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在中华文化的摇篮下诞生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当前,为了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而其中,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所沉淀下的精神文化财富,对各民族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取向都有影响作用,因此,要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让子孙后代都能够享受文化的洗礼。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产生的精神文明财富,能够给当地的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1.1 各民族文化共同特征虽然各民族间的文化因为地域不同具有差异性,但是在中华文化下,不同民族文化也具有共性[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文化也进一步反映了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民族体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本民族人民共同遵循和接受的文化积淀和财富。
民族体育文化大多是从部落或者族群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同下演变而来的,来源于民族中的生产活动、军事活动以及生活娱乐等。
而民族体育文化也伴随民族史和民族文化的变迁发展,在形式、内容与发展方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成为具有传承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的文化发展形式。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具有相对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具有民族区域特征的多元化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形式,能够帮助各民族的人民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能够让各民族人民通过体育活动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2]。
而不同文化和地域所产生的体育文化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地域,气候温和,江河众多,水源充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以游泳、赛龙舟等水乡体育为主[3],而北方地区的广阔草原则诞生了骑马、射箭以及摔跤等体育活动。
2022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022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第一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反映的是某商品的市场变化情况,其中E 点为市场均衡点,D、S 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能引起价格从 P1移动到 P2的是A.国家减少煤炭进口,引起国内煤炭价格的变化B.春节期间猪肉需求量增加,引起猪肉价格的变化C.我国多省市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后,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D.粮食丰收后,国家采取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引起粮食价格的变化2.2022 年1月8 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这是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股比为;民营联合体占51%,中国铁路发展基金公司等共占49%。
该高铁连通沪昆、宁杭、杭黄、杭深高铁,融入了长三角地区高铁网。
杭台高铁的融资模式及运营有利于①巩固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配地位②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巩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④完善我国区域铁路网建设,推进长江三角一体化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为进一步稳定经济大盘,2022年首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双降。
1月20 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 为3.7%,5年期以上 LPR为4.6%,较上一期分别下调 10 个基点、5个基点。
该政策发挥作用的正确路径是①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降低②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③企业间接融资成本下降④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4.2021年11月,加拿大鹅门店要求购买者签署"更换条款"条款显示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
浅议甘南藏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展 .不仅会带动 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藏族传统体育也会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 。 关 键 词 藏族 传 统体 育 旅 游 业 协 同发 展
随着社会 的进步 ,文化体育事业 的发展 , 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 体 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 的领域 ,是 以体育 资源为基础 ,吸 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 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 的旅游形式 ,是体 育 与旅 游相结 合的一 种特 殊 的休闲生 活方式 。体育 为旅游 提供 大量 的、 丰富的高品质资源 ,旅游又在很 多方面 、 很大程度上 使体 育得以 延展。20年国家旅游局推出 了 “01 01 20中国体育腱身游 ” ,而20 年 08 北京奥运会的 申办成功 以及奥运会成功举办 ,使得人们对体育 旅游愈
3 双 向协 同发 展 的 利益 取 向
首先 ,藏族传统体育应积 极融入到旅游活动 中。在甘南州 ,应以 年四季宗教活动和 民俗节庆 为载体 ,以藏族传统体育为特色 ,相对 于传统观 光旅 游来说 是一种 更高 层次 的旅游 ,通 过亲 自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 能增强体质 、健美强身 , 可陶冶 还 情操 , 能了解 当地民族风情和体育文化 。所 以 ,两者协同发展 , 还 可 以起到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体育 、 高全 民素质 、振奋 民族精 神的作 提
有 地方 色彩 的传 统体 育项 目, 如 乘马捡 哈 达 、走 马 、赛 马 、赛 耗 牛 、角力 、负重 、大象拔河 、藏戏 、 藏牌 、跳锅 庄舞 等体育 活动 打 等 。这些体育活动载歇载舞 ,纵情游戏 ,娱乐性很强 ,音乐 、舞蹈杂 技和体育竞技往往融 为一体 。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是每 年甘南草原的香 浪节 、采花节 、花儿会等 民俗节庆活动中重要的活动 内容之 一 ,而且 与各 民族传统的 民族文化 ,古朴的宗教信仰 、风土风情 ,各具特 色的 衣食住行 ,服饰装束 ,工艺特产 ,风味佳肴 ,民族歌舞 ,娱乐禁 忌等 共同构成具有鲜明藏族特 点的旅游资源 。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106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杨昌胜(1996—),男,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杨昌胜 西藏民族大学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振兴”倡议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
研究发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等特点,但总体上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丰富的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的提出为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带来发展契机。
建议:要以“乡村振兴”倡议和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大力开发具有悠久历史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融入西藏旅游市场,加强与相邻国家和内地文化交流,在融合中汲取优秀文化成分,拓宽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空间,弘扬藏民族体育文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一、引言(一)选题依据国家在加快小康社会的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就是要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
乡村振兴不仅仅为了加快社会的进展,还包括每个人思想的进步,还有农业现代化振兴,在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的大力振兴、农村社会得到有效治理、人们的生活生产宜居、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等[1]。
在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倡议下,以西藏体育和旅游相结合的目标为切入点,大力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资源,与西藏地区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并加强与内地和相邻国的文化交流等方面作探讨。
(二)选题目的现在体育旅游越来越大众化,体育加旅游集娱乐健身于一身的休闲方式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藏逐渐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利益,从刚开始的景点游发展到后来的景区游,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英姿飒爽的体育文化为西藏的体育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西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急过快的现象,旅游系统化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对资源利用率较低,效益达不到理想化。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_特征与意蕴

它很好地发挥了净化、调节、健身、娱乐、交 流等多 种功 能作
用。同时, 青海民族传统 体育文 化同其 它地 区一样, 始 终服
务于政治、经济, 服务于人的生活生产, 经过本地区各 民族的 不断地吸收和扬弃, 把 多种有 益的、符合当 时当地 民族 体育
文化的营养成分容纳吸 收进来, 长期 积淀, 形成了 为本 地域 民族服务的工具, 成为 人们衡 量约束 自身的 道德规 范、行为 准则。青海民族传 统体 育文 化从 它 开始 形 成以 来, 不 断完
表达方法中却将体育形式融合其中, 能够充分地体现 青男女 在对待爱情问题上的执着和大胆, 表现出人性本能之 美和善
的愿望。
( 2) 具有崇高的审美理念
审美爱美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的组成部分, 也是 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青海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的审
美观不但十分明确, 而 且寓意 也很深 遽, 活 动中形 体和 心灵 的美和谐统一, 内在和 外展的 美亦受 人们喜 爱, 诸 如民 族舞 蹈, 赛 马、射箭、锅庄、安 昭舞、轮 子秋 等。藏民 族的 民 族舞
青海省高原体育健身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青海省高原体育健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青海省具有独特的高原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体育旅游开发的良好地区,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消费者。
高原体育健身旅游对青海省经济以及提升青海省地位有着积极作用,最终形成体育健身旅游与青海省经济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过程。
abstract: its unique geography, climate and rich culture of varieties of ethnic groups, have made it an ideal place for sports tourism, which will sure to attract large groups of tourists in and out of china. tourism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plateau area will make positive roles in promoting economy and status of qinghai province, which will finally result in interaction and harmony between health tourism and qinghai local economy.关键词:高原;体育健身旅游;可持续发展key words: plateau;tourism of sports and health;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06-020 引言高原缺氧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为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研究表明,高原环境对人体有有益的方面。
例如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吴天一院士的《高原环境对人体有益影响的研究》[1]、《高原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挑战》[2];惠虎林,孙忠娜《山地气候与健康》[3];王青,付雪婷,薛静青《青藏高原气候与健康》[4]等文章对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高原训练对于促进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青海多巴的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正是给予高原训练原理建成的。
旅游场域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 1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1 1 3 7 ; 2 .C h e n g d u S p o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0 0 4 1 )
Ke y wo r d s : t o u is r m ;f i e l d he t o r y;e t h n i c mi n o r i t i e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p o r t s c u l t u r e
C LC n u mb e r : G 8 0—0 5 1
第3 9卷 2 0 1 3年 第 1期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S p o r t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9 No . 1 . 2 01 3
旅 游 场 域 中 的少数 民族 传 统体 育文 化发 展 研 究
韩 玉姬 , 王 洪砷
( 1 . 成都 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四 I I 成都 6 1 1 1 3 7 ; 2 .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 以场域理 论为基础 , 分 析了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在旅游 开发过 程 中出现 的个性保 持与文 化 同化 、 窄化 与科学化 、 经济
Do c u me n t c o d e : A
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体育旅游优势弱势探讨

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体育旅游优势弱势探讨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逐渐发展起来。
体育旅游不仅能够快速的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开发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对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促进体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旅游优势策略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蒙古、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都十分独特,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体育活动,划龙舟、舞蹈、赛马、摔跤、骑马、射箭等体育运动在生活中十分普遍,而且有些体育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大型体育比赛中的必备项目,如摔跤、赛马等。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们的意志。
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体育对民族体育事业的传承、发展以及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民族体育旅游概述民族体育旅游主要是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当地的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密切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我国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众多,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新亮点,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少数民族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2.1 具有国际化的世界性高品质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步增强,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地域风格的民族体育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遍观全球,非洲和南美洲在民族体育旅游方面的开发就十分成功,非洲黑人和南美印第安人聚居区各种神秘的且具有独特风格的体育活动就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
这充分验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2 独具风格的惊险性、神秘性、精彩性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且还具有别具风格的精彩性和神秘性,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吸引力,如彝族的攀岩、哈尼族的磨秋、摔跤、斗牛,藏族的马术、射箭等,朝鲜族的跳板、秋千、云南少数民族的射弩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11月 第11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1.Nov.2011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研究孙翠琪1 冯云2(1.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宁 810008;2.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西宁 810007)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 对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论: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对这些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将促进高原民族体育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建议建立西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区、河湟地区土族传统体育旅游区、环湖地区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区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青藏高原;体育旅游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类)(08XTY008)。
第1作者简介:孙翠琪(1963-),女,河北河涧人。
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Tel :(0971)3860007,E -mail :suncuiqi@ 。
1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1.1 民俗节庆民族体育活动资源千百年来,民族体育与当地民俗节庆活动无法分离。
各地的节日活动主要以民族歌舞为主,如康巴藏区的“伊”、“卓”和“热巴”;安多藏区的“锅庄”、“依”和“羌姆”;土族的安昭、於菟;撒拉族的骆驼舞、面萝舞等。
此外还有赛马、赛牛、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等民族体育活动的展示和比赛。
这些体育与表演活动,形式简单,不受场地限制,人人都可以参与并受到感染和共鸣。
近年来,藏族民间体育技能表演项目与舞蹈在高原旅游活动方面最先实现突破,经过高原体育与旅游部门的联合挖掘整理后,已成为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藏族同胞通过不同方式使民间舞蹈和体育技能输送到了国内外,不仅展示了藏族的风采,还使这些民间舞蹈和体育技能广受欢迎。
高原民间歌舞蕴藏丰富,以藏族锅庄舞、土族安昭舞、蒙古族奔马舞、撒拉族面萝舞、门巴族刀舞、各寺院宗教舞及西北民间歌舞“花儿”等最具代表性。
据上世纪80年代普查统计,当时的青藏已有民间舞蹈1400多种,民歌1万多首,而且这些数量一直在增加。
1.2 寺院民族体育活动资源青藏高原寺院众多,不同寺院的养生与修行活动都具有神秘感,包含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
如藏式拔河、抱人赛跑、打擦擦、背水和抱沙袋、吹佛号、爬钟楼、跳神、养生等民族体育活动,以及燃灯节、雪顿节、沐浴节、祈寿礼、转山和祭海活动等。
这些活动集观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颇具吸引力。
1.3 民族体育商品资源民族体育商品既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也是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许多健身器材或器械就是商品,可以直接用于开展民族体育活动。
例如运动造型摆件、民族运动服饰、技能刀、弩、弓箭、竹箭、扎枪、民族围棋、蒙古象棋、响鞭、马球、牛皮球、牛角制品、铃鼓、龙鼓、牛皮袋、牛皮绳、牛毛绳、牛(羊)皮筏子、打火石、抛石器、武术器械、民族乐器等,其产业与市场潜力巨大。
1.4 民族特色体育赛事资源在高原,每年都会举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黄河抢渡极限挑战赛”和“青海高原世界攀岩赛”等一系列国际体育品牌赛事。
同时,还有每4年举行1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地区民族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赛事及节庆活动。
这些活动会吸引为数众多的运动员和游客,衍生出系列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
目前开发的少量体育纪念物,已经给主办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可见体育产品开发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体育活动成为各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对外交往的盛会,成为展示高原新形象、宣传民族文化的窗口,因此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1.5 民族体育休闲娱乐资源长期以来,民族体育具有休闲和健身的双重性,如赛马、赛牦牛、骑射、马上技巧、马球、叼羊、姑娘追、射箭、摔跤、锅庄、拔河、轮子秋、黄河泅渡等,这恰好迎合了国内外人士旅游、休闲、娱乐、参与的心理,满足了现代游客的更高心理需求,极具民族体育旅游价值。
1.6 养生保健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有着丰富的药水与温泉资源,研究证实,许多泉水中均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铁、锂、钾、镁、锶、硒、锰、硼、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
内服这些泉水对心脑及脏腑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外浴则对皮肤病、关节病、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药水温泉大多位于游客必经的景点之中,合理开发就能使之成为吸引游客游览与健身保健的重要项目。
1.7 冰雪旅游资源青藏冬季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冰原、冰山、冰河、冰块、冰柱、冰晶体、冻土、冻砂、冻石、雪原、雪山、雪坡、雪块、飞雪等。
青藏高原冰雪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世界科学界所公认,但其利用率一直很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与欧洲对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充分运用形成巨大反差。
1.8 登山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是进行登山旅游活动的胜地。
从1997年至今,青海已陆续开放了14座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山峰,如阿尔金山至祁连山山脉、东昆仑山脉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脉等。
西藏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这其中有世界著名的珠穆朗玛、洛子、马卡鲁、卓奥友、希夏邦玛等5座8000m以上高峰,还有南迦巴瓦、扎西次仁玛等7000m以上高峰70余座。
目前,阿尼玛卿峰和新青峰已成为国内外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前的准备及适应性训练基地。
1.9 江河漂流旅游资源高原水资源丰富,拥有数量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如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
西藏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0余条,大于2000km2的河流有100条以上。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经于此,将漂流和科考活动结合起来,就能使之成为具有高原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品牌。
其它旅游资源类型还包括:高原徒步探险、野外生存、民族婚嫁、民族手工艺、民居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医药、民族神话等,这些都对各界人士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
2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功能2.1 有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民族体育是展现民族精神的最好机会,它鲜活生动,场景感人,人们通过参与当地民族体育活动,能够实现求新、求知、求娱乐的体验。
把民族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使旅游更具独特性,也提升了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各民族必将进一步走向富裕,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些民族体育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处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资金支持,能够为高原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创造一定条件;通过合理利用民族体育资源,努力将其转化为旅游项目或产品,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2.3 有利于促进当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高原的神奇与神秘性,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追求健康、热衷休闲旅游的人士。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集中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艺术表现、生产生活和民族情感等内容。
通过开展活动,各民族必将积极拓展外部空间,并通过交流使先进文化和科技在本地得到应用,这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2.4 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将高原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作为交往手段,有助于增进各民族的了解,增进友谊,扩大支持与合作,实现商业与贸易交流并培养人才。
这对于维护高原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团结以及构建和谐社115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 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独特的青藏高原都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感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天、地、人合一的环境中进行体育与文化休闲活动,能够健身强体、振奋精神,对增进人们的健康、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对策3.1 突出文化特色,实现体育资源与文化的结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与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当前,摸清家底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应按照地理、民族、文化、生产与生活方式等分类,挖掘体育旅游资源中最有实施价值的东西,由易到难开展工作。
青藏高原有灿烂的昆仑文化、古格文化、旧石器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大河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彩陶文化、民俗文化、南丝绸之路文化和喜马拉雅文化,此外还有宗教文化与印巴文化等,多种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这些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是发展地方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机遇。
在开发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原始、神秘、浩瀚、雄浑的自然景观和粗狂、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
在体育产业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其与民族习俗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有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
如将风情旅游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人们不仅可参观到独具风格的不同民族的建筑、绘画、体育、歌舞,还能领略山河的壮美秀丽,锻炼意志和体力,在参与中得到身心的愉悦。
3.2 加强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环境最敏感、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一旦遭到人为的破坏便难以恢复。
因此,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这一问题,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原民族体育旅游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加强管理,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开发。
应抓住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并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逐步建立现代文化娱乐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使当地人民得到实惠。
3.3 大力培养人才,实现阶梯式上升当务之急是培养既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应在层次、数量和培养方式上,将民族体育管理、研究、表演、宣传和挖掘工作等诸多方面纳入当地的社会系统和科学规划之中,并形成专业组织。
应在高校中设立民族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同时从民间挑选优秀的民族体育能手,使之参与到旅游、服务和表演人才队伍中来,尽快满足市场的需要。
3.4 有步骤地建设好民族体育旅游区着力分批开发和建设好民族体育旅游区,解决地域与人员分散、季节性较短、旅途较长和饮食住宿等问题,使游客在领略高原景色、体验民俗风情、挖掘高原文化热点的同时,观赏和参与民族体育项目,感受文化内涵。
4 对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区的初步设想4.1 西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区作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有200多万人口,当地旅游设施相对较好,资源较丰富。
其中湟中塔尔寺的宗教民俗活动最为著名,且具有国际影响力,是吸引广大游客的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之一。
在凤凰山、老爷山为主的“六月六”花儿会期间,有物资交流、丹噶尔古城游览、文艺表演、登山踏青、民族游戏等民族体育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