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文学 清代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代文学第五章 清代诗词文PPT课件

清代文学第五章 清代诗词文PPT课件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二节 清代的词
清代词的创作呈中兴之象,词学的研 究和词集的整理刊印,也取得可观成绩。 清词人中最重要的是康熙朝的三大家,即 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直至乾隆、 嘉庆时期,多数词人不出这三家门户。
1、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 江苏宜兴人。他能诗,工骈文,尤长于词,为清初 “阳羡词派”(宜兴旧称阳羡)领袖。早年生活优 裕,其词风流豪华、旖旎妩媚。入清后,由于生活 颠沛动荡,转而效苏、辛词,无论长调小令,不拘 写景抒情,都能出以豪情壮语,风格雄浑,成为豪 放派在清代的代表。他的词今存《迦陵词》30卷, 共416种词调,1600余首,填词之富,古今称最。 词多抒身世之感,怀旧之情,也有反映社会黑暗、 民生疾苦之作,如《醉落魄·咏鹰》、《贺新郎·纤 夫词》等。从总体上说,他是清词坛上成就最高的 词人。
4、蒋士铨和赵翼
与袁枚同属“性灵派”的有蒋士铨和 赵翼,被称为乾隆三大家。
5、肌理说
乾隆、嘉庆时的翁方纲,以治经学及 金石著名,论诗主“肌理说”。肌理,比 喻作诗所用的材料、结构和表现的思想, 他认为学问、考据都是写诗的材料,都可 以组织结构在诗中,而根源应是儒家的经 典,结果产生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 “学问诗”。
刘大櫆(1698----1779)
在方苞“义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探求 文章的艺术性,着重探讨“神气”“音 节”和“字句”的关系,对“义”和 “法”的关系,以及掌握“法”的途径, 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刘为文喜欢铺张 排比,辞藻气势较方苞为盛,而雅洁淡 远则不如。

清代文化与文学幻灯片共60页PPT资料

清代文化与文学幻灯片共60页PPT资料
5
藏为主要成份的空前民族大联合。 再次,清王朝统治者承袭历代王朝而
起,各朝政权组织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特 别是明代皇权专制施行的得与失,都成为 清人足以资法借鉴的思想资料。在充分吸 取前代政治制度优长的基础上,清统治者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最为严密的 君主集权制度,有清一代既未发生过宗室 作乱,也未出现过宦官干政,这正是政治
“易储”、“废后”等过失。戴笠《怀陵
流寇始终录自序》则举
12
出定都北京、朋党、将才等四十八条过失。 这无疑是较为深入的认识。
然而,问题的回答又导致新的问题的 提出:假如说明朝的灭亡是200多年的政治 积弊累积至临界点而造成的“突变”的结 果,那么,这个历史长时段内的整个社会 的弊病又是由谁造成的呢?一些文人开始 把目光投向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最初, 人们批判崇祯,以崇祯为亡国之本。如莳 菊逸民在《明季见闻辑录·序》中,针对崇
三、经济实力空前增强,是当时世界上经
7
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四、出现了我国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 帝王——康熙大帝。康熙的文治武功:
(一)武功:1、扳倒骜拜;2、平定 “三藩”;3、收复台湾,开府设县;4、 打败俄罗斯沙皇的多次入侵;5、亲征朔漠, 善待蒙古。平定新疆上层统治集团叛乱。
(二)文治:1、成功解决了皇位传承 的接班问题;2、成功解决了太监干政的问
二、清代文化与文学
1
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政坛的剧变让人 眼花缭乱: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领袖李 自成进入北京紫禁城,明崇祯帝煤山自缢, 明王朝宣告灭亡。正当李自成陶醉于胜利 喜悦之中,关外满洲八旗劲旅在吴三桂的 臂援下,以飓风之势向李自成大顺军扑杀 过来。大顺军抵挡不过,一败再败,终至 于李自成5月初2登基,初3离开皇宫,向西 逃跑。清八旗劲旅先后剿灭李自成的大顺 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平定南明小王

《清代文学批评》课件

《清代文学批评》课件

清代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创新发展
01
在新的历史时期,清代文学批评应当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
和文学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跨学科融合
02
清代文学批评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跨学
科的融合与发展,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
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清代文学批评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各地的
特点总结
清代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关注个体情感、强调文笔自然、注 重文论的实用性等。
影响分析
清代文学批评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文学的多 元化发展、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创新等 。
02
清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儒家文论的影响
儒家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对清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 远影响。
文学创作
当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清代文学批评的精髓,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 式。
清代文学批评对后世的影响
理论传承
清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思想被后世传承和发展,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价值
清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术思想演变
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 响。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清代文学批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对创新的探索。
清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
儒家文学批评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文以载道。
公安派与性灵说
反对拟古主义,主张抒发个性,追求清新自 然。
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
分别强调词的雅正和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精品文档2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精品文档29页
——康有为《公车上书》
【集大成阶段】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光绪十五
年(1889)举人。师从康有为,并一同发起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 日本,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先后主办过《时务报》《清 议报》《新民丛刊》等。作品收录为《饮冰室合集》。
• 《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论中国积弱由于防
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
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马伶传》
• 魏禧(1624—1680)字叔子,号勺庭,江西宁都人。与兄祥(际瑞)、
弟礼并有世名,号“宁都三魏”。明亡后,隐于翠微峰,结纳豪杰, 秘密从事复明活动。康熙十九年卒于仪真,时年57岁。有《魏叔子 文集》。
• 《大铁椎传》 • 其一,奇人奇文,绘声绘色; • 其二,虚实笔法,对比映衬; • 其三,豪杰情怀,企盼中兴; • 其四,作者影子,隐隐现现。
魏禧像
•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
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 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 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 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 “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魏源像
• 景运之世,言在都俞,其次言在旌木,其次言在庭陛,其次言在
疏牍,其次言在歌谣,其次言在林薮,其次言在腹臆;言在腹臆,其世 可知矣。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 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士在阿谷,其世又可知矣。言室满室,言 堂满堂;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故世昌则言昌,言昌则才愈昌;世幽则 言幽,言幽则才愈幽。

《清代文学概述》课件

《清代文学概述》课件
清代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 发展和成就。
02
清代文学主要流派
古典主义
总结词
古典主义在清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传统文化 的回归。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流派在清代文学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重视文学的道德教化和审美价值 。该流派的作家多以古代文学为典范,通过模仿和创新来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这些历史事件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社会文化背景
01 清朝实行严格的华夷之辨,对文化思想控制较为 严格。
02 清朝的科举制度使得文学创作逐渐走向僵化。
02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清代文学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文学发展背景
清代文学继承了明末清初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清代文学流派众多,如清初的明末遗民文学、清 中期的桐城派、清末的维新派等。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在清代文学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来反映社会现 实,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来引起人们对时弊的关注和反思。该流 派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人民性。
现代主义
总结词
现代主义在清代文学中以其形式创新、思想前卫为特点,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 追求个性解放和艺术自由。
详细描述
际化进程。
未来,清代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新材 料和新方法的发掘和应用,如数字化 技术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总体而言,清代文学研究将继续保持 繁荣发展的态势,为学术界和文化领 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在清代文学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反叛和突破,他们追 求自由、个性的表达方式,尝试运用新的文学技巧和手法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 作品。该流派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清代文学概述 PPT课件

清代文学概述 PPT课件

鸦片战争前的 清 代 文学
时代背景
清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除了在政治上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文化专 制手段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 学。 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最为严厉的手段是文字狱。很多知识分 子丢掉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埋头故纸堆中,进行文字学、 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近代小说
随着中国殖民地化深化,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 展,出现了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 记》、曾朴的《孽海花》等一大批谴责小说。 随着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进入高潮,又出现 了一批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小说,如陈天华的 《狮子吼》。
近代诗歌
在诗歌方面,开文学风气之先的是龚自珍和魏 源,其后梁启超、谭嗣同等提出了“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出现了以黄遵宪为 代表的“新派诗”。此时期还出现了最大的文 学团体——南社。保守的传统诗文同期存在, 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古 文的“中兴”以及“同光体”诗人的诗。
近代戏剧
戏剧方面,京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主导,在新文 化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京剧也进行了改良, 汪笑侬是京剧改良的先驱。新式话剧也诞生了, 出现了春柳社、众化团等话剧团体。
文学的过渡
散文越来越通俗化,白话文开始被自觉运用,杂 剧、传奇、乱弹等传统文艺样式都出现了革命倾 向,文学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新的文学时期过 渡的特征,随着1818年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 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文学揭开了新的一页。
时代背景
清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三位大家——黄宗羲、王夫之和顾 炎武,他们都反对宋明理学,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文 学上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重视诗歌的社会意义,提倡经 世致用,治学态度实事求是。

《清代文学》课件

《清代文学》课件

清代文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总结词
清代文学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 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反 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VS
详细描述
清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儒家 思想的影响,如《红楼梦》中的道德观念 和《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此外,道家 思想也对清代文学产生了影响,如《桃花 扇》中的虚无主义思想和《西游记》中的 自然主义思想。
详细描述
如袁枚的“随园诗话”主张“性灵说”,推崇诗歌要抒发 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强调诗歌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 能。
总结词
清代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深入浅出,具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如黄遵宪的《山歌》以白话语言写成的民歌风格,清新自 然,通俗易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清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 《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人性的独特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水浒传》
01
02
总结词:以英雄传奇为 主题的小说,具有豪放 、粗犷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03
04
05
《水浒传》是清代施耐 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为背景,通过描绘梁山 好汉的生活和战斗历程 ,展现了英雄传奇的故 事。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清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 性等特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 人民的心声。
影响
清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 资源和思想启示。同时,清代文学也 对外国文学产生了影响,为世界文学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清代小说
《红楼梦》
• 总结词: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

最新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来源于零电阻性是一种误解。由零电 阻性只能得到理想导体内部B矢量不随时间变化,若在磁场中 降至临界温度以下变为超导态,超导体内只能保持失去电阻时 的磁场状态不变,而不可能得到内部磁场为零的结果。
23
4. 同位素效应 同种超导材料不同同位素的临界温度TC与原子
量M有一定关系 TCM1/2
这种特性称同位素效应。
同种材料同位素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电子 组态及静电性质等方面都相同,只是不同原子量 对晶体点阵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特性有影响。
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暗示了电子与晶格之间的 相互作用是超导现象中的重要因素,为超导电性 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24
*二、对超导体主要电磁特性的解释 二流体模型:正常电子和超导电子提供两种电流 。
当超导体内电流I>IC时,超导态将转变为正常态。
22
3. 迈斯纳效应 将超导体置于磁场仍保持超导态,或在磁场中由
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超导体都将把磁感应线完全 排斥到体外去, 此现象称迈斯纳效应或完全抗磁性。
磁场只能透入超导体表面约107 m数量级深度。 完全抗磁性和零电阻性是超导体的两种彼此独立 的基本性质。
超导体内部不可能存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21
2. 临界磁场 温度不变,逐渐增大磁场达到某特定值时超导
态转变为正常态,此特定值称临界磁场BC
BC(T)B0[1(TTC)2]
超导态不仅要求温度低于TC,且要求磁场小于BC , 而正常态只要满足T >TC和B >BC两个条件之一即可。
临界电流IC IC I0[1(TTC)2]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 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 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创作:
文:“好骂”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
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
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无复守先待后之意。……老弟以为然
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

为四民之末。 ……今则不然,一捧
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
8
“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 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
“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 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 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 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
②诗人的独特个性是最能体现性情的 ,“作 诗不可无我”。
③作诗还应有诗才,即作家的才气、天分和学 识。
袁枚的“性灵说”诗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
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11
创作:
诗: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流转自如,洒脱通俗。
《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 代 文 学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
1
第一节 清中叶的诗
2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 情”、“亦须论法”。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 情遭际”。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 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3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 诗别裁集》、 《古诗源》。
14
郑燮:
(1693-1765),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乾 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 范县、潍县知县。61岁因请求赈 济百姓而触犯大吏,托病归乡。 工书善画,晚年在扬州卖画度日, 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 全集》。 主张诗歌有个性,不拾古人之唾 余,要“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 圣贤之精义,描写英雄之风猷。”
文:
论说杂文:《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传 记 文:《祭妹文》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在目。
12
.赵翼:1727——1814,字云松, 号瓯北,江苏阳湖人。其诗议论较 多,有独到见解。是史学家,强调 诗的发展与简化。其《论诗》绝句 如下:
6
如《田家杂兴》其一: 村墟起瞑色,牛羊各来归。田家晚炊罢,犹自开 柴扉。邻里夜相过,团坐情依依。共夸麦苗盛, 共忧桑叶稀。儿女齐长成,所需食与衣。地远人 俗淳,言语心无机。只谈农家事,焉知谁是非。 《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 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7
翁方纲“肌理说”: 翁方纲:(17731818),字正三,号覃 溪,今北京大兴县人。乾 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有《复出斋诗文集》、 《石洲诗话》。 认为“神韵说”流于空洞, “格调说”汲古不化,主 张以“肌理说”加以补救。
22
关于“义”与“法”的关系,他认为义决定法, 而法 则体现义。
关于“义”与“法”所应达到的理想是内容醇正,文 辞“雅洁”。
他的“义”具有明显的为当代政治服务的目的;“法” 所要求的古文用语“雅洁”即典雅、古朴、简约,又 与清统治者“清真古雅”的衡文要求相一致,有利于 维护和传播理学道统,因此受到了朝野得崇奉和欢迎。 “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20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中叶同时也是清代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 派,由康熙年间的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 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派别。方 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派的“三祖”。
21
“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是从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 字灵皋,号望溪,有《方望溪全 集》)开始建立的。方苞继承归 油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 出“义法”的主张。所谓“义” 即“言有物”,指的是文章的内 容和思想。要求以儒家经典为宗 旨,实际是要求以程朱理学为基 本的出发点。“法”即“言有 序”,指表达作品内容和思想的 形式技巧,包括布局、章法、文 辞等。
9
袁枚与“性灵派” 1.袁枚:1716——1797,字 子才,号简斋,又称随园先生, 钱塘人。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 三大家”。
10
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 和翁方纲的“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 成了性灵派。所谓“性灵”,包含性情、个性 和诗才。
①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诗生于性情,性情 是诗的本源和灵魂,他说“性情以外本无诗”、 “自把新诗写性情”。
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
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
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 发达者,乡
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
16
诗:诗主张与袁枚相近,要写出
个性,更可贵的是他比袁枚更注 意诗歌的现实性。他的诗清新流 畅,自由洒脱,但含义深刻,真 挚感人。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 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 情。
4
“格调说”:
尊唐抑宋。 ①内容上 要求诗歌起到为封建 纲常服务的教化目的; ②风格上 要温柔敦厚; ③手法上 讲求格律,重视声调, 注意体式,实际上也就是学古模 拟。
5
创作: 早期有怀才不遇的怨叹之 作,反映民间疾苦之作, 如《海灾行》、《刈麦 行》;晚期多作歌咏升平, 应制唱和之作,雍容典雅, 平淡无奇,为典型的台阁 诗体。但也有一些作品写 的比较清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3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 江西铅山人。创作种类繁多,盛誉 一时。主张与袁枚相似,即借鉴前 人不不泥,“惟直抒所见,不依傍 古人,而为我之诗”,把“言志”、 “缘情”与“载道”并举。但其所 说性情是指“发乎情,止于礼义”。 以七古见长,善于刻画景物。
《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
17
词: 《板桥词》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 乐歌》: 老树槎枒,撼四壁、寒 声正怒。扫不尽、牛溲 满地,粪渣当户。茅舍 日斜云酿雪,长堤路断 风吹雨。尽村舂夜火到 天明,田家苦。
18
19
第二节 清中叶的文
∞桐城派的散文 ∞汪中的骈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