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zhōnɡ tínɡ)。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
,
。
往 来 ?
。
,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
,
。
往 来 ?
。
,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

适情调。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文
学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文
学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宋代文学PPT教学课件

二、李清照词极富韵味,以空灵之气驾驭词作,创造境界,写 情含蓄不尽,诗意醇厚: (一)善于以景写情和显示自己的形象特征,达到情景交融。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对丈夫的思念,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赋景物以情思,用素淡 的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被人理解。 (二)抒情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在一问一答中表达出无限惜春之情。《声声慢》(寻寻觅 觅)以大量叠字渲染怅惘之情,末了一个“愁”字传达出种种 无尽的哀痛。 (三)以鲜明的今昔对比展现心境。如《武陵春》(风住尘香 花已尽)、《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 忆,与今天的漂泊孤苦相对照,表达出无限的感伤,具有强烈 的感人
一、苏轼的诗歌总的特色是气象宏阔,铺叙宛转, 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其写景诗极富理趣,含 有深刻哲理,又出以新意,韵味无穷。再一个 特点是散文化、议论化倾向,这是韩愈“以文 为诗”的发展,“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二、苏轼的散文总的特点是汪洋恣肆,极为自由, 极为自然,而极富变化,政论文直接发表政见, 上下纵横,充满政治革新精神,如《留侯论》。 记叙文构思新颖,文笔轻松,意态横生(《喜 雨亭记》)。书札等杂文信手拈来,极富神趣, 如《文与可画yun dang谷偃竹记》。他的前后 《赤壁赋》以散文写法作赋,文字奇妙,可当 作散文诗。
二、欧阳修的创作实践了他的诗文革新主张,成就卓著:
(一)论说文体现了他的政治观点、为人之道和文学主张。 《朋党论》针对宋仁宗“戒朋党”的诏书和保守势力对范 仲淹等人的攻击而发,希望人君“退小人之伪朋,进群子 之真朋”,引古证今,
是非分明,说服力强。《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李存勖盛衰 事例,说明防微杜渐、力戒腐化的道理,是对宋朝因循苟安的警 告。他的记叙文朴质醇厚,裁节有法,富有感情色彩。他的抒情 散文自然流畅,舒展圆润,刚柔相济,优美动人,如《醉翁亭记》 可称散文诗;《秋声赋》凭直觉即兴,以各种形象比拟秋夜之声, 打破了以前骈赋的格式,是代表古文家赋作水平的成熟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宋代的文艺散文 历史散文、理学散文 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 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 国小说史的变迁; 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 《西厢记诸宫调》
宋代文学的特色、规律和成就 1.诗、词、散文、话本、戏剧皆有 散文:最用心、最富思想(理学兴起,散文衰落) 诗歌:最使气、最注豪情(平淡流畅、执拗瘦硬) 词:最无奈、最隐痛 2.宋代文学的主体特色:恢弘的议论和充实的才学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辛弃疾)
宋诗的艺术成就
1.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世俗化); 2.风格上追求平淡; 3.情感温和内敛; 4.长于思理。
• 陈寅恪: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 考证>序》)
• 文学影响:
•
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
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
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
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
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
宋元文学 文学史 课件

宋元文学
❖ 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恭帝年 幼,殿前督点检赵匡胤利用手中的兵权, 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王朝。
❖ 此后20年的时间里,平定了当时其他的割 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基本实现了中 国的统一。
❖ 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的历史教训,宋王 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 展起来的。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得到 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 把道统和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古文真正 成为具有很强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 替。
李清照
❖ (1084-1155)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山东 济南人,生于北宋 元封七年,山东章 丘,逝于临安,享 年七十二岁。
❖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丈 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 子。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 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 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 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 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 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 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 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 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 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 凄惨的晚年。
社会概况
(一)经济 农业恢复、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 (二)政治 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四个等级 (三)思想文化 崇尚儒学、提倡各种宗教、轻视科举、知识分子地位
的卑贱低下
❖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 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和 下层人民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 更多地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 广泛的影响。
王安石
❖ 元丰二年(1079),李 定等谏官抓住苏轼诗中 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 罗织罪名,上纲上线, 将苏轼拘捕入京,严加 审讯,苏轼甚至做好了 死的准备。
❖ 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恭帝年 幼,殿前督点检赵匡胤利用手中的兵权, 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王朝。
❖ 此后20年的时间里,平定了当时其他的割 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基本实现了中 国的统一。
❖ 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的历史教训,宋王 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 展起来的。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得到 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 把道统和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古文真正 成为具有很强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 替。
李清照
❖ (1084-1155)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山东 济南人,生于北宋 元封七年,山东章 丘,逝于临安,享 年七十二岁。
❖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丈 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 子。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 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 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 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 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 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 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 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 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 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 凄惨的晚年。
社会概况
(一)经济 农业恢复、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 (二)政治 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四个等级 (三)思想文化 崇尚儒学、提倡各种宗教、轻视科举、知识分子地位
的卑贱低下
❖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 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和 下层人民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 更多地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 广泛的影响。
王安石
❖ 元丰二年(1079),李 定等谏官抓住苏轼诗中 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 罗织罪名,上纲上线, 将苏轼拘捕入京,严加 审讯,苏轼甚至做好了 死的准备。
《宋代文学史》课件

3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通过 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展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奇 幻世界。
宋代小说特点及影响
宋代小说的特点在于其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生动。
宋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同 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5
02
宋代散文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
03
宋代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为后世 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他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 誉。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 追求。
宋诗特点
宋诗注重思想性和哲理思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 远。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豪放派等流派, 各具特色。
宋诗代表人物及作品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陆游
《示儿》、《游山西村》等。
苏轼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散文概述
01
宋代散文是宋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唐诗 之后的重要文学形式。
宋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宋代文人画注重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既 善绘画又通文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 文学意蕴。同时,宋代绘画也常常以 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如《清明上河 图》等名画即取材于文学作品。
VS
宋代绘画与文学相互融合,丰富了各 自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通过文学的 描述和启发,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和 意境,而文学则借助绘画的形象和色 彩,更加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这种融合使得宋代文学和绘画 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第一讲 宋代文学史 PPT

二、宋代的文学概况
(一)宋词——“一代之文学”的标志。词人与词作众多, 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 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北宋前期,延袭晚唐五代婉约词风。主要词人有晏殊父 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者首 推柳永。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 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至苏轼而再变。苏轼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在 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间集序》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 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 用助娇娆之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宋代的文学概况
宋词的总体成就: 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2、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
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尊定了基础。
第一讲 宋代文学史
一、宋代的社会概况
(一)高度的中央集权。1、削弱相权以集中政权。 2、以文官治军以控制军权。
(二)重文轻武。1、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2、 提高文官的生活待遇。3、广泛吸收文人参政。
(三)尖锐的民族矛盾。1、北宋与西夏、辽、金 的矛盾。2、南宋与金、元的矛盾。
(四)激烈的党争。1、北宋的新旧党之争2、南宋 的议和与主战之争。
致归为三体: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师承贾 岛、姚合的晚唐体;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
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宋诗的新局 面,奠定了宋诗散文化、才学化、议论化的 审美风貌。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
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古文: 1、对唐代古文继承发展:文体多样化; 2、古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整合; 3、古文风格变化; 强烈的政治色彩; 平易自然的文风; 浓厚的文学色彩。 ; 4、古文的普及。
(二)宋诗: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北宋的强敌之一:金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
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 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两 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 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1234 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 年—979年 )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 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 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 政权。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宋朝建立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 点检赵匡胤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 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 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 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 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等开城迎接赵匡胤入 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四、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市民阶层与俗文学的关系 市民阶层的壮大:杭州十万人家
市民文化消费问题:
传统文人与市民文化的接轨:以苏轼为例—
—听说三分 说话职业化与话本小说的关系
三、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4、审美情趣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 宋代文人性格特点: (1)重理智,轻感情,重国家,轻个人。 (2)思想更成熟,情感更含蓄。 (3)审美趋向严谨,稳健,平和,保守。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辽(916-1125)金(1114-1234)
文化史上相提并论的朝代
文学: 唐宋 绘画: 宋元 学术: 汉宋 哲学: 宋明
宋代文化总体精神
陈寅恪先生“宋学精神”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①议论精神( “宋人议论未定,而兵已渡河”) ②实用精神(苏轼:“言必中当世之过”) ③创新精神(不囿于古人成见的反传统倾向) ④兼容精神(对佛、道的兼收并蓄)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 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 一。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
强敌的威胁之下,加之重文轻武,致使宋朝 屡遭入侵。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 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
北宋的强敌之一:辽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 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赤峰市)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 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 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 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 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 1125年为金国所灭 。
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北宋亡。靖 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 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 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
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 继承大宋皇位,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 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临安 府(浙江杭州)。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1279)源自319年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宋代文学总体风貌
一、高度繁荣文化
、对诗文影响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
高;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