,由于我国30多年来贯彻始终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城市里出现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不能经常在身边,且老年人的自助意识不强,导致了老人情感慰籍等方面的缺失,致使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年空巢综合症”。
孤独是“空巢综合症”最严重的负性情绪之一,独居老年人则是空巢老年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年人。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他们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生活和文体活动满意度对其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测定一直是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发现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如生活满意度和应对方式;客观因素,如健康状况以及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
由于对人口学因素的研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主客观因素特别是客观因素的挖掘已成为当前研究趋势。
4、总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住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氛围、养老社会福利条件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居住环境,较高的经济水平,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都是能够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
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最人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则能弥补物质上的不足,使老年人在居住环境一般,经济收入中等,心理健康资源和信息较少
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一3
[7]吴凤兰.老年心理问题与老年抑郁症[J].中华医学与健康,临床研究
[9]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
[10]传素芬,等.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
[11]熊建萍.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2068-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