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默写学生版
《辛弃疾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登高远望,遥想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楼台还在,英雄不在: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刘义隆想建立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
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国家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年老却还希望为国立功:
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永遇乐》中写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曾经也是普通人的两句:
9.(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8.写诗人回忆当年金兵南侵战火烽烟的两句
9.(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水龙吟》
1.描写水天相接,凄凉辽阔南方秋景的句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远望壮美的远山,但诗人的忧愁却有增无减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3.夕阳西下,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4.声声哀鸣孤雁中,引发了诗人对身世境遇的感慨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5.通过神态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6.诗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英雄落泪也许安慰的两句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丑奴儿》(辛弃疾)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理解性默写1.《丑奴儿》中,“”一句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2.《丑奴儿》中,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把“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3.《丑奴儿》中,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4.《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
5 .辛稼轩在《丑奴儿》中以“,;,”感慨自己年少轻狂。
6.《丑奴儿》中的“;”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7.《丑奴儿》中,后人常用“,”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8.《丑奴儿》中,“,”两句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9.《丑奴儿》中,“”一句只言天气,表面看似洒脱,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10.《丑奴儿》中,“;”的反复运用,有力地带动下文的叙述。
前一个补充说明首句;后一个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默写答案1.《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2.《丑奴儿》中,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把“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的句子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丑奴儿》中,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4.《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5 .辛稼轩在《丑奴儿》中以“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感慨自己年少轻狂。
6.《丑奴儿》中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7.《丑奴儿》中,后人常用“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8.《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两句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辛弃疾词两首默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3、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就运用了这一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
5、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几句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呼应。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求田问舍,怕应羞见,郎才气。
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7.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人教版辛弃疾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3

人教版辛弃疾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1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秣陵:与下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宋有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的习俗,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这首词的首句三个“深”字连用,试分析其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辛苦吟于濆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注]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注]嫫母:黄帝的妃子,为人贤德而面目丑陋。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的词,从词的上阕可以看出,主人公不仅有无休止的漂泊羁旅之苦,更有一种功业未成、年华老去,生命虚耗的憾恨。
B.从“行路无情”“年去年来”中我们能看出词人的漂泊,从“何成”中可以看出词人老大无成的遗憾,“垂垂雪几茎”更反衬其悲愁之重。
C.“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营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境相通的清寒世界,情景交融。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
词人消沉没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
4.“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
5.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3)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子是用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是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句子是用典表明对淡忘国耻的。
4、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等国,并收复、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子是借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败北的典故,表达对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
6、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路” 句子是辛弃疾无比沉痛的感到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
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子是写宋文帝义隆草率出兵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皇失措。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句子是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权那样的英雄豪杰。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句子是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
1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写宋文帝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句子是用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是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句子是用典表明对淡忘国耻的。
李清照,辛弃疾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里冷淡悲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哪处是它的终点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有这样的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词人心中有对领土堕落的忧虑和恼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
这里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心中的恨,词篇所以而生动。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顶用快要西沉的斜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出身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土的想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中的“,,,”这几是句直抒胸臆,采用“看吴钩”“拍栏杆”等拥有典型意义的动作,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忿。
而且把激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庸的笔墨之中,内涵深沉,回味无穷。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中词作者说自己不学不过为吃鲈鱼以饱口腹而返乡求得安闲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 同时作者在这里用典故既写出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代廷的激怒,的确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成效。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人借用典故否认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表示自己不为私利,而要为国为民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表示全首词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了一个典故,表示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辛弃疾词两首情景默写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 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 杰的句子是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 刘裕英雄气概的句子 是: , , 。 •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 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 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 • , 。 •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 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 是 , 。
• 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说自己不 学只是为吃鲈鱼以饱口腹而还乡求得安适的张季 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 , , ? •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中,用快要西沉 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 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的句子 , , 。 • 6、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 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 心亭》下阕中 , , !化用桓温北伐的 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 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 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 之情。
•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描写词人 登上建康赏心亭,目之所及一片山高水长,浩渺 辽阔的无边秋景的句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 天去秋无际 ” • 2、《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用移情及物的 手法,表现词人虽见壮美的远山,内心愁苦却有 增无减的诗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 • 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选取具有 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 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辛弃疾《太常引》理解性默写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1.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
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
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
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
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
子是:,?
4.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
明镜”意思的诗句是:,。
5.《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现月轮转动、时光飞逝的句子是:
,。
【答案】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被白发,欺人奈何
4.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学稿()成语、语病、语序年级:学科:主备人: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及指导一、作家常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二、写作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
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
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
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
三、词牌名“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正音释义字音遥岑(cãn) 玉簪(zān) 螺髻(luó jì)脍(kuài) 倩(qiàn) 揾(wân)孙仲谋( móu )舞榭(xiâ)巷陌(mò)金戈(gē)元嘉( jiā)狼居胥(xū)仓皇(huáng )可堪(kān )佛狸祠(fó)拓跋焘(tāo )张浚(jùn )王玄谟( mó)注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岑:小山。
2 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
3 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
4 断鸿:孤雁。
5 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
6休说鲈鱼堪鱠:用典:《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张翰字季鹰,为官洛阳,秋日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鱠,便弃职返乡。
鱠:通“脍”指切得极细的肉丝。
7 求田问舍:买房置地。
三国时刘备责备许汜只知为私购置田产而全无忧国救世之意。
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8 倩:请。
9 红巾翠袖:供指歌女。
10 揾: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
2 舞榭歌台:指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
3 巷陌:街巷。
4 寄奴:南朝武帝刘裕的小名。
5 金戈铁马:指军队。
6 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7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夕封山勒石纪功而还,指宋文帝“有封狼居胥意”,派兵北伐,结果大败而归。
8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的情景。
路:代行政区域名。
9可堪:哪堪。
10佛狸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追击王玄谟,驻军公步山,建行宫,后人称此为佛狸祠。
佛狸:拓跋焘小名。
11 神鸦社鼓:指祭祀。
12 廉颇:战国时越国名将,晚年曾‘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五、理解性默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传统意象抒发游子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典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典表现自己对朝中小人的不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典表现自己对时局,国势关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用一系列动作来表达自己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
描写这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南宋国势衰颓,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刘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阙用典讽刺刘义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阙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典表明对淡忘国耻的但有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用典抒情,咏叹当时南宋近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中写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回忆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作者也是以此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9、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故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南宋政府不图恢复,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是宋室臣民的现实,用典抒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10、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是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六、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稼轩(xuān)揾泪(wân) 舞榭(xiâ) 迄今(qì)B、岑寂(cã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ã) 敛财(liǎn)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C、南渡神鸦社鼓祭祀矫揉造作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高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赢得仓皇北顾D、尚能饭否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C(“戈”应读gē)2、C(A项“苍”应为“仓”;B项“概”应为“慨”;D项“合”应为“和”)3、A(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B(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
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D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5、D(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 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