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验证报告
HJ784-2016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分析方法验证报告(验)字〔2022〕第号方法名称: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液相色谱法HJ 784-2016项目主编单位:验证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职称:(检测员)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报告日期:2022年03月17日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一、适用范围标准HJ 784-2016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十六种多环芳烃的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十六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十六种多环芳烃(PAHs)包括: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
当取样量为1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3μg/kg~5μg/kg,测定下限为12μg/kg~20μg/kg。
二、方法原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用合适的萃取方法(索氏提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提取,根据样品基体干扰情况采取合适的净化方法(硅胶层析柱、硅胶或硅酸镁固相萃取柱等)对萃取液进行净化、浓缩、定容,用配备紫外/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三、试剂和材料3.1 乙腈(CH3CN):HPLC级。
3.2 正己烷(C6H14):HPLC级。
3.3 二氯甲烷(CH2Cl2):HPLC级。
3.4 丙酮(CH3COCH3):HPLC级。
3.5 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1+1。
用丙酮和正己烷按1:1的体积比混合。
3.6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2+3。
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按2:3的体积比混合。
3.7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1+1。
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按1:1的体积比混合。
3.8 干燥剂:无水硫酸钠(Na2SO4)或粒状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400℃烘4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3.9 硅胶:粒径75μm~150μm(200目~100目)。
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再验证报告解析

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时间计划4.验证培训5.验证人员及职责6.验证所需文件7.验证内容8.偏差处理9.方案修改记录10.风险的接受与评价11.验证结果及评价12.验证周期13.最终批准14.附件1. 概述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公司生产,用于本公司成品,原料,中间品定性或定分析检测。
由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紫外检测器,色谱工作站组成由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色谱柱,自动进样器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色谱工作站软件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1 设备原理二元泵基于双通道、双活塞杆串联设计,包括了溶剂传输系统必输实现的所有基本功能。
才通过两个可产生最高为600bar压力泵组件,可对溶剂进行计量并将溶剂传输至高压位置。
每个通道由一套泵组件组成,包括泵驱动器、泵头、带有可更换滤芯的主动输入阀和出口球阀,两个通道在一个低容积混合腔中连接,混合腔通过限毛细管连接到缓冲单元和混合器上。
压力传感器会检测泵压力,集成有PTFE过滤芯的冲洗阀装在泵的出口处,便于向泵头灌注流体。
1.2 设备组成本仪器主要由二元泵(G1312B)、变波长紫外检测器(G1314F)、自动进样器(G1329B)、柱温箱(G1316A)等模块组成,可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
1.3 技术参数为确认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性能稳定,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2.1通过对设备技术指标适用性的审查,确认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设计选型符合检验要求及GMP管理要求。
2.2 检查并确认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文件符合GMP管理规范。
2.3 检查并确认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运行符合设计技术参数要求。
HJ638-2012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分析方法验证报告(验)字〔2022〕第号方法名称: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法HJ 638-2012项目主编单位:验证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职称:(检测员)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报告日期:2022年03月17日声明事项1、本报告仅作为公司内验证分析方法专用报告格式。
2、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无骑缝章无效。
3、报告按要求填写。
4、报告内容根据方法类型可做调整,主要包括:方法原理、标准溶液配制、操作步骤、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注意事项等。
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一、适用范围本方法依据标准HJ 638-20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
适用于环境空气中12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不适用于颗粒物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25L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006~0.039mg/m3,测定下限为0.024~0.156mg/m3;当采样体积为75L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002~0.013mg/m3,测定下限为0.008~0.052mg/m3。
二、方法原理用XAD-7树脂采集的气态酚类化合物经甲醇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三、干扰和消除环境空气中的苯、甲苯、乙苯、苯乙烯、三氯苯、四氯苯、苯并芘、苯胺、硝基苯等对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不产生干扰,其他干扰物可通过更换色谱柱或改变流动相的比例,使其与目标物分离。
三、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无酚水,液相色谱检验无干扰峰。
3.1 甲醇,HPLC级。
3.2 乙腈,色谱纯。
3.3 丙酮,色谱纯。
3.4 乙酸乙酯,色谱纯。
3.5 二氯甲烷,色谱纯。
3.6 玻璃纤维滤膜,置于马弗炉中在350℃下灼烧4h,冷却后用甲醇洗净的打孔器垂直切割成8mm直径的圆片,并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3.8 无酚水:应贮于玻璃瓶中,取用时,应避免与橡胶制品(橡胶塞或乳胶塞等)接触。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导言: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HPLC技术对某种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实验方法:1. 仪器设备:HPLC仪、色谱柱、样品溶液、流动相、检测器等。
2. 实验步骤:a. 样品制备:将药物样品粉末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b. 色谱柱准备: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进行柱平衡处理。
c. 流动相制备: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并进行气泡排除和气体除湿处理。
d. 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设置适当的流速、温度、检测波长等参数。
e. 样品注射: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注射器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
f. 数据采集:通过检测器采集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峰值信号,并记录相关数据。
g. 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峰面积计算、峰高度计算等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HPLC技术对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品在色谱柱中产生了明确的峰值信号,峰形对称且峰高度适中。
2. 根据峰面积计算,得到了样品的浓度为X mg/mL。
3. 通过与标准品的比对,确认了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讨论:1. 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优势:a. 高灵敏度:HPLC技术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物质,对于药物分析中微量成分的检测非常重要。
b. 高选择性: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色谱柱的特性,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c. 高分辨率:HPLC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样品中的各个成分,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
d. 自动化程度高:HPLC仪器配备了自动进样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处理,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2.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a.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误差:药物样品的溶解度、稳定性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用参考]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案、报告(完全版).doc
![[实用参考]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案、报告(完全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39b892b58fafab069dc02cf.png)
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报告设备型号:Primaide设备编号:ZL-ZK039-01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批表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3文件依据4计算机系统简述5验证时间6 风险评估7 验证范围8计算机系统验证8.1验证的前提条件8.2安装确认8.3运行确认8.4性能确认9偏差处理与变更10验证数据分析11验证过程分析12验证结论13再验证14验证报告15验证证书1概述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于化验室,用于原辅料、成品等产品的检测。
为保证检验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应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及工作站进行安全性验证,本方案是针对我公司安装的计算机以及TeChrom工作站进行验证。
2验证目的通过对计算机及工作站的验证,规范检验用计算机系统,保证工作站的正常运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3文件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及四部;3.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KK年修订)》及附录;3.3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3.4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3.5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说明书;3.6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3.7高效液相色谱仪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4计算机系统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紫外检测器,色谱工作站组成。
由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进入色谱柱,自动进样器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色谱工作站软件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6风险评估6.1评估目的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该系统验证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对风险项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对采取控制措施后的风险项进行再次评估,同时判断是否引入新的风险,确保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标准或更低。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该系统验证的范围及程度。
优质参考文档优质参考文档优质参考文档6.3判断标准:RPN(风险系数)=SKOKDRPN﹤16为低风险水平,风险可接受;16≤RPN﹤24为中等风险水平,需要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RPN≥24为高风险水平,风险不可接受,必须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硅酸盐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硅酸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硅酸盐的含量。
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液相色谱柱将混合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再利用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水中硅酸盐的含量。
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将高效液相色谱仪预热至设定温度,保证仪器处于稳定状态。
2. 样品处理:将水样取一定体积,如100 mL,用无尘滤纸过滤至少5次,以除去固体悬浮物。
3. 样品进样:使用微量注射器将经处理的水样注入色谱仪的进样口。
4. 色谱柱操作:选择适当的液相色谱柱,并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装载和连接。
调整流速和温度,使得柱温和流速达到最佳条件。
5. 数据收集:打开数据采集软件,设置检测器的工作参数,如波长、灵敏度等。
开始采集数据,并记录每个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6. 标准曲线绘制: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标准溶液,进行进样和数据采集。
根据标准溶液的峰面积和浓度,绘制硅酸盐的标准曲线。
7. 样品测定:将处理后的水样进样至色谱仪中,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样品的峰面积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水中硅酸盐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水中硅酸盐的含量。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我们可以根据峰面积和浓度的关系来计算未知样品中硅酸盐的含量。
实验的线性范围、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等指标都可以根据标准曲线和多次测定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多个样品的测定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水中硅酸盐测定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该方法可以用于水质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1] Smith A, Jones B.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silicates in water sample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0, 1217(34): 5325-5332.[2] Johnson C D, Williams M T. Determination of silicates in natural water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2002, 94(3): 81-89.。
高效液相色谱仪再验证方案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仪再验证方案1.概述本品由岛津公司生产,是根据质量控制的目的和要求购置的精密仪器。
主要用于样品的含量测定、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等,该仪器由溶剂输送泵、中继单元、柱温箱、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紫外可见双波长检测器及色谱工作站、电脑、打印机等组成。
2.目的依据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2014)对LC-1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再验证,确保仪器各项性能持续符合要求,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LC-1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再验证。
4.职责验证小组:负责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与跟踪。
项目负责人:负责验证文件的起草。
QC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并安排实施验证工作。
质量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并监督验证工作的实施。
质量受权人: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
5.仪器信息:仪器型号:XXX 管理编号:XXX6.再验证内容6.1仪器工作环境及电路系统确认按照再验证记录对仪器工作环境及电路系统进行确认并记录确认结果,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可接受标准。
6.2试验条件的确认按照再验证记录对试验条件进行确认并记录确认结果,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可接受标准。
6.3性能确认6.3.1 泵流量稳定性 S R将仪器各部分连接好,以超纯水为流动相,分别设定0.5、1.0和2.0ml/min三个流速,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干燥并已称重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0.5ml/min时用计时器计时收集10分钟,1.0和2.0ml/min时用计时器计时收集5分钟,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每个流速测定3次,查相应温度的水密度,按式(2)计算流量实测值、按式(1)计算SR,。
技术要求:0.5ml/min时,SR 不得过3%;1.0ml/min和2.0ml/min时SR不得过2%。
×100%(1)式中: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Fm平均——同一组测量中平均流量值,ml/min;(2)式中:F m——流量实测值,ml/min;W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W1——容量瓶的质量,g;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t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6.3.2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检定6.3.2.1 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的确认选用 C18色谱柱,以100%甲醇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紫外检测器的波长选在254nm,检测灵敏度调到最灵敏挡。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3. 学习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高压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样品经过高压泵送入色谱柱,在流动相的作用下,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过滤器、样品瓶、高压泵、检测器、数据工作站等。
2. 试剂:乙腈、甲醇、水、磷酸、氨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适当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流动相配置: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合适的流动相,并进行过滤。
3. 色谱柱准备:将色谱柱安装在色谱仪上,用流动相进行冲洗,去除色谱柱中的杂质。
4. 上样:将配制好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通过高压泵送入色谱柱。
5. 分离: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依次流出。
6. 检测:利用检测器对流出物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
7.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工作站对色谱图进行分析,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分离:实验中,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得到了有效分离,分离效果良好。
2.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如下:| 组分名称 | 含量(%) || -------- | -------- || 组分1 | 2.5 || 组分2 | 1.8 || 组分3 | 0.9 || 组分4 | 0.5 |3.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 仪器误差:色谱仪、检测器等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 试剂误差:试剂的纯度和浓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 操作误差:实验操作不规范、样品处理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ilent1260 Infinity II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确认报告
仪器编号:HY-JMYQS3-02
文件编号:YL-YQ-005-2016F
****药业有限公司
验证报告
一. 验证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参加验证人员:王具体、祝涛、张文祥、吴哲、卢子豪、李景虎、王世界、石敏慧
三. 验证内容:
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四. 验证结果:
1. 安装确认:
符合要求
2. 运行确认:
符合要求
3. 性能确认:
符合要求
五. 制订文件:
《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维修保养规程》
六. 再验证周期:
正常使用两年后再确认。
大修后验证。
关键零部件更换后验证。
附件1 验证小组各成员工作安排
附件2
验证时间与进度安排
附件3
复核人:日期:
计算机配置的确认
检查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开箱检查结果
检查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附件5仪器技术资料
检查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附件6设备型号确认
检查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维修服务与安装要求
检查人:检查日期:年月日复核人:复核日期:年月日(附件8)
运行确认
附件9 泵耐压的确认
(附件11)
(附件12)
附件13
9验证综合评价及建议:
验证结论
验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