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汽车驾驶员座椅强度及安全性分析

2010-0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 越高。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今汽车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作为汽车的重要组 成部分,座椅在为乘员提供舒适乘车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 从而成为汽车安全性研究中的重要部件。对汽车座椅进行合理设计可减轻事故发 生时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设计目标就是尽可能避免座椅结构破 坏和功能失效情况的发生。与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座椅的静强度、冲击强 度以及疲劳强度的分析。
总体上数据采集方法有非破坏式数据采集方法和破坏式数据采集方法其中破坏式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是自动断层扫描技术而非破坏式数据采集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在国内常用的逆向数据采集方法为非破坏式主要有利用三3d扫描3dscanner高密度点云highintensitypointsclouds逆向工程软件reverseengineeringsoftware特征提取曲面构造surface测量误差分析erroranalysiscad设计建模cadmodelcae辅助分析caeanalysiscam辅助制造camchc加工chcmachining产品或模具product快速成型快速模具rapidprototypingcaeanalysis被测物体parts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汽车座椅仿真模型的建立11坐标测量机数据采集激光数据采集和数码摄像图片方式数据采集282923cadcae相关软件介绍catia软件介绍伴随着逆向工程及其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其成果的商业应用也受到重视而逆向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的关键是开发专用的逆向工程软件
汽车座椅sbr检测原理

汽车座椅sbr检测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汽车座椅是车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乘坐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汽车座椅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SBR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工作,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汽车座椅SBR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SBR(Seat Backrest Rigidity)即座椅靠背刚度检测,是汽车座椅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通过SBR检测,可以评估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受到外部压力时的变形情况,从而判断其结构是否牢固,能否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护。
SBR检测通过对座椅靠背施加一定的力量或者压力,然后测量靠背的变形情况,以确定其刚度和稳定性。
SBR检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SBR检测,即在静止状态下对座椅靠背进行压力测试;二是动态SBR检测,即在动态条件下对座椅靠背进行压力测试。
这两个方面的检测相辅相成,可以全面评估汽车座椅的靠背质量和性能。
在进行SBR检测时,首先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测试设备,这个设备通常包括一个压力传感器、一个控制系统和一台电动机。
测试人员将座椅安装在测试设备上,然后根据要求设定相应的测试参数,如施加的压力大小、施加压力的时间和频率等。
接下来,测试系统将自动施加压力,并记录靠背的变形情况和压力数据。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座椅靠背的刚度和稳定性是否合格。
在SBR检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试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认证并具有可靠性和精准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二是测试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熟悉测试方法和操作流程,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和顺利进行;三是测试环境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汽车座椅SBR检测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有效评估座椅靠背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座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护。
通过严格的SBR检测,可以提高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乘坐者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
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综述

图 2 座椅特性与舒适性关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应符 合如下原则: 简明科学、公正合理、易于操作, 定量指标为主、定 性指标为辅。
根据上述原则, 本文对座椅 的静态不舒适度 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 表 1)。其中二级指标 包括: 几何参 数、调 节特性、物 理特性 3个 方面。 根据座椅结构特征, 设计出三级指标。
6 D ann ion R. Sm ith, D avid M. A ndrew s, Peter T. W aw row1 D evelopm en t and E valuation of the A utom otive Seat ing D iscom fort Q uest ionnaire ( ASDQ ) [ J] 1 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 rgonom ics, 20061 021
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因素, 最终影响人对舒适性的评 价。如由轮胎和悬架产生的噪声通过影响人的听 觉而影响人对舒适性的评价。从图 1可以看出, 座 椅在影响整车的舒适性中起了关键作用。
2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 为保证良好的舒适性, 针对静态舒适性, 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座椅尺寸应与人体测量尺寸相适宜;
3 马国忠, 张学尽 1 汽车驾驶用座椅的抗疲劳人机工程 设计 [ J] 1 人类工效学, 20041 91
常州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台说明书

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设备名称:汽车座椅静强度综合试验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天津规划设计研究院制造装备部二零一零年感谢您使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汽车座椅静强度综合试验台。
请详细阅读后面的安装和使用说明及维修保养说明以便正常使用。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研制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制部门:制造装备部电话:(022)84771655传真:(022)24378254网址:电子信箱:nicedin@通讯地址:中国天津五十九号信箱邮政编码:300162联系人:丁昕、张振岩、杨宜目录1试验台概述 (1)2试验台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1)2.1试验台基本构成 (1)2.1.1试验台总体 (1)2.1.2试验台框架 (2)2.1.3垂直调节机构 (2)2.1.4试件台底板 (3)2.1.5试验台支架 (3)2.1.6测量系统 (3)2.1.7电控系统 (3)2.2试验台原理 (4)3试验台基本技术参数及功能 (4)3.1试验台基本技术参数 (4)3.2试验台功能 (4)4试验台的安装及环境条件要求 (5)4.1试验台安装 (5)4.2外部环境要求 (5)5分结构描述 (5)5.1机械部分 (6)5.1.1试验台平板 (6)5.1.2框架 (6)5.1.3试件安装支架 (6)5.1.4通道升降驱动装置 (6)5.2电伺服部分 (7)5.2.1伺服电机 (7)5.2.2电动缸及减速机 (8)5.3传感器及测量元件 (8)5.4控制柜体 (9)5.5计算机部分 (11)5.5.1工业控制机 (11)5.5.2打印机 (11)6上位机的操作 (11)6.1开机前的工作 (12)6.2开机 (12)6.3计算机界面的介绍 (12)6.3.1上位机主界面 (12)6.3.2标定界面 (14)6.3.3报告设定 (16)6.3.4通道设定 (16)6.3.5故障信息 (17)6.3.6调试界面 (18)6.3.7强度试验 (21)6.3.8间隙试验 (24)6.3.9滑轨阻力试验 (27)6.3.10疲劳试验 (29)6.3.11安全带固定点试验 (33)6.3.12调节手柄操纵力 (34)6.3.13特征输入 (36)6.3.14数据库 (37)6.4试件的安装 (39)7试验台检定规程 (39)7.1概述 (39)7.2检定规程 (40)7.2.1载荷传感器 (40)7.2.2位移传感器 (41)7.3检定周期 (42)8试验台操作注意事项 (42)8.1系统开机、关机 (42)8.2试验前安装调整 (42)8.3一般注意事项 (42)8.4试验操作规程 (43)8.4.1进入系统 (43)8.4.2退出系统 (43)9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4)9.1电源故障 (44)9.2调试界面位移控制不受控 (44)9.3调试界面载荷控制不受控 (44)9.4试验报警 (45)9.5计算机 (45)9.5.1模拟量输入板卡初始化错误 (45)9.5.2开关量卡初始化错误 (45)9.5.3模拟量输出卡初始化错误 (46)9.6传感器信号异常 (46)1试验台概述汽车座椅静强度综合试验台是根据《汽车座椅静强度综合试验台技术协议》而设计研制的。
汽车座椅试验介绍

汽车座椅试验介绍汽车座椅测试介绍Seat test is introductionRhett Yang2012.03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1.汽车座椅介绍2.汽车座椅测试介绍3.汽车座椅测试项目开展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1 汽车座椅介绍1.1座椅在汽车中的地位以及汽车座椅测试市场介绍。
1.2汽车座椅结构介绍。
1.3汽车座椅的分类。
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1.1座椅在汽车中的地位以及汽车座椅测试市场介绍2010年汽车产销量1260万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产值15000亿左右。
作为仅次于发动机和车身底盘的第三大总成零部件汽车座椅2010产销约4400万套,总产值约500亿。
开发费用估计占比10%以上,其中测试费用占开发费用的40%以上;每年国内的座椅测试市场规模在20亿元左右。
考虑到JCI,LEAR,FAURECIA三大座椅研发中心及自身完成测试10亿元左右(三大座椅中心饱和座椅测试能力3亿元);剩余10亿元第三方座椅测试市场规模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汽车整椅1.2汽车座椅结构介绍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 1.2汽车座椅结构介绍汽车骨架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 1.2汽车座椅结构介绍座椅加热系统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 1.2汽车座椅结构介绍座椅系统内外部接口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 1.3汽车座椅分类汽车座椅面料分类织物人造革绒布真皮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1.3汽车座椅分类汽车座椅功能分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儿童座椅后排乘客座椅客车座椅座椅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2.汽车座椅测试介绍2.1汽车座椅测试发展概述2.2汽车座椅测试标准简要分类及介绍国内标准,国外标准,功能性测试,法规测试,环境测试2.3 汽车座椅测试项目概述2.4 典型座椅测试项目介绍CTS-Integration of IND&AUTO2.1汽车座椅测试发展概述?座椅测试概述Seat test overview :随着近几年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客户汽车舒适性、耐用性、环保的重视,汽车座椅的安全、舒适、轻便等相关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是汽车座椅安全性能测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该试
验旨在评估汽车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座椅在车
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客的安全。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
1.座椅静态负载测试:该测试旨在评估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强度和稳定性。
测试时,将座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测试平台上,并施加一定的静
态负载,以模拟乘客在座椅上的重量。
测试结束后,评估座椅是否出
现变形、破裂或其他损坏情况。
2.座椅静态回弹测试:该测试旨在评估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回弹性能。
测试时,将座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测试平台上,并施加一定的静态负载,然后移除负载并观察座椅的回弹情况。
测试结束后,评估座椅是
否能够回弹到原来的形状。
3.座椅静态稳定性测试:该测试旨在评估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稳定性能。
测试时,将座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测试平台上,并施加一定的静态负载,然后观察座椅是否出现倾斜或其他不稳定情况。
测试结束后,评
估座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4.座椅静态强度测试:该测试旨在评估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强度性能。
测试时,将座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测试平台上,并施加一定的静态负载,然后观察座椅是否出现破裂或其他损坏情况。
测试结束后,评估座椅是否能够承受静态负载。
总的来说,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是评估汽车座椅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座椅在静态负载下的强度、稳定性和回弹性能,以确保座椅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客的安全。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5083—2006(2006-09-01发布,2007-02-01实施) 代替 GB 15083—1994前 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要求。
本标准代替GBl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修改采用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l7法规(版本3,2000年版)《机动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本标准根据ECE Rl7重新起草,在附录G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l7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CE Rl7法规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
本标准与ECE Rl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本标准删除了ECE Rl7法规中的附录3“汽车乘座位置‘H’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的全部内容。
标准中涉及到新颁布的GB ll551—2003中的附录C中的内容执行。
避免了由于标准起草用语的差异在实际操作时产生误差。
——增加了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锁止装置以及移位折叠装置强度的静态试验方法(5.3.2),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删除了ECE Rl7中“认证程序及认证标志”的内容,其原因是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形式差别所致。
本标准与GB 15083—1994的主要差异:——增加了座椅靠背吸能的要求;(本版的4.1.3)——增加了头枕方面的试验要求;(本版的4.4~4.13)——增加了防止移动行李对乘员伤害的特殊规定;(本版的4.15)——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录G。
(见本版的附录G)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对于新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施行;对于已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施行。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唐鬼亨、丁晓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083—1994。
汽车座椅:通用强度要求

汽车座椅:通⽤强度要求⽬录页码1.0. 范围 22.0. 强度要求 (2)2.1 前向/后向20G试验 (2)3.0. 后向座椅靠背⼒矩试验 (3)4.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 (4)5.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 (7)6.0. 座椅靠背使⽤⼈保护试验 (8)7.0. 头枕试验 (9)7.1 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 (9)7.2 静态试验2(最⼤头枕强度) (9)7.3 动态试验 (10)8.0. 供应商职责 (11)1.0.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座椅的通⽤强度要求。
如有必要提供不同于本规范内容的信息,则应将此类信息添加到适⽤规范控制⽂件以及相应的规范控制图纸中,并且此类信息的优先级应⾼于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
1.2 开发测试期间,座椅试验必须使⽤本规范,⽽不是下表中列出的各国⽴法规定的试验。
但是,在量产测试过程中,应按照各规定试验要求进⾏座椅试验。
2.0. 强度要求2.1 前向/后向20G试验2.1.1 试验⽅法和前提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台架试验。
2)如果座椅配备有安全带锚固装置,则本项试验应包括此装置。
3)前向和后向试验应只使⽤⼀件座椅组件试件。
试验顺序为,先进⾏前向试验,然后进⾏后向试验。
4)前向/后向试验中,座椅位置应分别符合以下2种情况。
a)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前端位置的第⼀个槽⼝。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b) 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后端位置的第⼀个槽⼝。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5)如果车辆配备有座椅下托盘,则应按照规范控制图纸上规定的下托盘负载要求对托盘施加试验重量。
为了稳固试验重量,应使⽤橡胶板,且应采⽤螺钉将橡胶板固定在托盘上。
运⽤公式0.27×10e-3×托盘体积=重量(kg)(仅为参考值)计算试验重量。
6) 如果座椅结构处于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则应进⾏本项试验。
如果座椅配备有解吸机构且座椅符合PES-1139规范第2.1.2(4)、2.2.2(3)条的要求,则⽆需在这种座椅结构条件下进⾏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图1头枕测试装置
第5卷第8期2015年3月
CONSTRUCTION
施工技
术
图4汽车座椅头枕及背靠检测装置
除此之外,还有T.J Kralik,M.Watanabe发明了一种多轴汽车座椅疲座垫劳验机,首次将气动技术运用于汽车座椅检测,见图5所示.该装置通过气压传动模拟人体臀部对汽车座椅座垫部分进行疲劳测试.同时2004年L.Nivet发明了一种利用40个传感器对汽车座椅进行测试的设备,该设备是迄今为止利用传感器最多的汽车座椅检测装置。
一、汽车座椅检测国外技术发展1、国外试验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汽车座椅被赋予了与汽车整车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而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尤其在近几十年,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带动下,西方国家除了研究汽车事故过程中座椅与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特性之外,还对汽车座椅本身的检测方式进行了广泛研究.首先在“H”点的确定上,R.J.Dowell和J.A.Hamilton所提出的利用可调节假人安装在座椅上,通过对假人髋关节的测量确定“H”点位置,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H”点确定方式.此外,L.W.Schneider等也对下一代汽车座椅“H”点确定设备、座椅设计和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汽车座椅试验理论研究方面,S.Tylko,R.Kent,C.Y.Warner,S.Kuppa等分别研究了在正碰、追尾、侧碰事故中,汽车座椅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及可行性.在仿真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带动下,K.Bortenschlager等进行了仿真与实物模拟实验对比,详细分析了汽车座椅对人体的保护作用,de J.Cuyper等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动态逆轨迹方法对汽车座椅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C.M.Farmer等也研究了在汽车追尾事故中乘员颈部受伤情况,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乘员在追尾事故颈部受伤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具有针对性的汽车头枕、座椅设计要求,为现代汽车座椅被动安全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实物碰撞试验研究方面,R.Kent等为研究在正面碰撞中汽车乘员的受伤情况,在分析了大量交通事故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假人模拟撞机试验,提出了安全带及前后座椅安全距离的合理设计方法.J.B.Welcher等也对在追尾事故中汽车内乘员不同身体部位的受伤程度进行了研究,标明,头枕与头部的距离直接跟颈部受伤程度有直接关系。
头部之间的距离,该装置主要用于座椅舒适度的检测上。
图3汽车座椅检测装置
Richard C.Strand等也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及头枕的检测装置(见图4该装置通过电机提供总的负载力,通过杠杆机构对总负载力分离后分别施加在头枕、背靠、座垫上通过力传感器将力的大小传递给控制中心,并由传感器采集试验参数。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信延德卢金新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汽车座椅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功能除了支撑乘员重心,减轻乘员疲劳,提供舒适环境保证驾驶员对汽车的稳定操作之外,还在事故中起避免或减少乘员受伤害程度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汽车座椅强度都有严格要求。针对《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中的M,N类汽车所用座椅,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常用汽车座椅强度的检测方法与设备,并提出了未来汽车座椅检测试验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2、国外技术成果简介理论分析或者实物试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在汽车座椅检测的产业应用上,西方国家不断地将新科学技术运用到汽车座椅检测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不断申请相应的专利,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下面主要对西方国家在汽车座椅检测专利方面的成果进行简述.在
汽车座椅头枕测试的研究上, NagarjunYetukuri等发明了一种头枕测试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将头枕和头型模拟设备固定在一个能摆动的平台上,将平台摆动到一定高度放下,通过平台下端托架与机架上阻尼器的碰撞得到头型与头枕的碰撞实验数据。
在汽车座椅背靠及座垫测试程学和模拟仿真技术,研制了一种模拟人类生活习性,通过机械加载方式,在测试背靠及座垫的技术参数的同时,也
能实现多次重复性试验获得座椅磨损度等参数的装置。
图2汽车座椅测试在装置
在座椅整体测试上,G.B.Günther发明了座椅头枕、靠背静态测试方法,其装置如图3示,设备主要由被测试座椅、机械加载手、人体模拟机构组成,人体模型上端有个指针用于测量人坐在座椅上头枕跟人
CONSTRUCTION
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除了考虑汽车动力经济性外,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汽车座椅是车内乘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个重要部件之一,汽车厂商必须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和试验。座椅作为联系人与车的一个重要部件,承受着复杂的载荷。一方面,由于路面的凸凹不平,汽车行驶时车体产生的随机振动对汽车座椅产生随机动载荷;另一方面,汽车行驶中要经历起步、加速、制动等复杂工况,汽车座椅因此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由于在试验室中很难再现这些复杂工况,研究人员将各种工况的极限情况折算为等效的静态载荷,作为评定座椅承载性能的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版的《GB15083— 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下文简称《座椅试验标准》[6]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评定座椅承载性能的标准。在参考《座椅试验标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汽车座椅强度性能试验台,能检测汽车座椅靠背、调节装置以及头枕的性能,为汽车座椅强度性能试验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汽车座椅检测国内技术发展1、国内试验研究现状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理念带动下,国内对汽车座椅的研究也从实物试验转入计算机仿真模拟试验阶段,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汽车座椅及其安全性、舒适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除了较为常见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ASYS之外,学者们还结合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研究,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赵波等人则用PAM-CRASH软件对汽车头枕进行了仿真分析,湖北航天技术研究所特种车辆技术中心严莉、重庆大学徐中明等人则使用Hypermesh软件构建国产汽车座椅骨架进行分析,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利用仿真与实物相结合,通过ADAMS对汽车整车进行了仿真模拟碰撞分析,并分析了在碰撞过程中座椅的性能参数,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明等人还将ANSYS与ADAMS进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