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一、教学目的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二、知识要点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租佃制及其影响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三、教学重点、难点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3、市民的四、教学内容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和行业间)和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和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

至是始完全废除。

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

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宋朝的官户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

官僚的子孙以恩荫入仕﹐即使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品以上﹐才算官户。

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是地主阶级在诊治上的代表。

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

这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恩荫入官。

皇族、后族以及各级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

3、吏人出职。

4、进纳补官。

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

5、军功授官。

《宋代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

《宋代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

《宋代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代被誉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变迁频繁的时期。

这段历史时期,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在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繁荣
宋代的经济繁荣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大幅提升,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改良,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长。

与此手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陶瓷、丝绸、纺织品等制品远销海外,形成了繁荣的手工业经济。

在经济方面,宋代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贸易模式,如“均输法”、“市易法”等,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繁荣。

宋代的开封、杭州等城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商业活动频繁,市民生活富裕。

社会变化
除了经济繁荣,宋代社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是人口的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医学水平的进步,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城市文化日益繁荣。

在社会结构方面,宋代的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士大夫阶层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商业资本家、手工业主也逐渐崛起,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历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变化的双重进程。

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带来了稳定和繁荣,社会变化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这一时期的历史,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对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变化的简要介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宋朝的社会阶层与人民生活

宋朝的社会阶层与人民生活

宋朝的社会阶层与人民生活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本文将以史实为基础,探讨宋朝社会阶层的特点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

在宋朝,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士人、地主、富商和农民四个主要群体。

士人阶层是宋朝的统治阶层,他们主要依靠文化教育和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士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权,他们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担任重要的角色。

地主阶层是宋朝社会的支柱之一,他们拥有大量土地,并从农民中收取租金。

地主的经济地位使得他们在政治和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富商阶层在宋朝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富商们通过经商和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在社会上逐渐崭露头角,并与地主一起构成了宋朝社会的上层阶级。

农民是宋朝社会的基本劳动力,他们在社会阶层中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农民们种植庄稼、养家糊口,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二、人民的生活方式宋朝社会的变迁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宋朝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日常生活颇具特点。

1. 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宋朝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现代有很多相似之处。

人们追求餐桌上的美食享受,讲究菜品的质量和口味,喜欢品尝各种时令食材。

同时,宋朝的饮食文化也体现在饮茶的风气盛行,茶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 文人雅集和娱乐活动文人雅集是宋朝社会上的重要活动之一,士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学、诗歌和音乐的交流与创作。

他们通过举办文会、酒宴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宋朝人民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例如戏曲、舞蹈、赛龙舟等。

宋代的戏剧文化非常繁荣,京剧和元曲等艺术形式在宋朝得到了发展和推广,成为人们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方式。

4. 家庭生活和社会习俗宋朝人民注重家庭生活,重视亲情和家庭责任。

8436社会生活与文化

8436社会生活与文化

( 局 部 )
东京(今开封)的瓦舍遍布东西南
北四城,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 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每 座瓦舍中有十座“勾栏棚”,多的达50 余座(见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南宋中期,临安城内有南瓦、中瓦、 大瓦、北瓦、蒲桥瓦,以北瓦规模最大, 有勾栏13座。城外有瓦子20座。
宋代日常生活的变化
1、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 等时间、空间的限制;
2、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 3、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请找找诗中反映了北宋过年的哪些习俗,
题西林壁 苏轼 主要抒发作者游庐山的观 感,在概括庐山的总印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后说出了一个道理:当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者迷,旁观者清。
欣赏这两首诗,寻找两者的差异。
唐代诗歌作品的特征——侧重抒情; 宋代诗歌作品的特征——富有哲理。
宋代诗歌欣赏
请欣赏下列诗歌,说说这些诗歌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 揭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事物的哲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揭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的道理。 观书有感 朱熹 揭示人只有常学习,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受新事物,才能保持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脑清醒,免于陈腐,得
苏轼《枯木竹石图》
宋 李 清 照
这 次 第 , 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

北宋与南宋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

北宋与南宋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

北宋与南宋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与南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巩固。

本文将探讨北宋与南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构成以及封建等级的建立。

一、社会阶层的构成1.1 士人阶层在北宋与南宋时期,士人阶层首屈一指,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士人阶层主要包括文官和武官。

文官居于社会的顶层,他们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凭借才能与努力晋升,享受丰厚的禄位和诸多特权。

武官则是军事统帅和守卫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

1.2 地主阶层地主阶层是北宋与南宋时期的另一重要社会阶层。

他们拥有大量土地,并依靠对土地的控制获取巨额财富。

地主阶层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并且通过提供租金和赋税支持朝廷和士人阶层。

1.3 工商阶层在北宋与南宋时期,工商阶层的地位逐渐提升。

这部分人群通过手工业、商业和金融活动积累了财富。

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4 农民阶层农民阶层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阶层,他们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人口。

农民依赖土地种植和耕作以维持生活,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

尽管如此,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相对稳定。

二、封建等级制度的构建2.1 官爵制度官爵制度是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核心。

北宋与南宋时期,官员按照爵位的高低被分为九等,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有明显差异。

这一制度严格规定了士人阶层的地位,并且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社会礼仪在北宋与南宋时期,礼仪体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遵循。

根据士人阶层的地位不同,人们按照不同的礼仪规范行事。

这一体系明确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且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2.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北宋与南宋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

该制度通过选拔人才进入官场,为社会阶层的晋升提供了途径。

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也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具活力。

2.4 爵位传承在封建社会中,爵位是考量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

北宋与南宋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

北宋与南宋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

北宋与南宋的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封建等级的构建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与南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社会阶层与等级制度构建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北宋与南宋社会阶层的组成、不同阶层的特点以及等级制度的建立进行探讨。

一、北宋社会阶层的构成与特点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稳定的时期。

北宋社会主要可分为皇族、官僚士人、地主阶级、富商巨贾、底层百姓等阶层。

首先,皇族是北宋社会中最高的统治阶级。

皇族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国家资源,他们是北宋帝国的核心力量。

其次,官僚士人阶层在北宋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一阶层由高级官员、文化精英等组成,他们由于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的特殊地位,享受着特权与荣耀。

第三,地主阶级是北宋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他们通常是土地所有权者,通过剥削农民获取大量的财富和权力。

此外,北宋社会还涌现出一批富商巨贾阶层。

北宋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的商业资本积累使得商人成为北宋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富商巨贾通过商业交易和资本运作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最后,北宋社会也有大量的底层百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贫困的市井小民等。

他们负担着北宋社会的重要劳动力,但经济地位较为低下。

二、南宋社会阶层的构成与特点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建立的南宋帝国的统治时期。

南宋社会的阶层组成与北宋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变化。

南宋社会的皇族依然占据社会的最高统治地位,但南宋帝国的国力相对北宋衰落,导致皇族的国家资源相对减少。

官僚士人阶层在南宋时期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依然掌握着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地位,是南宋社会的精英阶层。

地主阶级在南宋社会中依旧是经济上的主要支柱。

南宋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地主阶级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和土地经营积累了巨大财富。

与北宋不同的是,南宋时期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由于政治、经济中心南迁,南方地区商业繁荣,一大批富商巨贾涌现。

唐宋时期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唐宋时期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安710062)唐宋时期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变化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唐史可以为分前后两期,其分野在唐朝中叶,"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①所谓唐朝中叶,即指安史之乱以来,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陈先生没有使用"唐宋变革"这样的提法,但对自唐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不否认。

我国史学界老一辈的学者中有不少人也都极少使用这一提法,但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始直面"唐宋变革"这一学术命题,并且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唐宋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细分起来虽然比较复杂,但就其大的方面来说,无非是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其中统治阶层又可分为皇室与官员,被统宋代已基本改变了没战俘为奴婢的传统做法。

此外,犯罪者的私有奴婢,也不像过去那样完全作为财产没官了。

南宋开禧三年,吴曦以谋反获罪,其妻妾等按律应没官为奴婢,但众官集议后认为,没官系"贷而不死,世为奴婢,律比畜产",但"此法虽存,而不见于用,其母女妻妾……合于流罪"。

④南宋末年方回亦曰:"近代无从坐没入官为奴婢之法。

"不仅官奴婢很少来自战俘和罪没,而且宫廷中奴婢的构成亦产生了变化。

宋英宗时,司马光曾上书反对宫中从巿井雇佣市井下俚妇女,认为"此等置之宫掖,岂得为便。

"可见雇佣制已渗入到宫廷服侍阶层,对传统的官奴婢制度形成了一个冲击。

宋代官奴婢制度的衰落在职官制度上亦有反映。

唐代主管"簿录俘囚、配没奴隶、掌奴婢簿籍"的刑部都官曹,在宋代,据《宋史·职官志》载,其职能已变为掌天下役人及雇工人了。

(4)奴婢阶层的雇佣化,使奴婢的身份地位,比之唐代有了进一步提高。

奴婢能与雇主订立契约本身,就已标志着奴婢身份地位的提高。

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 咱得说说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呀。

那时候商业可发达了,就像一颗种子突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以前的城市啊,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现在呢,汴京这样的大城市,夜市热闹非凡。

我就听一个小商贩说:“以前只能白天卖货,现在夜里也能赚不少钱嘞。

”这商业繁荣的原因啊,一方面是农业发展了,粮食多了,大家有多余的东西可以拿来交换。

就好比一个人吃饱了饭,就想着做点别的事儿来赚钱啦。

2. 宋朝社会在文化上也有大变化呢。

读书人的地位那是蹭蹭往上升,就像坐火箭一样。

科举制更加完善,很多寒门子弟都有机会出人头地。

我认识一个穷小子,天天埋头苦读,最后真的考中了功名。

为啥文化会这么发展呢?皇帝老儿重视啊,就像家长重视孩子读书一样。

朝廷大力提倡文治,建了好多书院,大家都以读书为荣,这文化能不繁荣吗?3. 再讲讲宋朝的市民生活。

娱乐方式变得超级多,什么勾栏瓦舍的,就像现在的娱乐城一样。

里面有各种表演,杂剧、杂技啥的。

我听隔壁老王说:“以前闲了只能在家发呆,现在可以去瓦舍看表演,可有意思了。

”这市民生活这么丰富的原因呢?还不是因为商业繁荣了,大家手里有点钱了,就想着怎么找点乐子呗。

4. 宋朝的手工业也有新变化哟。

瓷器那叫一个精美,就像仙女用魔法变出来的一样。

景德镇的瓷器闻名天下,那些工匠们的手艺简直绝了。

我见过一个瓷瓶,那花纹细腻得像少女的心思。

为啥手工业发展得这么好呢?技术传承呗,老工匠把手艺传给小工匠,一代一代的,就像接力赛一样,不断改进,能不厉害吗?5. 宋朝的社会阶层也有了新情况。

士农工商的界限虽然还在,但是商人的地位比以前高多了。

就像原本被关在小黑屋的人,现在能到大厅里坐一坐了。

我有个商人朋友,以前总被人看不起,现在也能和一些士大夫交朋友了。

这是为啥呢?商业发达了,商人有钱了,钱这个东西啊,有时候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以前紧闭的门。

6. 宋朝的建筑风格也有变化呀。

建筑变得更加精致、典雅,就像一个文雅的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1一、教学目的23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45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6二、知识要点78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租佃制及其影响910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11三、教学重点、难点1213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14153、市民的16四、教学内容1718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和行业间)和19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和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2021“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

至是始完全废除。

且科举盛行,22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

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232425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2627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随着科举制的28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293031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32宋朝的官户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

官僚的子孙以恩荫33入仕﹐即使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34品以上﹐才算官户。

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是地主阶级在诊治上的代表。

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3536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

这是选拔官员的主37要途径。

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恩荫入官。

皇族、后族以及各级3839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

3、吏人40出职。

4、进纳补官。

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

5、军功授官。

其中,恩荫入官人数最多,当中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4142“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卷二五《氏族略第一》434445宋代官户的新特点:46a、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是主体:宋代官僚地主是唐五代以来庶族尤其47是“衣冠户”的发展,但由于已不存在士族门阀,所以不称庶族,而称为官48僚地主阶层。

49b、宋代官僚地主阶层不再严格区分“清浊流品”,习惯称之为“官户”50(“官户”在宋仁宗以前是一种类似依附农奴或官奴婢的名称51c、官僚阶层累世为官的不多,普遍是“三世而衰”d、宋代官户享有的特权与唐代的品官有所不同。

(唐代前期,九品以上5253的官员“皆为不课户”,两税法实行后,品官也开始负担两税与杂役。

54宋代官员的特权5556在法律上﹐官户也和民户中的主户一样﹐依财产多少划分户等﹐并缴纳两57税和各种赋税﹐但官户可以免除大部分差役﹐有时也可免除无定时﹑无定量﹑58无定类的科配。

在触犯刑法时﹐官户按不同品级有议﹑请﹑减﹑赎等特权。

中59高级官员有荫补权﹐其子弟﹑亲戚﹑门客等不经科举考试﹐即可入仕当官。

各60级官员还享有朝廷颁赐的俸禄﹐这是许多官户的一项重要收入﹐特别是高级官员﹐各种名目的俸禄收入非常优厚。

宋朝对官户也规定了一些禁约,如禁止地6162方官在所任州县拥有田产﹐禁止经营场务﹑河渡﹑坑冶等等。

官户一般都是官63僚地主﹐很多官户还兼营商业﹐形成地主﹑官僚和商人三位一体。

他们利用特权﹐兼并土地﹐隐产逃税﹐放高利贷﹐牟取商业暴利等。

官僚地主抢占土地的6465方式主要是利用权势强占强卖民田,其次是包佃官田。

6667吏人68宋代的官与吏有严格的区别,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衙门还有大量的做事人员,69称为“吏人”。

而且官员多是外地人,且有任期限制,吏却是本地的地头蛇,他70们常与官员勾结,把持地方,故而也是地主阶级的当权派,在户籍里与官员合71称为形式户。

72732、经济制度调整下的社会流动——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74部曲佃客制75部曲佃客制是唐朝的制度。

《唐律疏议》记载表明部曲原则上由奴婢放免而76来,是私家所有,身系于主的贱人(家仆)。

77佃客唐以后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唐代佃客的身份是庄78主的私属,可免官府的课役。

遭受地主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被牢牢束缚在地79主的土地上,地位近似农奴。

他们通常都是世代相袭,只有经过主人的放遣80才能获得自由。

国家所承认的佃客,也不能单独立户,只能附注于主人的81户籍上。

他们不属国家编户,“皆无课役”,不必向国家纳租服役,但终年82为主人耕种田地,从事杂役,以至荷戈作战。

8384租佃制85在宋代,地主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封建租佃制,即将他所有的土地租给佃农86耕种,从佃农身上榨取实物地租。

宋代户口明白登记为主户和客户,客户是自87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

户籍这样划分,足见租佃关系的普遍。

这时官、民88的土地或庄田,多租与客户佃种。

宋代劳役地租的残余还存在,货币地租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899091宋代客户分为两大类:92坊郭客户:坊市居住的无田产的外来人户,以出卖劳动力,经营小手工业93为生;乡村客户:宋代佃农的主体,且根据租佃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差异,94在各地名称也有所不同。

95总的来说,在封建租佃制下,宋代佃客毕竟取得了户籍,并且与主户之间96普遍订有一种书面的租佃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又不是两个在法律上,在地位上97平等的人之间的契约,和资本主义纯粹货币关系的自由契约性质不同),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换加速,农民不再世代依附某一地主,同时劳役地租也显著减少。

9899虽然许多地区出现“佃仆关系”,但佃客的社会地位与人身依附关系比前代的部100曲和奴客仍有所提高和松弛。

但是宋代北面辽夏金环伺,长期纳岁币,再加上101拍打行政机构开支和军费开支,以及官僚腐败,国土面积较为前代狭小,尤其102是南宋偏安江南,显然国家对于下层民众的经济剥削加重。

1031043、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壮大105由于统治阶级扩大的需要,这是时期,教育已经受到有上而下的重视,国106立学校和书院都纷纷兴起,知识分子在社会各领域的比重增大。

同时,由于两107宋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长足发展,平民的力量逐步从文化、经济、甚至是政108治领域凸显出来。

当然比较明显的是在文化和经济上。

109两宋城市工商业群体的发展较前代而言,既表现为规模上的显著扩大,也110表现为内部结构的日益完整。

就前者而言,以临安为例,到南宋中期,城内外111共有414个工商业行作(《诸行市》)。

就后者而言,根据经营内容和方式的不112同,工商业群体具体又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商业经营者。

他们有的是从事跨地区长途贩运的行商,有的是开设各种店铺、茶肆、酒楼之类的坐商,有的是113114走街穿巷、沿街货买的小商贩。

二是服务业经营者,包括在商业活动中充当中115介的“牙人”、作为高利贷资本代理人的“行钱”以及从事租赁、典质、旅舍、修补等活动的人员。

三是手工业经营者。

其中有的是雇佣工匠进行生产的手工116117作坊主;有的是开设家庭作坊兼商铺;有的是由包买商控制的专业匠户,如临118安城内有许多为丝绵铺生产的“机户”。

四是雇佣人员。

他们以出卖劳动力为生,119或在各种店铺、楼肆、作坊里帮工,或充任富商巨贾的仆役,或临时受雇做苦120力。

1211224、贫富分化加剧和贵贱更迭频繁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从本质上讲,是城市工商业发展的结果,其内部123124等级关系主要也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形成的,财富的多寡和贫富分化,既导致125市民之间经济地位的差异,也决定了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因此,与传统等级制下身份划分的世袭性和绝对性不同,南宋市民的社会等级和贵贱之分并不是126127固定不变和不可逾越的,而是随着经营状况的变化和财富的转移处于不断的升128降、沉浮之中。

富贵者一旦经营不当、丧失财富上的优势,便会由上层沦为下129层;贫穷者如果经营得法、跻身富裕行列,便会由下层跃升上层。

130总结131132唐朝政权一直致力于抑制旧门阀,而唐末农民起义则是矫枉过正,“天街踏尽公卿骨”则猛烈冲击了当时的门阀士族,加速了其分崩离析。

有宋一代较唐133134末和五代有所恢复,但是,自唐末以来,门阀地主的统治在中国古代官僚集团135中已经消失。

同时,宋代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和措施,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出现的可能,而以土地为基础的门阀地主集团,无法再依靠其占有的土地对政治施136137加影响,最终形成了以官僚地主为主体,同时存在部分门阀势力影响下的统治集团结构。

138139宋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各政权官僚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

宋140代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参政群体的扩大),统治阶层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社会风气相对自由,广泛吸纳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

科141142举考试制度在宋代有了新的发展,使得社会各阶层间上下流动的机会明显增多。

143同时,两宋特别是南宋,由于大片土地的丧失,其经济结构开始向手工业144和商业转型和调整,加之不抑兼并的政策,贫富分化加大,早在北宋就出现了145“福者有弥望之田,穷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南宋以后这种等级间的流动更146加剧烈。

每一种社会阶层的兴起,必然引发社会领域的相应变动。

南宋时期市民阶147148层的日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

一方面,149不断壮大的工商业群体和日趋市民化的官僚、士人、地主、农民的结合,推动了城市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促使传统宗法观念下的世袭性、身份性等级划分150151逐渐向商业观念下的职业性、财富性等级划分转变。

另一方面,以“重商”为152核心的市民思潮和具有大众化、世俗化特征的市民文化的兴起,对长期以来作153为城市意识形态主流的儒家思想和士人文化产生多方面的冲击。

从更广阔的视154野来看,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城市文明逐渐突破农耕文明汪洋中的“孤岛”的格155局,向整个社会体系扩散。

156五、思考题1571581、两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有哪些主要的特点1592、门阀制度在宋代是如何瓦解的1602、租佃制有何特点3、市民阶层的兴起有何影响161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