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二)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氧化还原反应(二)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氧化还原反应(二)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一下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中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锌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锌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锌单质被氧化,可表示为化合价升高,失去两个电子,被氧化,氢元素从正一价降低到零价,两个氢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氯化氢被还原,可表示为化合价降低,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

以上,我们用双线桥法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双线桥是分析反应前后,同一变价元素的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化合价变化的内在原因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因此,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要在线桥上标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情况等。

下面,我们用双线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反应中铁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铁单质被氧化,铜元素从正二价降低到零价,一个铜原子得到两个电子,硫酸铜被还原。

我们再来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一价,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钠单质被氧化,生成了氯化钠,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负一价,一个氯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同时氯气被还原,生成了氯化钠。

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箭头从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相应元素。

其次,线桥上标注化合价变化情况、电子得失情况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等情况。

此外,电子转移的总数要相等。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所示,请同学们思考,被氧化的元素以及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反应中锰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锰元素的化合价从正四价降低到正二价,一个锰原子得到两个电子,二氧化锰被还原,氯元素的化合价从负一价升高到零价,但同时我们还发现,氯化锰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一价,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分析氯原子失电子数目必须要注意到未变价的氯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的理论基础,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电化学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 年版)》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的价态,可通过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从教材安排来看,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及“离子反应”之后,元素化合物内容之前,这既能发展夯实之前对物质及反应的微观认识,从不同角度建构出新的化学学习思维,又能帮助学生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性质,完善新课标中提出的价类(物质类别-化合价)二维分析思路,为后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建立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

而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分类思想在化学物质及反应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初步形成分类观;而第二节“离子反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初步形成了微粒观;并且宏微结合的思想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认识物质及反应的维度越丰富,越能接近其本质。

而本节内容则将突破学生在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建立一个新的维度,即从化合价(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反应,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继续深化学生的变化观,同时为后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2.3.2——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电子得失角度、氧化剂、还原剂

2.3.2——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电子得失角度、氧化剂、还原剂
【练习】《问》P44<探究讨论>2
设问过程:
对问题结果可能的估计:
检测:
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课时作业(十) 2、7(2)选做
2、《问》P43 <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1、
【师】同学们从课本P37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用笔画出来。
【生】阅读课本
【提问】什么叫氧化剂、还原剂
【PPT】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提问】氧化剂、还原剂是针对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生】反应物
【板书】得失氧角度化合价升降的角度
氧化反应得到氧化合价升高
还原反应失去氧化合价降低
【分析】现在我们来看这一个化学反应,判断它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PPT】
【生】属于
【师】根据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里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钠和氯。钠由反应前的0价变成了反应后的+1,化合价升高,钠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钠是被氧化;同样的方法,氯由反应前的0价变成反应后的-1价,化合价降低,氯气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氯气是被还原。
【PPT】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分析】用双线桥法分析了这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问》P44,同学们自己完成<探究讨论>第1题。
【PPT】
【总结】这就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分析呢?
例如,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它得到电子;氧化剂在反应的过程中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同样的方法分析还原剂: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它失去电子;还原剂在反应的过程中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案第一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案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为什么是这样的标识?什么是氧化剂与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有哪些?完成下列知识点:1.氧化剂与还原剂(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一种物质可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氧化性与还原性(1)概念①氧化性:氧化剂中的某种元素得电子的性质。

②还原性:还原剂中的某种元素失电子的性质。

(2)与元素价态的关系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②部分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含氧酸,如HNO3、浓硫酸等。

③某些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盐,如KMnO4、KClO3、FeCl3、CuCl2等。

(2)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Mg、Fe、Zn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等。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CO、SO2、KI、Na2S、Na2SO3、FeSO4等。

4.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及实质(1)概念间关系①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发生还原反应。

②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抓住化合价升降的两条线(2)特征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钢铁冶炼的原理是什么?氯气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备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哪些应用?请完成下列知识点1.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1)过氧化氢的氧化性:H2O2与KI的反应:H2O2+2KI===I2+2KOHI 2的生成一般用淀粉来检验 (2)过氧化氢的还原性:H 2O 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为硫酸) 的反应:5H 2O 2+2KMnO 4+3H 2SO 4===5O 2↑+2MnSO 4+K 2SO 4+8H 2O2.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1)金属的冶炼冶炼金属的方法有热还原法、湿法、电解法等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实验室用MnO 2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另一种不加热的: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本节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本节教学难点: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主要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

如在利用几个反应分析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的关系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听取学生的结论加以点评,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特征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高中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三篇】

高中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三篇】

⽆忧考⼩编整理了⼩学⼀年级上册语⽂第⼆单元试卷三套,希望对你有帮助!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 培养学⽣⽤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培养学⽣的归纳能⼒、推理能⼒。

过程与⽅法1.重视培养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法,提⾼科学探究的能⼒。

2.培养学⽣的思维能⼒。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进⾏对⽴统⼀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

[教学重点]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类的⾐、⾷、住、⾏,⽣物体的产⽣、发展和消亡,化⼯⽣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活、⽣命、⽣产有着⼗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

下⾯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反应这⼀问题。

师: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中氧⽓发⽣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步研究。

请同学们举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新课推进师:引导学⽣思考交流(学⽣填写此表)。

引导学⽣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程式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类标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CuO+H2====Cu+H2O H2跟O2结合⽣成H2O的过程称为H2的氧化反应CuO跟H2反应失去O的过程,称为CuO的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度是Fe2O3+3CO====2Fe+3CO2⽣:得出以下结论[板书]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师: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请分析填写下列表格:氧化还原反应⽅程式反应前后化合价升⾼的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2Mg+O2====2MgOFe2O3+3CO2====Fe+3CO22Al2O3====4Al+3O2↑2H2O2====2H2O+O2↑Mg+2HCl====MgCl2+H2↑Mg+2H+====Mg2++H2↑Fe+CuSO4====Cu+FeSO4Fe+Cu2+====Cu+Fe2+师:CuO+H2====Cu+H2O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一)1、有关概念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2、概念间的关系< height=42>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1、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1、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 colspan=2>(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colspan=2>(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5、常见的氧化剂<>6、常见的还原剂<>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剂2>非金属元素 2> < width="72%" height=25>非金属活动顺序:f > o > cl > br > i > s < width="72%">同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性增强:cl > s > p < width="13%" rowspan=2>(2)还原性< rowspan=2>金属元素 < rowspan=2> < height=23>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 < width="72%">同主族从上往下,还原性增强:mg < ca < ba < colspan=4>(3)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colspan=4 height=26>氧化剂的氧化性 >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colspan=4>还原剂的还原性 >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colspan=4>(4)浓度、温度、酸碱性等:< colspan=4 height=21>如:浓hno3的氧化性> 稀hno3,加热时浓h2so4的氧化性增强,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增强等。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认识并建立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思考】我们能否方便直观的显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呢?【讲解】1.双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②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③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

如(3)巧记口诀先标化合价,再看价变化;起止同元素,桥上标变化。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过程中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①不需要标明“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②要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③箭头由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原子。

如(3)巧记口诀先确定变价元素,再计算价态变化;桥上标明电子数,箭头还原到氧化。

例1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选项A中应该转移2个电子;选项B中是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失去电子;选项C中,碳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讲解】1.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①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②氧化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5、CaO +H2O ==CaCO3
6、3 Fe +2O2 ==Fe3O4
7、BaCl2 +H2SO4 ==BaSO4↓+2HCl
8、CaCO3 ==CaO +CO2↑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
原反应的关系。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讲]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
[点击试题]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氯化还
原反应。

○2、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
4、8;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7;
学生讨论后并
小结
的性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即失电子的性质。

[板书]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具有氧化性,起氧化作用,本身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起还原作用,本身被氧化,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板书]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板书]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面我们学习如何在方程式上简单地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内容。

通过例题引出表示方法,并通过讲解和练习最大限度的加深学生对此表示法的理解。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投影小结]步骤:
1、先标化合价,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2、线上标明电子得失数。

[点击试题]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
还原剂。

(1) 3 H2 + Fe2O3 === 3H2O + 2Fe
(2) 2KClO3 === 2KCl + 3 O2
(3) 2H2S +SO2 == 3 S+2H2O
[板书](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投影小结]步骤:重点:
(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
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
剂失电子总数)。

[过]下面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总结一下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
剂。

[板书]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投影小结]
1、常见的氧化剂
通过讲解和练
习最大限度的加深
学生对此表示法的
理解。

与板书设计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
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