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课件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课件三国演义

小说以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写起,终于三国归一。但此书,把三国纷争说成是
“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归结为一种冤冤相报旳因果循环。但
二书对罗旳写作提供了基础。
• 二、作者
有关罗贯中,懂得得极少,根据贾仲 明《录鬼簿续编》、王圻《稗史汇编》、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书之间不无矛 盾旳记载,我们能够约略了解到作者名本,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人,元末明初 人。
经非常明显。

3、戏曲小说:

宋金元院本、杂剧中有诸多三国故事剧作。像《赤壁鏖兵》、《关大王单
刀赴会》、《刘先主跳檀溪》、《貂蝉女》等等。这些剧本对三国故事都有所
发展。

小说方面,元至治年间《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以及在此前后刊旳《三分
事略》是元代说书艺人旳底本,保存了宋元以来流传旳三国故事旳大致面貌。
貂蝉旳故事。

2、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如鞭打督邮,
本刘备干旳,却因有损刘备之宽厚而移之
于鲁莽旳张飞。这么既保持了刘备旳性格,
又突出了张飞旳性格。草船借箭本是孙权、
周瑜旳业迹,为了突出诸葛亮料事如神旳智
谋而移花接木了。

3、根据生活旳逻辑合理想象、虚构。
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舌
战群儒”、“阐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

袁本:以儒家旳政治道德观念为关键,同步也
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旳心理,体现了对于造成
天下大乱旳昏君贼臣旳痛恨,对于发明清平世界旳
明君良臣旳渴慕。
• 二、有关《三国志演义》旳拥刘反 曹倾向

《三国志演义》之所以有明确
旳拥刘反曹旳倾向,有历史原来旳
原因,也有当初社会情况对于作者 旳影响;有作者旳原因,也有改定 者旳功绩。概括起来,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ppt课件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ppt课件

文学手法及修辞技巧
叙事手法
三国演义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 ,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各
个势力的兴衰历程。
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 特色,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 、行为和思想,展现了不同人物在 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修辞技巧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排比和对仗等,使文章 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 体验。
文学影响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叙 事手法、人物塑造、修辞技巧等被广泛运用于后来的小说、戏剧创作中。
文化影响
三国演义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小说中的一些经典场景、人物形象和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华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引导人们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对 人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塑造和评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对 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ANKS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ppt课 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4
目录
• 引言 • 故事梗概 • 人物形象及特点 • 艺术特色及成就 • 结论与评价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公元220年曹魏代汉,公元229年吴、 蜀称帝,公元263年蜀汉亡国,公元265年西晋代魏,自此中 国历史进入西晋统一时代。三国演义故事主要发生在这个时 期。
历史背景对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纷争 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课件

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课件

主 题 思 想 和
三 国 演 义 的

版三
情 况
本 和 流
国 演 义
传的

研三 究国 和演 解义 读的
章第 一

节 标 题
历的三
第 二
史背国 章
地景演
位和义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作者来自罗贯中创作时间:元 末明初
创作背景:元 末明初的社会
动荡和战乱
历史地位:中 国古代四大名 著之一,被誉 为“中国古典 小说的巅峰之
行解读
哲学角度:从 哲学思想、道 德观念、价值 观等方面进行
解读
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结构、 人际关系、社 会现象等方面
进行解读
心理学角度: 从人物心理、 情感变化、行 为动机等方面
进行解读
教育学角度: 从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教 育效果等方面
进行解读
对三国演义的未来研究和 展望
研究方法:运用历 史学、文学、哲学 等多学科方法进行 研究

三国演义的历史意义和价 值
历史价值: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思想价值:通过描写战争、政治、文化 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 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教育价值:通过描写人物、事件、情感等 方面的内容,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道德 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叙事结构和情节安排的艺 术特点
采用章回体结构,每回都有独立的 故事,但又相互关联
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 补叙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节安排紧凑,跌宕起伏,引人入 胜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1 2 3
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基于历史事件和人 物创作而成,为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提供了珍贵的 历史资料。
揭示了历史的某些真相
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但它揭示了三国时期 的一些历史真相,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个 时期的历史。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
三国演义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和战争,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研究当时社 会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展现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三顾茅庐
要点一
总结词
求贤若渴的明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三顾茅庐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三次亲自登门拜访的 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明智之 举,也展现了诸葛亮隐居高士的风采。
Part
04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
人物塑造
三国演义通过对主要人物的生动刻画 ,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轨迹,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义气和 诸葛亮的智谋。
Part
03
故事梗概与章节分析
黄巾起义
总结词
农民起义的开端
详细描述
黄巾起义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开始。由于东汉末 年的政治腐败和天灾频发,导致了农民生活困苦,黄巾军领袖张角利用太平道的势力发
动了大规模的起义。
桃园结义
总结词
忠诚与义气的象征
详细描述
桃园结义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结义 故事,他们在桃园之中发誓要共同赴 国难、报效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忠 诚和义气的象征,对后世的结义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五丈原之战
这一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英勇和 智慧,他能够在病重的情况下, 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这也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执着 ,他为了蜀汉的兴亡,不惜付出 自己的生命。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事件
故事主要围绕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开, 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 等历史事件。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
孙权
一代枭雄,善于谋略,能屈能伸。他 有着强烈的统一欲望,对待文武百官 恩威并施,展现出极高的政治和军事 才能。
继承父兄基业,凭借江东豪杰的支持 ,割据江东,最终建立吴国。他善于 纳谏,知人善任,具有雄心壮志。
忠诚、勇猛、智慧价值观探讨
01
忠诚是立身之本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在三国演
义中,忠诚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立身之本。只有忠诚于国家
、民族和信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02
勇猛是立国之基
勇猛是一种力量和勇气,是国家、民族和信仰的捍卫者。在三国演义中
,勇猛不仅是一种战斗精神,更是一种立国之基。只有勇猛无敌的军队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 录
• 三国演义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形象分析 • 文学艺术特色与鉴赏 • 历史真实性与虚构元素探讨 •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解读 • 经典情节与场景回顾
01
三国演义背景与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鼎足而立的 政治格局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 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 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
经典情节与场景赏析

三国演义ppt课件

三国演义ppt课件
威慑力。
2023/11/29
武艺高强
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武艺 高强,能够在万军之中斩将搴旗。
刚愎自用
关羽虽然忠诚勇猛,但有时过于自 信和固执,不听从他人的建议。
17
张飞
勇猛无畏
张飞以勇猛无畏著称,敢于冒险 攻击敌人,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
威慑力。
忠诚正直
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表现出极 强的忠诚和正直。
群雄并起
各地豪强并起,争夺天下,形成多个势力。
2023/11/29
8
主要人物介绍
01
02
03
04
刘备
蜀汉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注重贤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 军队。
关羽
刘备的亲密战友,为人忠义, 勇猛善战,被誉为“武圣”。
曹操
魏国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 事家,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 谋略。
孙权
吴国开国皇帝,善于把握机会 ,精于权谋,拓展疆土。
粗暴无礼
张飞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礼,对部 下和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2023/11/29
18
04
三国演义中的关键战役
2023/11/29
19
官渡之战
01
02
03
04
战役背景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形成了 对峙局面。
战争起因
袁绍企图夺取许都,曹操以弱 胜强,先发制人。
战斗过程
曹操采纳许攸之计,火烧袁军 乌巢粮仓,大败袁军。
诗词的战斗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不仅具有抒情性,还善于描写战斗场面,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出战争的惨烈和英勇。
25
建筑文化
1
建筑风格
三国演义中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本)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本)

详细描述
罗贯中,生于约1330年,卒于约1400年,是元末明 初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和戏曲家。他出生在一个书 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 和文学才华。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罗贯中目 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战乱,这对他的人生观和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 说,以历史为背景,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种种 矛盾。
草船借箭
通过描述诸葛亮利用智谋取得胜利 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谋略的重 要性和智慧的力量。
语言特色
文言文与白话文结合
三国演义采用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的语 言风格,使得作品既有古雅之风,又易于理 解,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作品中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通过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
节更加生动有趣。
06
CATALOGUE
三国演义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塑造了经典人物形象
丰富了汉语表达
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成 为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常客。
《三国演义》中丰富的成语、典故和 修辞手法,对汉语表达产生了深远影 响。
开创历史演义小说流派
《三国演义》之后出现了大量以历史 为背景的演义小说,如《水浒传》、 《西游记》等。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采用了火攻、水战等多种 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大军。这显示了孙权、刘备联军的 英勇善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结词
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为中国历史的 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此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定军山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一次重要战役。 通过此役,曹操成功击败袁绍,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 地位,为日后的魏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课件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课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 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事件和社会状况,为历史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揭示历史规律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探究历 史的演变规律,加深对历史的理 解和认识。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强调忠诚与信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强调了 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对现代社会人际关 系和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作品主题与特色
作品主题
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描绘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形象,展 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人 性的弱点。
战争场面宏大
作品中的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宏大,具有很高的 历史价值。
人物形象鲜明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影响与评价
以勇猛著称,是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将领之一。
曹操
身份背景
魏国的奠基人,东汉末年的权臣。
主要事迹
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性格特点
机智果断,权谋过人,但又多疑猜忌。
影响与评价
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有“一 代奸雄”之称。
孙权
身份背景
吴国的奠基人,继承父兄基业。
性格特点
机智果敢,善于用人。
文白相间
整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采用了文白相间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展现出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又能 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修辞手法丰富
作者在描绘场景、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和借代等,使得语言更 加生动形象。
06
三国演义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赤壁之战。(34——50回)主要展示 魏吴之争。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也 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主写吴。 曹军压境。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三顾茅庐。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 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 巧借荆州 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 蒋干中计、献苦肉计。 赤壁鏖战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Leabharlann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 ( 184 )至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共 97 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 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 34—85 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 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3、成书于元末; 4、成书于明初; 5、成书于明中叶。
四、《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 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 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 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qí yín《稗史汇编》), 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 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
1、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以纪传体形
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
之后130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裴注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210余种,资料 详细,多采轶闻,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 的内容。
2、魏晋时期的《华阳国志》(东晋常
遽jù著)、《世说新语》、《搜神
记》、《语林》(东晋裴启作)等著 作,也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 物及其事迹,都为《三国演义》提供 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1、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 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 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 其二,曹、孙坚起事。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 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 招董卓) 其二,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 其三,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卓。 3、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回)。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 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 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 刘表,四处奔波。
3、此后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代 《大业拾遗记》所载隋炀帝与群臣观看的 “水饰”,就有“曹操谯qiáo水击蛟”、 “刘备檀溪跃马”等三国故事的造型。李 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 艾ài,yì吃”,说明三国故事至晚唐已在民 间广为流传,人物形象渐趋鲜明。
4、宋代讲唱文学发达。宋代“说话”中, 出现了专门“说三分”的说书艺人如霍 四究(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 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 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7、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
虞氏刊印“平话五种”,其中《全相三 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 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全书以蜀汉为 主线,上图下文,凡八万字,叙事始于 桃园结义,终于三家归晋,基本构成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但其内容与 文字较粗糙。
8、在史志、裴注、说话、戏剧等基 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 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 书志》),写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五、《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24 卷,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 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 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 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 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 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5、金院本有关三国故事的剧目有 “赤壁鏖兵”、“刺董卓”、 “襄阳会”等(见陶宗仪《南村 辍耕录》)。
6、元代杂剧,更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 《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 音谱》、《曲录》等记载的三国题材杂剧 约有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如《三英 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 《单刀会》、《博望烧屯》等。当时著名 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等都 写有三国戏。元杂剧的三国戏极大地丰富 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 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基本情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 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 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 蜀、刘三国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 定北方。(一至三十三回)主写曹。两次 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 是黄巾起义,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 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三国演义
诸 葛 亮
刘 备
曹 操
孙 权
关 羽
张 飞
赵 云
周 瑜
程《 、三 作国 者演 、义 版》 本的 成 书 过
一、关于‚演义‛
所谓“演义”或历史演义,即用通俗的语言
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争战兴废、朝 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 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