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代文学ppt课件

❖ 4、通俗文学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 和诸宫调等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 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 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 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赏析诗词
一、推敲词句,读懂大意 ❖ 1、调整词序、语序。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把具有特殊词序、句序的
宋代社会
(一)经济上,北宋初期,战争平息,国家统一,广大人 民得以安定地从事生产,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商 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社会繁荣局面。 南宋初期,虽只剩下半壁江山,但由于人口大量南迁,富庶 的江南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也呈现 了繁荣景象。两宋后期,由于朝廷和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 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 三、品味语言、明辨技巧
❖
1、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①清新,其特点是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诗。②平淡又叫质朴。特点
是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
真切平淡。如陶渊明的诗。③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
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④明快,评议直接、明朗、
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诗。⑤
给,至以糜粥继之。”五年的苦读生涯给了他意志的磨炼,有一次宋真
宗驾临应天府。书院的学生们闻信倾巢而出,前往观看,唯独范仲淹仍
在院内读书。有人问他,为何错失良机而不去看看?他却回答:“异日
见之未晚”。第二年他就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政坛。在庆历三年,任
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结果失败。《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本篇表现了作者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 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宋代的文艺散文 历史散文、理学散文 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 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 国小说史的变迁; 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 《西厢记诸宫调》
宋代文学的特色、规律和成就 1.诗、词、散文、话本、戏剧皆有 散文:最用心、最富思想(理学兴起,散文衰落) 诗歌:最使气、最注豪情(平淡流畅、执拗瘦硬) 词:最无奈、最隐痛 2.宋代文学的主体特色:恢弘的议论和充实的才学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辛弃疾)
宋诗的艺术成就
1.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世俗化); 2.风格上追求平淡; 3.情感温和内敛; 4.长于思理。
• 陈寅恪: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 考证>序》)
• 文学影响:
•
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
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
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
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
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
《宋代文学史》课件

3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通过 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展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奇 幻世界。
宋代小说特点及影响
宋代小说的特点在于其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生动。
宋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同 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5
02
宋代散文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
03
宋代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为后世 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他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 誉。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 追求。
宋诗特点
宋诗注重思想性和哲理思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 远。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豪放派等流派, 各具特色。
宋诗代表人物及作品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陆游
《示儿》、《游山西村》等。
苏轼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散文概述
01
宋代散文是宋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唐诗 之后的重要文学形式。
宋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宋代文人画注重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既 善绘画又通文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 文学意蕴。同时,宋代绘画也常常以 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如《清明上河 图》等名画即取材于文学作品。
VS
宋代绘画与文学相互融合,丰富了各 自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通过文学的 描述和启发,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和 意境,而文学则借助绘画的形象和色 彩,更加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这种融合使得宋代文学和绘画 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第五编 宋代文学ppt课件

北宋后期 分化期 把宋诗某些特点推 (蜕变期) 向极端
南宋初期 再变期 扭转江西诗派诗风
欧、梅、王、 苏 黄、陈师道 及江西诗派
吕、陈、曾
南宋中期 中兴期
南宋后期 衰落与反 照期
摆脱羁绊,趋于广 中兴四大诗
阔
人
总成就不高
江湖诗人、 爱国纪实诗 人精课件第二节 宋代文学概况及特征
• (二)宋文。古文运动经过欧阳修等 人的推进,才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精品课件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我听见)鸡声,(知道天将破晓)
(我抬头看见)茅店(上空的月), (我低头看见)人迹(在)板桥 (上),(因为桥上有)霜。(行人 何等辛苦)
精品课件
• 当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日 益成熟的时候其缺陷也同时呈现:
阅读上的障碍:造成意义的晦涩甚至隐 没。 创作上的误区:被形式所役
精品课件
• 为了改变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凝固形式,宋人要通过语序的正常 流动,虚词的使用等手法使诗歌语言 与散文语言及日常语言在形态上差异 不明显,从而形成了宋诗“主思 理”“以意胜”的特点。
精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 西林壁》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 秋月》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 《别滁》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 周邦彦》
南宋初期 再变期 扭转江西诗派诗风
欧、梅、王、 苏 黄、陈师道 及江西诗派
吕、陈、曾
南宋中期 中兴期
南宋后期 衰落与反 照期
摆脱羁绊,趋于广 中兴四大诗
阔
人
总成就不高
江湖诗人、 爱国纪实诗 人精课件第二节 宋代文学概况及特征
• (二)宋文。古文运动经过欧阳修等 人的推进,才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精品课件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我听见)鸡声,(知道天将破晓)
(我抬头看见)茅店(上空的月), (我低头看见)人迹(在)板桥 (上),(因为桥上有)霜。(行人 何等辛苦)
精品课件
• 当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日 益成熟的时候其缺陷也同时呈现:
阅读上的障碍:造成意义的晦涩甚至隐 没。 创作上的误区:被形式所役
精品课件
• 为了改变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凝固形式,宋人要通过语序的正常 流动,虚词的使用等手法使诗歌语言 与散文语言及日常语言在形态上差异 不明显,从而形成了宋诗“主思 理”“以意胜”的特点。
精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 西林壁》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 秋月》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 《别滁》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 周邦彦》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宋代文学第一讲·宋初三体

代表作《小隐自题》 代表作《小隐自题》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馀。鹤闲临水久,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馀。鹤闲临水久,蜂蝶 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 多半写樵渔。 画,多半写樵渔。 点评:诗人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 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 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中间两联景中有人,人 景合一。收尾借赞画而寓自赞之意。有一种天 然雅洁的气韵,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画意美。
小结
王禹偁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 文学韩愈、 文学韩愈 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 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思想 深刻,情感真挚,文笔简雅,风格古淡,在宋 初起到了一定的革新作用。
二、林逋(967-1028) 林逋( )
字君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漫游 江淮间,后归杭隐居,结庐西山,养鹤种梅, 不娶不仕,恬淡好古,不趋荣利,人称“梅妻 鹤子”。卒,赐谥“和靖先生”。
从艺术风格上看,西昆派主要师法李商隐, 从艺术风格上看,西昆派主要师法李商隐,但 失之偏颇,多在辞藻华美、对偶精工、 失之偏颇,多在辞藻华美、对偶精工、用典繁 音节铿锵上下功夫; 缛、音节铿锵上下功夫;这虽然对革除晚唐以 来以及宋初晚唐体、白体的“风花雪月、 来以及宋初晚唐体、白体的“风花雪月、小巧 呻吟之病” 芜鄙之病”有一定的补救作用, 呻吟之病”和“芜鄙之病”有一定的补救作用, 但在很大程度上又走向雕琢过甚的另一极端, 但在很大程度上又走向雕琢过甚的另一极端, 成为轻内容、 成为轻内容、重形式的不良文风在新形势下的 新表现。 新表现。(教材311-312)
宋代文学
第一讲 宋初三体
一、王禹偁(950-1001) 王禹偁( )
字元之,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8) 进士。刚直不阿,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 直躬行道为己任,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仕途三 起三黜,看到宋代社会的弊病,在政治上颇有 作为,揭开了宋初政治改革的序幕。 揭开了宋初政治改革的序幕。 揭开了宋初政治改革的序幕 有《小畜集》传世,被誉为“北宋初期最伟大 被誉为“ 被誉为 的作家” 的作家”。(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 309)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下PPT第二十五章 北宋词坛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 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 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篇作品采用了一位歌妓的自述口吻。上片回顾入风尘以来学歌习舞、陪欢卖笑的 生涯,流露出找不到归宿的担忧。下片向一位心爱的男子表述心曲,恳求他帮助自 己脱离苦海,以便建立家庭,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全词明白如话,真实感人。 后人评价此作,认为:“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 选·例言》)
16
作为一名落魄文人,柳永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灵世界。他被上流社会遗弃,浪 迹江湖,心中充满了漂泊无依的凄凉感受。这些感受被写入词中,并加以渲染, 遂成 为柳词又一重要方面。此类创作与前举的作品有所不同,显示出了文人词的 特色。譬 如:“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 将近,舟子相 呼,遥指渔灯一点。”(《安公子》)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 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采莲令》)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 阳。”(《玉蝴蝶》)“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实际上,这些 作品中表达的人生感受才是柳词最深沉、最有特色的部分。南 宋评论家认为,柳 词 “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可见 当时人已 经看出了这一点。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 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 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 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 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这篇作品采用了一位歌妓的自述口吻。上片回顾入风尘以来学歌习舞、陪欢卖笑的 生涯,流露出找不到归宿的担忧。下片向一位心爱的男子表述心曲,恳求他帮助自 己脱离苦海,以便建立家庭,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全词明白如话,真实感人。 后人评价此作,认为:“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 选·例言》)
16
作为一名落魄文人,柳永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灵世界。他被上流社会遗弃,浪 迹江湖,心中充满了漂泊无依的凄凉感受。这些感受被写入词中,并加以渲染, 遂成 为柳词又一重要方面。此类创作与前举的作品有所不同,显示出了文人词的 特色。譬 如:“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 将近,舟子相 呼,遥指渔灯一点。”(《安公子》)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 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采莲令》)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 阳。”(《玉蝴蝶》)“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实际上,这些 作品中表达的人生感受才是柳词最深沉、最有特色的部分。南 宋评论家认为,柳 词 “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可见 当时人已 经看出了这一点。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 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 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 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 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此词流播,金主 亮闻之,欣然有羡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 起投鞭渡江之志。‛ 上片,描写杭州的繁华、壮丽。 下片,描写西湖,表达美好的祝愿。 艺术特色: 注意结构(勾勒提缀、以点带面、交叉笔 法),铺叙晓畅。
《八声甘州》 上片,暮雨后凄凉萧瑟的秋景。 境界阔大:对、一番、洗;渐、当楼 婉转悱恻:无语 下片,触景生情,抒写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之
5.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四)分类 1.从音乐节拍的不同来区分,有令、引、近、 慢。 2.从字数不同来区分,有小令、中调、长调。 毛先舒《填词名解》:‚五十八字以内为小
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
外为长调。‛
二、作家作品 (一)晏殊、欧阳修:因革五代词风 承袭:词学观: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小令为主的文体 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
2.艺术创作上的特点: (1)以小令为主,多写男女之情。 (2)善于捕捉描绘自然景物,以恬静朦胧的 词境表达人生感触,‚韵高‛。 (3)擅长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4)在炼字造句方面颇见功力,唯炼意较弱。
(三)柳永 陈师道《后山诗话》:“(柳永)作新乐府,骫骳 从俗。‛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浅近卑俗,自成一 体‛。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2)语言句式上掺杂口语俚俗,领字 ﹡采用市井方言俗语 ﹡模拟人物口气,用一些说故事的词语与口吻 ‚忆得当初‛、‚别久‛、‚追旧事‛ ﹡“拆白道字‛的语言游戏 《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 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幸自 仓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挼, 姦字中心著我。
(四)苏轼
情。
不忍、望、叹、想、误
艺术特色:
1.铺叙而不散漫。
2.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3.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
贡献:
1.突破传统词境,扩大了题材。 抒情自我化
2.发展了词体。
(1)大量创作慢词长调 (2)丰富词调
3.艺术手法上的贡献:
(1)采用赋体,层层铺叙。
﹡善于营造结构 ﹡运用对句和排句增强气势和连贯性
3.通俗文学 宋话本:市民文学色彩、白话文学特点 民间戏曲
4.词 (1)繁荣气象 (2)繁荣原因
(3)发展 北宋前期:一是继承‚花间‛、南唐遗风,反 映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形式小令 为主,风格典雅、清丽、含蓄,代表人物晏 殊、欧阳修、张先。 二是远承敦煌民间词风,反映市民阶层 生活情趣为主体,多慢词长调,风格通俗、 平易、直露,也有典丽清疏一面,代表人物 柳永。
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二)起源 1.各种观点 (1)南朝乐府中某些歌辞是雏形 梁武帝《江南弄》: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 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
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2)产生于隋代 王灼《碧鸡漫志》:‚盖隋以来,今之所谓 曲子者渐兴。‛ 张炎《词源》:‚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 短句。‛ (3)产生于唐代
B 情词思想纯正,感情真挚。 描写夫妻生活,表现伉俪情深。《江城子》(十年
生死两茫茫)
为歌儿舞伎、他人姬妾所做之词,描写健康的男女 之情。《江神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借男女情长寄寓身世之感。《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
杨花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亡词
上片,梦前所思。
两茫茫
纵使
下片,梦中相会和梦醒凄凉。 幽 忽 料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 挂疏桐)等 C 饮酒谈禅、向往归隐 《满庭芳》(蜗角虚名),《哨遍》(为米折腰)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风波》 上片 描写遇雨的心情和感受 莫听 何妨 谁怕 烟雨(风雨) 下片 描写雨过天晴后的情境和感受 吹酒醒 归去
全词结构上具有客与主,显与隐,实与虚
的关系。
(3)清新婉丽
商业、手工业、农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俗文学发展
三、文化学术的繁荣
1.儒学发展 理学 内转 文人老练深沉、正经规矩;文学深沉、平稳、 内敛,重理智 2.儒释道的融合 宋人的别号 仕、隐调合;审美情趣变化
3.文化教育 教育:政府兴学、私家讲学 文化传播:印刷术;书籍流通 学术水平、学术修养提高;议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永叔‘人间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 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 之致,所以尤高。‛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 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 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谐俗:作口语,作艳词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 髻金泥带)
总结:欧阳修词新变的成分主要两方面。
晏欧对词发展的贡献:
1.将词导向‚雅‛的发展道路。
2.进一步开发词体抒怀述志功能,真正完成伶 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二)范仲淹、王安石、张先
范仲淹:边塞题材,贴近现实,沉郁苍凉 王安石:用词咏史、怀古,抒写个人怀抱,使 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张先:‚张三影‛、‚张三中‛ 1.创新:(1)(2)(3)发展了词体,创作 了较多的慢词,对长调的成熟具有一定推动 作用。
总结:宋代文人的心态个性。 宋代文学的特点。
四、文学概况
1.诗歌 唐 诗 宋 诗
重情韵 含蓄(比兴)
说理、议论 显露(赋)
感受生活
博大
用典、书卷气
精深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北宋中期:首先是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 接着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北宋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前中期:江西诗派的转变分化,中兴四大 诗人 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派、文天祥
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
1.纯净雅致,语言工巧雅丽,富贵而不俗的格 调,‚淡‛。 ‚淡‛:浅淡的辞采,轻淡的笔触,闲淡的意 蕴 (1)写景,用小巧玲珑的意象来抒幽隐细密 的情思。 《木兰花》:‚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 双泪堕。‛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 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 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2)写愁 《木兰花》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 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 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 万转千回思想过。
1.提高词品
诗词同源、词‚自是一家‛
2.改进词风
(1)超迈豪放
﹡唐宋时期,广义
司空图《诗品》 苏轼《与陈季常书》
﹡明代,范畴缩小
张綖《诗馀图谱》:‚词体大约有二,一体
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蕴藉,豪放 者欲其气象恢弘。‛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典型
豪放词。 文学意义: (1)题材内容上有开创性意义。 (2)志士形象。 (3)多处使用典故。 《诗经· 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 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艺术上,(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2)依 梦前、梦中、梦后思路递进,感情逐层深化。 (3)语言质朴自然但深刻真诚。
C 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爽快利落,且时 时做旷达之想。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被无情恼。
《少年游》(去年相送)
墙里秋千墙外道。
《清平乐》(金风细细) 李煜《乌夜啼》,温庭筠《更漏子》 2.理致深蕴,‚情中有思‛。
对生命的忧思 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
《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 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深婉:思深、笔婉、境幽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 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感士不遇‛主题减少;生活经历的减少客 观上限制了文学创作。
(2)士人思想上受到一定束缚
书卷气重,用典用事,讲究技巧 (3)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高涨, 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严谨、深沉、现实意义很强;爱国主题高扬
激烈的党争 为文学提供丰富的表现内容;政治诗文多形 象性不足,显露而不含蓄
二、经济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永叔词云: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 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 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 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 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 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 层深而浑成也?‛
《踏莎行》:
北宋中后期:突破 苏轼、黄庭坚、晁补之 不同风格的相互影响 秦观、贺铸、晏 几道 周邦彦 ‚大晟词人‛ 南渡时期: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叶梦得 南宋前中期:中兴词人群,姜夔、史达祖、高 观国 南宋后期:江湖词人群,遗民词人群 创作上:辛派后劲、姜夔的追随者
宋
词
一、关于词 (一)定义 宋翔凤《乐府余论》:‚宋元之间,词与曲 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王力《汉语诗律学》:‚是一种律化的、长
1.情词 (1)表现大胆直露的爱情 A 大胆的爱情追求 《定风波》(自春来) B 男女性爱描写 (2)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3)下层妓女的不幸和愿望
2.表现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望海潮》 3.表现羁旅行役之情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采莲令》 (月华收)、《雨霖铃》、《八声甘州》 4.自叙怀抱,感慨平生。 《鹤冲天》、《戚氏》
朱弁《曲洧旧闻》:‚词起于唐人,而六代 已滥觞矣。‛
2.与音乐有关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外国之声,前世 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 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 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 乐。‛ 3.与长短句有关
(三)体制特点 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2.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 3.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 4.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