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国现代文学史(精)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课件
61
杂文
是文章形式的彻底解放,也是文学精神的深 刻自觉,它是鲁迅对可用于现代中国的一切 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也是他一生文学成 就的综合显示。鲁迅明确反对现代“文学概 论”之类对各体文章的严格限制,强调既要 发挥各体文章特殊的形式功能,更要注意互 补融合,追求无所顾忌自由驱遣的恢弘气象。
62
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适
31
中国现代文学史
理论建设的三个部分: • 为白话做出重新定位 • 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 • 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
32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基本观点: 中国文学一向是朝着白话的路走的。古文是 死文字,白话才是今人使用的“活文字”, 才是今人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学创造的 合用的工具。
33
周作人对思想革命的倡导和推进: •《人的文学》指出新文学本质是对“人”的重新 发现,它的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56
不愿意想到目前,于 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写了十篇《朝花夕 拾》。
——鲁迅
民国本《朝花夕拾》插图
57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取今复古”的魏晋格 调
• 面对大众启蒙与守住自 我的内心
• 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 对现代中国文章形式的
创造性综合
58
• 狭义的杂文,又称“杂感”, 是指用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篇 幅短小手法灵活的“社会批 判和文明批判”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 37
莽原—未名社 • 《莽原》周刊创刊于1925年4月,是在鲁迅
的主持下与原狂飙社的成员合办的一个刊 物,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其中 包括韦素园、高长虹、韦丛芜等,创作上 也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 1925年秋,由鲁迅、韦素园、台静农、李 霁野、曹靖华等又组成未名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PPT

5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一、1919—1927 二、1928—1937 三、1937—1949
6
第二章 第一个十年的文艺思潮和运 动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发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7

(二)《新青年》的特色和历史影响 (三)文学论争 二、文学革命的发展——外国文艺思潮的 涌入
45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46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47

二、左翼小说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二)丁玲
15


三、现代抒情小说 (一)创作背景: (二)重要作家作品 1、郁达夫: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 最初体式——“自叙传”抒情小说
16

2、许地山: 作品具有佛教哲学精髓,有别于同代作家 的哲学追求
17
第四章
鲁 迅
第一节 鲁迅的思想与创作经历



一、鲁迅的思想与创作经历 (一)第一个十年前后 (二)1926-1936年10月

8
第二节

文学社团


一、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历史影响 (一)特点 (二)历史意义
9

二、创造社 1921年6月,郭沫若成立创造社
10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一节 民国通俗派小说以及问题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演示课件(5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演示课件(55页)

6、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一批知 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主要得 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教化与 新民,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 想的宣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 于是,翻译西方小说成风,使 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广泛 影响。
三、文学革命前20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 过渡性特征)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 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文学 史,就是要掌握有关中国现 代文学的知识,培养阅读、 理解、分析、鉴赏中国现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史与 作家作品学习相结合,重在 解读文本。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 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 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 的激变。
1、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 自己的新文体作为新民的觉世之文,以此传 播西方的政治思想,鼓吹立宪、新民、强国 ,是富含感情,汪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 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
2、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 家)成就最高。文章动人心魄,自由尖 锐,富于创造。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 、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9、沉钟社: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 原成员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 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 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 四后觉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 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 创作。1934年解散。
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
其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1918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 《娜拉》等作品,
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瞿秋白、 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 绍者。
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登载翻译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
02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 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性的弱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对 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流派与思潮
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发起旨在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 众。
详细描述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使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京派与海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与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 ,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 流派。京派文学以北京为中心,代表了北方的文化特 色和风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学以 上海为中心,代表了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注重吸 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创新。两大流派的差异和特色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创作提供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基础,促进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了解中国

【优秀版】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优秀版】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义的。 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
(二)浪漫主义也是这一时期的 文学主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 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
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 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 作实践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 诗的形式美。
(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占 有一席之地。
吸收外国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 于其创作中。如《野草》的象 征主义,徐志摩诗的唯美主义、 诗人李金发的象征主义等。
梁启超等人倡导“小说界革命”、新文 体 。著《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 形成独特的“语丝”体。 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 (二)浪漫主义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 裘廷梁(1857-1943)。 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 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 (二)浪漫主义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 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 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 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 刊。该刊创办于1924年11月, 1930年3月停刊。主要撰稿人 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 语堂等。
以散文创作为主,发杂感、短 评、小品。形成独特的“语丝” 体。
二、文艺思潮
著《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一。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潮地位 。 梁启超等人倡导“小说界革命”、新文体 。
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 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6)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28—1937.6) 第十章 茅盾 第十一章 老舍 第十二章 巴金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十四章 小说(1928-1937.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自学内容,暂略) 第十六章 新诗(1928-1937.6) 第十七章 鲁迅(二)(见第二章) 第十八章 散文(1928-1937.6) 第十九章 曹禺 第二十章 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本课件由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 代文学教研室集体制作,其中文字内容、 版面设计主要由朱伟华老师、陈悦老师完 成,康文老师、杨国强老师协助,技术处 理刘鸿、丁建国。
二00六年六月
绪论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6 )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1937.7-1949.9)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37.7 -1949.9)
赵树理 小说(1937.7-1949.9) 艾青 通俗小说(自学内容,暂略) 新诗(1937.7-1949.9) 散文(1937.7-1949.9) 戏剧(1937.7-1949.9)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1937.7--1949.9)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 鲁迅 小说(1917-1927) 通俗小说( 1917-1927 ) 郭沫若 新诗(1917-1927) 散文(1917-1927) 戏剧(1917-1927)

【精品模板】中国现代文学史PPT模板

【精品模板】中国现代文学史PPT模板
林纾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 古文白话之相消长》,对白话文大加嘲讽, 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影射 诋毁新文学倡导者。
6、文学革命初期的论争
• 与《学衡》、《甲寅》的论争 • 《学衡》南京 大型学术期刊
梅光迪、胡先驌、吴宓 口号: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甲寅》1925年复刊 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章士钊
• 第一阶段:1917—1927 •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 •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倡“诗界
式的现代化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 文学社团的蜂起
1、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主要有两大方面:
• 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
• 其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1918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 《娜拉》等作品,
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瞿秋白、 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 绍者。
2、新文学社团的成立
• △ 文学研究会 • △ 创造社
• 要点: 时间、地点、发起人、宗旨、 刊物、主要创作特色。
•:试比较文学研究会与创造 社的不同特点。
试比较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 不同特点
• 成员:前者实力雄厚,后者年轻、资历 浅
• 刊物:前者稳定,后者多变 • 宗旨:
前者强调“为人生的艺术”,比较稳定 后者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后来又
新的观点
• 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为: • “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 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 • 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 • 由文学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c 艾青发表《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一文
d 王实味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 合花》两篇杂文,刊登于1942年3月《谷雨》 和《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引起更大的反响。
15
CHENLI
(二)关于《讲话》
1、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 础上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谈会。毛泽东在会上以党 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做了发言,后题为《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
9
CHENLI
作品有: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具有史诗的 内涵;沙汀的《困兽记》;夏衍的《法西斯细 菌》宋之的《雾重庆》等。并出现了艾青长诗 《火把》史诗性抒情长诗。
(三)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用喜 剧结束一个时代(1944年9月——1949年9月)
10
CHENLI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表现了两个主题: 其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 其二,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 风格上不约而同的具有讽刺风格,表现出喜剧性。
7
CHENLI
2、文学从单一走向复杂。
文学向着多层次思维、多方位观察转变,文学 艺术的表现追求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 性,倾向于“史诗格调”。
3、创作特点:“三个面向” (1)面向现实:
8
CHENLI
(2)面向历史:
形成了以郭沫若《屈原》位代表的历史剧的创 作高潮。
(3)面向自己:以抗战为背景写知识分子的 苦难历程,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
3、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的论争。
(1)由此论争引发的对王实味等人的政治性批 判。
a 周扬在1941年7月发表了《文学与生活漫谈》
一文,重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提出某些精
14 到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叙事模式:
晚清已有关于现代小说形式的论述(林纾
译介的外国小说) “五四”后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如横断面 (《一件小事》)、成长小说(《倪焕 之》)意识流(《梅雨之夕》)等更是广 泛应用。
还有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
论述的连载体、花絮体等,都与19~20世纪西 方小说叙事模式接近或同步。

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 以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2卷 5号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 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历时32年,习惯上称为 “现代文学三十年”。 这种划分方法是中国现代文 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王瑶先生在 《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提出的。

温儒敏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下册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 高等教育琰 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吴晓东 孔庆东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扬义文存》
杨义 著
人民出版社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界定

用现代的文学语言(现代白话文)与 现代的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和心理 的文学(即近代中国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 代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导致的中国人 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前言P1)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设置
课程依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分 为三个大的段落,即三编 : 1917-1927(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7-1937(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新文学的成熟期) 。
2、结构:单线索的串珠式--多线索 的交叉式--蛛网式。
最早小说是15世纪,西班牙的《列那狐游
记》,以主人公的经历、游踪为线索组织 故事情节,因此又被称为"流浪汉"小说, 这是小说史早期的"单线索结构"。 我国早期小说也有类似的结构,如《西 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 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单 线结构",形成"串珠式"小说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6----2007第一学期) 讲授人:管晓莉
绪 论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首先它是“史”,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其次,它是文学史,是对历史事件的文学叙事,
所以它有自身的文学特征:作家自身的艺术气 质、审美的、文化的等诸多特征。 再次,它是现代文学史,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 文化的底蕴,又从西方现代国家吸收了进步的 思想文化和写作技巧 。 最后,它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是"新鲜、活 泼的具有民族作风、民族气派的大众文学"。
(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
来看 (三)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生产 体制)考察,"五四"后文学具有现代性。
(一)从文本 1、语言: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书面语,真正实
现了"我口写我手"、"言文同一"。改变了明、 清以来因"八股取试"所导致的书面语与口头 语日益分离的局面,白话文作为书写、表达 工具更加方便,有利于大众使用和文化知识 的传播。

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 法
初学时,建议浏览指定的相关教材,求
得一个大致的轮廓印象,然后再进行学 习,学习每一章节,都力求有一种文学 史眼光的贯通。 还要认真读作品,要预先读完指定的必 读书(篇)目,有自己的文学感觉与体 验,带着问题来学习, 提高文学审美与 分析能力 。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是"文以载 道",载忠君之道,代圣贤立言,表达"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君臣、父 子、忠孝节义的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以西方近现代的思想价值观 念的民主、自由、科学、博爱作为现代价值 尺度。表现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建设 现代化民主国家的概念。

(三)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 生产体制)考察
4、文体:
中国古代文学尊崇散文、诗歌,小说被视
为小道。但"五· 四"后小说由边缘滑向中 心,成为文学正宗。诗歌由古代韵律体变 为现代自由体诗,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自 由抒发。对传统戏剧的改良和西方话剧的 引入都对中国现代文体建设起到了促进作 用。传统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小品 文和杂文。
(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 意识来看
以及文艺大众化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获得了深入发展。长篇叙事文学作品有 了长足的发展
1937--194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 国新文学的成熟时期。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香港、华东、
华南、东北、上海孤岛)文学作品异彩 纷呈
重新划分文学史
钱理群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中提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
(1)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
(2)还有人提出"19世纪以来的中
国文学"的概念,将1840年鸦片战争 至今的近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打通。 (朱栋霖 丁 帆 朱晓进主编《中国 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 出版社)
(3)还有"近百年中国文学史"的提
法。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领域专家谢冕 先生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便是对其的实 践。从1900-200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 便选取有代表性的年代(1928年:革 命文学、1942年:走向民间、1956 年:百花时代、1998年:世纪末的喧 哗)等,对那个年代的历史文化进行 透视以显现整个文学的发展脉络。
还有王晓明、陈思和等,都准备
去重写文学史,尽管他们对文学 史的看法五花八门,但他们都认 识到:现代文学不应仅是个时间 概念,更应该是一种性质概念。 因而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诠 释现代文学的性质。
四、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一)从文本(语言、结构、叙事模式、
文体)自身演变来看,“五· 四”后的中国 现代文学是与当时西方文学发展同步的。
1917--1927: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学生长期。
以1921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寂寞,作
品廖廖,刊物也不多。后期;文学社团蜂起, 刊物众多,作家作品大量涌现。
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新文学的发展期。
理论上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出版业的繁荣、职业作家的出现、现代
读者群的形成,是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 的外部标志。"五四"后的中国文学具有 了上述特征,因而具有现代性。
五、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
1、文学越来越遵循现实主义,并形成主流, 排斥其它文学流派。 2、现代化的功利目的使人误以为文学应具有 强烈的理性启蒙精神,这样的文学才是正宗的 文学,因而以此为依据对讲究“趣味主义”、 “消遣、娱乐”的大众文学--武侠、侦探、鸳 鸯蝴蝶派等通俗市民文学,进行批判。 3、强烈的理性精神使文学负载了太多"非文学 "的使命,导致现代文学的艺术水准普遍不高。
多线索: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艺术是中国古典
小说艺术的高峰,它在小说结构模式上也有 新的贡献,形成了"多线索"的小说结构模式: 即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副线,展 示了18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历史真 实。
蛛网式:
19世纪西方小说以列夫· 托尔斯泰为代表取得辉
煌成就,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娜》、《复活》,以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和 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线索交叉的" 蛛网式"结构,深刻展示了帝俄时代社会生活的 各个层面,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先生的《子夜》也以 众多的人物、纷繁的线索展现了30年代大上海生 活的全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