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止痛〗系列(1)《落枕病》

合集下载

落枕(精)ppt课件

落枕(精)ppt课件
(4)整理手法:拿揉患侧颈项部肌肉,拿肩井、大 鱼际,揉肩脚内缘,约2一3分钟,然后用小鱼际 轻叩肩背部,最后用擦法擦热颈项及肩背部。
-
20
七、治疗
辩证加减 1、外伤型:加局部小鱼际擦法透热,热敷。 2、滑膜顿型:加颈椎拔伸法,定点旋转复位法。 3、风寒型:加擦法,热敷 4、肾虚:加腰背部擦法、揉法。
-
13
五、辩证分型:
• 2、风寒型: • 汗出当风或突受风寒冷刺激,而感颈项、肩背疼
痛,患部肌内较僵硬,而无弹性,怕冷,颈活动 受限,病程较缓。 • 3、肾虚型: • 身体亏虚、肝肾不足,常见颈项肩背疼痛,活动 不利,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冷怕寒,局部 症状轻。
-
14
六、鉴别诊断
• 1、环齿关节半脱位: • 常见于青少年,多伴有咽喉部周围炎症充血病史
三、解剖
• 3斜方肌 • 位于颈背部最浅层,是三角形大片肌。头颈过
度屈曲,易发生此肌过度牵张或劳损,头颈过度 后伸,易造成此肌肉过度收缩和压迫。 • 4 前斜角肌 • 受伤后可出现该肌痉挛和肥大,造成神经根、 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受刺激或压迫,表现为颈、 肩、臂痛和血管受压症状。
-
10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表现和体征-22
八、方药
1、外伤型: 舒筋汤:功能舒筋通络止痛(当归,白芍,姜黄,
宽筋藤。松节,海桐皮,防风,续断) 2、风寒型: 葛根汤:功能解肌散寒,(葛根、麻黄,桂枝,白
芍,甘叶,大枣) 3、肾虚型: 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阳虚者金匮肾气丸:
功能温补脑肾阳。
-
23
九、注意事项:
1、本病所施手法要求轻柔缓和,被动运动要在生理 范围内进行,不可强求弹响声。以放松肌紧张为 主,若后关节有错位,不可施定点旋转扳法,施 以拔伸,摇法即可。

治落枕一针特效穴

治落枕一针特效穴
. 我的治验
一双手拇指 点按双侧天宗。嘱患者活动颈椎。效果也不错。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上通颈部 。以胀麻向上肢放射为宜。
. 要不要用什么补泻手法?大概用泻法吧,请赐教
. 平补平泻手法即可啦!
. 针刺悬钟穴即可一次止痛,何必要透穴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落枕的比较厉害.而且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的话.针刺落枕穴也好,悬钟穴也好还是内关透外关,都不可能一次治愈.而且带有胸锁乳突肌痉挛的落枕绝对不可以用扳法.
. 【原创我治落枕一针特效穴
我坐针灸门诊10年,落枕患者来针刺内关透外关,留针10分钟.无不歪脖子进来,好着走出去.一次就好!!请同仁试试看.
我在临床上常见到这种病人,贴狗皮膏、吃氯唑沙宗,布洛芬,让病人按摩,热敷,一般要2-3天才好。如果你说的法管用,我给你献花表示感谢。
.
请问LZ是双侧还是单侧穴?
. 针灸按摩法治疗[落枕]
。[2]针啊是穴强刺激,同时加大活动颈部泛围,得气后去针按摩,此法我在行医中受益不浅,同仁可用。
后溪束骨无不效

落枕穴位在哪?可以治疗落枕吗

落枕穴位在哪?可以治疗落枕吗

落枕穴位在哪?可以治疗落枕吗落枕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还可以按揉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后溪穴,落枕主要是睡觉时枕头垫不好所导致,所以平常睡觉时的睡姿很重要。

落枕穴的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上。

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主治症状:落枕穴的主治症状为:此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落枕穴:〖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 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 寸处。

〖主治疾病〗落枕、手臂痛、胃痛。

〖操作〗直刺1--1.5 寸; 可灸。

〖解剖〗(1) 针刺层次:皮肤-- 皮下组织-- 三角肌-- 肱二头肌长头腱。

(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 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落枕穴的作用有没有试过,早上一觉醒来发现脖子扭不了了,再扭一下疼的龇牙咧嘴,多半都知道自己落枕了!有时一侧,有时双侧。

大多数人偶尔有落枕,也有部分人频繁落枕。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人们常认为是睡觉时不小心受风或固定姿态时间过长,气血不周而产生的凝滞疼痛,这只是一部分外在的现象。

如果小肠经有恙,肩部的气血运行必会不畅,再加上外因的作用而产生肌肉僵痛,看似偶然的落枕其实是必然。

平时保持小肠经的通畅是可以避免落枕的发生的,而且一旦落枕可以点揉落枕穴和后溪穴来调理。

落枕时将食指立起来并按揉落枕穴会有痛点(在患侧还是健侧尚不规律),刚按揉时疼痛难当,点按的同时需配合晃动、扭转脖子,5 分钟后痛感会渐渐消失;再按揉后溪穴的痛点,也是边按揉边扭动脖子。

实践中,当两个穴位的痛感减轻后,脖子基本会恢复正常。

落枕治疗方法大总结

落枕治疗方法大总结

落枕治疗方法大总结落枕:是以颈部突然发生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主要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属颈部伤筋范畴,又称“失枕”“失颈”。

病因病机落枕的发生常与睡眠姿势不正、枕头高低不适、颈部负重过度、寒邪侵袭颈背部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颈项部经筋,与督脉、手足太阳和足少阳经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经筋受损,筋络拘急,气血阻滞不通。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由于身体由平躺改为直立,颈部肌群力量改变,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

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

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

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触之有”条索感”。

辨证要点主症:颈项强痛,活动受限,项背部或颈肩部压痛明显。

督脉、太阳经证:项背部强痛,低头时加重,项背部压痛明显。

少阳经证: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

鉴别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简称颈椎病。

西医将颈椎病分为5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颈型颈型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因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

髓核向后外侧方突出或钩突关节处的骨刺突入椎间孔,引起对神经根的压迫,常因寒冷、劳累、睡眠不佳而诱发。

钩椎关节增生及椎体不稳,关节松动,使横突孔出现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出现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

临床症状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

落枕(颈项部外侧)针灸取穴法

落枕(颈项部外侧)针灸取穴法

落枕(颈项部外侧)针灸取穴法
如果落枕的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经。

《灵枢●杂病》说:“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取穴:同侧后溪,颈项部阿是穴拔罐
手法:在同侧后溪穴寻找最压痛点,以指代针按揉,同时让患者活动患部症状减轻,此时可在后溪穴上进针,进完针后,沿手太阳经来回轻扣至颈项部疼痛处,并令患者活动患部,留针30分钟,留针的同时,在颈项部疼痛处拔罐,一般一次即愈。

落枕

落枕

辨证治疗
LOGO
气滞血瘀 症状和体征: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 患侧疼痛加重,头部歪向病侧,局部有明显压痛 点,舌紫黯,脉弦紧。 证侯分析: 治法:活血化瘀、 舒筋止痛 处方:落枕穴、 压痛点、 悬钟、后溪 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
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异名:外劳宫
Company Logo
病案一(参考医籍:《一针疗法》——高树中)
LOGO
某男,晨起颈项部疼痛,不敢转动,牵及耳后 及肩胛部。查主要的压痛点在后项部右侧,临近 颈项部交界处(即后面和侧面交界处)。让病人 取坐位,随咳进针法针后溪,刺入后沿太阳经 自后溪至病痛处用手指来回循叩,同时让病人活 动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正常,唯用力 转头时右侧肩胛区尚有痛感,在其痛处阿是穴刺 络拔罐,15分钟后将罐取下,再让病人活动数分 钟后将针取下,一次治愈。
Company Logo
名家验案 (吕景山医案 )
LOGO 赵××,男, 37岁,工人。 1965年12月8日初诊。 主诉:左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病史:昨日夜卧不慎,今日晨始感左侧颈项酸楚强痛, 并向同侧肩背、上肢扩散,不能俯仰,亦不能向右侧回顾, 而前来就医。 检查:向右侧扭头时,左侧天柱穴周有明显的自发痛、 压痛,外观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落枕。 治则:疏调经气,活络止痛。 取穴:后溪、束骨(均双侧)。 治法:先刺后溪,后刺束骨,施以同步行针法。刺后 溪行针3分钟后,左右回顾时疼痛减轻,惟仰头疼痛如故, 继针束骨,顿时疼痛大减,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 1次,起针后,自云:病去三分之二有余,翌日又针1次, 痛止病除,活动自如。
Company Logo
思考:
为什么都是落枕的病案,治法却不相同?

一针疗法丨落枕穴

一针疗法丨落枕穴

一针疗法丨落枕穴落枕穴【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悬钟穴。

《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足外踝上3寸,动者脉中。

【取法】侧卧位或正坐垂足位。

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处(图4-4)。

【作用】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

【主治】落枕及颈项强痛。

【治法】取落枕穴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1~1.5寸行泻法,待针感传至足踝处时,令病人慢慢活动颈椎。

先左右转动、后低头及后仰转动约2分钟,然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

交叉取穴,即一侧疼痛取健侧穴位,两侧疼痛取两侧穴位。

【注释】落枕是指一侧项背部的肌肉韧带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颈部疾患,又称为颈部伤筋。

多因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坐卧当风,或突然扭伤致使局部经气不调,血脉受阻而发病。

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又是八会穴之一,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胆疾患。

但由于足三阳经循行于颈部至项上头,再绕肩胛,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观察悬钟穴对医治颈部筋骨疼痛效果十分明显。

这就验证了《针灸甲乙经》中所言悬钟为“足三阳络”之说,即所谓的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之大络与悬钟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针灸大成》中也描述:悬钟穴可治颈项强痛。

近代针灸大师、副会长贺普仁教授亦常用此穴医治落枕逾四十载,功效卓著。

可见,悬钟穴用于治疗落枕由来已久,实为千年之验穴。

作者经常用此穴治疗落枕,几乎都是一针见效。

【病例】李某,男,34岁,工人。

因落枕于2001年11月7日就诊。

病人自诉今晨起床后出现左侧颈部疼痛、僵硬,尤其右侧旋转时痛甚。

检查:颈部形态正常,颈部活动向左10°~20°,向右15°~20°,左侧颈肌中段广泛压痛。

诊断为落枕,取落枕穴针刺,行泻法,行针期间令病人活动颈部,约3分钟后病人自己感觉良好,然后在痛点处施以点压松解手法5分钟,留针30分钟后起针,病人主诉颈痛明显好转,转颈几乎无痛,临床治愈。

- END -版·权·声·明。

落枕特效穴补全(带图)

落枕特效穴补全(带图)

落枕特效穴(带图)应用悬钟穴针刺治疗落枕无数,疗效奇好。

不论何种类型。

不分健侧患侧,一针一穴,稍捻针,令病人转动头颈,立愈。

现代研究:1、悬钟是治疗贫血的常用穴,此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

2、悬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

3、悬钟对高血压也有降血作用,特别是Ⅲ期高血压,效果较好。

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进行了艾炙前后的对比,结果发现足三里、悬钟二穴交替使用,艾炙后甘油三脂、脂固醇有明显下降。

4、实验证明,针刺悬钟,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0分钟。

5、悬钟配三阴交等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

临床应用:1、枕大神经痛:杜氏治疗枕大神经痛。

方法:患侧悬钟穴,进针后针尖朝向头部,针身与头部经络走向呈“十”字垂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手法,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效果很好。

〈针炙临床杂志〉1995,11 2、落枕:谷氏、徐氏针刺悬钟穴,留针15-30分钟,捻转针同时嘱患者活动头颈部,结果均1次治愈或明显好转。

3、偏头痛:袁氏治疗偏头痛十余年,久治不效者,取患侧悬钟,针入患者疾呼如触电,针感从针处放射到头部,疼痛顿减,施平补平泻手法,3分钟后,头痛若失,出针,十年痼疾,一针而愈,随访10年未复发。

张氏报道1例头痛十余年,曾取它穴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每次针后4-5小时头痛又作,治疗10余次,无明显进展,乃试取双侧绝骨艾炙30分钟,当即疼痛大减,5次治愈。

4、脊髓炎:刘氏治疗脊髓炎取悬钟,配阴阳陵泉、关元、中极,捻转补法,每日1次。

20天而愈。

悬钟主治:1、筋骨病:颈项强,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附骨疽2、胸胁疾:瘰疬、腑肿、心腹胀满、胸胁疼痛3、其他:头晕、失眠、记忆减退、耳鸣耳聋、高血压4、用中渚穴治疗落枕效果也很好。

定位在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可治疗目眩,站力时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感突然觉得头昏眼花的时候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中渚),深呼吸后按压,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这样效果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穴止痛】系列(1)《落枕病》
落枕是指由于睡眠时姿势不当,或露肩吹风受凉,引起颈部肌肉紧张、痉挛,醒后即自觉颈项部疼痛或酸痛,活动不利的病症。

是临床常见病。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一侧颈部,也可累及双侧。

病情较轻者2~3天可自愈,严重者可迁延数周不愈。

若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前期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转头、仰头和点头活动受限,呈斜颈外观,转动不方便,常需和躯干一同旋转,出现强迫性体位,颈部、肩部、背上部有板样牵拉感,有时伴有患侧肩胛内角处疼痛,手臂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以引起疼痛、头胀。

中医认为落枕多因颈部扭伤、睡眠姿势不良、枕头高低不适或局部感受风寒引起,属气血凝滞,经络痹阻,气血流通失畅,不通则痛。

取穴:
1.外劳宫外劳宫穴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内劳宫穴与外劳宫穴相对,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即是。

2.合谷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3.外关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4.后溪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5.足临泣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对于压痛点明显处在手阳明经上,取合谷穴;在手少阳经上,取外关穴;在手太阳经上,取后溪穴;在足少阳经上,取足临泣穴。

当发生落枕,针刺穴位时,可以配合颈部的运动,如缓慢的活动头部,或左右摇摆,尽量往活动受限的方向活动。

如不方便针刺,可以用手用力点压穴位,然后活动颈部,同样可以起到相同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