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郎才气
《三国志》里讲,当许氾向刘备述说陈登对于 自己的拜见不但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时, 刘备说道:你是有国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乱, 帝王失所,陈登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的 主张。可你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 是陈登最忌讳的,所以他与你也就没有什么话 好说。如果是换上了我,那就不仅仅是让你睡 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 尺高楼上了。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 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亦以自比。 他认为,在他的英雄气概面前,那些求田问舍、 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们是无地自容的。
•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 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 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 中原的奋斗。
•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 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 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 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辛弃疾词《破阵子》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辛弃疾词两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new)

3.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却连用两个“秋”字,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并简要分析本词的写作特色。
提示:作者选取两个视角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连、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极一片秋色.第二
6。《永遇乐》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
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
C.供恨(gong佛狸祠(Cí)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
5.B
【解析】A项,“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C项,“词要有词牌和题目”有误,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D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婉约手法写的,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6。(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断鸿声里
(3)树犹如此
(4)红巾翠袖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难点探究】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解析4

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C。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项,没有运用排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
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情感。
“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后所观之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
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过关习题必修4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过关习题必修4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9d006192e45361066f536.png)
6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倩.影靛.青腈.纶青春靓.丽B岑.寂涔.涔参.差莘.莘子C市侩.芦荟.刽.子脍.炙人口D瘟.神温.暖愠.怒揾.英雄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栏竿溘然长逝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B仓皇寻常巷陌气喘吁吁牵一发而动全身C赢得舞谢歌台惩一儆百心有灵犀一点通D蛊惑毕恭毕敬振聋发聩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
作者以“断鸿”自比,显出悲凉之意。
C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作者用季鹰归去的典故表达自己也将弃官归隐的心思。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作者用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C无人会.,登临意/我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D休说鲈鱼堪.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判断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早岁/那知世/事艰[§§§§§]C小楼一夜听/春雨D暮霭/沉沉楚/天阔6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③封狼居胥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①刘裕②周瑜③霍去病④张翰B①周瑜②刘裕③霍去病④张翰C①周瑜②刘裕③张翰④霍去病D①刘裕②周瑜③张翰④霍去病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赢得..仓皇北顾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8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代词风6辛弃疾词两首课内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6 辛弃疾词两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簪.(zān)僭.越(jì)糌.粑(zān)自古暨.今(jì)B.螺髻.(jì)云鬟.(huán)鬓.发(bìn)须髯.飘洒(rán)C.揾.拭(wèn)翁媪.(ǎo)愠.怒(ǎo)不瘟.不火(wēn)D.会.稽(guì)市侩.(kuài)刽.子(guì)脍.炙人口(kuài)解析:A项,僭—jiàn;C项,愠—yùn;D项,会—kuài。
答案:B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休说鲈鱼堪脍.(烤肉)人道寄奴曾.住(曾经)B.遥岑远目.(望)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C.寻常巷.陌(街巷)把吴钩看了.(结束、完毕)D.凭.谁问(靠)倩.何人唤取(请人代替自己做)解析:A项,“脍”应是“把鱼、肉切细”。
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4.对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运用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典故,讽喻南宋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6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6 辛弃疾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暮霭.(ǎi)遥岑.(céng)鲈.鱼(lú)鲈鱼堪脍.(kuài)B.揾.英雄泪(wēn)玉簪.(zān)巷陌.(mò)封狼居胥.(xū)C.螺髻.(jì)断鸿.(hóng)舞榭.(xiè)廉颇.老矣(pō)D.元嘉.草草(jiā)孙仲谋.(móu)佛狸祠.(sì)金戈.铁马(gē)思路解析:A项,“岑〞应读“cén〞。
B项,“揾〞应读“wèn〞。
D项,“祠〞应读“cí〞。
答案:C2.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思路解析:此题考察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理解。
“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答案:D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C.{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D.{①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思路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的意思。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 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风流〞都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4.将以下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 〞几句用移情之法,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作者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与“恨〞。
(3)可惜流年,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 〞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完整word版)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hónɡ) 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B.拍遍.(piàn) 揾.英雄泪(wèn)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ā) 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2.下列词句,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想/当年,金戈/铁马。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求田问舍.舍:房舍C.元嘉草草..草草:缭乱、潦草把吴钩看了.了:结束、完毕D.无人会.,登临意会:领会断鸿..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D.人道寄奴曾住6.下列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鹰——作者将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C.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g)赏心亭(tíng)玉枕(zhěn)堪脍(kuài)B.揾泪(wēn)狼居胥(xū)玉簪(zān)寻觅(mì)C.盈袖(xiù)断鸿声(hóng)舞榭(xiè)赢(yíng)得D.供恨(hèng)佛狸祠(cí)把盏(zhǎn)金戈(gē)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
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
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
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
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
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6.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
二、现代文阅读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两句“,”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
8.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遥岑(céng)——cén;B项,揾泪(wēn)——wèn;D项,供恨(hèng)——hèn。
2.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C项,“风流”,指的是有着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
D项,“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指歌舞场所。
3.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典故与历史人物分析。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火烧赤壁。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3)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4)季鹰归未——张翰,字季鹰。
综合B 项正确。
4.B
【解析】
试题分析: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运用了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的典故;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了西晋的张季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的典故;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中“树犹如此”也是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
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典的作用:1.内容上,叙写古人古事,丰富诗文内涵,创造深化意境2.结构上,为下面作伏笔,作铺垫,预设氛围。
3·情感上,抒情言志,直接或间接、正衬或反衬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
4.语言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增强文章表现力。
5.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背诵诗词,熟记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如何用典,以达到学会化用诗句,化用典故的目。
本题中①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句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逗冠⑥句均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古诗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与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有关。
题干问的是“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
“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饭疏食饮水”,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约我以礼”,意思是“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礼”在此处没有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豪杰”“晦朔”“蟪蛄”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8.(示例)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子的能力。
首先应确立模仿的对象,“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确定仿写的句式,“……说,生活是‘……’的……”。
然后确定内容,“我国古代诗人及其名句”所选名句和后面生活的特点要相一致。
例句中写“辛弃疾”,我们可联想到“陶渊明”“苏轼”;例句中写“痛苦”,我们可联想到“恬静”“闲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