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 翻译
高中辛弃疾的诗加翻译

高中辛弃疾的诗加翻译辛弃疾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高中辛弃疾的诗加翻译1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鉴赏】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
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
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鹧鸪天辛弃疾翻译

鹧鸪天辛弃疾翻译一、《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垂破嫩牙,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风细草鸣黄实,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二、《鹧鸪天·送人》宋代: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目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情恨的事情,何让干件万般,难惜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新?江斗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三、《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迫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二主须。
却将万字平我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翻译: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看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
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宋]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①作期同上。
此“漫兴三首”之三。
上片平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
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
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政策的讽嘲。
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
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
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
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
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
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芸草:锄草。
芸:同“耘”。
陈根:老根。
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
笕:引水的长竹管。
此作动词用。
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朝家:朝廷。
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
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
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
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
《辛弃疾诗词集》原文及译文

《辛弃疾诗词集》原文及译文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diāo)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hú)光转,一夜鱼龙舞。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水调歌头辛弃疾翻译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敞。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沙。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惟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赋登楼。
译文: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莫,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②,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③,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
①东流:池州的东流县。
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
③“楼空”句: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
④绮陌:多彩的'大道。
[赏析]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
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
“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
下阕开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目前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
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首艳情之作写得缠绵婉曲,哀而不伤,用健笔写柔情,堪称杰作。
辛弃疾词三首翻译

辛弃疾词三首翻译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鉴赏】: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 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 兵患,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 然无存。
6.[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用
典的意图各是什么?
典故 ① ③ ⑤ ⑦ ⑨
意图 ② ④ ⑥ ⑧ ⑩
答案: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借孙权创 立大业抒发自己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 ③斜阳草
3.文学常识 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 创作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 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 称“用典”。用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使立论有根 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②便于比况 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
3.词义理解
(1)断.鸿.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田.问.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揾.英雄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学国学
【原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译文】 不依靠规和矩,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 形。 【解读】 规和矩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随着这句话, “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 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两首翻译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1.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2.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
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