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总结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总结四川遂宁邮编:637676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中的之一,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年报发布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区,2019年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达到45%左右,表明每5例死亡病例中大约有2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这一结果非常惊人,但同时也给我们中老年朋友带来了惊醒。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其预后性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做好对该疾病的预防措施,通过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第二才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因此本文从预防第一、治疗第二的管理理念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带来一定的健康指导。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使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黏稠等心脏性疾病和大脑与全身组织引起的脑卒中、脑出血等缺血性出血性疾病。
按照心血管和脑血管发病特点,不同类型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压迫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晕厥、发钳、咳嗽咳血、嗳气、上腹疼痛、呕吐;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偏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眩晕、肢体无力、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功能障碍、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功能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耳鸣[1]。
2引起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对于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大多与老年朋友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相关。
首先,在年龄方面,随着中老年朋友的年岁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会逐渐弱化,身体健康质量则不如从前,就会导致患者整体免疫系统下降,更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而且年龄越大,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高。
其次是家族遗传史,部分中老年朋友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史,或者部分中老年朋友有其他疾病的遗传史,无论是哪一种遗传史的疾病在在发病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中老年朋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果护理不到位,那么病情可能会加重,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必须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来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一、风险因素分析1、疾病本身: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容易导致各种心脏不适和心血管事件,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异常等。
这种疾病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素,需要护士及时进行监测和观察,以防误诊或延误治疗。
2、药物因素:许多心血管病病人需要长期用药,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降压药可能导致低血压,使用长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护士需密切关注病人的用药情况,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身体因素:心血管病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
例如,老年人、女性以及身体不健康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病。
护士需要了解各位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安全防范对策1、严密监测: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症状变化和身体状况等信息,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规范用药:护士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作用机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将病人的药物治疗出错。
3、心理关怀:心血管病在心理上对病人的压力很大,护士可以通过谈心、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的压力和不适。
4、营养指导:健康饮食也是心血管病的治疗重点之一,护士应该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进行营养指导,降低风险。
5、宣传教育:护士应该告知病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方法和危险因素,帮助病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同时,护士还可以向家属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病人的关注和照顾水平,共同为病人的康复助力。
总之,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发病,护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01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危险 因素指标
02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03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 查和干预
04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 行长期健康管理和监测
心理干预和压力管理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 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 理韧性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心脑血管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两 大类。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脑血管 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揭示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 理过程;在临床实践方面,国外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指南和治疗方案,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 ,国外还注重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02
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
社会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和社会参与程度,以确定 康复目标和计划。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运动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如散步、太极拳等。
营养膳食计划
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以控制 体重和血脂等。
药物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药物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 松训练、冥想等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手段

243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手段吕珊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同时,心血管疾病还在逐渐走向年轻化、复杂化。
本文分析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有效的治疗策略,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发病人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吸烟;他汀类药物随着社会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逐渐走向年轻化、复杂化。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和从心脏发出的血管发生的疾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造成此病的直接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
研究显示,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速度较快,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针对该现象制定一份合理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国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若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得当,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
一般来说,发生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存在不良生活习惯者,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现象。
而存在不良生活反应者,一般是吸烟患者发病率较高。
生活中的各类因素,如:酒精、毒品、尼古丁、脂肪、气象即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非合理膳食也可以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性别,BMI,年龄段,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的压力,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超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慢性炎症、肠道微生态失衡银屑病等衍生类疾病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2]。
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高死亡率病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在临床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同时也存在眩晕、晕厥等相关症状。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差异。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能够帮助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
1. 年龄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变硬和变脆,动脉斑块的形成也会逐渐加剧。
这些变化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心血管健康,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合理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2. 性别性别也是一个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
一般来说,男性在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上较女性更高。
这与男性在某些生理特征上的差异有关,如男性激素的作用、男性更高的血压、更高的胆固醇水平等。
然而,女性在更年期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关注心血管健康,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血液在动脉中通过时,对血管壁的压力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从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控制血压的方法包括减轻体重、限制盐分摄入、适度运动、戒烟戒酒等。
4. 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异常高,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高血脂是心脏病和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会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并增加血管阻塞的风险。
控制高血脂的方法包括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的摄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5. 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和血栓形成,从而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危害性极大。
本文旨在分析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错误、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措施不当等,对患者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强化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合理规划护理流程,医疗设施安全等方面。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探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护理实践的规范化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重视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不安全因素、影响、防范措施、建议、质量、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引起心血管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这些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 8 ] 戴 红协 . 雾化 吸入 联 合孟 鲁 斯 特治  ̄: J qL 感 染 后 咳嗽 疗 效 观察
[ J J . 临床儿 科杂 志, 2 0 1 1 , 1 5 ( 1 2 ) : 1 9 6 — 1 9 7 . [ 9 ] 徐 惠 良 白三烯 受 体拮 抗 剂联 合 吸 人糖 皮 质 激 素治 疗儿 童感 染
Ant i g e n- DR t r an s a r i pt i o na l do wnr e g ul a t i o n by c o r t i s ol d ur i n g
s e p t i c s h o c k [ J ] . Am J 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 Me d , 2 0 0 4 , 1 6 9 ( 1 0 ) :
临床 合理 用药, 2 0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1 2 ) : 5 4 . 5 5 .
后咳嗽 [ J ] . 海 南医学 院学 报, 2 0 1 1 , 1 3 ( 1 ' i ) : 1 7 8 — 1 7 9 .
心血管疾病 的危 险因素及预防
韩 梅
( 吉林省吉林市新站结核病医院 ,吉林 吉林 1 3 2 5 0 6 )
对上述出现的处方调配差错进行归类分析如表11201318差错类别差错频次差错率医嘱标签写错药袋用法写错没写标签处方说明未写353608错发少发多发及忘发等发药错误495052写错针条写错患者名字未写患者名字未写针条带回针条未给8825审方失误4412处方打错颜色1103合计97100003讨论31差错原因分析311药师工作中不够细心
1心 血管 疾病 的现 状
近4 0 年来 ,我 国人群心血 管疾病 ( 主 要是高血压 ,冠心病 )的发 病率 和病死 率在不断增 长 ,发病 的年 龄段提前 。心血 管疾病理所 当然 的登上 各种 死 亡疾病 之首 ,成为疾 病第一 杀 手 。其上升 的主 要 因素 有 :人群各 种心血管疾病 因系上升 ,人 口老龄化等 。在这些 因素 中 , 心血 管疾病 因素 占主要地位 。 据数据显示 ,在我 国 ,高血压心肌梗死发病死亡危 险是 正常 人的2 倍至3 倍 ,高血压 也增加了心力衰竭等的患病风 险。吸烟 的人冠心病和 心肌梗死 的概率提 升3 倍。血脂异常 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 的风 险。体重 超重和肥胖 者患病概率 是正常人 的2 倍 ,糖尿病 患者是正常 人的4 倍左 右。近年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很大程度上 降低 了心 血管疾病 的病死率 ,但 是治疗成本 也在不断 的增 加 ,尚未很 好的遏制 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上 升。要想从根 本上 降低心 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 , 病死率 ,应 该从预 防做 起 ,因此现在 的主要任务 是控制心血 管疾病 。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 降压、降糖、调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生活方式干预
针对老年人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
量、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个性化干预方案
识别高危因素
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 素抵抗现象,这也会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并发症影响
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 病、视网膜病变等也可能 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 响。
吸烟与饮酒
吸烟的危害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 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
粥样硬化的风险。
饮酒的影响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 常等心血管问题,同时也会影响身 体代谢和血脂水平。
互相监督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共同维护家庭健康。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建立
社区应整合各类资源,如医疗机构、 体育场馆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心血 管疾病防治服务。
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心血管疾病防 治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及时更新 防治策略。
家庭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健康活 动,与其他家庭分享防治经验和资源 。
定期体检与筛查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
血糖检测
筛查糖尿病风险,控制血糖水平。
血脂检测
了解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
心电图检查
评估心脏电活动,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等问 题。
心理调节与压力释放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积极应对,保持 乐观心态。
学会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 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转变,大大增加了我国老
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需根据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
标签:老年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病发率
心血管疾病[1]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包括多种疾病类型,例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脑血管疾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可造成死亡。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老年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急剧上升,与饮食习惯、吸烟、精神过度紧张、遗传、肥胖、酗酒、运动缺乏等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且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二位影响因素,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1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随着我国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明显,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不仅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社会负担与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需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详细掌握,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老年心血管疾病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因此高危因素如下。
1.1年龄与老年病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受到年龄的影响较为明显,有研究证明,老年群体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明显。
而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人数中,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93%。
①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程度可根据患者血清中的胆固醇来测定,因而血脂异常[3]也属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且血清中胆固醇浓度一旦超过标准的话,极易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于粒径较小,因而排列较为紧密,但极易被氧化,被氧化后的产物属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的诱因。
②糖代谢异常:属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且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或者是肥胖等疾病。
1.2饮食不当与肥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极
大变化,因而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过多的摄入盐、饱和脂肪酸、肉类等,而水果与蔬菜的摄入量又相对较少,因此,我国肥胖患者的人数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肥胖[4],常伴有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1.3吸烟饮酒
吸烟会对老年群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诱发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癌等疾病,造成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对人体中的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产生直接影响;酒精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属于一种双向关系,饮酒少量会对动脉硬化产生抑制作用,但是饮酒过量的话,则损害心血管系统,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1.4运动量较少
运动量较少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病发的主要原因[6],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
2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的影响是无法控制的,因此,需要给予高龄群体重视。
老年人受到年龄的影响,自身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年龄属于一个不可更改的因素,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理指导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不断衰退,抵抗力下降,受到疾病的影响常存在不良反应,例如忧郁、紧张、低落等,不良情绪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与发展,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务人员需与老年患者进行详细沟通,疾病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及时进行疏导,并向老年患者介绍保健知识,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长度与治疗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愉悦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较大或者是大悲大喜等情况,并戒烟戒酒,减少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老年群体的安全。
2.2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需注意合理膳食,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的食用量,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多吃蔬菜与水果,严格控制肉类食用量,若是需要食用肉类的话,需以禽类、鱼类为主,避免食用动物油与动物内脏[5],而主食则以杂粮为主,并保证每天喝一次牛奶,避免进食奶油制品,注意日常饮食的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老年群体需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量,对现有的饮食结构进行改变,例如控制进食含脂肪、蛋白较高的食物,并多吃蔬菜与水果,适当进行运动,以减低体重,预防肥胖。
2.3运动指导
老年群体开展有氧运动锻炼,以提高人体中的含氧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老年人还需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改善血液循环情况,增强患者的心肌供氧情况,降低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血压、血脂等进行有效控制,减轻老年患者体重,从而有效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用药指导
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此需对老年病进行有效控制,食疗效果不明显的话可改用药物治疗,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老年患者脏器功能的下降,会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等情况有所影响,药物敏感性反而增强,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医务人员需向老年患者详细介绍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并详细说明用药注意事项。
对于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医务人员需嘱咐患者家属,提醒患者家属进行监督。
受到自身经济与不增加儿女负担的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需减少贵重药物的使用,以减轻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以便于长期用药,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2.5严禁烟酒
老年群体受到年龄与机体功能下降的影响,自身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由于烟酒会对患者血管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血管收缩与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老年群体要严禁烟酒,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综上所述,老年群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较为多样化,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预防,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吸烟喝酒的老年群体需按照要求进行戒烟戒酒,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清淡性,从而有效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伶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601-602.
[2] 戴曼芝.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111-112.
[3] 黄敏,陈学香,张丹凤等.老年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150-151.
[4] 顾媛媛,陈海花,韩瑜娇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29,46.
[5] 冷建洪,邓小军.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河北医学,2014(4):607-610,611.
(收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