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试验法规综述
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在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
车速越来越快,给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厂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按照碰撞事故形态,汽车碰撞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以及碰撞翻滚等。
其中,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大约60%的碰撞事故发生于车辆前方,因此,进行汽车正面碰撞的探索研究尤其重要,制定汽车的正面碰撞法规、标准也是各个国家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盟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大多是参照以上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
中国在碰撞法规的研究中主要借鉴了欧盟ECE法规体系,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颁布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到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中国在汽车安全法规的研究上正在积极地与国际接轨。
本文基于汽车正面碰撞研究,主要介绍欧美和中国的汽车碰撞法规。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车辆正面碰撞法规的国家,其于上世纪60年代授权美国运输部(DOT)对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载货车、挂车、大客车、学校客车、摩托车以及这些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并实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简称FMVSS),并率先于1986年颁布了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Hybrid Ⅱ和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的主要参数
类 型
Ⅲ
Ⅱ
类 型
Ⅲ
Ⅱ
名 称
尺 寸(cm)
名 称
质量(kg)
头园周长
59.7
57.2
头
4.54
5.08
头宽
15.5
15.5
颈
1.54
头长
20.3
19.6
上躯干
17.19
18.82
直立坐高
88.4
90.7
下躯干
23.04
16.28
试验前检查和确认项目 蓄电池:检查车辆蓄电池是否连接、是否达到额定电压以及安装是否牢固。车辆蓄电池可以被替换。 点火开关:点火开关应处于“ON”的位置。 气囊指示灯:应处于正常打开状态,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状态指示灯显示正常。 假人涂色:对假人头部、鼻子、下颚、膝部、小腿等部位进行涂色,所有部位涂到的面积要足够大,以能够看到假人与车身位置接触为宜。 车载记录仪:试验前应保证车载记录仪的电池电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量触发开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车门及门锁状态:试验前应保证所有车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门锁没有锁止。
4、车辆变形量的测量 在试验过程中选取车辆后端结构作为测量参考点,车辆变形的测量都以此参考点为0 点。 测量部位: A、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中心:调节到中间位置 B、转向管柱中心点: 置于中间位置。 将点火开关关闭,切断蓄电池电源,拆除安全气囊,测量转向管柱末端中心点 C、在乘员侧B 柱做标记点并测量和记录: Ⅰ 在门槛向上100mm 处; Ⅱ 在两侧窗框下沿最低点往下的100mm 处。 所有的点应该尽可能靠近车门上的橡胶密封条。 D、在驾驶员侧A 柱和B 柱做标记点并测量和记录: Ⅰ 在门槛向上100mm 处; Ⅱ 在两侧窗框下沿最低点往下的100mm 处。 所有的点应该尽可能靠近车门上的橡胶密封条。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1.引言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
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
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
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1)防碰撞传感器① CCD照相机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
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
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
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
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
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
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 变短。
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

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引言汽车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确保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
本文将就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提高读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
一、背景介绍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的制定旨在评估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合乎安全标准的汽车选择。
二、碰撞试验标准1.正面碰撞试验正面碰撞试验是评估汽车在面对正面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能。
试验中,车辆以一定速度撞击挡板或障碍物。
试验的主要指标包括车辆前部变形程度、车内乘员的保护和安全气囊的触发时机和效果等。
2.侧面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是评估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试验中,车辆被一个移动障碍物撞击。
试验的主要指标包括车辆侧部结构的刚度、车内乘员的保护和侧面安全气囊的触发时机和效果等。
3.翻滚碰撞试验翻滚碰撞试验是评估汽车在翻滚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试验中,车辆在一定速度下经过特殊装置使其发生翻滚,评估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员的保护等指标。
4.后部碰撞试验后部碰撞试验是评估汽车在后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试验中,车辆以一定速度撞击后方固定的障碍物。
试验的主要指标包括车辆后部变形程度、乘员座椅的保护和防撞扶手的效果等。
三、试验过程及参数在进行碰撞试验时,需要考虑车辆的速度、角度、质量等参数,以模拟真实事故情况。
试验过程中,需要记录车辆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变形程度等数据,并通过高速摄像机、加速度计等装置进行实时监测。
四、试验结果评估根据试验数据和规程指标,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反映了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性能,以及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评估结果将辅助消费者选择安全性能更好的汽车。
五、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规程是针对各类车型制定的,由相关行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车辆制造商共同制定。
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需要考虑车辆制造技术、事故统计数据、乘员保护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并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车祸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而汽车碰撞测试就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发生车祸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开发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综述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测试标准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测试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车辆撞击来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显然过于危险,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对汽车碰撞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但是当时的测试还非常原始,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模拟。
到了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力学的发展,汽车碰撞测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测试设备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
二、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等。
欧洲标准主要是由欧洲联盟提出,其中包括了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多项测试标准,如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滚翻测试等。
而美国标准主要是由美国政府制定的联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所规定的。
中国标准则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GB标准。
汽车碰撞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碰撞测试,另一种则是数值仿真测试。
实际碰撞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真实地模拟车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情况,但缺点也很明显,测试成本较高,测试时风险较大。
而数值仿真测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可以精准地得出车辆在碰撞中的受力及变形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
三、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精度和测试方法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现有的实际碰撞测试主要针对的是车辆上部的变形,而对于车底的变形则重视不够,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事故的情况,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的相关研究者们纷纷开始设计更细致的测试设备和更严格的测试标准,以更全面地考虑车辆在碰撞中的变形情况。
ncap法规内容

ncap法规内容NCAP法规是指新车评估计划(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是一种用于评估新车安全性能的标准和方法。
该法规内容涵盖了车辆碰撞安全、行人保护、安全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阐述NCAP法规的内容。
一、车辆碰撞安全车辆碰撞安全是NCAP法规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该法规,车辆在进行碰撞测试时,需要满足一定的碰撞强度和安全性能要求。
例如,在正面碰撞测试中,车辆需要在特定速度下与障碍物相撞,同时要求车辆的驾驶舱结构应保持完整,以保护乘客的安全。
此外,NCAP法规还规定了车辆在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要求,以提高车辆在各种碰撞场景下的安全性能。
二、行人保护除了车辆碰撞安全外,NCAP法规还重视行人保护。
根据该法规要求,车辆在行人碰撞测试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保护能力。
例如,在正面行人碰撞测试中,车辆需要在一定速度下与行人模型相撞,同时要求车辆的前部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吸能能力,以减少行人的受伤程度。
此外,NCAP法规还规定了车辆在侧面行人碰撞、行人撞击保护等不同场景下的安全要求,以提高车辆在行人保护方面的性能。
三、安全辅助系统在NCAP法规中,安全辅助系统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安全辅助系统是指一系列的车辆辅助装置,用于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
例如,车辆需要配备具有紧急制动辅助、车道保持辅助、盲点监测等功能的安全辅助系统,以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能力、保持车辆在车道内的稳定性以及提供驾驶员对盲区的监测。
这些安全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NCAP法规的内容包括车辆碰撞安全、行人保护和安全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规定车辆在不同碰撞和保护场景下的安全要求,NCAP法规能够有效提高新车的安全性能,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同时,NCAP法规还促进了车辆制造商对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安全进步。
汽车碰撞试验规范

汽车碰撞试验规范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碰撞试验成为评估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障车辆乘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汽车碰撞试验规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汽车碰撞试验规范进行探讨。
1. 背景碰撞试验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对行人和车辆乘员造成的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车辆碰撞是造成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碰撞试验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汽车碰撞试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汽车碰撞试验可以分为正面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和倾斜碰撞试验等多个类别。
每一种试验都针对不同的碰撞情况进行了规范,以确保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3. 正面碰撞试验规范正面碰撞试验规范主要针对车辆正面与其他物体碰撞的情况进行评估。
试验过程中,需要模拟真实的碰撞情况,包括车辆与固定障碍物或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
通过测量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程度、乘员受力情况以及潜在的伤害程度,可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
4. 侧面碰撞试验规范侧面碰撞试验规范主要考察车辆在侧面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侧面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容易导致车辆严重变形和乘员受伤。
因此,在侧面碰撞试验中,需要模拟不同速度和角度的侧面碰撞情况,并测量车辆的边杆变形、乘员受力情况和车辆结构的完整性等参数。
5. 倾斜碰撞试验规范倾斜碰撞试验规范主要用于评估车辆在山路等倾斜道路上的碰撞安全性能。
倾斜碰撞具有特殊的挑战性,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失控并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在倾斜碰撞试验中,特别考虑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侧滑角度等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6. 碰撞试验数据分析和评估在进行碰撞试验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包括测量车辆的变形程度、撞击后的乘员动态数据、安全气囊的展开情况等。
这些数据将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好地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并提供指导。
7. 汽车碰撞试验设备与技术为了保证碰撞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汽车碰撞安全评价规定

汽车碰撞安全评价规定1.引言汽车碰撞安全是汽车工业中的重要领域,为了确保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汽车碰撞安全评价规定。
本文将针对汽车碰撞安全评价的规定进行探讨,包括碰撞试验项目、安全标准和评级体系。
2.碰撞试验项目2.1 正面碰撞试验正面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前部结构和驾驶员安全性能的重要项目。
在试验中,使用特殊设备将车辆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固定的障碍物,通过测量车辆损坏程度、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力和车内变形情况等参数,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
2.2 侧面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主要评价车辆侧面结构的安全性能,以及对乘客和驾驶员的保护能力。
试验中,选取适当的撞击角度和速度,使车辆的一侧受到撞击,通过测量车身变形情况、乘客受到的冲击力和脑震荡指数等指标,评估车辆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
2.3 滚翻试验滚翻试验评价了汽车的侧翻稳定性和车身强度。
在试验中,将车辆置于特定的角度,通过模拟真实道路状况的滚翻过程,观察车辆的侧翻角度、侧翻时间以及车身的破损情况等,评估车辆的滚翻安全性。
3.安全标准3.1 结构强度结构强度是评估汽车抵御撞击力和外力的能力。
为了确保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能保持车舱的完整性,各国制定了车身结构的最低强度标准,包括车身钢板厚度、加强筋设计和车架的横截面形状等。
3.2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装置,可以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时受到的冲击力。
各国制定了安全气囊部署的标准,包括安全气囊的数量、位置和触发机制等。
此外,还对安全气囊的放松速度、充气压力和膨胀幅度等进行了规定。
3.3 防护系统防护系统包括雨刷、灯光等设备,用于提高驾驶员对路况的感知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各国制定了防护系统的最低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不同天气和路况下都能获得清晰的视野和有效的照明。
4.评级体系4.1 安全评级定义安全评级是根据车辆在碰撞试验中所获得的分数或评级,来评估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评级一般为星级系统,星级越高表示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 车 侧 面 碰 撞 法 规 统计资料表明, 在交通事故的各种汽车碰撞形 式中, 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仅次于正面碰撞, 但在 侧面碰撞中乘员所受的伤害程度比正面碰撞还要高。 尤其是在我国, 侧面碰撞导致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国 外的平均水平。侧面碰撞法规针对汽车侧门强度提 出要求, 目的是检查车侧支柱、顶/ 底支柱连接和 门连接等结构强度, 以尽量降低侧面碰撞事故中伤 害 乘 员 的 风 险 。 无 论 是 美 国 FMVSS还 是 欧 洲 ECE 法 规 , 均 规 定 使 用 移 动 变 形 壁 障 MDB ( Moving De- formable Barrier) 以 一 定 的 速 度 , 撞 击 车 辆 的 侧 面 , 在车被撞侧面前后座位上装有侧面碰撞假人, 以测 定伤害指数。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移动变形壁障 MDB和 使 用 的 假 人 。 今 年 我 国 即 将 推 出 侧 面 碰 撞 试 验 标 准《 关 于 侧 面 碰 撞 中 乘 员 保 护 的 规 定 》, 主 要 采 用 欧 洲ECE R95 法 规 (包 括 01 系 列 增 补 , 02 系 列 增 补 及 02 系 列 建 议 ), 删 除 了 ECE R95 中 认 证 申 请 、 认 证 程序及认证标志、车型修改、产品一致性、产品非 一致性的处理等内容, 其原因是由标准体系和法规 体系的形式差别所致。 3. 实车追尾碰撞法规 汽车发生碰撞, 除了正面、侧面碰撞外, 还会 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滚翻事故和由碰撞、滚翻引发 的燃油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这类事故具有较 高的伤害性, 也是在交通事故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 要 因 素 。 美 国 的 燃 油 泄 漏 法 规 FMVSS301 是 最 为 全 面 的燃油系统完好检验法规, 同样, 在欧洲有燃油泄 漏 法 规ECE R34, 在 日 本 有 日 本 车 辆 碰 撞 燃 油 泄 漏 技
16 ssm / 2006 / 6
通常情况下, 对于被动安全也分为两个方面: 车内乘员安全和车外行人保护。作为被动安全性研 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合理地进行车身结构安全性 设计和乘员约束系统设计, 利用车身结构件的变形 吸收能量以减少对乘员的冲击, 同时利用乘员约束 系统给予乘员最大限度的保护。对于车外行人, 通 常采用车身结构安全性设计和车身外表安全装置, 在发生碰撞时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这里要特别提到卡车后防护装置, 它对于保护 追卡车尾部的小汽车乘员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卡车后防护装置, 小汽车的车顶将和卡车 后车厢底部直接碰撞, 而小汽车车顶是整个结构中
于 或 者 等 于 2 500kg的 车 辆 ) 实 施 , 自 2002 年 7 月 1 日 起 , 对 所 有M1类 车 人 的 传 感 器 所 记 录 的 数 据 , 换 算 中 , 规 定 车 辆 正 面 碰 撞 试 验 碰 撞 速 度 为 56km/h, 碰
出 和 法 规 相 对 应 的 伤 害 指 标 , 判 断 试 验 样 车 的 碰 撞 撞 形 式 为 40% 偏 置 变 形 壁 障 碰 撞 , 其 壁 障 为 蜂 窝 状
在交通事故中, 由于正面和侧面碰撞发生的比 率较高而倍受关注。同时, 虽然追尾和滚翻事故发 生率不高, 但也会造成很多的人员伤害以及财产损 失, 因而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下表列出 了世界上主要国家针对正面碰撞法规、侧面碰撞法 规、追尾碰撞法规、动态滚翻法规以及燃油泄漏法 规的内容。
面碰撞试验包括以下两种: ( 1) 约束系统试验: 车 辆纵向轴线与壁障表面垂直; ( 2) 结构试验: 车辆 横 截 面 与 壁 障 表 面 方 向 成 30 度 角 , 碰 撞 时 车 辆 左 前 端先与壁障接触。此外, 对应于系和不系安全带两 种情况, 要分别进行试验。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 1) 头 部 伤 害 指 标 ≤1 000, 胸 部 持 续 3ms 加 速 度 不 大 于 60g, 胸 部 相 对 于 脊 柱 的 压 缩 变 形 量 不 超 过 76.2mm, 大 腿 压 缩 力 不 超 过10kN; ( 2) 碰 撞 过 程 门 不能撞开; ( 3) 碰撞后, 不用工具应能将门打开, 并 能 够 正 常 进 出 假 人 。 ( 4) 燃 油 泄 漏 量≤30g/min。
度 为 30mph ( 48.3Km/h) , 固 定 壁 障 为 刚 性 表 面 。 正 规 自 2000年 4月 1日 起 对 新 生 产 的 M1 类 车 ( 总 质 量 小
ssm / 2006 / 6 17
学 术
SSM 月
上海标准化 刊
表3 欧洲ECE R94正面碰撞法规要点
术 标 准TRIAS 11- 4- 14。
Á
碰撞形式 ( 2) 30°倾角倾斜壁障碰撞
表1 世界主要国家被动安全法规编号对照
美国
欧洲
日本
中国
正面碰撞 FMVSS208 ECE R94
CMVDR294, TRIAS 47- 93
GB11551
侧面碰撞 FMVSS214 ECE R95
TRIAS 47- 2- 96 即将颁布
追尾碰撞 FMVSS301 ECE R32/R34 TRIAS 47- 93 即将颁布
上 是 在 美 国 和 欧 洲 的 正 碰 法 规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移 植 和 但 是 并 没 有 采 用 欧 洲ECE R94.01中 的 偏 置 碰 撞 试 验 ,
稍加改动形成的。
而 是 采 用 和 美 国 、 日 本 法 规 一 致 的 100%重 叠 率 、90
美 国 FMVSS208 法 规 规 定 了 车 辆 正 面 碰 撞 试 验 速 度 刚 性 固 定 壁 障 正 面 碰 撞 试 验 , 速 度 50km/h。 该 法
汽车安全性, 通常可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 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 采取安全性措施, 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目前, 已经发展成熟的主动安全性装置和技术主要 包括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主动 悬架、四轮转向、四轮驱动、车距雷达报警系统以 及 汽 车 全 球 定 位 导 航 系 统ITS等 。 被 动 安 全 性 是 指 通 过车辆结构的安全设计以及各种保护系统被动安全 性装置, 当事故发生的时候这些措施能够发挥作用, 达到尽可能地减少车上乘员以及车外行人受到伤害 的程度。汽车碰撞试验是研究被动安全的主要手段。
SSM 学
月
上海标准化 刊
术
STUDY
都规定, 为验证车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对新开发 的汽车都必须进行试验样车的碰撞试验和乘员保护 装置的冲击试验, 并且, 上述两个机构都制订了相 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参照 美国和欧洲法规的基础之上同样也制订和实施了相 应 的 安 全 法 规 和 标 准 。 我 国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已 于 1999 年 颁 布 了 第 一 项 汽 车 被 动 安 全 技 术 法 规《 关 于 正 面 碰 撞 乘 员 保 护 的 设 计 规 则 》CMVDR294 ( China Motor Vehicle Design Rule 294) , 到 2003 年 又 在 CMVDR 294 的 基 础 上 稍 作 修 改 推 出 了 GB 11551《 乘 用 车 正 面 碰 撞 的 乘 员 保 护 》, 将 实 车 正 面 碰 撞 试 验 内 容 列 入 汽 车 新产品强制性检验项目中。今年我国还将推出侧面 碰撞试验标准和追尾碰撞试验标准, 同时还计划将 汽车正面偏置碰撞作为国家推荐标准。
STUDY
适用范围 碰撞形式
M1 类 机 动 车 变形壁障与被试车辆的正面偏置碰撞, 车辆与壁障的重叠系数为 40%
碰撞速度 假人类型 假人位置 试验车质量 安全带 制动系统 变速器档位 门窗状态
56km/h 50%成人男子 Hybrid III 型 前排座位 2 个, 后排座位 1 个 空车质量 + 假人 +36kg( 测试系统等) 佩带 驻车制动松开 空挡 门窗关闭不锁
表2 美 国FMVS S 208 正 面 碰 撞 法 规 要 点
适用范围
1991 年 9 月 1 日 前 制 造 的 ( 总 重 不 大 于 4500Kg 或 整 备 质 量 不 大 于 1800Kg) 和 1991 年 9 月 1 日之后制造的 ( 总重不大于 4500Kg 或整备质量不大于 2475Kg) 轿车、载 货 汽 车 、多 用 途 客 车 。 ( 1) 正面碰撞
1. 实车正面碰撞法规
欧洲在制定正面碰撞法规时, 专家们提出该试
按照正面碰撞试验法规, 正面碰撞试验是指被 验方法要尽量真实地反映交通事故情况。联合国欧
检 验 汽 车 以 某 一 速 度 与 一 个 刚 性 或 者 可 变 形 壁 障 发 洲 经 济 委 员 会 (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在
动态滚翻 FMVSS208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