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
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
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16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 或《诗三百》
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
产物。
10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
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
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
交织并存的。
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原始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散文
楚辞
5
6
一、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如: 纬书·《河图玉版》
《吕氏春秋·古乐》
《宋书·符瑞志》
7
二、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1
前言
古代文学的基本品性: 一、“杂文学”的观念与“大文学”的实践 二、绵远而发达的诗歌传统 三、雅俗文学交融互补 四、重“情”传统 五、深切的人文关怀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近代文学
3

中国代文学 清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代文学 清代文学PPT课件
15
创作:
文:“好骂”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
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
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无复守先待后之意。……老弟以为然
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

为四民之末。 ……今则不然,一捧
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
8
“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 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
“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 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 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 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
②诗人的独特个性是最能体现性情的 ,“作 诗不可无我”。
③作诗还应有诗才,即作家的才气、天分和学 识。
袁枚的“性灵说”诗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
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11
创作:
诗: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流转自如,洒脱通俗。
《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 代 文 学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
1
第一节 清中叶的诗
2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 情”、“亦须论法”。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 情遭际”。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 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3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 诗别裁集》、 《古诗源》。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精品文档2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精品文档29页
——康有为《公车上书》
【集大成阶段】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光绪十五
年(1889)举人。师从康有为,并一同发起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 日本,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先后主办过《时务报》《清 议报》《新民丛刊》等。作品收录为《饮冰室合集》。
• 《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论中国积弱由于防
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
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马伶传》
• 魏禧(1624—1680)字叔子,号勺庭,江西宁都人。与兄祥(际瑞)、
弟礼并有世名,号“宁都三魏”。明亡后,隐于翠微峰,结纳豪杰, 秘密从事复明活动。康熙十九年卒于仪真,时年57岁。有《魏叔子 文集》。
• 《大铁椎传》 • 其一,奇人奇文,绘声绘色; • 其二,虚实笔法,对比映衬; • 其三,豪杰情怀,企盼中兴; • 其四,作者影子,隐隐现现。
魏禧像
•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
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 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 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 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 “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魏源像
• 景运之世,言在都俞,其次言在旌木,其次言在庭陛,其次言在
疏牍,其次言在歌谣,其次言在林薮,其次言在腹臆;言在腹臆,其世 可知矣。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 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士在阿谷,其世又可知矣。言室满室,言 堂满堂;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故世昌则言昌,言昌则才愈昌;世幽则 言幽,言幽则才愈幽。

《清代文学概述》课件

《清代文学概述》课件
清代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 发展和成就。
02
清代文学主要流派
古典主义
总结词
古典主义在清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传统文化 的回归。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流派在清代文学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重视文学的道德教化和审美价值 。该流派的作家多以古代文学为典范,通过模仿和创新来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这些历史事件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社会文化背景
01 清朝实行严格的华夷之辨,对文化思想控制较为 严格。
02 清朝的科举制度使得文学创作逐渐走向僵化。
02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清代文学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文学发展背景
清代文学继承了明末清初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清代文学流派众多,如清初的明末遗民文学、清 中期的桐城派、清末的维新派等。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在清代文学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来反映社会现 实,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来引起人们对时弊的关注和反思。该流 派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人民性。
现代主义
总结词
现代主义在清代文学中以其形式创新、思想前卫为特点,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 追求个性解放和艺术自由。
详细描述
际化进程。
未来,清代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新材 料和新方法的发掘和应用,如数字化 技术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总体而言,清代文学研究将继续保持 繁荣发展的态势,为学术界和文化领 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在清代文学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反叛和突破,他们追 求自由、个性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新的文学技巧和手法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 作品。该流派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完整word)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完整word)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清代诗文的特色。

(1)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2)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稍后的诗人及其他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

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

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

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简述清初三大学者.(1)顾炎武,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如《秋山》写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清兵屠戮烧杀的罪行.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2)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

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3)王夫之,学者称船山先生。

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借舒草之心“不死”,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

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清代诗歌和词6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清代诗歌和词6
明末以反对阉党闻名,清兵入关后,积极投身 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论诗重情,强调诗写现实,他也注重学问,推 崇宋诗。他的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 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王夫之
(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 山先生,湖南衡阳人。 明崇祯举人,曾从 永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亡后隐居著述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
清代诗歌和词
清代文学·第 二 讲
主要内容
1 清代前期诗人 2 清代中期诗人 3 清代前期词人 4 清代中期词人
清初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 沈德潜、翁方纲、袁枚 郑燮、黄景仁 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厉鄂“浙西词派”,“常州词派”
一、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王士祯
3、国朝诗人
又做王世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 东新城(今桓台)人。 王士禛早有诗名,颇得钱谦 益的称赞。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 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 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 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 “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翁方纲
肌理说
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 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 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 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 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 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 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 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清代历史ppt课件

清代历史ppt课件

法律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 需要,清代对法律制度进 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以 适应时代的变化。
PART 04
清代经济文化
经济制度与经济繁荣
经济制度
清代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同 时也有一些商业和手工业活动

农业发展
在清代,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大量兴修水利、改进 农具,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科举制度是清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 过乡试、会试、殿试等层层选拔,选拔出 优秀的人才。
八股文
教育内容
科举考试主要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这种形 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教育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同时也 涉及一些实用的知识。
PART 05
清代社会生活
城市与乡村生活
城市生活
清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壮 大,商业繁荣,市井文化兴盛。城市 中出现了许多娱乐场所,如戏园、茶 楼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
PART 07
清代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政治制度
清代巩固和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政治
制度的发展承前代的基础上 有所创新,如农业、手工业、商业 的繁荣,以及文化艺术的兴盛。
思想观念
清代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对近现代 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 号为大清。
清朝的巩固
通过征服蒙古、平定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等事件,巩固了清朝的 统治地位。
清朝的发展与繁荣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改 土归流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文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 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抛弃了晚明文学的 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重视文 学的社会功用(诗本性情,应“为时”、“为事”而 作;诗“陶冶性情,别有风旨”) • 维护了诗的正宗地位,推动了诗风的转变;诗话大量 涌现,诗歌批评理论兴盛 • 戏曲趋于雅正,悲剧意识超过娱乐格调。《长生殿》 《桃花扇》都以男女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日益兴盛
• 吴伟业、王夫之、尤侗等正统文人,创作戏曲, 抒写亡国之痛,冲淡了戏剧性,加重了案头化 倾向,增强了社会历史意识 • 李渔等创作风情喜剧,重戏剧性,多利用巧合、 误会制造生动的情节 • 戏曲杰作:《长生殿》和《桃花扇》 • 此后,戏曲的雅化堕入道德教化,或纯案头化; 地方戏兴盛。焦循《花部农谈》花雅之争
阅读书目
•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版 •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 • 张燕瑾、吕薇芬主编《清代文学研究》,北 京出版社2001年版 • 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版。
• 清中叶,出现一股反传统,尊情,求变,追求 思想解放的思潮。袁枚提出性灵说,认为诗重 性情,强调表现真我、真性情。 • 小说:《儒林外史》批判科举制度;《红楼梦》 对爱情、婚姻、人生和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 思索,焕发出人文思想的光辉。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绪 论》:“清代学风又恰恰与明代相反,不是偏胜而是 集大成。清代学术有一特殊的现象,即是没有它自己 一代的特点,而能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它没有汉人 的经学而能有汉学之长,它也没有宋人的理学而能撷 宋学之精。……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 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 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 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 种以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 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 也是包罗万象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 1.人文思潮 • 清初 学术转向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启蒙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空谈心 性的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 清中叶 文化学术领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重 新抬头。戴震批判宋儒“以理杀人”,直指封 建纲常伦理;汪中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妇 女夫死殉节的“妇道”。
2.诗歌:承元明而转向
• 顾炎武、屈大均等遗民诗人,发亡国之悲 • 吴伟业的“梅村体”,开拓出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 禛“神韵”诗,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征推向极致。他 们一方面注重真实情感的抒发,关怀个人在社会中的 命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却不像公安派那样表 现得尖锐而浅露;都讲究诗歌的艺术性和声调韵律的 美感,却又不像七子派那样生硬模拟而造成抒情的阻 隔。比较晚明尤其是公安派的诗,吴、王作品思想的 锋芒、情感的冲击力是有所削弱的,但艺术的魅力则 有所加强。 • 清中叶,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沈德潜倡导以“温柔 敦厚”为准则的“格调说”,翁方纲倡导重学问、重 义理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一、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 • •
• • • 1.实行文化专制 独尊程朱理学 通过编书和禁书,控制社会文化思想 《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 书集成》《四库全书》《全唐诗》 乾隆时焚毁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 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大兴文字狱,控制社会文化思想:避席畏闻文 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2.文化专制下的学术
• 乾嘉汉学:戴震、段玉裁等埋头于古文献,进行文字 训诂、名物的考证、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奠 定了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 • 脱离现实,缺乏思想理论的建树
• 3.文化政策和汉学对文学的影响
• 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方苞“古文义法”说、雅洁- 姚鼐之义理、考据、辞章 • 诗歌:翁方纲“肌理说”,诗不是陶冶性情,而是可 资考据学术渊源、历史是非得失的材料 • 小说:《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小说重叙历史事件,稽 古、用兵;《野叟曝言》、《镜花缘》等重炫才, “以小说为庋学问文章之具”
清代文学
任明华 讲授
绪论
• 满清入关,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 薙发令、扬州十日(1645年4月,王秀楚《扬州十日记》 载:“一卒提刀前导,一卒横槊后逐,一卒居中,或左或 右以防逃逸。数十人如驱犬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 杀之。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蹶,遍身泥 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 盈野”,“遇一卒至,南人无论多寡,皆垂首匍匐,引颈 受刃,无一敢逃者。”80多万 )、嘉定三屠(1645年6月 13日、14日、8月16日三次遭屠城 )、广州屠城(1650年 11.24-12.5,至少70多万) • 社会矛盾激化 • 康乾盛世、吏治腐败、农民起义、外敌入侵
6.小说进入独创期
• 话本小说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现 实,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意味加重,趋向 道德说教 • 长篇小说纷繁多样。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 为才子佳人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历史传奇小说,多受正统意识的影响;社会批 判小说《儒林外史》《镜花缘》;《醒世姻缘 传》《歧路灯》《红楼梦》等世情小说 • 文言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 草堂笔记》
• 3.词的中兴 • 文人藉以抒写心曲:词派林立,词作众多,风 格各异,开拓了词境 • 陈维崧的“阳羡词派”、朱彝尊、厉鹗的“浙 西词派”、张惠言、周济的“常州词派” • 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 来,一人而已”。
• 4.古文和骈文都取得了较大成就 • 清初学者之文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 之 • 清初文人之文三大家:魏禧、侯方域、汪琬 •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义理、考据、 辞章。更强调为封建政治服务和更为程式化 • 乾嘉时骈文复兴:与桐城派相抗。阮元为骈文 力争正统地位。汪中《哀盐船文》、袁枚、洪 亮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