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基础指导教案
人民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PPTppt文档

Queen Elizabeth II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谁主沉浮?
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来 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一般以议会作 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故被称为代议制.
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有四:其一,普 选产生议员组成议会;其二,代表民意 行使国家权力;其三,议会决议经议员 共议,多数通过生效;其四,议会行使的 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 权.
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 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 _国__王__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不负行政责任。
(2)权力的中心在哪里? 议会
2.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
首相
下院大选中获 胜的多数党领 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 名单 组成 内阁
内阁与 首相在 政治上 共进退
议会 下院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 政府
国 议世 会纪 与中 政叶 府到 的 关世 系纪 示 意年 图代
英
19 70
18
学以致用:
1、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A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B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 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C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学以致用:
(2007)6月27日 电 新华网消息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1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基础指导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得确立与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得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得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得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得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得制定(1)内容: 它以明确得条文限制国王得权力,保证议会得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与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就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得时期。
2、责任内阁制得形成(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得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得扩大与两党制得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得角逐,大选获胜得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得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与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得呼声日渐高涨(2)改革结果与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得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就是世袭产生,就是国家得象征,处于统而不治得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得领袖就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得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得新体制1、联邦宪法得制定、、(1)背景:、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B、邦联得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得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得利益与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得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优秀版)

确立与发展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
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 议会 中的统治地位 确立。
(1)1640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反对以国王为首的封 建势力,经过两次内战,于1649年,将国王 查理 一世 送上断头台。 (2)克伦威尔利用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于1653年就任“护国主”。后来由于“护国主”政 府缺乏强有力的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由于复辟王朝的统治直接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控制的 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 继承英国王位,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影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将实际权力逐渐转 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司法 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问题思考 2.“光荣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有何
变化? 提示 (1)革命前,国王掌握国家大权,实行专制 统治,认为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2)革命后,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国王日 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不支配国家政权, 议会是权力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3)影响: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 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 问题思考 3.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及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 向议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具 体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下院多数 党领袖通常就是首相,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 (2)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立法机构得以控 制行政,有效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其 形成维护了君主立宪制。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练习(含解析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定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解析:“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
答案:B2.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国王的独断专行B.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C.标志内阁首相取代王权D.标志国王行政权丧失解析:据材料“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可知嗣位法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权力,故B项正确。
答案:B3.“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是指( )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解析:“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答案:B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 )A.中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新贵族解析:中产阶级一般指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背景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他们成为主导历史走向的力量,故B项正确;工业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不能真正地掌握政权,故C项错误;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不属于中等阶级,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 人民版必修1

在我国明朝时期,明成祖即位后开始设 立“内阁”,从而使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正 式确立;而在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也 逐渐形成并发展。请思考:18世纪英国的内 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 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内阁权力很轻,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 专制,大权独揽。
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 ①改革前的选举制度,引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②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推动下, 工业资产阶级为谋求参政权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内容:①对选民的财产限制作了重新规定。 ②对选区和议席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分配。 影响: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 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使议会制度向民主化方向又迈进了一 步。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⒈责任内阁制形成 请阅读“小密室的演变”一目内容,共同解决下列 问题: ⑴英国内阁是怎么来的?(教材) ⑵责任内阁制是如何形成的?(教材) ⑶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
责任内阁制
①内阁与国王关系:内阁 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 形 治”,内阁不对国王负责。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政 式 ②内阁与议会关 任 治上共进退 首相 命 系:内阁由议会 选举产生,对议 会负责;议会对 内阁进行监督; 议会可以通过对 议 内阁(政府) 会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的不信任案, 1. 国王失去了行政权; 下 内阁可以解散下 2.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院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院提前大选。 3.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控制
考考你: 问题一:英国现任国王是谁?
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全称为 “伊丽莎白二世,蒙上帝之 恩,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 联合王国及其属下其他王国 和领土之女王,英联邦之元 首,信念之捍卫者”。除英 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 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 的元首。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1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知识梳理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概要】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程标准】(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试说明】(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含义: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二、背景:“光荣革命”1、原因(1)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2)直接原因:17世纪以来,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宣扬“君权神授”,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3、时间:1640~1688年4、过程①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共21张PPT)

确立起来的
司法原权则独有立哪于些王?权
王权被限制
资本主义国家用议会和 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一
种政治制度。
—这—《些权法利案法对案君》主颁立布奠宪定制了的英形国成君起主到立什宪么制样的的基作础 用?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奠定基础:限制王权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问题思考 5.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有何特点?
提示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 政治制度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 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 阁到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即 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转移到内阁 的过程。 (3)创新性: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 制逐渐形成,代议制度不断完善。
多 数 党
负 责
形式任命
君主 1、国王“统而不 任 治”(虚君); 命 2、内阁掌握行政权,
由议会选举产生并
下院
议会
上院 对议会负责;
选 举
(立法权) (贵族世袭) 3、议会掌握立法权, 是权力中心。
选民
司法独立
(司法权)
4、本质上是维护资 产阶级利益;
---英国成为典型君主立宪制国家
学以致用:
2003年春,英国追随美国出 兵伊拉克。你认为: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意义: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1月24日一(9)班
★君主立宪制特点之一: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议会是权力中心)
2、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请阅读 “小密室的演变” 的内容,共同解决下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而且在许多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
(2)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
(3)议会通过投不信任案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做法的有效性大大削弱了。
史料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们所掌握的权力并非神授。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史料链接: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你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观点?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
3、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4、培养搜集史料、处理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历史探源: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源于传统或习惯。请结合本课的学习或英国政治生活的实际,搜集资料,探导英国内阁制的历史根源。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2)内容
(3)影响
2、19世纪后期的议会改革
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使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至19世纪70年代前,这一时期是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
教学重点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
知识难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与指导策略
学生活动与
复备反思
讲授新课
一、“光荣革命”(学生自主学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材料二:洛克,英国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驱。他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力中,立法权最高,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为防止同批人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从而产生腐败,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
读史感悟:
(1)概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民主思想,并指出其影响。
本课作业
练习册选择题
板书设计
一、光荣革命及限制王权的法案
1、过程
2、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利中心,君主统而不治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以及强化
1、内阁的形成
2、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
(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3、内阁权利的膨胀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2)英国统治者是如何实践上述思想的?
此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任何回答不给予否定,因为一旦予以否定,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
其他
小结与作业
备注
课堂小结
本课教材的五目内容,构成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调整→完善→黄金时代结束的全过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
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和1688年以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清)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 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读史感悟:
在清朝康乾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指导同学自主将课本里有的内容找出来,并回答老师问题,老师总结归纳。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此法是实现教学总目标的有利手段,它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从中领会历史教学的思想。它能发展学生的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将历史知识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避免了一言堂,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所学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1932年的议会改革中,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后,工人、贫民仍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通过学习,让学生辩证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史料链接
阅读以下材料: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