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宋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宋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宋代文学史年表宋代文学史年表960年-1279年* 960年-北宋建立,开始了宋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 960年- 赵匡胤登基,开创了北宋文人的文化座右铭,将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961年-诗人陈造在《抛家思过》中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标志着宋代文学的主题开始多元化。

* 陆游和柳永成为北宋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 1086年-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成为了后世通史的鼻祖,对宋代文学史的进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27年-1279年* 1127年-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南宋时期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辛弃疾成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豪放磅礴,深受广大文人的喜爱。

* 王安石变法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一大批以边塞诗为代表的新兴文学流派。

* 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扬州,南宋灭亡,结束了宋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宋代文学创作特点* 以议论文为主,内容丰富,关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 以词为代表的骈文成为主流,词人的创作方向逐渐向“以文代诗”发展。

* 词的题材广泛,既有关于爱情、家庭的抒情词,也有关于时事的议论词。

* 通过词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 受到、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宗教题材的作品,如诗、诗等。

杰出的宋代文学家* 苏洵,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东坡笔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 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作品以壮丽豪放著称,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等。

* 柳永,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兼音乐家,他的作品以婉约细腻为主,代表作有《雨霖铃》等。

结语宋代文学史以其多元化的创作风貌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众多杰出的文学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成就不仅对宋代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宋代文学史考试要点

宋代文学史考试要点

宋代文学史考试要点名词解释:1 白体诗:指的是宋初诗人王禹偁等诗人特意摹仿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

白体诗的要紧特点:在内容上多抒写自个儿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日子和心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

2 晚唐体:指宋初摹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为“晚唐体”。

其代表作家包括三个群体:一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位XXX,俗称“九僧”;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诗人;三是以官至宰相的寇准为代表的朝臣诗人。

晚唐体诗人作品的内容要紧是吟咏山川之景,抒写隐逸之情。

3 西昆体:西昆派是产生于宋初文坛妨碍着整个北宋前期的一具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是杨亿、刘筠、钞票惟演等人,那个流派的名称是以他们结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4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在黄庭坚妨碍下所形成的一具诗派,所以派的首领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此派为江西诗派。

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主张宗法杜甫,反对西昆体诗风。

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诗人。

5山谷体:诗歌的章法多蜿蜒而少平铺直叙。

善于择用出奇制胜的修辞手段,尤其是比喻。

重视句法的出奇变化和字句的锤炼,形成一种瘦硬险峭的风格。

6 诚斋体:“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号,因其诗歌独具特群,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想象丰富奇异,构思新巧不致。

语言自然爽朗清新。

7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其字或号中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他们论诗反与江西诗派对立,诗风承袭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脚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日子。

8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具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教案教案: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3.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掌握宋代文学的核心作品和代表作2.分析宋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宋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进行详细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分析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1.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解释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文学的兴趣,并与现代作品进行对比。

2.讲授(30分钟)a.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

b.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如工笔写实、文人雅致、理性思维等。

c.分析宋代文学的核心作品和代表作,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个宋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4.分析作品(30分钟)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意境表达等方面,通过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资源1.图书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导读》、《中国文学史》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了较好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拓展延伸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一些宋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或整本作品,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

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宋代文学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代表作家最多的,“唐宋八大家”中五位是宋代人

宋代文学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代表作家最多的,“唐宋八大家”中五位是宋代人

宋代文学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代表作家最多的,“唐宋八大家”中五位是宋代人宋代文学,以宋人创作为主体,其作品数量虽不及唐代,但却成就最高。

宋王朝在两宋三百年间,共出官、私著作八百五十余部,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谓首屈一指。

另外,在宋所产生的“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位是宋代人。

这些大家们的创作和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时期都有代表作家,但是宋时期的代表作家却是最多的。

宋代作家多集中于北宋中期以后,当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使宋代文学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宋代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主要分为唐宋八大家和北宋文学两部分。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其中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北宋的文学作品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与宋祁一同被称为“欧苏”;《宋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南宋周密编,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词总集。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六休。

高邮(今属江苏)人。

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

《宋史》有传。

他与陈亮、张炎等同为词坛“吴中四杰”之一。

主要作品有《草窗韵语》《续书史》《枕中记》《癸辛杂识》等,均为词学论著。

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宋人把诗与文分得很清楚,不像唐人那样将诗和文混在一起。

词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的词还只是一些民间歌唱的歌词,作为“杂曲”或“曲子”流传。

到了北宋,词逐渐成为文人自己创作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因为词在当时只是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所以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因此,作者和作品也就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

从这个意义上说,词是不成体例的文学体裁。

《宋词三百首》选入了大量北宋末、南宋初的优秀作品,是宋词选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选集之一。

《全宋词》《全宋词》是由张惠言主编,宋末元初王明清校录,并收录了元人及明人所编的部分词集,是迄今为止收录词集最多的一部。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一、填空1、“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范仲淹散文《岳阳楼记》。

2、“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和、曾巩。

3、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是宋诗异于唐诗的特征。

4、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诗《山园小梅》。

5、“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贺铸。

6、“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提出。

7、“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8、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文章,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9、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10、“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中的“乐天”是诗人白居易,“子美”是诗人杜甫。

11、“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12、“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3、“绿肥红瘦”的“肥”,其意为多,“瘦”其意为少。

14、“二安”中的“易安”是词人李清照,“幼安”是词人辛弃疾。

15、“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

16、南宋著名的笔记散文集,有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

17、辽代诗作成就较大的女诗人是肖观音和肖瑟瑟。

18、元好问诗以纪乱诗为上乘,他的论诗诗是《论诗绝句三十首》。

19、元好问的《中州集》不仅具有文献价值,也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

20、中国四大书院指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

21、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诗词的区别“词之为体,要眇宣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而言诗之所能言,词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形式上,诗讲究格式工整,对仗压韵而词则较为灵活,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二、语言上,诗较为典雅,而词则雅俗并重,常使用白话、口语甚至俚语。

宋元文学史资料

宋元文学史资料
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是唐五代词作较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词家,晚唐五代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存诗60多首,见于《花间集》
温诗特点:(1)用寓有特征的景物,表现人物情思,善于创作意境
(2)含蓄,词短情长,耐人寻味
(3)词藻华丽,声律谐协
缺点: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
2.韦庄(836-910)
字端己,京兆杜陵西安人,漂泊至五十九岁(894年)中进士,晚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助王建建立前蜀政权,手定开国典章制度,行政礼乐。官至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卒于成都花林坊,为人疏旷,不拘小节,才敏过人,花间大家词与温并称温韦,风格清新明朗
宋初散文创作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一.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直言敢谏。
“八年三黜”曾作《三黜赋》:屈于身兮不屈于道,虽百折而何兮
曾降至黄州,后迁蕲州蕲春病卒,人称王黄州
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小畜”是《周易》卦名,小畜,寡也。
5.南宋中期,繁盛期
6.南宋后期,繁衍期
二.宋诗
(一)对宋诗的评价: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其作多务使事(典故),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
(二)宋诗的思想内容:
1.直接以诗歌议政
2.自始至终表现爱国思想
3.广泛描写民生疾苦
4.广泛描写经济生产、民风民俗
5.评品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
(三)宋诗的艺术特点:议论化、才学化、散文化,在构思、立意、修辞、语言等方面,求细、求新、求活、求精
5.南宋中期,宋代古文的繁荣期:论政论兵论道文,引经据典,借古喻今
6.南宋后期,亡国人写亡国恨,悲歌慷概
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授课教案彭玉平《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任课教师简介:彭玉平,男,1964年生,江苏常州人。

199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中山大学中文系。

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古代诗文和诗文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出版著作主要有:《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国诗学》、《唐宋名家词导读》、《宋辽金元文学史》等,发表论文主要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刊《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魏晋清谈与论体文之关系》(刊《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等近40篇,曾获教学奖和科研奖多种。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宋初诗文革新运动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

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

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

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

(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

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

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

(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

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北宋前中期的词1.晏殊字同叔。

少以神童应召,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

仁宗时官至宰相。

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面的人才。

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他的词主要受冯延巳的影响,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

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

他的词主要受到冯延巳的影响。

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

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

除此之外,欧阳修的词也有俚俗化的风格,这类词主要继承了唐代民间词的传统。

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其词与父亲晏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

晏几道的性格为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概括为“四痴”。

其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为名行世。

晏几道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在温柔中显示真率。

在创作方式上以追忆为主要特色。

5.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

(2)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

(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

(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第四讲柳永1.柳永的生平与家世柳永先祖原籍河东(今属山西省),后迁居福建崇安。

柳永家族自唐代以来即为书香世家。

柳永早年为应科举考试而长期滞留京城,留连于青楼楚馆之间,渐以词名,但也应词名太盛而影响到科举考试的成功。

考中进士后又因此而影响到仕途的升迁。

2.柳永对词的内容方面的贡献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存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对词史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性。

(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

(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3.柳永对词的艺术方面的贡献(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2)语言上雅俗结合。

(3)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4.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1)直接影响到当时和北宋中后期的词风。

(2)“凡有井水饮处,辄能歌柳词。

”(3)“掩众制而尽其妙。

”(4)其俗词上承敦煌词的传统,下启金元散曲谐俗语言风格的开端。

第五讲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1)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

欧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

(2)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宗的地位。

(3)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提倡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格。

其复古与革新都有很深的现实背景。

2.欧阳修的生平与政治思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

他四岁时,父亲去世,主要由母亲进行启蒙教育。

后偶尔读到韩愈的文集,遂以之为师。

欧阳修的政治态度前期较开明,而后期则较为保守。

曾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等职。

3.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并取得成功的原因:(1)依靠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推进文风变革。

(2)欧阳修善于发现和团结一批有创作力的人才,形成某种集团性的力量。

(3)有一套相对合理的创作主张。

(4)欧阳修自身的创作为其理论作出了典范。

4.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欧阳修在文学上和政治上的先进性都主要是通过散文体现出来的。

他的散文可分为三类:(1)论道之文。

代表作有《答吴充秀才书》等,体现了他论道而兼重实际的文风。

(2)论政之文。

代表作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在洞达世情的同时,体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3)抒情之文。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者将抒情与叙事、议论结合起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欧阳修散文的主流艺术特色是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

5.欧阳修的诗歌创作。

内容上可分三类:(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

代表作有《食糟民》、《边户》等。

(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

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

(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

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第六讲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续)1.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的贡献主要在散文方面,而“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

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局。

2.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

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

有《宛陵先生集》,存诗8200多首。

梅尧臣在诗歌风格上推崇平淡古雅,但要求以创新为基本前提。

他的大部分诗歌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从中往往加进一些哲理性的内容,朝思理深密方向发展,创造出一种内敛的、令人心境平静的美。

3.苏舜卿,字子美,河南开封人。

与改革派范仲淹等时相过从,政治上亦受其影响。

晚年被削职为民。

他以诗歌创作驰名,所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雄健,语言畅达,代表作有《城南感怀呈永叔》。

另有一些写景小诗,也别具韵味,如《淮中晚泊犊头》等。

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主要以政治家的身份驰名。

他的散文以政论文为主,代表作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等,散文的艺术特点是: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立意新颖,语言简朴有力,气势不凡。

其诗歌的成就总体上要超过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4类:政治诗,怀古诗,咏怀诗,写景诗。

怀古诗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二首》等,写景诗有《泊船瓜洲》等,艺术上以“雅丽精绝”著称。

5.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以散文驰名,以“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而自成一家。

代表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等。

6.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著有《嘉祐集》,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文方面,有战国策士之风,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7.苏辙著有《栾城集》,其散文以“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著称,代表作有《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

第七讲苏轼1.苏轼的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19岁考中进士,因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晚年更被贬至琼州。

从政治上看,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人格是端正伟大的。

2.苏轼的思想与性格。

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

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

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

3.苏轼的散文创作。

可分三类:(1)论述文(包括政论文与史论文)。

代表作有《留侯论》与《教战守策》等。

(2)叙事记游之文。

代表作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赤壁赋》等。

(3)书札、序跋和杂文。

苏轼散文的主要风格是:自由畅达,随物赋形。

4.苏轼的诗歌创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

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是(1)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2)多发议论。

(3)善用比喻。

(4)时有雅谑。

第八讲苏轼(续)1.苏轼的词。

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

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

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

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

(2)咏物词。

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

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