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辛弃疾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3

人教版辛弃疾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3

人教版辛弃疾词两首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1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秣陵:与下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宋有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的习俗,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这首词的首句三个“深”字连用,试分析其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辛苦吟于濆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注]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注]嫫母:黄帝的妃子,为人贤德而面目丑陋。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的词,从词的上阕可以看出,主人公不仅有无休止的漂泊羁旅之苦,更有一种功业未成、年华老去,生命虚耗的憾恨。

B.从“行路无情”“年去年来”中我们能看出词人的漂泊,从“何成”中可以看出词人老大无成的遗憾,“垂垂雪几茎”更反衬其悲愁之重。

C.“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营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境相通的清寒世界,情景交融。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

词人消沉没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

4.“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

5.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辛弃疾词两首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辛弃疾词两首》答案(一)《登建康赏心亭》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

著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关于豪放词常识1.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2.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用事较多,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3.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4.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亦名《青玉案•元夕》)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题目。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问题导学】(课前完成)四、文本字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C。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项,没有运用排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

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情感。

“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后所观之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

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完整word版)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完整word版)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hónɡ) 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B.拍遍.(piàn) 揾.英雄泪(wèn)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ā) 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2.下列词句,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想/当年,金戈/铁马。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求田问舍.舍:房舍C.元嘉草草..草草:缭乱、潦草把吴钩看了.了:结束、完毕D.无人会.,登临意会:领会断鸿..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D.人道寄奴曾住6.下列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鹰——作者将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C.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巷陌.(mò)鲈.鱼(lú)断鸿.(hónɡ) 献愁供.恨(ɡònɡ)B.廉颇.(pō) 遥岑.(cén)金戈.(ɡē) 舞榭.歌台(xiè)C.狼居胥.(xù) 元嘉.(jiā)螺髻.(jī) 佛.狸祠下(bì) D.仲.谋(zhònɡ) 堪脍.(huì)登临.(lín) 揾.英雄泪(wèn)答案 B解析A项,供ɡōnɡ;C项,胥xū,髻jì;D项,脍kuài。

2.下列各组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沧皇烽火惶恐B.金弋铁马杨州巷陌蕴含C.玉簪螺髻鲈鱼栏竿嬴政D.脍炙人口岑寂揾泪寻觅答案 D解析A项,沧—仓;B项,弋—戈;杨—扬;C项,竿—杆。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普通,平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依靠,靠)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请、让)把吴钩..看了(佩带的宝刀)C.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D.求.田问.舍(求取,要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答案 D解析“求田问舍”的“求”和“问”是购买、购置的意思。

4.下列各典故,对应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A.树犹如此(桓温)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B.求田问舍(刘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鲈鱼堪脍(张季鹰)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刘义隆霍去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答案 B解析“求田问舍”的典故是三国时许汜。

5.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参考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参考答案

辛弃疾同步参考答案一、1(1)cén zān jì kuài wèn xiè xū bì(2)南宋稼轩苏轼苏辛(3)拟人、比喻/借代、夸张/用典/借代/比喻、夸张二、2、A (“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3、C (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4、D (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

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相同)5、C (孙仲谋应为刘裕)6、A(B项,风流:遗风,指英雄业绩。

C项,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D项,封: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7、C(A项,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B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8、C(A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项,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D 项,应为“远目遥岑,(如)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9、D(赢得:落得)10、B(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三、1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撮英雄泪(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四、12、B (“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出了春雨过后的郁郁青青。

)13、①表现了作者去职闲居、壮志难酬的烦躁和无奈。

②作者用乐景来反衬内心的烦乱。

借酒浇愁之后,似醒未醒之中,词人围着室内的屏风转个不停,说明心绪不宁,烦躁不安。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g)赏心亭(tíng)玉枕(zhěn)堪脍(kuài)B.揾泪(wēn) 狼居胥(xū)玉簪(zān)寻觅(mì)C.盈袖(xiù)断鸿声(hóng)舞榭(xiè)赢(yíng)得D.供恨(hèng)佛狸祠(cí)把盏(zhǎn)金戈(gē)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6.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二、现代文阅读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hónɡ) 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B.拍遍.(piàn) 揾.英雄泪(wèn)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ā) 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2.下列词句,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想/当年,金戈/铁马。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求田问舍.舍:房舍C.元嘉草草..草草:缭乱、潦草把吴钩看了.了:结束、完毕D.无人会.,登临意会:领会断鸿..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D.人道寄奴曾住6.下列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将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C.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
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
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
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
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

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

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17.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18.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9.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20.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
[基础演练]
1.【答案】 A
【解析】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 项中“尽”应读jǐn。

2.【答案】 A
【解析】B项“概”应为“慨”;C 项“胪”应为“鲈”; D项“雀”应为“鹊”。

3.【答案】 C
【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4.【答案】 A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5.【答案】 D 【解析】封,册封。

6.【答案】B【解析】B是比喻,其它三项是借代。

7.【答案】B【解析】断鸿/声里
8.【答案】 B
【解析】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9. 【答案】 C
【解析】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昂扬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10. 【答案】 B
【解析】“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
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11.【答案】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
理想。

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痛苦。

12.【答案】孙权的流风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

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课外迁移]
13.【答案】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

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

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14.【答案】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
松树说起话来。

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

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

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15.【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
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6.【答案】“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