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 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 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 90°角,它们之间 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 其 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 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 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 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节
第 1 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 (1)概念:全球性的_______
(2)意义: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形成:
2.三圈环流的形成
均匀的地球表面 (1)形成条件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影响 受 ____________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 系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 干燥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A.北京昼长夜短 B.太阳直射南半球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D.由低纬流向高纬
( 湿润 (
)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第 1 题,根据②所在的纬度,可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 压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空气干燥。第 2 题,图中气压带、 风带位置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答案: 1.A 2.B
《三圈环流》课件(9张ppt)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间之间的 冷热不均。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 直接原因和原动力
假设1 地表均匀 不受地转偏向
D
北极
G
G
赤道
D
D
赤道
G
南极
单圈环流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三)作出假设,逐层探究 二、风带(六大)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比北半球明显,30°S 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高低纬
间的受
热不均
地
转
单圈环流
偏
向
地
力
球
的
公
三圈环流
转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异
冬夏季气? 压中心
热 气候 线间
替控制
带 热带季风 北纬10°~回归线 气候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30° 气候 大陆内部、西岸
终年受副高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类型
亚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
带 地中海
气候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 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赤
副
副
极
道 赤道低压 形成原因: 低
热
极
地
带
地
高
极地高压 热力因素 压
高
低
压
气
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原因:
压
压
带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因素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思考: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具有什么规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64张PPT)

气候类 型
分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亚热带
季风气 南北纬
候和季 风性湿
25°~ 35°大 陆东岸
润气候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响温暖少雨
我国秦岭以南, 北美大陆,南美 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东南部等地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 陆西岸
南北美30°-40° 北半球,夏季受副高控 之间的大陆西岸。 制炎热干旱,冬季受西 澳大利亚大陆和 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西南角
等地。
气候 类型 温带 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分 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主要分 布于亚 洲大陆 东部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我国华北、东北,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俄罗斯远东地区,
响寒冷干燥。
日本朝鲜半岛。
大致在 南北纬 40° ~ 60°之 间的大 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 很大。
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各月降水≥
热带草原气候 200mm的月份
≧3个月 < 3个月
热带沙漠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当0℃≤t≤15℃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
当t<0℃时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 l00mm的月份
一、气压带和风带
重点知识: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的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 期平均状态。
(3)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它促进了高低 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 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 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典题精研]
[典例2] (2018·北京高考)如
图所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
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
答(1)~(2)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1月 A 西北 季风 7月 C 东南 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南亚季风
B 东北 季风 D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气__压__带__、__风__带__ _的__季__节__移__动___
【联】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 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 最明显。
(2)六个风带
BD为为_西信__风风__带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F为_极__地__东__风___带
(3)季节移动规律:
随_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
日相比,大致夏季 偏北 ,冬季 偏南 。 【记】 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东风带风 向相同。 【注2】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 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 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 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题组精练]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主题6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6 、 夏 半 年东 北升, 西北落 ;冬半 年东南 升,西 南落。 一年中 正午太 阳都在 正南方 天空。
7 、 夏 至 日正 午太阳 高度最 大,白 昼最长 ;冬至 日正午 太阳高 度最小 ,白昼 最短。 8.春 、 秋 分 日 ,太 阳直射 赤道, 全球各 地昼夜 平分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一: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结论:单圈环流
北极 高压
赤道 低压
低压 赤道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高压 南极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板图练习
高压
G
A B C D E F 高压
0º
30ºN
60ºN
90ºN
问题: 1.请写出ACE分别表示什么气压带? 2.请写出BDF分别表示什么风带?G又表示什么?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 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结论:三圈环流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7 、 夏 至 日正 午太阳 高度最 大,白 昼最长 ;冬至 日正午 太阳高 度最小 ,白昼 最短。 8.春 、 秋 分 日 ,太 阳直射 赤道, 全球各 地昼夜 平分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一: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结论:单圈环流
北极 高压
赤道 低压
低压 赤道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高压 南极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板图练习
高压
G
A B C D E F 高压
0º
30ºN
60ºN
90ºN
问题: 1.请写出ACE分别表示什么气压带? 2.请写出BDF分别表示什么风带?G又表示什么?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 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结论:三圈环流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新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气压带风带(PPT)

探 究:
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如果 我们考虑海洋和陆地的差异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将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 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 切断气压带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低压 冷高压 夏季,陆地为_____,海洋为___
热低压 冷高压 冬季,陆地为_____,海洋为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 高气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 低气压带之间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 气压带之间
西
带
极地东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练习
AC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2、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 ) B
A、 B、 C、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2、对 号 入 座
A
空气冷却收 缩下沉而成
B
副热带高
B
空气堆积 下沉而成
C
空气受热膨
C
赤道
低气 压带
气压带
成因
极地
高气压带
副极 地低 气压 带
D
胀上升而成
D
气流相遇
被迫上升而成
A
探究一: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由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成因)
二、由气流运动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动力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
西风湿润东风干
热带雨林气候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10°N~10°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第3题、第6、7题
1.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就
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
请风带观位察置分大致析是:夏季北
移1.冬气季压南带移风。带的 2. 位由置于气随压什带么风而的移 动,移使动30?°——40°大 陆影受2.西响副气动大岸而高压陆3地温控0带西°区和制风岸~冬湿,4带地季润炎0°移区受,热西夏干风季燥, 形成的独气特候的有地何中影海气候。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南__北__纬__6_0_°____和__赤__道__地__区_____, 那里一般是___低____(高、低)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 __多__阴__雨__天__气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_南__北__纬__3_0_°______和_____极__地______,那里一般是(高、低) _____高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 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
同性质的气【流例相3遇】形读成下极锋图,,并暖空回气答被下迫列抬问升。题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
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 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 常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 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响?
风带移动.swf
解说
【解析】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 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
的规律,可【以例判3断】此读时下为图冬季,并。回另外答,下从列A、问B题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
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 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冬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 由是__气__压__带___和__风__带___的__位__置___南__移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__丰__富___,原因是___________。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 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 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极地东 风带(2
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风
东南 风
中纬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风带(2 副极地低气压带之
西南 风
西北 风
个)
间
低纬信 风带(2
个)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风
东南 风
属性 (影响 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燥
练习: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风 带名称。
P 同步课堂 40
【学习目标】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结构】
气压带 和风带 形成
三圈环流 分布 季节移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 中心
南半球呈带状 北半球呈块状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什么? 太阳辐射 • 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有何作用?
多晴朗天气
P 同步课堂 41
非选择题13题第(1) 小题
解说
海陆热力差异.swf
1. 相似的情况发生海在洋海陆之间,冬季和夏陆季地海陆温 夏 度各季有何较差冷异,?形成高气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冬2. 相应季的情较况热,,冬形夏成季低海气陆压气压有较何冷差,异形?成高气压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东南 信
风
动力 中
成因 热力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
纬
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赤流道辐低合气上升 压聚带积与下沉副极 地低气压带
受的热形膨胀成上有升何 不同? 极地高气 压带与副热 带高气压带 有何差异?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压带分布成因
特性
气 流
影响气 候
极地高气压 南北纬90° 热力原 冷高 下
带
附近
因 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 南北纬60° 动力原 冷低 上
压带
附近
因 压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30° 动力原 热高 下
压带
附近
因 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 带
0°附近
热力原 热低 上 因 压升
湿热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风向
风带
分布
北半球
南半 球
假设地表均一且地球不自转、太阳 直射赤道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偏向力理作想用环,流则.s全wf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例3】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___ ,为什 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的D气流, 被迫抬升 解析:C气流来自暖热的30° S低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至60° 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
解说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解说
三圈环流.swf
(3)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想一想
热力成因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动力 成因
热力 原因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1.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就
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
请风带观位察置分大致析是:夏季北
移1.冬气季压南带移风。带的 2. 位由置于气随压什带么风而的移 动,移使动30?°——40°大 陆影受2.西响副气动大岸而高压陆3地温控0带西°区和制风岸~冬湿,4带地季润炎0°移区受,热西夏干风季燥, 形成的独气特候的有地何中影海气候。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南__北__纬__6_0_°____和__赤__道__地__区_____, 那里一般是___低____(高、低)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 __多__阴__雨__天__气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_南__北__纬__3_0_°______和_____极__地______,那里一般是(高、低) _____高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 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
同性质的气【流例相3遇】形读成下极锋图,,并暖空回气答被下迫列抬问升。题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
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 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 常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 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响?
风带移动.swf
解说
【解析】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 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
的规律,可【以例判3断】此读时下为图冬季,并。回另外答,下从列A、问B题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
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 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冬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 由是__气__压__带___和__风__带___的__位__置___南__移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__丰__富___,原因是___________。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 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 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极地东 风带(2
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风
东南 风
中纬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风带(2 副极地低气压带之
西南 风
西北 风
个)
间
低纬信 风带(2
个)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风
东南 风
属性 (影响 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燥
练习: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风 带名称。
P 同步课堂 40
【学习目标】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结构】
气压带 和风带 形成
三圈环流 分布 季节移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 中心
南半球呈带状 北半球呈块状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什么? 太阳辐射 • 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有何作用?
多晴朗天气
P 同步课堂 41
非选择题13题第(1) 小题
解说
海陆热力差异.swf
1. 相似的情况发生海在洋海陆之间,冬季和夏陆季地海陆温 夏 度各季有何较差冷异,?形成高气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冬2. 相应季的情较况热,,冬形夏成季低海气陆压气压有较何冷差,异形?成高气压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东南 信
风
动力 中
成因 热力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
纬
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赤流道辐低合气上升 压聚带积与下沉副极 地低气压带
受的热形膨胀成上有升何 不同? 极地高气 压带与副热 带高气压带 有何差异?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压带分布成因
特性
气 流
影响气 候
极地高气压 南北纬90° 热力原 冷高 下
带
附近
因 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 南北纬60° 动力原 冷低 上
压带
附近
因 压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30° 动力原 热高 下
压带
附近
因 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 带
0°附近
热力原 热低 上 因 压升
湿热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风向
风带
分布
北半球
南半 球
假设地表均一且地球不自转、太阳 直射赤道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偏向力理作想用环,流则.s全wf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例3】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____ ,为什 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的D气流, 被迫抬升 解析:C气流来自暖热的30° S低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至60° 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
解说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解说
三圈环流.swf
(3)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想一想
热力成因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动力 成因
热力 原因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