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讲课讲稿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古代文学讲座。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带领大家走进那段恢弘辉煌的文学宝库。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第一章:先秦文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开端,因此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将有助于我们对后续文学发展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的特点。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多元,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各具特色。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例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等,这些作品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先秦时期的代表作品。
首先是《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记录诗歌的一部吟诵歌谣集锦。
它不仅记录着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
其次是《楚辞》,它是先秦文学的又一代表作品,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该书论述了荀子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看法,对于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汉唐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汉代文学的发展。
汉代文学以古文和骈文为主,讲究言之有物、辞章有韵。
《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它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初步,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骈文则在汉代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班固的《汉书》。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唐代文学的最大亮点。
唐代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等,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唐诗以自然山水、爱国思念、忧国忧民等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
阶段。
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1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杜牧
D. 李商隐
2. 唐传奇中的《莺莺传》是()的代表作(1 分)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绅
3. 鲍照的代表作是()(1 分)
A. 《咏史》诗8首
B. 《咏怀》诗82首
C. 《拟行路难》18首
D. 《拟咏怀》27首
4. 唐代被称为边塞诗人代表的是()(1 分)
A. 王维
B. 李白
C. 王勃
D. 高适
5. “小说”作为一种流派、文体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是在()(1 分)
A. 西汉以后
B. 东汉以后
C. 魏晋以后
D. 南北朝以后
6. 骈体文给予人最直感的印象,是多用()(1 分)
A. 对偶
B. 四六句式
C. 用典
D. 藻饰
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的著名诗句(1 分)
A. 王之涣
B. 李白
C. 王维
D. 孟浩然
第8页/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课件资料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时代和建安作家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是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大体上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间,即汉末魏初以建安为中心的这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由战乱分裂走向相对安定。
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同时又怀抱建功立业,削平战乱的理想。
建安文学主要集中在北方。
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文人以三曹为领袖,主要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繁钦、杨修、吴质、应璩、祢衡、缪袭等。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
二、建安风骨“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刚健有力。
“建安风力”具体来说,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
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1、崇尚自然通脱2、追求华丽文风3、浓厚的生命意识4、任气使才的创作方法四、曹操与建安文学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
五、曹操的诗歌1、曹操诗歌今存二十余首,这些作品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2、曹操开创了建安诗人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传统。
3、曹操乐府诗各体皆工,但以四言最佳。
PS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六、曹操的散文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
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情。
曹丕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
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二、曹丕的诗与赋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现实感很强,包含着浓厚的人生忧患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题及答案(三、四章)

第一节1、陶渊明,又名(),字(),号()2、()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3、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是()4、陶渊明连同他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的一个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也可()5、概括和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参考答案:1、潜元亮五柳先生2、辞彭泽令3、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4、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5、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第二节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2、陶渊明的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是()3、陶渊明的咏怀、咏史之作的特点是围绕()和()这个中心,表现()的品格b4、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参考答案:1、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有着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3、出世归隐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三节1、()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2、陶诗的一大特点是()3、(),飞鸟相与还4、具体概括陶诗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2、将日常生活诗化3、山气日夕佳4、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却充满警策;且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
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第四节1、陶渊明的作品总最能见其性情和思想的是()()和()三篇2、《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和()的隐士形象3、(),风飘飘而吹衣4、木欣欣以向荣,()5、概述《桃花源记》中的理想模式参考答案:1、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2、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3、舟遥遥以轻飏4、泉涓涓而始流5、在桃花源那里生活着的人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汉语Ⅱ(一二三四五)单元讲稿

第一单元工具书的运用(9学时)(附《燕昭王求士》)目的要求[学习目标] 掌握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常用工具书的类别、性质、功能、特点[重点]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特点[难点]重要工具书讲授内容文选部分:《燕昭王求士》(3学时)一、题解:《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二、讲解正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
(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内容串讲第五编宋代文学二、本编知识结构三、宋代诗词发展脉络勾勒宋诗的发展:(1)由宋初一直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2)由仁宗天圣、景佑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3)由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
四、重难点详解(一)北宋初期的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概念:“白体”,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人李昉、徐铉、王禹偁。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归的诗作,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西昆体的特色西昆体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创造纯宋人之诗歌;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3、晏殊的令词(1)生平晏殊,字叔同,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编第一章至第四编第十三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 D )
a. 《上留田行》
b.《钓竿行》
c.《清河作》
d.《燕歌行》
2、鲍照的代表作是( C )
a. 《咏史》诗8首
b.《咏怀》诗82首
c.《拟行路难》18首
d.《拟咏怀》27首
3、骈体文给予人最直感的印象,是多用( A )a.对偶 b.四六句式 c.用典 d.藻饰
4、“小说”作为一种流派、文体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是在( B )
a. 西汉以后
b.东汉以后
c. 魏晋以后
d.南北朝以后
5、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是( D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文选》
6、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B )
a. 白居易
b.韩愈
c. 杜牧
d.李商隐
7、唐代诗人中,其诗歌作品被称为诗史的是( A )
a. 杜甫
b.李白
c. 杜牧
d.李商隐
8、唐代被称为边塞诗人代表的是( D )
a. 王维
b.李白
c. 王勃
d.高适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C )的著名诗句
a.王之涣
b.李白
c. 王维
d.孟浩然
10、唐传奇中的《莺莺传》是( A )的代表作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杜牧
d.李绅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下列诗人中,属于宫体诗代表作家的是( AB )
a.庾肩吾
b. 徐摛
c.沈约
d. 鲍照
2、下列作品中属于江淹所作的是(BC)
a. 《芜城赋》
b.《恨赋》
c. 《别赋》
d. 《哀江南赋》
3、在下列论著中,对文学批评中“贵远贱近”、“贵古贱今”的错误态度进行了批评的是( AC )
a. 《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4、“初唐四杰”包括下面的( CD )
a.陈子昂
b. 张若虚
c. 卢照邻
d.王勃
5、下面的诗歌属于杜甫的是( AC )
a.《石壕吏》
b.《卖炭翁》
c.《新婚别》
d.《将进酒》
三、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翻译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宫体诗
2、玄言诗
3、山水田园诗派
4、古文运动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7分,共28分)
1、说说《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简要比较谢朓和谢灵运山水诗的不同。
3、简述盛唐时期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4、概括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点。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
1、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2、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