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全球七级以上地震

合集下载

山东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地震都是什么地方

山东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地震都是什么地方

山东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地震都是什么地方一、据省地震局统计,20世纪(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山东共发生5级以上大地震10次,其中,7级以上2次。

菏泽为多震带,共发生3次。

二、山东在历史上地震地方如下:1、1932年8月22日,南黄海北部6.2级地震。

2、1937年8月1日,菏泽7级地震。

菏泽、东明两县破坏严重,极震区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造成人员伤亡18000余人。

3、1939年1月8日,乳山5.5级地震。

死亡8人,许多人受伤。

4、1948年5月23日,威海西北6级地震。

5、1948年5月29日,菏泽5.5级地震。

6、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重灾区为惠民地区,造成9人死亡,353人受伤。

7、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

烈度为七度强。

8、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

9、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

扩展资料:关于防范余震的有关知识:1、强余震是防范重点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即发生地震。

能量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但余震也有强有弱,比较小的余震只能引起轻微的地面震动,不容易引发灾害,而强余震则很可能引发受损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或倒塌,造成新的伤亡。

因此,强余震的预测和防范是重点。

2、山区防范强余震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地区防范强余震的重点不同。

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防范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一是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该区存在大量山体滑坡、崩塌、滚石、堰塞湖、水库等隐患,加上灾区最近几天降雨不断,一旦强余震发生,这些隐患很可能引发交通堵塞、水灾和新的人员伤亡,必须尽早采取防范措施。

二是防范房屋进一步破坏伤人。

房屋的位置和受损程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位于滑坡体上或位于滑坡体下方的房屋非常容易遭到重大破坏,不要居住;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而未倒塌的房屋不要居住。

2000年7~8月全球M≥5.0地震动态

2000年7~8月全球M≥5.0地震动态

2000年7~8月全球M≥5.0地震动态
郭燕平;封长华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资料,2000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24次(见表1).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阿留申群岛地区,震级为6.7.本月发生的124次M≥5.0地震中有79次发生在北半球,45次发生在南半球.
【总页数】9页(P30-38)
【作者】郭燕平;封长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2000年3月份全球M≥5.0地震动态 [J], 郭燕平;封长华
2.2000年4~5月份全球M≥5.0地震动态 [J], 郭燕平;封长华
3.2000年9~11月全球M≥5.0地震动态 [J], 郭燕平;封长华
4.2000年6月份全球M≥
5.0地震动态 [J], 郭燕平;张德存
5.2020年11—2021年1月全球5.0级以上地震动态 [J], 郭祥云;郑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历年部分大地震

中国历年部分大地震

中国历年部分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截止14日18时00分,灾区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606次,其中4.0级以上4次。

截至4月17日17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1484人,失踪312人,受伤12088人,其中重伤1394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级)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6.4级)死亡人数3人290余人受伤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县发生6.5级地震。

受灾人数达131613人,死28人,伤865人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发生(5.5级)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发生6.8级地震。

地震中有268人死亡,2058人重伤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地震。

2002年5月15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5级,5月29日6.2级地震。

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8.1级)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县发生6.0级地震。

2001年6月14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4级地震。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6.5级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地震(7.6级)至当晚22时造成1674人死亡。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地区发生6.2级地震。

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6.6级地震。

1998年5月29日新疆皮山县发生6.2级地震。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地震(6.2级)有49人死亡,重伤362人。

1997年1月21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6.4级地震。

1996年5月3号内蒙古包头市地震(6.4级)死亡26人,重伤60人。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6.9级地震。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7.0级)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

1976年以来全球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

1976年以来全球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

1976年以来全球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2011-05-06 20:56:03)转载▼分类:历史标签:地震杂谈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生6.2级地震。

受灾的乡镇达67个,受灾人数达131613人,死28人,伤865人。

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第一次震级为7.3级,第二次震级为7.4级。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区、市。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地震有感范围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

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发生6级地震。

地震有感范围包括徐州、上海、武汉、南昌、南京和合肥等城市。

1981年1月24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

距震中280公里的成都市有震感。

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县转龙区则邑乡发生6.3级地震。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与疏附县交界的托姆洛安山峰东北发生7.4级地震。

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县境内和耿马县与沧源县交界处分别发生7.6级和7.2级地震。

共造成738人死亡,3491人重伤,41.2万间房屋倒塌。

1989年9月22日四川小金县发生6.6级地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13个县的42个乡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发生一次中强震群,5级以上地震多次发生,主震为6.1级。

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县与兴海县交界处发生6.9级地震。

死亡119人,受伤2049人,房屋倒塌2.1万间,经济损失达2.7亿元。

1990年10月20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景泰县、古浪县交界处发生6.2级地震。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

广东、福建沿海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震还波及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等地区。

地震级别及破坏力等级表

地震级别及破坏力等级表

地震级别及破坏力等级表地震级别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准,根据地震波的振幅大小来划分,常用的级别有里氏震级、贡多震级和MS震级等。

破坏力等级是衡量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包括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等级。

下面是地震级别及破坏力等级表:一、里氏震级里氏震级是美国地质学家里氏于1935年发明的一种地震强度表示方法,以震源处EW向上振动的振幅为基础,定义了一个用多少倍的强度表示震源处EW向上振动的振幅的单位。

常用它来表示地震的大小和强弱。

1. 震级1.0以下:无法感知2. 震级1.0~1.9:几乎无感觉,只有极少部分人可以察觉3. 震级2.0~2.9:可以感觉到,但不太明显,不会引起任何破坏4. 震级3.0~3.9:可以明显感觉到,并有响声出现,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重大破坏5. 震级4.0~4.9:可以引起瓦片摇晃、门窗晃动,但是一般不会引起重大破坏6. 震级5.0~5.9:可以造成轻度建筑物损坏、瓦片掉落等,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破坏7. 震级6.0~6.9:可以引起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等严重破坏,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承受住地震的冲击8. 震级7.0~7.9:可以引起大面积地质灾害、房屋倒塌等严重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9. 震级8.0以上:可以引起极其严重的破坏,如引发海啸、爆发火山等,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打击二、破坏力等级破坏力等级是针对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而定义的,常用的等级包括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等级。

1. 轻微破坏:仅仅造成了一些微小的损失,如家里的花瓶碎了或者书架掉了几本书。

2. 一般破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房子的一些墙壁出现裂痕或者屋顶上的瓦片掉了一些。

3. 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房屋的墙壁倒塌或者道路的毁坏。

4. 特别严重破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如建筑物的坍塌、桥梁的断裂等。

总之,地震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危险事件。

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吗

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吗

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吗?-《2012观后感》《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在《2012》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神神叨叨的电台播音员预见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一再地预言了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临。

据说这个世界末日是古代玛雅人预言的。

这实际上是对玛雅人采用的日历的误解。

玛雅人曾经用过两种日历,一种是52年一个周期,还有一种周期非常长,达5125年,2012年的12月21日这一天,是这个长周期的最后一天,然后开始一个新的长周期。

所以2012年12月21日只是玛雅日历的最后一天,玛雅人从来没有说过那是世界末日。

就像我们使用的日历12月31日是每年的最后一天一样,并不是说12月31日就是世界末日。

退一步说,即使玛雅人真的相信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他们有预言世界末日的能力。

有人说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各大行星将排成一条直线,所谓连珠,会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在那一天并没有大行星连珠。

在2000年和2010年时都发生过大行星连珠,地球并没有受到影响。

大行星距离地球太远,它们的任何排列都不会对地球产生显著的影响。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比所有的大行星加起来都大,但是即使在它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它的引力对地球的影响,还不到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影响的1%。

有人说在2012年12月21日将会有一个行星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就像以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一样。

如果真的有天体要与地球在那一天相撞,那么天文学家应该至少在十年前就会追踪到了,美国宇航局有一个实时监视近地天体的项目,并没有发现明年会有任何异常。

如果真的有一个天体正在向地球飞来,一年多以后会撞上,那么到现在应该可以用肉眼就能在夜空中发现这颗行星了。

如果你不相信美国宇航局,至少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还有人说在2012年地球磁极会发生翻转,释放出相当于1千亿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对地球造成大破坏。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几级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几级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几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几级?让小编带你们了解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大地震吧!简介智利大地震,(great Chilean earthquakes of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里氏9.5级的地震袭击智利瓦尔迪维亚省,震源深度33公里,美国夏威夷、日本和菲律宾同样遭受海啸,这次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比奥比奥省(BIO-BIO),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

该次地震也引起海啸侵袭智利、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洲东南部与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

[1] 震中靠近智利,位于圣地亚哥以南700公里附近,而瓦尔迪维亚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城市。

地震引起的海啸严重冲击了智利海岸,掀起了高达25米的海浪。

主海啸穿越太平洋摧毁了希罗。

距震中一万公里的地方记录到了10.7米高的海浪,并且波及到遥远的日本和菲律宾。

如此大范围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无法精确得知。

各方面对于由于这次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死亡人数的估计被发表,据美国地质勘探局证实,死亡人数为2231、3000或5700人,另一来源估计死亡人数达到6000。

不同来源估计经济损失在4亿到8亿美元。

(或加上通货膨胀程度折合2005年的26到52亿美元。

)1960智利中南部海岸地区从1960年5月21日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大地震。

20世纪板块边界大地震中最突出的一个事件。

海啸波海浪还以每小时600公里~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波高最高达到8.1米。

数百日本人被突如其来的波涛卷入大海,几千所住宅被冲走、冲毁,2万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港口、码头设施多数被毁坏。

大海啸还波及了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以及菲律宾群岛等地。

系列地震智利中南部海岸地区从1960年5月21日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大地震,20世纪板块边界大地震中最突出的一个事件,从北面的康塞普西翁市到南面的瓦尔的维亚市,在一个月之内发生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次是7.7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最大的一次为8.5级。

地震震级的划分

地震震级的划分

地震震级的划分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一种度量,通常使用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来表示。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希特(Charles Richter)在 1935 年提出的,它是根据地震波在地震仪上记录到的振幅来计算的。

里氏震级的计算公式为:M = log(A),其中 M 表示震级,A 表示地震波的振幅。

里氏震级的单位是级,每增加一级,地震的能量就增加约 32 倍。

里氏震级的划分如下:
- 小于 2.0 级:人感觉不到地震,只有用仪器才能记录到。

- 2.0-2.9 级:人能感觉到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 3.0-3.9 级:可能会造成轻微的破坏,如物品掉落、墙壁出现裂缝等。

- 4.0-4.9 级:可能会造成中等程度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损坏等。

- 5.0-5.9 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大规模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等。

- 6.0-6.9 级:可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如大规模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

- 7.0-7.9 级: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如城市毁灭、大规模人员伤亡等。

- 8.0 级以上:极其罕见,可能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里氏震级并不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唯一标准,地震的破坏程度还与地震的深度、震源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来评估地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拉特群岛
2003/5/26 17:24:26
7 日本本州近海
2003/5/27 3:23:28
7 哈马黑拉岛以北地区
2003/6/20 21:30:42
7 中智利海岸
2003/6/23 2003/7/16 2003/8/4 2003/8/21 2003/9/22 2003/9/26 2003/9/26 2003/9/27 2003/10/1 2003/10/31 2003/11/17 2003/12/6 2003/12/26 2004/2/7 2004/6/28 2004/9/5 2004/9/5 2004/9/6 2004/10/8 2004/10/9 2004/11/11 2004/11/15 2004/11/22 2004/11/26 2004/11/28 2004/12/14 2004/12/23 2004/12/26 2004/12/26 2004/12/26 2005/1/1 2005/1/19 2005/2/26 2005/3/20 2005/3/28 2005/3/28 2005/4/10 2005/5/14 2005/5/19 2005/6/15 2005/7/5 2005/7/24 2005/8/16 2005/10/8 2005/11/14 2005/12/5 2006/1/2 2006/1/4 2006/2/22 2006/4/20
8 7.2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34 7.2 洛亚蒂群岛东南[新喀里多尼亚] 10 7.7 所罗门群岛 10 7.9 所罗门群岛 42 7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39 8.2 秘鲁沿岸近海 32 7.2 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 31 7.1 巴拿马以南 15 8.2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5 8.6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10 7.7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13 7.4 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 20 7.1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 60 7.9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26 7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3 7.3 中大西洋海岭 33 7.7 印尼苏门答腊 33 7.6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33 7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33 7.3 新疆于田县 96 7.3 洛亚尔提群岛 15 7.1 麦夸里岛地区 33 7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33 7.1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14 8 四川汶川县 10 7 日本本州东部 610 7.6 鄂霍次克海 33 7.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30 7.1 日本北海道地区 33 7.2 克马德克群岛 33 7.1 汤加地区 33 7.1 印度尼西亚米纳哈萨半岛 520 7.2 鄂霍次克海 30 7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33 7.5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33 7.7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30 7.3 千岛群岛地区 30 7.2 塔劳群岛
2001/1/16
13:25
57 7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001/1/26
3:16
10 8.1 印度南部
2001/2/13
14:22
10 7 萨尔瓦多
2001/2/13
19:28
36 7.4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001/2/24
7:23
66 7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2001/6/23
20:33
33 8.4 秘鲁沿岸近海
2002/3/26
3:45
31 7.1 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
2002/3/31
6:52
31 7.4 中国台湾地区
2002/6/275:50 Nhomakorabea11 7.3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
2002/9/8
18:44
13 7.4 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巴布]
2002/10/10
10:50
22 7.5 印尼伊里安查亚省地区
2002/10/23
13 7 冰岛
2000/6/18
14:44
10 8 南印度洋
2000/6/21
0:51
10 7 冰岛
2000/8/4
21:13
26 7.4 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
2000/10/6
4:30
29 7.2 日本本州西部
2000/11/16
4:54
33 7.7 新不列颠岛地区[巴布]
2000/11/16
7:42
36 7.8 新爱尔兰地区[巴布]
2000/11/17
21:01
59 7.3 新不列颠岛地区[巴布]
2000/12/6
17:11
20 7.4 土库曼斯坦
2001/1/1
6:57
36 7 菲律宾群岛地区
2001/1/10
16:02
22 7.5 美国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地区
2001/1/13
17:33
60 8.2 萨尔瓦多
11:27
5 7.3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
2002/11/2
1:26
14 7.8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2002/11/3
22:12
4 8.1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
2003/1/20 16:43:14
7.5 所罗门群岛
2003/1/22 10:06:45
7.5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2003/3/18 0:36:11
2010/4/4 40:43.
2010/4/6 2010/4/11 2010/4/13 2010/5/5 2010/5/9 2010/5/28 2010/6/12 2010/6/16 2010/6/26 2010/7/18 2010/7/18 2010/7/18 2010/7/24 2010/7/24 2010/8/10 2010/8/12 2010/8/13 2010/9/3 2010/10/21 2010/10/25 2010/12/21 2010/12/25 2011/1/1
16:58 15:26 15:28 11:11
8:19 11:14 12:34 12:34 12:26 12:26
4:23 11:27
0:41 0:39 20:47 20:39 1:13 23:40 1:05 1:49 23:48 11:10 3:35 5:23 21:02 15:40 15:05 17:38:18 16:08:33 16:36:35 5:02:18 6:33:03 20:46:20 8:30:12 9:33:36 0:45:07 14:28:04 7:43:42 10:12:05 10:39:27 8:20:51 23:19:35 13:10:33 1:02:32 17:02:57 14:24:00 6:33:40 3:43:54 1:49:35 1:34:48
2006/4/29 2006/5/3 2006/5/16 2006/5/22 2006/7/17 2006/11/15 2006/12/26 2006/12/26 2006/12/26 2006/12/26 2007/1/13 2007/1/21 2007/3/25 2007/3/25 2007/4/1 2007/4/1 2007/7/16 2007/8/15 2007/9/2 2007/9/10 2007/9/12 2007/9/12 2007/9/13 2007/9/30 2007/10/24 2007/11/14 2007/11/15 2008/2/8 2008/2/20 2008/2/25 2008/2/26 2008/3/21 2008/4/9 2008/4/12 2008/5/2 2008/5/8 2008/5/12 2008/6/14 2008/7/5 2008/7/19 2008/9/11 2008/9/29 2008/10/19 2008/11/17 2008/11/24 2008/12/9 2009/1/4 2009/1/4 2009/1/16 2009/2/12
2000-2012世界范围7
日期
时间
震源深度 震级 地点
2000/2/25
1:43
28 7 瓦努阿图群岛地区
2000/5/4
4:21
26 7.3 印尼马鲁古海南部
2000/6/4
16:28
64 7.9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000/6/7
23:45
48 7.1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
2000/6/17
15:40
20:12:39 4:27:47 12:37:18 20:12:54 2:16:12 5:07:55 3:50:04 19:33:28 9:03:27 9:06:29 14:43:09 5:26:13 9:56:58
2:42 9:49 10:07 14:57 12:42 8:27 21:26 21:26 9:06 20:26 2:25 18:32 23:20 14:59 1:48 1:25 0:58 6:25 6:11 12:56 1:53 16:38 16:09 10:29 5:05 1:54 2:50 1:52 15:42 2:46 3:50 21:38 12:19 6:10 8:32 22:19 23:24
4 7.4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54 7.9 汤加群岛 22 7.3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 17 7.5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34 7.4 印尼爪哇岛以南
9 8 千岛群岛 10 7.1 中国台湾地区 10 7.1 中国台湾地区 10 7.4 中国台湾地区 10 7.4 中国台湾地区 10 8.1 千岛群岛 22 7.5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5 7.2 新西兰南岛西岸远海 30 7.1 印尼伊里安查亚省地区 41 7 日本北海道地区 10 7.5 洪都拉斯以北 10 8 麦夸里岛以北[太平洋] 58 7.1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31 7.2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40 8.9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28 7.1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37 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33 7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21 7.3 日本九州岛 34 7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34 8.6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45 7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51 7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27 7.3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10 7.3 null 33 7.2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19 7.6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30 7.2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6 7.9 巴基斯坦 11 7.3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2 7.1 坦噶尼喀湖地区 10 7.5 南桑威奇群岛以东[大西洋] 12 7.1 加利福尼亚湾[墨西哥] 22 7.6 莫桑比克 32 8.3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