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篇翻译赏析_勉学篇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颜氏家训·勉学篇 阅读答案附翻译(3)

颜氏家训·勉学篇 阅读答案附翻译(3)

颜氏家训·勉学篇阅读答案附翻译(3)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

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

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

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

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

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

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

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

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

【最新文档】“《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最新文档】“《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文言文阅读(19分)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颜氏家训》勉学篇,学有何用(直译解读)

《颜氏家训》勉学篇,学有何用(直译解读)

《颜氏家训》勉学篇,学有何用(直译解读)《颜氏家训》勉学篇作者:颜之推(译文解读作者:名诗词解读)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癛强弓,便云自己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人们看见邻居、亲戚中有表现优秀的人,知道叫子弟去仰慕学习,却不知道让子弟向古人学习,这是多么糊涂啊。

世上的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却不知道当将军要懂天时的阴晴寒暑,分辨地理的险易远近,比较权衡逆境顺境,审察把握兴盛衰亡的种种奥妙的方略。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自己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世上的人只知道的遵承上级的命令体察下情,聚积钱财和粮食,就说自己也可以当宰相;却不知道当宰相的还能侍奉鬼神,改变风气和习俗,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荐贤举能的种种周到细致的本领。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自己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

世上的人只知道私财不落入腰包,公事早办,就说自己也可以治理民众;却不知道治理民众还要诚恳待人,以身作则,要有善于驾驭群民的本领,以及止风灭火,消灾免难,使乌鸡变凤凰的本领。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自己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

世上的人只知道遵循法令条律,判刑赶早,赦免推迟,就说自己也可以秉公办案;断案还要勘察现场,根据证物明辨是非,要有善于分辨案情的洞察力,善于识破假相而使罪行显露出来的机智,以及不通过讯问就能明察实情的才能啊。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至于农夫、商贾、工匠、童仆、奴隶、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中间都有显达贤明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没有不利于事业的。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癡,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能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

关于《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关于《颜氏家训勉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薄:这里指小。

②伎:同“技”,指技能。

③是:这。

④犹:如同,好像。

⑤营:谋求,谋取。

⑥馔:食物。

【参考译文】“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

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文言知识】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

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

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

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

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

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阅读训练】1.解释①薄:与“厚”相对,引申为小。

②是:这;③犹:如同,好像。

④营:谋求,谋取。

2.翻译: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

3.上面这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

勉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勉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勉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勉学》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励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励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勉学篇》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学之者,必求其上,得其中,则已善矣。

若不学,则与愚为伍,愚者何求?”翻译:《勉学篇》中说道:“人生在于勤奋,不求索,怎能有所收获?那些努力学习的人,必定追求最高的境界,即使只达到中等水平,也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不学习,那就只能与愚昧为伍,愚昧之人又能有什么追求呢?”注释:1. 《勉学篇》:古代一篇论述学习重要性的文章,作者不详。

2. 人生在勤:指人生在于勤奋努力。

3. 不索何获:不寻求、不探索,怎么能有所获得。

4. 学之者:指学习者。

5. 必求其上:必定追求最高的境界。

6. 得其中:即使只达到中等水平。

7. 已善矣:也已经很好了。

8. 若不学:如果不学习。

9. 与愚为伍:与愚昧的人为伍。

10. 愚者何求:愚昧的人又能有什么追求。

《勉学篇》旨在告诫世人,学习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勤奋努力,不断追求,才能获得知识,提升自己。

若放弃学习,便如同与愚昧为伍,失去了追求的勇气和方向。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正如《勉学篇》所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应当以此为鉴,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不断追求卓越。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追求更高的境界。

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正如古人所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抵达理想的彼岸。

此外,《勉学篇》还提醒我们,不学习的人与愚昧为伍。

在现代社会,愚昧无知往往会导致各种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等。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勉学篇》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牢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教诲,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共创美好未来。

《荀子-劝学》与《颜氏家训-勉学篇》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荀子-劝学》与《颜氏家训-勉学篇》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荀子•劝学》与《颜氏家训•勉学篇》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

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

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

後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

邺平之後,吾见徙入关。

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

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

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媪褐,我自欲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

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

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的文言文水平提升。

这篇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勉学篇翻译赏析_勉学篇阅读答案【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

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

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

表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怕声下气,不惮的劳,以致甘膜,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城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老身基,翟然自失,敛容抑志也。

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悦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梁朝皇孙以下,总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己后,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

冠冕,而为上者,则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绥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

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那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

吾初八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

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

”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

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似》,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

”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

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邺平之后,见徒入关。

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

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

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褐,我自欲之。

”校订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翻译】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

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

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

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于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

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

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

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

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

”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着长檐车,踏着高齿屐,坐着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着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

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

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干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

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

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

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

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

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

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于享乐的人,多如秋草。

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

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

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

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