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21—24课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文|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④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②[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③[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⑤[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XX东阳县XX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XX书之家,手自? href='//. /fnwen/shiji/' trget='_blnk'>〔事迹〕迫找曰埂L? href='//. /jieri/dhn/' trget='_blnk'>〔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第24课《唐诗三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

译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
文 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
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因为)有孙子在,(所 完整的衣服。裙, 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这里泛指衣服。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还在吃奶的孙子。 老妇。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石壕吏
学习目标
01
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 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 会现实。
02 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 民的情怀。
03
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 识。
走近作者 liyongqiang 李杜永强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誉为“诗圣”。因写出了许多反 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等,诗风沉郁顿挫。
wéi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háo
chón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juàn chánɡ
ào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qǐnɡ
qīn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投宿。
越过。
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

北冥有鱼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
我感叹于庄子的天地之宏大无穷的瑰丽 想象。
北冥有鱼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我感叹于鲲鹏奋飞之时的磅礴气势。
北冥有鱼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
我感叹于庄子将奔腾的风比作野马奔腾 的想象力。
文本探究:
6.“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 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 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意 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 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 “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 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 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 有所依凭。 4.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 真实可信的。
文本探究:
5.“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 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 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 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 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 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 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 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八(下)语文《庄子》二则、《礼记》二则复习资料《北冥有鱼》一、重点字词1.冥:同“溟”,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垂挂。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者也:志:记载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7.抟:盘旋飞翔。
8.扶摇:旋风。
9.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表选择。
12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二、课文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重点语句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四、填空(1)《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原文+译文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这两首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朗诵这三首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石壕吏文|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石壕吏①文|杜甫暮投②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③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④:三男邺城戍⑤。
一男附书至⑥,二男新⑦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⑧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⑨。
有孙母未去⑩,出入无完裙⑪。
老妪⑫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⑬。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选自《杜诗详注》。
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e)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②[投]投宿。
③[一何]多么。
④[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⑤[戍(shù)]防守。
⑥[附书至]捎信回来。
⑦[新]最近。
⑧[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⑨[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⑩[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⑪[完裙]完事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⑫[老妪(yù)]老妇。
⑬[幽咽(yè)]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译文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对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他们)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姿不好,把被里磴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哎!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
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
”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23、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隆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穷且艰若此。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
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尊,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厚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上比不上其他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