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东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一、监控量测的内容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A和选测项目B两大类。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浅埋暗挖法各种监控量测项目的简介见表10-1。

(1)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1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表10-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注: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埋深。

二、监控量测的方法(一)目测观察1.目的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开挖面附近围岩的性质、状态进行目测。

另外,对开挖后初期支护稳定状态进行目测,也是监控量测中的重要项目。

2.目测观察的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性、节理裂隙的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色度等)。

开挖后对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3)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

(4)是否有底鼓现象。

3.目测结果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及时综合观察测量数据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地下工程的代表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监测和量测工作。

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监测与量测手段和技术方案,做到科学管理、全面监控,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二、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手段在隧道施工中,要实现对于隧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监控和量测,需要用到各种手段。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与量测手段。

1.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地面控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隧道中、上、下部分的变形监测。

2. 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挠度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对隧道中、上、下部位的变形和应力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进行影像、光学和遥感测量,获取隧道周边区域的信息,进行隧道周围环境的监测。

三、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具体情况和所处地环境,采用合理的监控与量测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进行全面监控。

1. 预报警报系统预报警报系统是针对隧道内部、周边环境的变形和应力,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实现预警和警报的系统。

通过对于隧道的监控和预测,及时发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 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是指将各种监测和量测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及时获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以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全面监控。

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报警的功能。

3. 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实时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变形,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是一个封闭的道路系统,通常位于地下或山脉中,连接两个地点。

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其监控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监控隧道可以帮助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维护和改进。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隧道监控测量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和测量隧道的关键参数。

2. 监控设备2.1 摄像头为了实现对隧道的实时监控,我们建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状况和行人活动。

建议在出入口和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以获得最佳监控效果。

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光照下的良好表现,以确保清晰的图像质量。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隧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

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

这对于检测火灾或其他温度异常非常有用。

温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与监控系统实时通信。

2.3 烟雾传感器烟雾是隧道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装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并发出警报。

烟雾传感器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2.4 气体传感器隧道中的气体浓度是另一个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

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对隧道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安装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气体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3. 数据采集和存储为了实现对隧道的监控和测量,采集和存储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集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配备数据收集节点。

数据收集节点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展示隧道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

5. 报警系统隧道监控中的报警系统是一项关键功能。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全站仪测量边长与GPS点坐标反算边长距离对比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1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1~2次/周
1~3
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每5~10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4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11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及两层支
护间压力
各种类型
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5~20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8
钢支撑内
力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9
支护、衬
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天
16天
~1个月
1~3个月
3个月
以后
1
地质和支
护状况观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进行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山东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隧道施工方案简介茅山东隧道上行线里程:EK25+575~EK25+815,下行线里程:FK25+514~EK25+782。

是本标段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隧道按分离式双洞三车道单向交通设计,最小净距为34.35m,隧道开挖跨度在17.13m~17.33m间,洞身开挖断面最大为162.82m2,不利于开挖后围岩的稳定。

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尤其隧道洞室穿越6层安山凝灰岩属较软质岩石,具碎裂结构,裂隙发育,岩体整体强度低,完整性差,洞室自稳能力差,易坍塌,不利于隧道施工及安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现场条件,茅山东隧道施工按先左隧、后右隧的次序,组织左、右洞顺序法施工,采取从东洞口向西洞口单口掘进,西洞口在隧道贯通前仅施做洞口与明洞开挖及其防护,为隧道顺利贯通创造条件。

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明洞两侧回填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均匀对称进行。

隧道暗洞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按照无轨装碴运输模式组织施工,其中Ⅲ类围岩地段采用“CRD”法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CD”法施工。

隧道Ⅲ类围岩地段施工时,首先施做相应的超前支护措施,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施工严格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开挖施工。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挖、欠挖,初期支护及时可靠,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处理分析量测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二、监控量测目的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是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安全。

为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机,了解和掌握围岩变化规律,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

为最终稳定时间等提供信息依据,并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资料。

因本隧道开挖断面大,必须加强围岩及支护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其目的是: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

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

2、指导施工,预报险情。

作出工程预报,确立施工对策,做到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3、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围岩变形收敛的准确时间和最大变形量,为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三、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方法1、量测的内容及方法见下表结合设计规范要求及我单位施工经验,本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①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②水平净空收敛③拱顶下沉④地表下沉2、量测方法1)地质素描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要有照片记录。

、①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②岩石名称、结构、颜色;③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④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⑤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⑥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⑦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⑧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⑨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⑩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2)水准仪测拱顶下沉或地表下沉在地表稳定处设一固定点并引入高程,即可进行地表下沉的观测(具体式样见附图)。

水平净空收敛值用收敛仪进行测量,拱顶下沉、地表下沉的量测使用精密水准仪测量,读数精确到0.1mm。

3)收敛仪测坑道周边相对位移①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坑道方向的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最显著表现,最能反映出围岩的稳定性。

因此对周边位移的量测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意义、最经济的量测项目。

坑道周边位移用收敛仪量测其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来反映围岩的动态。

②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A开挖完成后尽快埋设测点,并测取初读数,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B测点要尽量靠近开挖断面,要求在2m以内。

C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

记录内容应包括断面位置、测点编号、初始读数、各次测试读数、当时温度、以及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等。

③数据整理量测数据整理包括数据计算、列表或绘图表示各种关系。

A坑道周边相对位移计算式为μi =Ri-R式中:R-初始观测值Ri-第i次观测值μi-第i次观测时,该两点间的相对位移B测尺为普通钢尺时,要消除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大时,应进行温度改正,其计算式为:△μi t=αL(t i-t0)μi=R i-R0-△μi t式中:α-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一般取α=12×10-6/℃L-测量基线长ti -t-测量时与初测的温度差C绘制位移μ-时间t关系曲线图或位移速度v-时间t关系曲线。

4)测点测设频率见下表。

位移量测频率表5)结束量测的时间考虑到我单位监控量测的实际操作目的和意义,我单位的监控量测的结束时间定为: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以1次/3天的频率量测2周,若发觉无明显变形,便结束该点的量测工作。

6)洞内、外监控量测点测点的加工①地表下沉点,采用长度为40cm的φ12圆钢,在地表同一截面处埋设砼包铁芯桩,编号。

(具体式样见附图)②洞内观测点,统一采用40cm长Φ22螺纹钢,在端头处焊接三角形挂钩,便于准确测量。

样式如下:3、测试断面、测线、测点、测孔的布设1)测试断面的布置本工程测试断面采用单一测试断面,即把单项测量内容布设在一个测试断面,了解围岩和支护在这个断面的动态变化情况。

隧道工程现场测量的单一测试断面沿隧道纵向间隔布置,分以下两种情况:①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布设在同一断面,断面间距规定见下表②地表下沉量测与埋深关系很大,其测试断面间距见下表2)周边位移的测线布置茅山东隧道设计图纸中给出了参考测线布置,具体测点、测线见图所示。

3)地表、地中沉降的测点布置地表、地中沉降观测点,主要应布置在洞室中轴线上方的地表或地中,在主点的横轴上也应布置必要数量的点,另外,在沉降区以外还应设置测点作为参照(点位布置见附图)。

四、量测期间及量测频率的确定1、量测期间的确定理论上讲这个期间是从开挖后开始到围岩或围岩加支护完全进入稳定状态为止,从变形来看就是到变形收敛为止。

不同的围岩地质条件,从开挖到变形收敛所需时间各不相同,因此,量测时间就有长有短,在稳定好的围岩中,其变形收敛快,一般量测七天就可以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在塑性流变性岩体中,其收敛时间长,有时可达两个月以上。

初始读数的测取,应在开挖后24小时内完成,且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

2、量测频率的确定,见下表五、数据分析与反馈1、地质预报地质预报就是根据地质素描来预测预报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地质状况,以便考虑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案调整各项施工措施。

包括:1)在洞内直观评价当前已暴露围岩的稳定状态,检验和修正初步的围岩分类;2)根据修正的围岩分类,检验初步设计的支护参数是否合理。

如不恰当,则应予以修正;3)直观检测初期支护的实际工作状态;4)根据当前围岩状况,推断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特征,进行地质预报,防范不良地质突然出现;5)根据地质预报,并结合对已做初期支护实际工作状态的评价,预先确定下循环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措施;6)配合量测工作进行测试位置选取和量测成果分析。

2、周边位移分析与反馈以围岩的位移来判断其稳定状态,关键是确定一个“判断标准”(或称为收敛标准),即是判断围岩稳定与否的界限。

包括三个方面:位移量、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

1)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了以下几项允许值作为围岩位移收敛标准。

①水平相对位移的允许收敛率(%)注:a)收敛率指两测点的水平相对位移与该两点间距离之比;b)脆性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则取较大值;c)对不同类别的围岩,适用的坑道跨度高跨之比为:Ⅳ围岩 B≤20m H/B=0.8~1.2Ⅲ围岩 B≤15m H/B=0.8~1.2Ⅱ围岩 B≤10m H/B=0.8~1.2d)拱顶下沉也可参照执行。

②允许位移速度,规定为周边位移0.1mm/日~0.2mm/日;拱顶下沉速度0.07mm/日~0.15mm/日。

③位移加速度,如果位移速率呈典型的蠕变曲线特征,即先减速,后等速或明显的加速趋势,则表明围岩正向不稳定方向发展或已出现破坏。

2)根据以上判断标准,如果围岩不超过①、②两项允许值,即不出现蠕变趋势,则可认为围岩是稳定的,初期支护是成功的。

如果表现稳定性好,则可以加大循环进尺。

浅埋隧道暗挖法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对拱顶下沉即地表下沉量的控制,控制标准见表注:D-开挖洞室最大跨度(m)如果位移值超过允许值不多,且初期支护中的喷射砼为出现明显开裂,一般可不予补强。

如果位移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则应采取处理措施。

3)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按新奥法施工原则,当围岩稳定后,即可施做。

①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②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的80%~90%;③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07~0.15㎜/d。

六、监控量测管理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组长:周应灵副组长:赵晓阳卢联川成员:刘红银陆全军胡胜巨华富监控量测流程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宁常高速公路NC-JR3标项目经理部2005年1月4日中铁一局集团宁常高速公路NC-JR3标11 配备本合同工程的测量仪器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