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
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
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16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 或《诗三百》
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
产物。
10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
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
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
交织并存的。
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原始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散文
楚辞
5
6
一、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如: 纬书·《河图玉版》
《吕氏春秋·古乐》
《宋书·符瑞志》
7
二、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1
前言
古代文学的基本品性: 一、“杂文学”的观念与“大文学”的实践 二、绵远而发达的诗歌传统 三、雅俗文学交融互补 四、重“情”传统 五、深切的人文关怀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近代文学
3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二版-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PPT网络教学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人生短促,生命脆弱。 命运难卜,祸福无常。 个人的无能为力 悲剧基调 放达(及时行乐、沉迷声色等)
魏晋文学共同主题:
1、生死主题
态度:提高生命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增 加生命长度,服食求仙;增加生命密度,及时 行乐;不以生死为念顺应自然。
2、游仙主题 《离骚》、《远游》开其先河,郭璞推向高潮。 3、隐逸主题 可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
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崇有与贵无、名 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 之辨 。
“自然”和“真”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玄心、洞见、妙 赏、深情。表现:颖悟、旷达、真率。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 2、故事性的加强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词汇的扩大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四、萧统的《文选》
《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 从先秦到粱代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 和《古诗十九首》,共700多篇作品。
《文选》选文的标准
五、新的文学思潮
文学脱离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求自身独 立存在的意义。
探求文学自身的特点,抒发个人的生活 体验和情感。
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 事等语言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
特点:充满哀怨之情,选景紧扣主人公 思想感情。韵律上是逐句押韵,显得单 调。
深化了悲秋的主题
第二节 曹植
字子建 陈思王 “建安之杰” 才高八斗 “任性而行
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传》
3、述志诗
曹植一生从未忘怀政治
《杂诗》“仆夫早严驾”表示愿意为伐吴 效力,最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 忧”。表达了同仇敌忾,为国展力的雄 心壮志。
中国文学史课件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月亮神话的演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诗经》的分类
风 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颂 周(31)、商(5)、魯頌(4)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
《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孔子论《诗》(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月亮神话的演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诗经》的分类
风 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颂 周(31)、商(5)、魯頌(4)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
《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孔子论《诗》(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
楚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 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 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 重修齐楚旧好。
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 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当时楚国的民歌为 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 即楚辞。这种新体诗,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 活。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大 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创造了十分富于个 性的诗歌。屈原是楚辞创作的奠基人。此外尚 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楚辞作家,但成 就不及屈原。
屈 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 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 的爱国诗人。
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 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 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 《九章》(9篇)、《远游》、《卜居》、 《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 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 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 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 《九怀》、刘向的《九叹》等。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 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 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 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湘二水之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品PPT课件

4、《庄子》的文学特色即其寓言特色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 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深寓言故事中去了。这种思想美与文字美、外型与本 质的极端的调和,使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 《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的特色。
第二章 《诗经》
复习要点:
1、《诗经》概说 (1)《诗经》的性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
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诗经》的编集 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是错误的。
(3)《诗经》的传注 解释“四家诗”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复习要点: 1、解释“楚辞”“九歌” 2、《离骚》的艺术特点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艺术上有突出的特 点:
第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第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第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全诗373句,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先秦文学经历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
夏商王朝之前,宗教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巫 觋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角。到了西周春秋,巫觋开始从文化主角 的位置上退下来,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春秋战国之交,分封制度解体,士阶层崛起,文化渐次由官方 转移到士的手里。诸子的著作成为那一时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2、《诗经》内容的分类 (1)讴歌祖先功业的诗篇 (2)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 (3)反映战争徭役的诗篇 (4)咏歌爱情婚姻的诗篇 (5)表达怨愤讽刺的诗篇
3、《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 的成就: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 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深寓言故事中去了。这种思想美与文字美、外型与本 质的极端的调和,使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 《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的特色。
第二章 《诗经》
复习要点:
1、《诗经》概说 (1)《诗经》的性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
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诗经》的编集 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是错误的。
(3)《诗经》的传注 解释“四家诗”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复习要点: 1、解释“楚辞”“九歌” 2、《离骚》的艺术特点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艺术上有突出的特 点:
第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第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第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全诗373句,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先秦文学经历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
夏商王朝之前,宗教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巫 觋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角。到了西周春秋,巫觋开始从文化主角 的位置上退下来,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春秋战国之交,分封制度解体,士阶层崛起,文化渐次由官方 转移到士的手里。诸子的著作成为那一时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2、《诗经》内容的分类 (1)讴歌祖先功业的诗篇 (2)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 (3)反映战争徭役的诗篇 (4)咏歌爱情婚姻的诗篇 (5)表达怨愤讽刺的诗篇
3、《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 的成就:
中国文学常识PPT课件

45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 ppt课件

• 02、中上古国时古期的代神文话传学说史发展历程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 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 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 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鲧禹治水、后 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 《山海经》、《庄子》等.
• 03、我中国第国一部古诗代歌总文集学——史《发诗经展》历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 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诗》或《诗三百》.直到 汉武帝时,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 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 初
•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
反映墨中子国思想古(代兼爱文)学,史53篇发。展墨历子,程名翟,鲁
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 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老子,名耳, 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 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庄子,名周, 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 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 大成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一、平民家庭的“生命的教育” 二、求学阶段的“聪慧、好学” 三、富有文化积淀的“文学大师”
三、富有文化积淀的“文学大师”
第二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 “市民世界”
一、老派市民
四、底层市民
二、新派市民
三、正派市民
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分析
老派市民:保守、中庸《二 新派市民:“新潮”、浅
马》老马;《四世同堂》祁 薄
老人、祁瑞宣;
《赵子曰》赵子曰;《老
《离婚》张大哥;《断魂枪》 张的哲学》老张;《离婚》
沙子龙
张天真;《四世同堂》祁
瑞丰
正派市民:正义、实干
底层市民: 勤劳、悲惨
《二马》李子荣;《断魂枪》 《骆驼祥子》祥子;《月
孙老者; 《四世同堂》祁瑞 牙儿》“我” ; 《我这一
《现当代文学研究》 1998、4 5曾广灿等人的研究
第三节《骆驼祥子》
1、被兵匪抢走
一、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2、被侦探敲诈 3、为虎妞出殡
形象意义
当时个人奋斗是个幻想
病态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
小思考(1-1)
《骆驼祥子》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以前作品的 语言风格有哪些不同?
二、《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作品:
(一)作品以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朴实 明畅的语言,代替了作者过去的幽默的语言来表现 祥子孤苦无告的社会地位。 (二)作者用大段的叙事、抒情夹议论的心理描 绘 代祥子诉说了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又表露了作 者深沉的情感。 (三)作者在选材上极具特色,那构成北京景观 的寻常事相,为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 卷,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风格。
在的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 想之路,使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蒙意义。
4、底层市民
他们勤劳、淳朴,为了谋生在社 会底层苦苦挣扎,但始终难以摆脱悲 惨的命运。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在 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置。 这 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对病态的 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 虑以及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全; 《离婚》丁二爷
辈子》巡 警;《四世同堂》
剃头匠、艺人等
1、 老派市民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 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 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 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折中、 敷衍、得过且过、讲究虚礼。老舍常常 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提示这些人物的精 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 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二、以通俗化的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 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一特色是受狄更斯等英国讽刺 小说中夸张讽刺手法的影响,与北平市民文化中的“调 侃”糅合而成,即是以笔代愤,又是一种 自我解嘲。
三 、 老舍的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 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通过对市民自身性格的挖掘探 索人物的命运,如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 乃至木纳, 特别是当祥子被孙侦探敲诈走钱以后,那一段 心理的描 写,真实可信。
第四节 “京味”与幽默
一、 鲜明突出的“京味”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 京味是老舍的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
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 的地方色彩,另一方面,京味还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老舍利用他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 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 市民的 言语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四、老舍的小说结构严谨,是一幅北平 社会的全景图, 各种矛盾纷繁错杂, 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脉络清楚, 叙事写情极有层次。他的笔下遍及北京的小胡同、大宅 院,街头、城郊,乡村、广场、商店,戏院乃至监狱等 等,写得极有条理。
“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 动有力”
“幽默乃通于深奥”
五 老舍研究
1《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胡 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2《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宋永毅 学林出版社 1998 3《老舍的艺术世界》孙钧政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2 4《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上、下 赵园
“出窝老”的典型
保守 中 庸敷衍
得过且过
讲究虚礼
2、新派市民
他们道德失范、价值混乱、浅薄,追求 所谓的“新潮”,老舍 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 方面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 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
3、正派市民
他们真诚、向上,富有正义感、责任心。
作家写理想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一、平民家庭的“生命的教育” 二、求学阶段的“聪慧、好学” 三、富有文化积淀的“文学大师”
三、富有文化积淀的“文学大师”
第二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 “市民世界”
一、老派市民
四、底层市民
二、新派市民
三、正派市民
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分析
老派市民:保守、中庸《二 新派市民:“新潮”、浅
马》老马;《四世同堂》祁 薄
老人、祁瑞宣;
《赵子曰》赵子曰;《老
《离婚》张大哥;《断魂枪》 张的哲学》老张;《离婚》
沙子龙
张天真;《四世同堂》祁
瑞丰
正派市民:正义、实干
底层市民: 勤劳、悲惨
《二马》李子荣;《断魂枪》 《骆驼祥子》祥子;《月
孙老者; 《四世同堂》祁瑞 牙儿》“我” ; 《我这一
《现当代文学研究》 1998、4 5曾广灿等人的研究
第三节《骆驼祥子》
1、被兵匪抢走
一、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2、被侦探敲诈 3、为虎妞出殡
形象意义
当时个人奋斗是个幻想
病态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
小思考(1-1)
《骆驼祥子》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以前作品的 语言风格有哪些不同?
二、《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作品:
(一)作品以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朴实 明畅的语言,代替了作者过去的幽默的语言来表现 祥子孤苦无告的社会地位。 (二)作者用大段的叙事、抒情夹议论的心理描 绘 代祥子诉说了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又表露了作 者深沉的情感。 (三)作者在选材上极具特色,那构成北京景观 的寻常事相,为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 卷,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风格。
在的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 想之路,使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蒙意义。
4、底层市民
他们勤劳、淳朴,为了谋生在社 会底层苦苦挣扎,但始终难以摆脱悲 惨的命运。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在 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置。 这 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对病态的 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 虑以及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全; 《离婚》丁二爷
辈子》巡 警;《四世同堂》
剃头匠、艺人等
1、 老派市民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 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 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 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折中、 敷衍、得过且过、讲究虚礼。老舍常常 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提示这些人物的精 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 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二、以通俗化的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 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一特色是受狄更斯等英国讽刺 小说中夸张讽刺手法的影响,与北平市民文化中的“调 侃”糅合而成,即是以笔代愤,又是一种 自我解嘲。
三 、 老舍的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 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通过对市民自身性格的挖掘探 索人物的命运,如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 乃至木纳, 特别是当祥子被孙侦探敲诈走钱以后,那一段 心理的描 写,真实可信。
第四节 “京味”与幽默
一、 鲜明突出的“京味”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 京味是老舍的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
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 的地方色彩,另一方面,京味还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老舍利用他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 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 市民的 言语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四、老舍的小说结构严谨,是一幅北平 社会的全景图, 各种矛盾纷繁错杂, 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脉络清楚, 叙事写情极有层次。他的笔下遍及北京的小胡同、大宅 院,街头、城郊,乡村、广场、商店,戏院乃至监狱等 等,写得极有条理。
“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 动有力”
“幽默乃通于深奥”
五 老舍研究
1《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胡 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2《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宋永毅 学林出版社 1998 3《老舍的艺术世界》孙钧政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2 4《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上、下 赵园
“出窝老”的典型
保守 中 庸敷衍
得过且过
讲究虚礼
2、新派市民
他们道德失范、价值混乱、浅薄,追求 所谓的“新潮”,老舍 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 方面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 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
3、正派市民
他们真诚、向上,富有正义感、责任心。
作家写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